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耐磨弯头的曲率半径R一般标准是多少
陶瓷耐磨弯头曲率半径,也可以叫弯曲半径(R)是指圆的半径,半径越大,圆和弧度就越大,也就越近似于一条直线。所以说,曲率半径越大输送物料阻力越小,半径越小阻力越大。
曲率半径尺寸
一般以管径的倍数确定。如DN100,曲率半径R10D,那么该弯头曲率半径为R1000。如:热压弯头一般是一到两倍弯的,火煨弯管一般是三到四倍弯,这样的弯曲倍率多用于低磨损管道上,如吹气等管路上。
1、电厂的锅炉送粉管道上的弯头的曲率半径要根据图纸要求确定,一般是六到十倍弯的。输灰管道长期磨损厉害,曲率半径尽量大点,如果曲率很小,使用寿命会很低,甚至1,2天就要维修。
2、矿山输送尾矿泥浆一般曲率半径为2D~5D。
3、水泥厂输送煤粉一般使用的陶瓷耐磨弯头曲率半径为10D~15D。
4、化工输灰管道弯头曲率半径为10D。
如果陶瓷耐磨弯头安装部位有空间限制,我们建议最小不低于R3.5D,另外在背部做一个加厚背包,来增加小半径弯头的使用寿命。
陶瓷的检验标准:
釉彩如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元素,如铅和镉,过量的铅和镉在会随食物进入身体并在体内积累,会危害人体的健康,特别是影响儿童的智商发育。为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各国制定严格的法例限制陶瓷餐具的铅和镉的释出量。因此,产品的铅和镉的释出量指标成为国外买家选择产品的重要标准。
铅和镉的释出量
•美国食品药口管理局条例•英国标准•澳洲食品和药品标准•美国加州餐具安全要求•欧盟指令 。
●陶瓷物理及机械性能测试
●陶瓷化学测试
陶瓷餐具因其细腻光滑和色彩明丽,成为不少家庭的首选餐具。但陶瓷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色彩鲜艳,通常会在彩釉中加入铅、汞、镭、镉等重金属盐,这些物质在陶瓷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迁移至食品,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产生毒害。欧盟委员会在1984年发布的第84/500/EEC号指令《关于接触食品的陶瓷制品的理事会指令》和2005年发布的第2005/31/EC号补充指令《关于接触食品的陶瓷制品的性能标准与合格声明的委员会指令》对此作出了严格规定。
适用范围:
指令中对陶瓷制品的定义为:陶瓷制品是指通常含有很高的黏土和硅酸盐成分的五级材料混合物制造而成的制品。陶瓷制品中也可能被添加了少量的有机物质。这些陶瓷制品首先经过塑形,然后经火烧炼永久定型。这些陶瓷制品可以被抛光、上釉彩或进行其他的装饰。
目前,我国陶瓷砖检测最新的标准为GB/T 4100-2015《陶瓷砖》。GB/T 4100对不同吸水率的挤压陶瓷砖、干压陶瓷砖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可能会有人问:GB/T开头的可是国家推荐标准啊,推荐标准不是不需要强制执行?为什么还有要强制认证的产品?那是因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4月底修订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中,明确提出了瓷质砖属于强制性认证产品。众所周知,强制性认证产品属于必须执行相关标准的产品,只有通过政府审核,取得相关认证证书方能上市销售。
陶瓷检验标准
瓷质砖属于陶瓷砖的一种,是用于建筑物装修用的吸水率不超过 0.5%的干压陶瓷砖。它的产品质量可以依据GB/T 4100-2015附录G中规定的检测项目来检测。而此次规定的强制执行标准却是针对瓷质砖中的放射性物质检测的要求,具体依据标准为GB 6566-201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一、瓷质砖放射水平强制认证分类
A类:产销及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B类:不可用于住宅、老年公寓、托儿所、医院和学校、办公楼、宾馆等I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但可用于Ⅱ类民用建筑(如商场、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和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工业建筑的内饰面和其他一切建筑物的外饰面。
二、瓷质砖质量检测项目
表面质量、吸水率、破坏强度、断裂模数、耐磨性能、线性热膨胀系数、抗热震性能、有釉砖抗釉裂性能、抗冻性能、地面摩擦系数、湿膨胀、小色差、抗冲击性能、抛光砖光泽度、耐污染性能、抗化学腐蚀性能、铅和镉的溶出量
三、瓷质砖放射性水平检测要求
参考GB 6566-2010 的要求,陶瓷砖主要是检测材料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比活度。具体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以上便是瓷质砖强制认证检测的相关要求。为了避免资源浪费,企业在生产资质砖前,一定要了解相关的标准要求,调整好生产方案。毕竟瓷质砖强制认证涉及到技术改造、成本投入、生产周期、销售周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瓷质砖检测报告也必须客观、准确、以真实的数据为支撑,方能够通过政府审核审批。
吸水率检验方式:gb/t3810.3。
国家标准:10-20%瓷砖的吸水率是指产品的开口气孔吸满水后,稀如水的重量占产品重量的百分比,能直接说明产品的密度和影响产品的耐脏度。
内容范围:《陶瓷砖》(GB/T 4100-2015)规定了陶瓷砖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性能、抽样和接收条件、要求和试验方法、标记和说明。该标准适用于由干压或挤压成型的陶瓷砖。该标准不适用于陶瓷配件砖。
瓷砖常识:
通体砖的表面不上釉,而且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因此得名通体砖。
通体砖一种耐磨砖,虽然还有渗花通体砖等品种,但相对来说,通体砖花色比不上釉面砖。由于的室内设计越来越倾向于素色设计,所以通体砖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通体砖被广泛使用于厅堂、过道和室外走道等装修项目的地面,一般较少会使用于墙面,而多数的防滑砖都属于通体砖。
通体砖常有的规格有300×300mm、300×600mm、400×400mm、500×500mm、600×600mm、800×800mm、900×900mm、1000×1000mm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瓷砖
外墙瓷砖是建筑外墙的装饰材料,需要经受风吹日晒雨打的考验,因此外墙砖品质的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片合格的外墙瓷砖的各项技术指标都应该符合最基本的国家规定,甚至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那么接下来就随我一起关注外墙瓷砖技术指标及国家规定外墙砖标准的具体内容。
●外墙瓷砖技术指标1:产品吸水率
国家标准规定的产品吸水率为≤0.5%,单个值≤0.6%,一般大型企业内控标准为≤0.4%,单个值≤0.5%,实测值多数在0.1-0.35%,将吸水率在原有国家标准降低0.1,目的是使其烧成砖坯瓷化效果更好,玻化程度更高,坯体内部结合更致密,坯釉结合更牢固;增加其强度及耐磨损、抗酸堿腐蚀→不会因后期龟裂、脱釉而变色破损,也不会因吸湿膨胀而变形。所以在保证各种技术指标范围内,将吸水率尽可能的降低,是各建陶企业生产外墙压的宗旨。
●外墙瓷砖技术指标2:耐污染性
国家规定有釉砖的耐污染性指标为:经耐污染试验后不低于3级,耐污染性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而确定釉而配方。外墙砖耐污染性,在当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条件下,用户对张贴的外墙砖在耐污染性方面比较重视,以利于使用一定时间后进行冲洗,若耐污染性差,一经张贴,短时间内釉面变脏,清洗不干净,这对客户来说是一种欺骗,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为此,进行釉料配方时,对釉面的耐污染性比较重视。
●外墙瓷砖技术指标3:耐化学腐蚀性
国家标准规定成品经各种化学试剂试验后符合耐化学腐蚀性的等级,如:耐家庭化学试剂,经试验后有釉陶瓷砖不低于VB级,无釉陶瓷砖不低于UB级,一般大型企业内控指标严格照此执行,
从我公司所做的工程中,经多次检测、符合要求。砖坯的耐化学腐蚀性是外墙砖经久耐用的一大技术指标。所以在这方面,严格烧成工艺,对釉面的耐用的一大技术指标。所以在各方面,严格烧成工艺,对釉面的耐化学腐蚀性严格控制。
●外墙瓷砖技术指标4:抗冻性
国家标准规定;陶瓷砖坯经抗冻性试验后应无裂纹或剥落。
●外墙瓷砖技术指标5:抗釉裂性
国家标准规定的有釉陶瓷砖经抗釉裂性试验后,釉面应无裂纹或剥落,一般大型企业内控标准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多次试验,均未出现釉面裂纹或剥落现象。
●外墙瓷砖技术指标6:抗热震性
国家标准规定为经10次缺热震试验不出现炸裂或裂纹,
一般大型企业内控指标为经15次抗热震性试验不出现炸裂或裂纹,在实测过程中,多次采用20次抗热震试验没有出现坯体发生炸裂或裂纹。
●外墙瓷砖技术指标7:断裂模数
国家标准规定陶瓷砖坯的断裂模数≥35MPa,单个值不小于32MPa,一般大型企业内控指标规定的断裂模数>38MPa,单个值不小于35MPa,公司生产的外墙砖采用优质原料经高温烧成,在断裂模数的多次试验中已超过了国家标准,在所有工程供货中,均没发生过纠纷,此项指标满意。
●外墙瓷砖技术指标8:破坏强度
瓷质砖(厚度在7.2±0.2mm)规定的破坏强度平均值不小于700N,一般大型企业的内控指标为>1000N,实测值在1040N-1250N,瓷质砖的破坏强度关系著产品的耐用性,对于破坏强度小于700N的砖坯来说,
产品耐化学腐蚀性,抗震性以及使用年限都不理想,比如烧成温度在1150℃以下的产品,在破坏强度方面都不理想,产品一经张贴后,时间一久,釉面及坯体内部受环境影响产生裂纹等缺陷,我公司采用1200℃的高温浇成,产品玻化程度高,内部结合致密,一经张贴经久耐用,远非炻质瓷相比,大大勉去了后顾之忧。
●外墙瓷砖技术指标9:表面品质(含色差)
国家标准规定优等品为:至少有95%的砖距0.8米远处垂直观察表面无缺陷,一般大型企业内控标准为:至少有95%的砖距0.5米远处垂直观察表面无缺陷。
现在的客户看砖坯表面品质几乎是近距离的观察,一般都是用双手比著看,不管0.8米的距离,但作为瓷质外墙砖,经过多道工序,并经1200℃的高温浇成,
难度是较大的,表面品质对于各建陶厂家来说都难避免,只是轻重与否,一般大型企业采用0.5米的距离观察表面品质只是作为一般的规定,如若近距离的观察,发现有杂质、色差、缺边角等缺陷,都将产品从优等品中剃出来,视为不合格产品,力争做零缺陷的产品。
●外墙瓷砖技术指标10:中心弯曲度(即翘曲度或表面平整度)
国家标准规定的翘曲度度为±0.4mm,一般大型企业内控标准为±0.15mm实测值≤0.25mm,即在±0.15mm的允许范围内;对中心弯曲度以前采用的是±0.4mm。但随着市场的竞争激烈,用户的高标准要求,以该资料为准,分选出来的砖虽然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但用户认砖只用眼睛看平整度,只要看起来有凹凸变形的砖,不管超不超标,一律视产品为不合格产品,为此一般大型企业特规定了±0.15mm的内控指标,按此规定分选出来的砖,从肉眼看是能满足用户的要求的。
●外墙瓷砖技术指标11:尺寸偏差
国家标准允许的尺寸偏差为±1.0mm,一般大型企业内控标准为:±0.5mm,实测值多数在-0.4-+0.4之间;对于吸水率≤0.5%的瓷质外墙砖来说:吸水率越低,收缩越大,引起尺寸偏差的机会就越明显,这是当今瓷质外墙砖生产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一般大型企业力争控制在±0.5mm之内,从原料干燥塔、制粉至产品出烧成窑,对各道工序进行严格的控制,消除不利因素,创造有利条件,把尺寸偏差尽量控制到最小值,包括采用最新的压制成形方法---采用等静压模具,使压制成型砖坯各点受力均匀,各砖坯之间烧成收缩保持一致,杜绝大小头、尺寸偏差等产品缺陷。
相关文章:
知名地板砖品牌推荐
惠达陶瓷好不好
厨房瓷砖别用腰线
什么是通体马赛克
踢脚线颜色选择规划
破裂墙砖如何修补
为此一般大型企业特规定了±0.15mm的内控指标,按此规定分选出来的砖,从肉眼看是能满足用户的要求的。
●外墙瓷砖技术指标11:尺寸偏差
国家标准允许的尺寸偏差为±1.0mm,一般大型企业内控标准为:±0.5mm,实测值多数在-0.4-+0.4之间;对于吸水率≤0.5%的瓷质外墙砖来说:吸水率越低,收缩越大,引起尺寸偏差的机会就越明显,这是当今瓷质外墙砖生产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一般大型企业力争控制在±0.5mm之内,从原料干燥塔、制粉至产品出烧成窑,对各道工序进行严格的控制,消除不利因素,创造有利条件,把尺寸偏差尽量控制到最小值,包括采用最新的压制成形方法---采用等静压模具,使压制成型砖坯各点受力均匀,各砖坯之间烧成收缩保持一致,杜绝大小头、尺寸偏差等产品缺陷。
相关文章:
知名地板砖品牌推荐
惠达陶瓷好不好
厨房瓷砖别用腰线
什么是通体马赛克
踢脚线颜色选择规划
破裂墙砖如何修补
SiC >84
显气孔率 % <20
体积密度 g/cm3 2.4-2.6
常温耐压程度MPa
>78
导热系数 W/mk 8-20
荷重软化点Ti(℃) >1550
氧化物结合碳化硅制品 理化指标
SiC(%) 》90 》86 》80
显气孔率 % 《 10 《 13 《 16
体积密度 g/cm3 》2.65 》2.63 》2.6
荷重软化点Ti(℃) 》1730 》1680 》1530
膨胀系数2*10-6/℃ 《 4.8 《 5 《 5.5
高温抗折强度(1200度) 》45 》40 》30
贴土结合碳化硅制品 理化指标
SiC(%) >84
显气孔率 % 18-20
体积密度 g/cm3 2.5-2.6
常温耐压程度MPa >65
导热系数 W/mk 5-10
荷重软化点Ti(℃) >1650
碳化硅窑具理化指标
最高安全使用温度 1550℃
常温抗折强度 45Mpa
1400 ℃高温抗折强度 50Mpa
体积密度 2.7-2.75g/cm3
1000 ℃热膨胀率 0.42-0.48%
导热系数(350℃) 16.3-16.7w/m.k
显气孔率 7-8%
主要理化指标:
AL2O3 MgO Fe2O3 体积密度 安全使用温度
>45% >3.5% <1.0% <2.05g/cm3 132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干压瓷质砖的定义、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产品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和订货。
本标准适用于吸水率平均值E≤0.5%的干压瓷质砖。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810.1--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部分:抽样和接收条件(idt ISO 10545-1:1995)
GB/T 3810.2--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2部分: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检验(idt ISO 10545-2:1995)
GB/T 3810.3--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3部分: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量的测定(idt ISO 10545-3:1995)
GB/T 3810.4--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4部分:断裂模楼和破坏强度的测定(idt ISO 10545-4:1994)
GB/T 3810.5--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5部分:用恢复系数确定砖的抗冲击性(idt ISO 10545-5:1995)
GB/T 3810.6--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6部分:无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idt ISO 10545-6:1995)
GB/T 3810.7--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7部分:有釉砖表面耐磨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7:1996)
GB/T 3810.8--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8部分:线性热膨胀的测定(idt ISO 10545-8:1994)
GB/T 3810.9--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9部分:抗热震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9:1994)
GB/T 3810.10--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湿膨胀的测定(idt ISO 10545-10:1995)
GB/T 3810.11--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有釉砖抗釉裂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1:1994)
GB/T 3810.12--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2部分:抗冻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2:1995)
GB/T 3810.13--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3部分:耐化学腐蚀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3:1995)
GB/T 3810.14--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4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4:1995)
GB/T 3810.15--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5部分:有釉砖铅和镉溶出量的测定(idt ISO 10545-15:1995)
GB/T 3810.16--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6部分:小色差的测定(idt ISO 10545-16:1995)
GB/T 9195--1999 陶瓷和卫生陶瓷分类及术语
GB/T 13891--1992 建筑饰面材料镜向光泽度测定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的术语定义按GB/T 9195解释。
4 技术要求
4.1 尺寸偏差
4.1.1 长度、宽度和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4.1.2 每块抛光砖(2或4条边)的平均尺寸相对于工作尺寸的允许偏差为±1.0mm。
4.1.3 模数砖名义尺寸连接宽度为(2~5)mm1),非模数砖工作尺寸与名义尺寸之产间的偏差不大于±2%(最大±5mm)。
注:特殊要求的尺寸偏差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4.1.4 边直度、直角度和表面平整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4.1.5 抛光砖的边直度、直角度和表面理事度允许偏差为±0.2%,且最大偏差不超过2.0mm。
4.2 表面质量2)
优等品:至少有95%的砖距0.8m远处垂直观察表面无缺陷;
合格品:至少有95%的砖距1m远处垂直观察表无缺陷。
4.3 物理性能
4.3.1 吸水率3)
陶瓷砖的吸水率平均值不大于0.5%,单个值不大于0.6%。
4.3.2 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
4.3.2.1 破坏强度
a)厚度≥7.5mm,破坏强度平均值不小于1300N;
b)厚度<7.5mm,破坏强度平均值不小于700N。
4.3.2.2 断裂模数(不适用于破坏强度≥1300N的砖)
陶瓷砖断裂模数平均值不小于35MPa,单个值不小于32MPa。
4.3.3 抗热震性
经10次抗热震试验不出现炸裂或裂纹。
4.3.4 抗釉裂性4)
有釉陶瓷砖经抗釉裂性试验后,釉面应无裂纹或剥东。
4.3.5 抗冻性
陶瓷砖经抗冻性试验后应无裂纹或剥落。
4.3.6 抛光砖光泽度
抛光砖的光泽度不代于55。
4.3.7 耐磨性
a)无釉砖耐深度磨损体积不大于175mm3。
b)用于铺地的有釉砖表面耐磨性报告磨损等级和转数5)。
4.3.8 抗冲击性6)
经抗冲击性试验后报告陶瓷砖的平均恢复系数。
4.3.9 线性热膨胀系数6)(从室温到100℃)
经检验后报告陶瓷砖线性热膨胀系数。
4.3.10 湿膨胀6) (用mm/m表示)
经试验后报告陶瓷砖的湿膨胀平均值。
4.3.11 小色差6)
经检验后报告陶瓷砖的色差值。
4.3.12 地砖的摩擦系数
经检验后报告陶瓷地砖的摩擦系数和所用的试验方法。
4.4 化学性能
4.4.1 耐化学腐蚀性
4.4.1.1 耐低浓度酸和碱
经试验后陶瓷砖7)耐化学腐蚀性等级与生产企业确定的等级比较并判定。
4.4.1.2 耐高浓度酸和碱6)
经试验后报告陶瓷砖耐化学腐蚀性等级。
4.4.1.3耐家庭化学试剂和游泳池盐类。
经试验后有釉陶瓷砖不低GB级,无釉陶瓷砖7)无釉陶瓷砖7)不低于UB级。
4.4.2 耐污染性
a)有釉砖 经耐污染试验后不低于3级。
b)无釉砖6) 经耐污染试验后报告耐污染级别。
4.4.3 铅和镉的溶出量6)
经试验后报告有釉陶瓷砖釉面铅和镉的溶出量。
国家标准中规定:
1、吸水率
细瓷类产品不大于0.5%,普瓷类产品不大于1.0%,炻器类产品不大于3.0%。
2、热稳定性
①成套或系列产品
餐具以中型盘、碗类产品为代表,茶、咖啡具以杯、盅类产品为代表,从18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
②非成套或系列产品
小、中型产品,18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大、特型产品,160℃至20℃热交换一
次不裂。
3、外观质量标准
瓷器的外观质量,主要是产品表面的光泽度、白度、色差,以及规格尺寸、配套、花面等和允许的常见缺陷范围。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对可能用于微波炉、烤箱、洗碗机的产品,应选购标明“微波炉适用、烤箱适用、洗碗机适用”字样的产品。
2、对使用量大的产品,如餐饮业,宜选用边缘较厚带圆弧状加强边的产品,此类产品在使用中不易损坏。
3、建议不要使用已有裂纹的产品,这类产品的强度较低、盛装食物时可能出现破碎,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并且由于裂缝的存在,在使用过程中会藏污纳垢而不易清洁,可能造成细菌繁殖,影响人体健康。
4、对标明用于装饰的产品,不能用于盛装食物,此类产品的铅、镉溶出量不受标准限量的控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用陶瓷
新修订的《陶瓷砖》(GB/T 4100-2015)国家标准2015年5月15日发布,将于2015年12月1日起实行。该标准首次对干压陶瓷砖厚度作出限定,提高了对挤压陶瓷砖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墙砖背纹的要求等内容。
新标准规定,表面积大于6400 平方厘米的,厚度不能超过13.5毫米;表面积小于3600 平方厘米的厚度干压陶瓷砖厚度要小于10毫米;表面积在3600至6400 平方厘米之间的,厚度要小于11毫米。
新标准还提升了对挤压式陶瓷砖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将低吸水率挤压式陶瓷砖分成吸水率小于0.5%和介于0.5%至3%之间两类型,淘汰了吸水率介于3%至10%的挤压陶瓷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