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第一次真正生产出瓷器是在哪个城市?
1710年德国迈森Meißner Porzellan
迈森瓷器是欧洲第一个硬糊瓷器。 早期的实验是由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于1708年完成的。 他去世后十月,约翰*弗里德里希Böttger继续冯Tschirnhaus的工作,并把这种类型的瓷器市场,由奥古斯都强,波兰国王和萨克森州的选民资助. 德累斯顿附近的迈森皇家工厂生产瓷器始于1710年,吸引了艺术家和工匠建立,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着名的瓷器制造商。 它的标志性标志,交叉剑,于1720年推出,以保护其生产剑的标志据说是现存最古老的商标之一。 在英语中,德累斯顿瓷器曾经是这些商品的通常术语,特别是数字这是因为迈森在地理上离德累斯顿不远,这是撒克逊首都。
注:由于年代和种类的差别 请注意这些标记并不会 同时出现在同一件瓷器上
abcg(刻印方式)d(釉下绘)ef(釉上绘)
a:造型工匠编号
b:年代标记(1948后)
c:器型编号
d:双剑标识
e:图案编号(6位数)
f:绘师编号
g:白瓷标记
h:白瓷未上釉
ar标记1720-1750
meissen 的创立者
奥古斯都的王室标记
该印记仅用于王室使用的器物
af标记1733-1734
仅用于为奥古斯都三世制作的器物
在奥古斯都三世即位国王前的专属标记
正式即位后开始使用ar标记
权杖标记1720-1730
有时单独出现,
有时和ar一起出现
kpm/kpf/mpm/kpm双剑
M.P.M. - Meissener Porzellan Manufaktur(迈森瓷器厂) 1722
K.P.F. - Königliche Porzellan Fabrique(皇家瓷器工坊) 1722
K.P.M. - Königliche Porzellan Manufaktur(皇家瓷器厂) 1722年
K.P.M.双剑 1722-1725
双剑1731年-1763
双剑标志初期就出现过
但从1731年才开始正式使用
也曾出现过少量带外圈的双剑标识
据说是学习中国瓷器的底款设计
双剑下方蓝点1763-1774
德累斯顿学院的绘画教授Dietrich
在这个时期掌管meissen
同时法国的雕塑家Michel Victor Acier
也加入了meissen
这个时期meissen的产品风格
从洛可可逐渐转变成新古典主义
双剑下方星号-marcolini之星1774-1815
意大利人marcolini
担任工厂经理时期
新古典主义慢慢成为主流
产出过不少很出名的作品
比如Marcolini的郁金香
但这个时期由于财务问题
材质中掺杂了一些杂质
双剑罗马数字1815-1823
开始在双剑下方加入罗马数字
i代表一级品
ii代表二级品
1824-1850
1850年之前出现过部分
看起来很漫不经心的标识
按钮剑1850-1924
起笔的位置有明显的圆点
被称为按钮剑
meissen诞辰200周年
从1910年6月6日开始1年为期
双剑上方蓝点 1924-1934
Max Adolf Pfeiffer担任经理的时期
双剑上部之间有一个蓝点
虽然只有短短的10年
但出现了不少评价很高的作品
1934-1945
和现今的底款基本一致
1945年-1947年
二战结束后使用了短暂的两年时间
两把剑柄之间,有一条圆弧线
1947年-至今
1985年纪念款
出口标识
这些中国风格的标识
用于18-19世纪出口产品
刻印的标识
下面三种标识是刻印
而不是釉下绘
1774-1814用于陶器
1814用于陶器
1900以后用于白瓷
白瓷标识
白瓷有两种专用的标记
第一种,公开出售的白瓷
在底款周围有德语“weiß”白色的标记
第二种,不公开出售
专门供第三方艺术家或机构
绘制的素白瓷
在底款处有“hobby collection”英文
年代印记
48年后开始加入年代暗纹
具体标记请对照图表
东德时期1957-1985
东德时期的底款周围
会出现小蓝点或小蓝线
品级标识
1道划痕:用于白瓷1740-1938
2道划痕:轻微杂质(如黑点等)
3道划痕:比较严重的瑕疵,如烧制时产生的裂缝等
4道划痕:质量最低下的产品
假冒的meissen标记
与kpm一样
meissen也有不少的效仿者
实际上直到1880年
meissen才正式申请了标识专利
在此之前存在大量的假冒标识
就连明顿也曾使用过双剑标识
下面随便贴几个看起来比较类似的
购买早期的meissen请注意真伪
还有很多很多
不光双剑,ar标识也有不少。。。
以上内容来自于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多地不同的网站和论坛
实际上在查询时,我发现有个别地方存在说法不一的情况
如有错误的之处,我之后随时修正更新
德国有一个瓷器之都——迈森。
只要走进阿尔布雷希特斯堡,看看那些王公贵族的瓷器造像,或走入迈森瓷厂,你就不会怀疑迈森是否徒负虚名。
迈森位于德累斯顿东北面,原为军事要塞。公元929年,国王亨利一世在此建立城堡,此后城镇便在城堡周围发展起来,至今已有800年历史。但说到成为瓷器之都,则要追溯至18世纪的时候。
在18世纪奥古斯特统治时代,有一炼金术士波格宣称得到炼瓷的秘方,当时除中国外,没有其他地方出产瓷器。奥古斯特得悉此事,就建立了一所炼瓷厂,并把瓷厂迁至阿尔布雷希特斯堡。为了保存秘方,防止炼瓷之秘流传于民间,所以瓷厂戒备非常森严。
最初的瓷品,设计只限于花、鸟、鱼、虫,波格的承继者夏洛特开始以钴蓝作颜料,生产餐具。此后,他们的瓷品逐渐闻名于世,其交叉双剑的标志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到了1865年,瓷厂迁至柴比茨谷,至今已有140年历史(1918年正式名为“迈森瓷厂”)。时至今日,大家不只可以到瓷器厂参观,还可加入迈森瓷器之友的搜集会。
理查德·基诺里(Richard Ginori,意大利)
凯撒大帝曾经说过,"我来,我见,我征服"寥寥几个字背后,是古罗马帝国横扫整个欧亚大陆的辉煌,他征服了所有能够到达的土地。甚至直到今天,还有人对古罗马的荣耀如痴如醉。
而意大利,不仅拥有能够征服世界的凯撒大帝,还有另一个征服历史的光辉品牌,理查德·基诺里。如果凯撒大帝用铁与血征服了整个欧洲,那么,理查德·基诺里就是用土与火征服了世界。
在马可波罗将瓷器传入欧洲后,瓷器就成为只有上层贵族才能享用的"白色金子"。基诺里家族在14世纪就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
十八世纪时,这个家族的卡罗·基诺里侯爵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兴建瓷窑,终于发现了使泥土变成"白色金子"的方法,成为了意大利瓷器产业的奠基人,意大利最古老的瓷器品牌——第一名瓷——"理查德·基诺里"陶瓷由此诞生。
今天,古罗马帝国已经湮灭在滚滚洪流之中,理查德·基诺里却用那隽永的白色黄金在时光深处为我们照亮了一个时代。
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丹麦)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童话中的宫殿,又是时尚运动之胜地。它古老而不守旧,繁荣而不浮华,欢乐而不令人烦恼,纵容而不失去控制。理性和欢乐之感主宰着一切。
皇家哥本哈根瓷器是由丹麦皇后茱莉安·玛莉于1775年5月1日在哥本哈根创立。标志上的皇冠代表皇家御用的无上权威,三条波浪线则代表围绕丹麦的三个海峡。
在1790年,皇家哥本哈根制造了现在出名的丹麦之花。1868年瓷器作坊转为民营,但皇家哥本哈根仍是享有极高声誉的品牌。
迈森(Meissen,德国)
在1710年诞生的迈森是欧洲瓷器业的鼻祖。迈森自诞生以来就受到贵族的追捧,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早在13世纪,欧洲贵族就对中国瓷器视若珍宝。
据记载,当时萨克森公国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曾用一队骑兵和波斯商人换过48件中国瓷花瓶。但奥古斯特二世并不满足把瓷器当艺术品收藏。他将炼金师贝德卡抓进皇宫,让其仿制中国瓷器。
经过无数次试验,贝德卡终于解开了中国瓷器的秘密。 1708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他成功烧制出一种白而透明的瓷。1710年迈森国立瓷器制造厂成立,成为欧洲第一家瓷器制作厂。
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整个欧洲瓷器制造业都受迈森瓷器风格的影响。经典名作Blue Onion至今备受追捧,白底上以钴蓝颜料描画,并采用中国烧釉技术,十分精美高雅。
因为特别爱这款蓝洋葱款,基于好奇我去查为何欧洲人要画洋葱呢?
盘子团中萌萌的椭圆形,就是蓝洋葱。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没错,就是模仿的我国著名的青花瓷画风研制出来的。
但是为什么会是洋葱呢?让我痛(拼)心(命)疾(忍)首(笑)地告诉大家一个残(蠢)酷(萌)的真相:其实当中国的青花瓷出入欧洲的时候,我们画的当然是多子多福的`石榴,没错,欧洲人搞错了,他们一定认为这个是洋葱,最后Meissen也放弃了抵抗,开始画洋葱。
赫伦德(Herend,匈牙利)
赫伦德在 1826年创立于赫伦德村,是匈牙利国宝级手绘瓷器、世界三大手绘瓷器之一。赫伦德创立的19世纪之前,来自中国,日本瓷器早已风靡各国,而后于德国,英国等,更已发展出现今遐尔闻名的欧洲名瓷品牌。
以细腻的笔触于华丽多彩的蝴蝶花朵图腾赢得金牌殊荣,也让当时英国的统治者维多利亚女王直接下整组订单,并使赫伦德名声大噪,后来品牌特意以女王之名命名,使维多利亚系列成为品牌最受欢迎的经典系列。
后来,参与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鲜绿手绘的印度花系列又让法国统治者拿破仑三世的妻子约瑟芬一见倾心,并在皇宫晚宴中使用搏得一致好评。
其他皇室所下的订单也是络绎不绝,之后在世界博览会和其他重要展览会屡获大奖,原因在于其品牌的独特性,讲究百分之百纯手工手绘的每一件作品,手绘技法变化多端,设计融汇中西文化,赫伦德每件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求谨慎。
即使是最小的一件作品,也至少要经过十七双手的精雕细琢。其瓷器餐具因为多层次的手绘技法,而拥有各式各样明亮耀目的色彩,题材上则深深受到古典欧洲与中国风格的影响,时至今日赫伦德的表现一直有目共睹。
则武(Noritake,日本)
幕府末期,时局动荡。当时作为御用商人的森村市左卫门目睹了国门开放后大量黄金流向海外,受到西洋学者福泽谕吉的启发——"要想夺回财富,必须得从出口贸易中赚取外币"。
1904年森村市左卫门创立了"Noritake"的前身"日本陶器合名会社",在爱知县鹰场村大字则武(现为名古屋西区则武新町)地区建起了拥有现代化设备的大型生产工厂。直到10年后的1914年终于制作出日本第一套西式餐具。
则武一直坚持日式风格,并在纽约设立了绘图设计部门,第一时间把美国人的喜好和流行元素反映到自己所销售的陶瓷器上,以应对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然后,又融入"新艺术"、"日本风格"等不同美术形式的设计,在日本按设计要求生产出原汁原味的产品。由此,经日本工匠们巧夺天工般的装饰和手绘的商品赢得了美国人的好评,则武的受欢迎程度和地位也扶摇直上,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
鸣海(Narumi,日本)
鸣海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陶瓷产地。早在江户时代初期,鸣海的村落就开始烧制鸣海烧。到了幕府末期,鸣海各地出现了许多烧制陶瓷的作坊。直到1911年,Narumi 的前身"Imperial Seito" 在日本名古屋创立。
二战后,日本随处可见残垣断壁,战争的残酷使家破人亡的故事时刻上演。从前生活精致考究的日本人一瞬间过起了颠沛流离的日子,甚至连一家团聚用餐都变为很奢侈的梦想。对于传统的日本人而言,一个"幸福的饭桌"就是安乐静好生活的象征。
当时的 Narumi 即是抱着为国人重新创造完美餐桌文化的信念,开始致力研发精美的骨瓷产品,希望看到围坐在餐桌旁的一家人甜蜜幸福的情景。凭着精湛的技术和严密的管理,Narumi 成为了日本首家成功批量生产骨瓷餐具的企业。
不仅如此,还首次将完美的日本骨瓷文化传递到了美国。时至今日,这个理念始终没有改变,创造幸福的初衷经过了近一百年被完好的传承了下来。如今Narumi秉承传统技艺,以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致力于骨瓷产品的研究开发,更好的传承骨瓷文化。
威基伍德(Wedgwood,英国)
威基伍德是由被尊为英国陶瓷之父乔赛亚·威基伍德于1759年创立,开始生产以威基伍德为名的瓷器。乔赛亚在品牌创立初期发明乳白瓷器 ,为威基伍德带来丰厚的利润,美丽的外观与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促使 威基伍德乳白瓷器成为市场上的热销商品,也是英国瓷器史上的一大成就。
在中国,最早由乔治·马嘎尔尼代表英皇在1793年,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并献上威基伍德花瓶作为寿礼之一赠与乾隆皇帝。
从 1759 年创立至今的250余年历史中,威基伍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有英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象征,并且如同民族遗产一样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敬重,并因为它的品质优良、设计精美,一直作为英国皇室的御用瓷器提供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及其子查尔斯王子先后给予威基伍德皇室供应商的认证徽。
明顿(Minton,英国)
明顿由托马斯·明顿等人在1793年创立。曾被维多利亚女皇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瓷器的制造者"。自推出以来,广受王室喜爱,就连拿破仑都在他的日记中提到他有几套明顿的茶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明顿推出的哈顿庄园系列,主题取材于英国中世纪哈顿庄园的壁画及花毯,现已成为明顿瓷器的代表作。至今,明顿瓷器仍被全世界的英国大使馆所使用。
1710年王室所有的迈森瓷厂正式建立,从此结束了欧洲只能从东方进口瓷器的历史。此后,虽然萨克森国王仍试图垄断瓷器的生产,制瓷的技术还是传播到了欧洲各地,奥地利、法国、英国、丹麦等国也次第加入了产瓷国的行列。
三个世纪过去了,不仅仅是迈森瓷器厂在庆祝它的300岁生日,还包括世界知名的图林根和巴伐利亚瓷器生产中心,以及全德国多不胜数的博物馆和工厂。有关这个备受青睐的瓷器的历史和现状的专题展览或者庆典活动,均诚挚地邀请您的参与。
下面是陶瓷的历史发展与传播,仅供参考!
夏朝以前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相传尧传天下于舜,舜传天下于夏禹,禹则传给其子,开始了所谓的 “家天下”。夏传至桀,暴虐无道,商汤将之放遂,自立为帝,所以以征讨得天下者,自汤开始。商得天下后统治达六百余年(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前后),一直到纣王。后被武王征伐,纣王自杀,于是天下归于周。周朝的统治时期大致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事实上的有效统治在公元前771 年就已结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崛起,大一统之中国开始,但秦王朝只持续到公前206年,就被汉朝所取代。在这千数百年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
汉朝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在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同时,通过新疆、波斯至叙利亚的通商路线,中国与罗马帝国开始交往,促使东西方文化往来交流,从此一时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来影响的端倪。佛教也至此时传入我国。
六朝时期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公元581年隋朝夺取了权力,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统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
唐朝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唐末大乱,英雄竟起,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朝代争夺局面,即五代,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960年。连年战乱中却出现了一个陶瓷新品种——柴窑瓷(萧窑),质地之优被广为传颂,但传世者极为罕见。
宋朝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由于东北的(辽)契丹族和(金)女真族的入侵,宋的统治者被迫南迁,再后则被蒙古族所灭。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枢府窑出现,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其名声远扬世界各地。景德镇生产的白瓷与釉下蓝色纹饰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瓷自此起兴文化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明朝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随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自杀身亡,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从吴三桂召满清大军入关到1911年清室覆灭,满清统治垂二百余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有出现,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到清代晚期,政府腐败,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
民国时期
民国成立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品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发展可言。民国初,军阀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曾特制了一批“洪宪”年号款识的瓷器,这批瓷器在技术上不可谓不精,以粉彩为主,风格老旧。由于内战频仍,外国入侵,民不聊生,整个陶瓷工业也全面败落,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未出现过让世人注目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