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建筑陶瓷中,什么是干法造粉

儒雅的项链
简单的小蜜蜂
2023-03-27 12:36:56

建筑陶瓷中,什么是干法造粉?

最佳答案
快乐的星月
甜蜜的蓝天
2025-09-18 21:53:24

干法制粉工艺为将各种原料单独粉碎到一定粒度后配料细磨,细磨后筛上料重新返回细磨工序,符合粒度要求的筛下料经增湿造粒机增湿造粒成含水量约10%~12%的陶瓷粉料颗粒,再经干燥及振动筛分后,筛上料经微破碎后再次进入振动筛,筛下料送至料仓陈腐后,即得干压成形用陶瓷粉料。工艺流程可以表示为:原料粗、中、细碎→配料→细磨→过筛→增湿→造粒→干燥→筛分→陈腐→干压成形。

干法制粉节能优势大:

义科节能官网发布的干、湿法工艺原料制备成本对照表显示,湿法每吨粉料消耗煤60~100kg,电60~80KW·h,水35~40kg,占用场地1500~2000m2;而干法每吨粉料消耗煤为0,电40~60KW·h,水9~12kg,占用场地300~500m2。以日产300吨粉料计算,全年综合节约成本大于750万,节水大于3万吨。姚长青表示,干法制粉不仅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而且对企业也有实际的利益。

最新回答
霸气的发卡
坚定的店员
2025-09-18 21:53:24

一、水分的影响。陶瓷坯体原料都是各种矿土粉碎后形成的泥团,其中的水分是很大,如果直接用泥团去烧,变形会很厉害,你进窑的时候是方的,出来的就不一定是个什么样子了。

二、成行的需要,压机是压不了泥巴的,因为会黏在压机上。而且水分大在压的时候坯体中的空气不能排出,形成了中间层。

三、坯体的需要,泥团中水分大,物质之间的空隙都是水分,粉料不同,它是按照颗粒级配的要求喷粉的,通过压机一压,粉料中物质见的空隙就会很小,有利于后期的烧制。

四、烧制的需要,地砖窑炉烧成时间比较快,要求坯体水分、硬度(前期一直在流水线上,要是泥巴的就变形了)等都有要求。

五、生产工艺的需要,比如印花、上釉等环节都要求坯体有一定的硬度。

执着的大船
文艺的嚓茶
2025-09-18 21:53:24

瓷砖生产主要工艺:

1、原料球磨制浆:

球磨是将各种原料按照一定配比,通过研磨把不同粒状的原料变成泥浆的过程。它要求球磨加工好的泥浆达到规定的细度、水分和流动性等工艺参数;主要设备为各种吨位的球磨机、浆池等。

2、喷雾塔制粉:

制粉是把高压雾化的泥浆通过热风炉提供的热风在喷雾塔内进行热交换,使泥浆变成粉料的过程。主要控制工艺参数是粉料水分、颗粒级配、容重等。主要设备是喷雾塔。制粉工艺非常重要,通常以“目”的大小来区分粉料质量高低。

3、料仓陈腐与储料:

将备制好的粉料存入料仓中,内部一些有机物腐蚀使其具有一定粘性、水分均匀等,最终使该批粉料各项物理性能基本一致以满足成型、干燥与烧成的要求。主要设备为若干料仓。其中以福建产区生产外墙砖厂家储料罐为最多,有的达几十个。

4、压制成型:

成型主要是把粉料通过大吨位压机压制成一定规格的坯体。它决定产品的规格、厚度等,控制要点是成型压力、厚度及厚度差异,要预防分层、角裂、大小头、大小腰以及裂砖缺陷出现;主要设备为压机,各种型号布料设备等。

目前压制成型不仅仅专指加压成型作用,而且具有产品表面装饰(目前不涉及仿古砖)等重要功能。目前陶瓷大板生产最大国产压机吨位已达16800吨

5、干燥:

成型后的坯体进入干燥窑后将粉料带来的多余水分蒸发到规定的范围的过程叫做干燥,其作用是提高半成品强度,达到釉线运行和印花工序的强度要求。由于水分蒸发时易出现开裂,所以控制水分蒸发速度和运行速度是相当关键的。主要设备为干燥窑。

6、印花工艺(抛光砖采用布料工艺):

无机色料经工艺处理(按配方调配溶解)后通过花网印在干燥后的砖坯表面,达到表面装饰效果的过程叫印花。该环节重点控制印花前坯体温度和印花后的喷水量,否则极易出现阴阳色、蒙花、缺花、色差等缺陷;主要设备有花机、釉柜及其辅助装置等,有些仿古砖还会用到辊筒印花。

7、烧成:

经过表面初步装饰完毕的砖坯不具备使用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强度等物理指标,它通过窑炉高温(1200℃左右)煅烧完成,抛光砖生产常用辊道窑,以发生炉煤气、重油或柴油为燃料,它是产品定性过程。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变形、过烧溶洞、色差、落脏、二次变形等缺陷。主要设备为烧成窑。

8、抛光:

抛光,顾名思义就是把窑炉煅烧出来的半成品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使其表面具备一定的光泽度的过程,产品在该工序中定型。它需要控制切削量,切削量的多少要根据产品而定,渗花砖通常在0.6毫米左右,抛光后产品的光泽度要求在95度以上。

生产中的缺陷以对角线、弯边、光泽不均或不起光、崩角、崩边为主。常规抛光外,近年出现了柔抛工艺。

扩展资料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硼板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气、电能。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电阻式隧道窑炉或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陶瓷

唠叨的草莓
眯眯眼的硬币
2025-09-18 21:53:24
利用挥发性金属化合物蒸气分解或与其他气体间的化学反应获得超细粉末的一种粉末制取方法。

根据化学反应的形式,化学气相沉积制粉法可以分为5种:

(1)热分解法。是利用金属或非金属化合物蒸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热分解来获得粉末的方法。

(2)氢还原法。是利用氢气在一定温度下还原化合物来获得粉末的方法。

(3)复合反应法。是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同时进行化学反应来获得粉末的方法。

(4)固相扩散反应法。是将金属粉末置于气相原料分解后所产生的元素中,进行氮化、碳化、硼化和氧化等反应来获得复合粉末的方法。

(5)置换反应法。是利用置换反应进行气相沉积来获得粉末的方法。

必须指出,上述反应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

化学气相沉积制粉法大部分用来制备超细金属、非金属及复合物粉末,它具有工艺简单、粒度容易控制及粒度分布窄等特点,可以制取纯金属粉末及合金粉末(如铁、钴、镍、钨、钼、铁一钴、铁一钴一镍等)。化学气相沉积法的特点是,用来制备陶瓷粉末(如氮化物、碳化物、碳氮化物、硼化物、氧化物等)。除用于一般的粉末冶金制品外,主要用于制造精细陶瓷制品。这些制品包括:电磁元件、机械零件、化学医疗器件、热物性制品、光学器件及其他结构件。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陶瓷粉末加工成精细陶瓷具有耐氧化、耐腐蚀、耐热冲击、高温强度好等特性,今后有可能部分代替目前使用的轴承钢、耐热钢、不锈钢、硬质合金和超合金等材料。

聪慧的面包
俊逸的羽毛
2025-09-18 21:53:24
细粉偏多、均匀性差。

干法制粉在发泡陶瓷配方中各种原料的颗粒度差异很大,要实现均匀混合难度很大,而且部分超细粉甚至会出现包裹、报团等现象,造成产品内部产生熔洞。

干法制粉劣势:

(1)从粉料粒度分布来看,目前干法制粉技术依然细粉偏多;

(2)干法制粉工艺制得的粉料流动性稍差;

(3)干法制粉工艺由于使用干粉搅拌的混料方式,在物料均化程度上比传统湿法球磨工艺低。这是干法制粉技术在发泡陶瓷生产上应用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干法制粉存在的一些不足——“粉料细粉多、粉料流动性差”,最直接地导致了瓷砖压制成型工序的不好成型。但发泡陶瓷是采用料车布料堆料工艺,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压机,对粉料的部分物理性能要求没有传统瓷砖压制成型那么高,所以干法制粉工艺应用于发泡陶瓷生产的呼声一直是比较高的。

悦耳的悟空
传统的斑马
2025-09-18 21:53:24
什么叫瓷化粉

1.陶瓷化粉是适用于硅橡胶为基体(高温硅橡胶、液体硅橡胶及硅油)的陶瓷化防火功能粉体,可用于电线电缆防火陶瓷化硅橡胶、电子器件封装常温固化液体陶瓷胶、防火陶瓷化涂料、防火轻质发泡材料等领域。

2.

复合陶瓷化粉是用于制备陶瓷化硅橡胶防火材料的添加型耐火粉体填料,无毒环保符合欧盟RoHS指令规定,采用独特的改性生艺使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瓷化性能

贪玩的香氛
深情的火车
2025-09-18 21:53:24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拉坯不仅要注意到收缩率,而且还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则要分段拉制,从各个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师傅的技艺好坏和水平高低。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与其独特的材质、工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 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利坯工不仅需要熟悉泥料性能,而且要熟练掌握造型的曲线变化和烧成时各部位的收缩比,以及各部分留泥的厚薄程度。一般来说,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坯体厚度各不相同,因为不同部位在高温烧成时的收缩率和受力情况不一致,因而利坯时应控制不同部位的泥坯厚度,以防止其烧造时变形。利坯时对于坯体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识别方法,是掌握利坯技术和确保利坯质量的关键。按一般经验,测定坯体厚薄是以手指上下抚摸并轻轻弹叩,听其不同部位的响声。坯体较厚者,弹之发出“咯咯”之声,修至中等厚度时则发出“咚咚”之声高档瓷坯体修至适当薄度时,弹之则发出“卟卟”的脆声。

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经施釉后才能进窑烧造。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釉下装饰是指直接在泥坯上进行艺术装饰加工,并上釉烧成的瓷器,因其装饰图案位于瓷器釉层之下而得名,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等。

烧窑:首先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尤其对白瓷烧造最为有利。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彩绘: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

烧窑前即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下彩,其特点是彩在高温釉下,永不退色。

瓷器的彩绘与一般绘画不同。因为画工在坯体素胎上施釉和作画时所见的颜料色,在经过高温烧制和烘烤后会发生很大变化。看到一件件颜色暗淡、貌不惊人的半成品,经过炉火的烧炼竟会呈现出如此绚丽夺目的色彩,这本身是奇妙的;而与此同时也便可以得知,为瓷器作画是需要怎样的特殊经验和想象力了。

隐形的发带
简单的棒球
2025-09-18 21:53:24
你说的“陶瓷粉”就是“陶瓷粉体”。所谓陶瓷粉体就是制备陶瓷时所有原料经充分混合均匀后焙烧(也叫预烧,预合成)后的粉末状物质。陶瓷的原料之间的化学反应不是在熔融的状态下进行的,而是在比熔点低的温度下,通过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扩散来完成的,也就是固相反应,所以经过焙烧(预合成)得到的陶瓷粉体已经是纯相晶体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