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观杜甫草堂之感

瘦瘦的钻石
土豪的小蝴蝶
2023-03-27 11:31:39

观杜甫草堂之感

最佳答案
勤奋的小鸭子
虚幻的鞋子
2025-09-19 02:27:19

一、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在这里居住了四年,他在此最为人所知的一首诗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我最喜欢的杜甫的一首诗。

我去过杜甫草堂两次,第一次是和朋友一起去的,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也没有解说员,去之前也没有对杜甫草堂做深入了解,最终只是走马观花的随便看看,最终留下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而已,回头朋友问到草堂怎么样,好不好玩的时候,就会脸不红心不跳的回说:“简直没意思,最好别去,人文景观一点没意思。”现在想起来才发现那时候的自己真是蠢毙了。一点不懂草堂的意义,说它是景点就完全把它当成景点来看,对它的是设计及其含义完全没有了解过我想很多人应该都和我一样的心情,看得不明所以,如果是的话,那可能真的不算去过草堂,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我第二次去草堂是和老师同学一起去的,起初大家都不愿去,更别说我这种自认为已经去过一次的人了。然而结果是,我一点都没有后悔,反而收获很大,真正感受到了草堂的魅力,对草堂的格局和设计都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详细布局我记不大清楚了,但是进门就是杜甫的塑像,杜甫的塑像在杜甫的院子里,然后屋子里有十几个诗人的塑像,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陆游等等,这里边的诗人要么是杜甫的前辈,要么是收杜甫诗影响的人,还有就是杜甫的好友。而他这么设计的意义就是把杜甫作为主人,把他的前辈后辈好友邀到自己家做客。在这些塑像背后的墙上有一副很大的壁画,壁画中从左到右描绘了杜甫从出生到死亡的经历,并有每个时期的杜甫的一些作品。                                         

  草堂中给人留下很大印象的还有“工部祠”, 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宋代诗人黄作上都推崇杜甫,以杜甫之诗为宗,所以清代将黄庭坚,陆游配祀于杜甫像两侧,故又称三贤堂。堂中有“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的联语。

  由于具体格局不清楚,只好挑自己记忆犹新的地方介绍,草堂中还有用青瓷碎片拼成的“草堂”二字,此外还有用楠木雕刻而成的作品廊,里边有各个诗人的作品,很有一股书香之气。草堂中部有茅屋,也就是杜甫居住的屋子,我们进去看的时候意外的发现杜甫家还是挺大的。当然我们还有就是杜甫诗中出现的“黄四娘家”,现在是喝茶的地方了。以上便是我对草堂的比较清晰的记得的景观,可见图。

 

二、 杜甫生平及其诗歌特色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500多首诗歌(一生作诗三千多首)。这些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在艺术上,力倡“转益多师”,注意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又坚持“别裁伪体”的批判精神,成就极高,以律诗和古体见长,具有“沉郁顿挫”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比起“诗仙”李白的浪漫豪放,我更喜欢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或者说我自身比较喜欢“接地气”的东西。杜甫一生十分坎坷,但他的生活记录的很少,只能从诗歌中看到一些影子,但其本人尽管遭遇各种不幸,他还是依然抱着一个忧国忧民的心,随时关注时局的变化,关注民生。他的“三吏”“三别”是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的记录下来,成为他的不朽作品。

  杜甫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也是我们从小到大学习杜甫诗歌的重点,提到这些诗,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由于当时现实社会动乱不安,忧国忧民的杜甫的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也一直比较低沉,俗称“沉郁顿挫”。他这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风,对后人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三、我的感受

  这次去草堂加深了我对草堂的认识,更加深了我对杜甫的了解与认识,从最开始课堂上学到的杜甫到生活中他的住处的一些了解感觉一点一点的走进了这位大师人的世界,对他的作品风格和他的前辈后辈友人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要了解一个人,尤其是古代的诗人作家,单单从他的作品中去了解有时候往往是不够的。我以前对于这些诗人的了解就仅限于读诗,更多的时候是由于教科书上的内容而被动学习的,所以对这些诗人只知道简单的作品风格,其他的东西一概不清楚。这次去杜甫草堂,可以说收获是很大的,如果说对杜甫我还差的很远不够了解的话,最起码当我再次踏进杜甫草堂时不会像第一次去的时候那种无知,更不会像傻子一样别人问我杜甫草堂怎么样时简单粗暴的回答别人“无聊”了。如果朋友想要去杜甫草堂的话,我觉得我都可以做解说员,带他(她)们真正感受杜甫草堂的乐趣,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对于文人和历史,我们要研究的东西实在太多,如果后人对人文景观的看法都像我和朋友第一次去杜甫草堂那样的话,我觉得那是一种损失与遗憾。我们当时去的时候并没有解说员,所以买票进去就是想看看风景,没有对想过这是对文化的了解,把它当成一种经历罢了,想着毕竟在成都念书,成都的景点多多少少还是应该去看看,忽略了草堂的真正意义所在,而且我敢说,很多人都是这样,不止大学生,很多来成都旅游的人肯定也是这种想法。如果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我认为这也是草堂的不幸。所以当第二次去草堂有专业的解说员给我们讲解草堂内部结构时其实我很兴奋也很觉得幸运,如果没有这次实践课程,也许我对草堂的印象会一直停留在第一次,对杜甫这个大诗人的了解与兴趣也会单单停留在过去,甚至于对人文景观的兴趣也会永远提不起来。有了这次经历,让我再次对人文景观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了内部了解。人文景观还是应该要有解说员解说才能更好的体会到其中的意义,感受当时当地的文化气氛。如果不想请解说员,至少在去之前,要深入的调查将去的地方的信息,自身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会感受得到景区想要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文化内涵。

最新回答
冷傲的狗
明亮的草丛
2025-09-19 02:27:19

今天一大早,我和黄浩成兴致勃勃地一起去“杭州历史博物馆”参观。我们一共参观了三个主题馆。

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场馆原始社会至六朝时期展厅,里面陈列着耕地用的斧,打仗用的矛、戈,烛台,战国时期的编钟,还有战国时期的水晶杯。这只水晶杯是杭州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透明、精美,它的制作工艺到今天还是个谜。

转了个弯我们来到了第二个场馆----隋唐吴越展厅。里面陈列着越窑青瓷执壶,越国开国之君钱缪母后的墓地的,墓地周围排列着十二生肖神,四周上方刻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着“春、夏、秋、冬”,顶部刻着银河和北斗星象图。实在是像走进了天堂世界。

上了二楼,我们来到了第三个场馆----两宋时期展厅。南宋建都杭州,所以杭州出土了大量的官窑。官窑以“胎细,釉润,做工精致”为特点。1996年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了成千上万片碎瓷片,这些碎瓷片是因为没有达到官窑的要求统一砸碎的。实在是太可惜了,我真想把这些宝贝收藏起来。部分碎瓷片经过考古学家的精心拼装,终于恢复了原样。

古代的文物太丰富了,我好象走进了时空隧道,来到了古代时期。我真佩服古代人的聪明和灵巧的手艺,更佩服中国考古学家的本事,最佩服中国文化和历史。我为中国骄傲!

纯真的凉面
彪壮的玉米
2025-09-19 02:27:19

古瓷片价值昂贵,成为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新宠,那么你知道瓷片有哪些收藏的价值吗?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瓷片收藏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瓷片收藏图片

瓷片收藏价值

古瓷片有传世完整器所不具备的优势:凡历史上生产过的瓷器,都会因最终破碎而产生瓷片,而传世完整瓷器因为改朝换代、兵荒马乱,有些器皿已不存世。如景德镇前些年在施工中,掘出了大量的官窑瓷片。因当时是集中掩埋,今日拼出器型后,发现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发色,仍发现很多迄今为止,世人所从未见过的东西,甚至,有的制瓷技艺早已失传。如以往一直认为孔雀绿釉制品以明宣德朝为早,近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元代遗址中发现了基本可复原的元代孔雀绿地青花研盒等古残片,证实了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中部出土的孔雀绿釉玉壶春瓶是元代制品的推断确实可信。而2005年北京西城区毛家湾1号发掘出全国最大瓷器坑,瓷器残片近百万片。瓷片显示当时有些器皿采用不施釉手法,此种技术目前已失传。

故此,古瓷片有作为历史“标本”的意义。初学者拾捡不同年代、窑口、图案纹饰等的古瓷片,通过观察、对比,再结合《中国陶瓷》等理论书籍,学习瓷器鉴定长进就会很快。一些资深瓷器藏家,多年来也是“瓷片不离手”。北京藏家白明,收集的古瓷片不仅量多且来自全国不同的窑口,还建起了“睦明堂瓷片标本博物馆”。其中有些珍稀的瓷片,当初得来的价格,皆高于一般完整器。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个人或群体古瓷片展览也不时举办。如,今年2月20日,湖州8位藏家联合展出了他们收藏的500余件精美古瓷片,既有“瓷之源”的德清窑原始青瓷,也有唐代长沙窑,五代越窑,宋代的定窑、汝窑、官窑等“五大名窑”以及明代的青花等。一枚枚“文明的碎片”,带有先民使用的“文化体温”,闪耀着作为原始瓷发祥地之一的湖州及国内各地民窑先民的智慧和创造,也以独特的载体传播着中国的瓷器文明。5月10日,“积微居”收藏明清青花古瓷片也在湖州衣裳街古城区展出。

古瓷片收藏在近年来的一个“命运转机”,不仅是收藏群体扩大而带来的标本之需,更在于它因为精致小巧,蕴含货真价实的文化价值,从而被制成时尚的“工艺品”。

最早是在2010年以前,笔者就曾在江苏扬州文物商店内,看到了诸多晚清浅绛或民国新粉彩的人物瓷片,被机器切割、打磨出更完满的“画片”,通过包银制成种种挂件或饰品,既可佩在胸前,又可挂钥匙串。如此,这种古瓷片饰品,很好地诠释了“传统与现代”完美而经典的结合。而其时的售价,也只在数百元之内。

事实上,以古瓷片做饰品,很多年前就在日本风行。佩戴它,不但风雅、时尚,而且也很有“文化”。日本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包括陶瓷很推崇,宋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片,本身很珍贵,“输入”日本的就更少。他们以金银包裹镶嵌,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而在更早的清代、民国,以钧窑、汝窑瓷片嵌入黄花梨或酸枝木内之挂屏,也时有所见。玩家马未都称其第一件上档次的藏品,就是一组钧窑瓷片挂屏。

近一两年,笔者在长三角很多城市的古玩店、文物商店,开始更多地发现此类古瓷片“工艺品”的显现。一些高古瓷如宋五大名窑或龙泉窑等,瓷片按原来“出土”的模样见售明清有文字、图案的青花粉彩或单色釉的瓶底碗底盘底,被打磨后售卖一些人物、山水、花鸟的瓷片,尽可能地“撷取”完整图案而制成挂件、饰品硕大的残件被镶框做成更大的上墙悬挂“工艺品”……古瓷片获得了“新的生机”。来来去去的购置顾客,不仅有收藏爱好者,也有时尚的年轻男女。

在保证具文物级价值的古瓷片发现后,能上交国家的前提下,古瓷片制成“工艺品”的潜力很大。相对于一般的创意产品、现代文化产品,具有资源不可再生、积淀深厚历史文化信息特性的古瓷片“工艺品”,还有待更深入广泛的开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着国民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加深入,此类古瓷片“工艺品”必将在市场上“更红”,更时尚、风雅、体面。而散落街巷、乡野的古瓷片,必会有更多人在业余时间去搜罗、找寻。古瓷片的春天,会因此而更灿烂,散发出浓郁、盎然而深远的文化馨香。

瓷片收藏的现状

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

勤奋的毛巾
英勇的奇异果
2025-09-19 02:27:19

一、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

明清瓷器在制作上比较追求工艺和程序,像胎土的处理上,一般会经过人工淘洗,烧制出来的胎质也会显得尤为干净。由于时间的沉淀,这些个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

二、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

古瓷器在制作时都会经过人工调泥,经人工和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反观现代的仿品瓷器,制胎所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烧制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当然,仿冒品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

三、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

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扩展资料:

瓷器的保养方法: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2、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3、瓶、罐、 尊等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 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