元代钧窑钧瓷有哪些优秀作品?
钧窑的烧造始于北宋,但形成窑系则在元代,窑场扩大到北方广大地区,烧制的质量不如宋代精美,往往挂釉不到底。但是元代钧瓷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如北京后桃园元代遗址出土的一对钧窑双耳瓶,高63厘米,花式口,莲花座,造型别致优美,釉色艳丽,是元钧窑瓷器珍品。河北保定出土的钧窑大盆,月白色釉,盆内外有大块红斑9处,盆口径45厘米。呼和浩特市出土的一件元代钧窑堆花三足炉,有阴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铭文,这件香炉器型浑厚凝重,颈部堆贴麒麟,腹部饰有饕餮纹和铺首衔环纹,双鱼纹耳,通体天蓝色釉,高达42.7厘米,是元钧瓷一件优秀作品。
元钧瓷特点是胎质粗松,釉光泽差,多棕眼,以月白色为主,很少见有红紫交融的玫瑰紫和玫瑰红釉色。造型多为民间日用品的碗、盘、炉、钵、瓶、缸等。
磁州窑元代磁州窑场遍及中原及黄河南北,产品质量远不及宋代精致,主要生产白釉黑花器,造型硕大、浑圆、厚重,主要的器型有白釉黑花大罐、大瓷盆及白地黑花瓷枕。在纹饰上有花卉、鱼藻、人物故事图案,此外还在器物上题写长篇诗句作装饰,如元大都遗址出土的一件白釉罐上,腹壁草书七言绝句诗—首:“百草千花雨气新,今朝陌上尽如尘。黄州春色能(浓)于酒,醉杀西园歌舞人”。
元代钧瓷的特征可用“粗犷”来概括。这主要是从其造型艺术和釉色成就两方面给予肯定的。
元代钧瓷的发起者当是道教全真道领袖丘处机。当时元太祖为了稳固其统治,麻痹汉民族,尊全真道为国教,奉丘处机为国师。作为当时天下第一大教全真道领袖的丘处机,为了答谢朝廷的厚赐,便效仿全真道始祖吕洞宾等西天献钧的故事,在钧瓷的故乡神垕镇恢复了钧瓷生产。传说他烧成了六十四件神采飞扬的钧瓷珍品,晋献宫中
,备受元太祖之喜爱,一时名声大震,遍及北方各地,仿钧之风日盛。由于元代统治者为“马背上的民族”,对汉文化理解有一定局限,故钧瓷的精美程度与宋代钧瓷有很大差别,形成了元代钧瓷粗犷、豪放、狂野、无羁、繁复等个性。
元代钧瓷的造型多为瓶、碗、盘、钵、炉、罐、鼎、枕之类,倾向于应用类,其造型虽类于宋钧,但是其线条处理过于突兀,缺少过渡
,大气、恢弘、饱满有余,灵巧、韵感、律动欠缺自然。元代钧瓷更多地追求繁复和刻意的物化造型,缺少内涵的挖掘。如双耳连座瓶,不但有口饰、耳饰、腹饰,而且还有足饰、座饰。整个瓶如作常规命名,应称为:荷口双龙双虎连座天地瓶——寓意合家欢乐、龙虎精神、四方太平。在这里突出和表现的是外在美,而非宋钧内蕴的含蓄美。
元代钧瓷的釉色也很特别,大多以天蓝、天青、豆青、粉青为底,紫斑浓重成形。
元代钧瓷烧成工艺也为两次烧成,分素烧和釉烧,与宋钧相比,显然逊色。其胎质较疏松、泛黄,釉面多棕眼,光泽较差;其制作工艺同宋钧相比明显粗糙,其呈色比较浓重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