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陶瓷画价格及款式推荐

饱满的柠檬
无心的棉花糖
2023-03-27 10:09:57

陶瓷画价格及款式推荐

最佳答案
鳗鱼毛豆
无辜的故事
2025-09-19 05:29:00

陶瓷画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它采用成熟和先进的印刷工艺将书画艺术作品和摄影作品等印刷在上面,然后再经过高温烧制,使它的形象和色泽等具有和原来照片相同的艺术效果,它经久耐用,可以作为一件陶瓷艺术制品,整体上都充满了艺术魅力,目前在中国已发现的原始彩陶瓷画,其主要题材有动物、人物、各式图案和鸟类等,而且在其中绘有抽象几何图案的占多数,有的则是以水波纹为主体,其中还有圆点、网格菱形灯等组合综合性图案。现在陶瓷画让更多追求生活品位和爱好艺术的消费者又多了更多的新的选择,一张张的陶瓷画,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上的欣赏,而且使人的整个身心都得到了愉悦。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几款陶瓷画的价格。

第一款是景德镇春闺调鹦陶瓷画:

这款陶瓷画的颜色分类为春闺调鹦,它的风格为新古典型,装裱方式为有框,外框的材质为实木,组合形式一般为独立型,采用印刷工艺,图片的形式为平面,它的厚度是15毫米,尺寸一般为46厘米×66厘米,一般适合挂在客厅,它的市场销售价格为468元。

第二款是仿古做旧四条屏风陶瓷画:

这款陶瓷画的品牌为百家陶瓷,它的工艺是采用手工制作,然后再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图案一般为植物花卉,它的组合形式为四幅画为一套,图片的形式为平面,它的厚度为陶瓷艺术画的一般厚度,尺寸一般为内框瓷画75.5厘米*22.20厘米,它可以作为春夏秋冬古典家居的装饰品,它的市场销售价格一般为1000元左右。

第三款是景德镇花鸟陶瓷瓷板画:

这款陶瓷化的品牌是景德镇陶瓷,它的尺寸为其他长方形尺寸,颜色分类为富贵长寿型,一般为有框的装裱方式,组合形式一般为独立,风格是新古典型,它的销售价格一般为4279元。

以上几款就是小编为大家所介绍的陶瓷画的价格。它不仅看起来美观大方,而且更重要的是陶瓷画在中国一直深受着人们的喜爱,所以我们在追求新事物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我们原有的传统,小编的介绍就到这里,期待下期作品哦。

最新回答
务实的季节
自然的奇异果
2025-09-19 05:29:00

景德镇陶瓷版画是一种平面艺术,更是一门陶瓷工艺,它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兴起,到民国初经“珠山八友”的潜心研究发展至一个历史性的高峰。景德镇瓷版画发展至今,其取取材多样,有山水、花鸟、人物、写实等;其表现形式不仅继承了传统绘画技法,更大胆借鉴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油画、水彩、水粉等都可以在瓷版画上得到全面的表现;陶艺技法中的雕刻、捏花、印花、彩绘等表现手法也在瓷版画上得以淋漓的表现。

景德镇陶瓷版画以其独有的历史积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它与其他形式的装饰画相比更显魅力,纸制画不如它有质感,石版画不如它有灵性,金属版画没有它的韵味。

作为一个成功的陶瓷版画作者,不仅需要娴熟、精湛的艺术功底,更需要对各种色釉的习性的充分了解。而一件成功的瓷版画作品不仅需要作者的努力,还需要恰倒好处的高温炉火的锤炼,使釉的色彩得以充分的发挥,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将造成作品的失败。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景德镇陶瓷板画越来越受到国内陶瓷艺术界和美术界的关注与重视,并具有广泛发展前景。其大、中、小型建筑组合式壁画群组,有各种规格及独特造型的壁挂式、台座式、屏风式等瓷板画,可广泛使用于宾馆、饭店、展馆、家庭,是室内外美化装饰用品首选,并被广大艺术爱好者称之为"建筑装饰之瑰宝、壁画艺术之新星",具有很高的、永久性的收藏价值 ,也是高层次文化艺术作品的相互交流和高级馈增礼品及室内装饰精品。

傻傻的寒风
谨慎的嚓茶
2025-09-19 05:29:00
很好。

熊金元老师手书,汲取魏碑与隶书风格,极为雅韵与古朴。白底青花,永不过时的经典搭配,结合高超的绘制工艺,非常值得把玩。

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已经走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这座城市与陶瓷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

耍酷的蜜蜂
酷酷的小松鼠
2025-09-19 05:29:00

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1]

。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瓷板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瓷板画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种形制。

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很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其色彩将保持数十年的鲜艳。

瓷板画是第一批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入选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山八友瓷板画(一组)

此次拍品展示为珠山八友之刘雨岑、程意亭两位大师。程意亭作品绘荷花用胭脂红洗染,浓淡相宜,过渡自然,颜色莹润,唯妙唯肖,成对出现十分难得。刘雨岑作品色彩浓淡自如,花头更显活泼自然,画面严谨,清丽韶秀,禽鸟的用笔尤为精致,画花叶时却能稀处补枝,密处缀英,叶子的深浅、浓淡、枯湿等,力求生动有变化、有韵味,设色秀逸,处处可见匠心。

民国毕伯涛绘花鸟四季花卉纹瓷板画(一组四件)

说明:瓷板一组四件以春夏秋冬为题,绘四季花卉。春为桃花,枝干自右上侧斜出,向左分叉而开,其上桃花怒放,娇艳欲滴,花蕊以黄彩点缀,惹人爱惜,最上方一绶带鸟站立,长尾下曳,回首而鸣,姿态生动。夏为柳叶,只取一横向枝干局部,柳叶随风飘动,一只八哥站立其上,昂首而视,栩栩如生。秋为菊花,自上而垂下数条枝叶,两色菊花绽放,分外妖娆。冬为梅花,枝干分叉,梅花凌寒而放,数只小雀栖息其上,姿态可爱。此组毕伯涛绘瓷板,画工精湛,实为其瓷板画之精品。

作者简介:毕伯涛(1886-1961),名达,字伯涛,号黄山樵子,祖籍安徽省歙县,寄居江西省波阳县,“珠山八友”之一,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在景德镇陶瓷绘画界以金石、诗、书、画傲视瓷坛,毕伯涛的绘画艺术来源于清代画家新罗山人。毕伯涛早年曾师从波阳画家张云山学习纸画,旅居景德镇后专攻陶瓷粉彩,擅长翎毛花卉,瓷画以用笔工细、设色淡雅著称。后研习新罗山人一派画风,作品极富生活气息且标新立异,神形兼备。画花鸟善于表现禽鸟瞬间动态与明媚鲜艳的花树,风格俊逸清新,刻意汲取新罗山人画风之精髓,融会贯通,使瓷画别具一格,对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制瓷艺术的昌盛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民国王琦达摩渡江瓷板画

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该件“达摩渡江图”正是道释人物,画的很细腻,一类画风。人物神采毕现,衣纹线条虽简,但非常概括,转折有力。此画虽是细写,却有意笔效果典型大师之作。王琦号碧珍,别号陶迷道人,斋名陶陶斋,江西新建县人,为“珠山八友”之一。

民国汪野亭制春夏秋冬山水人物瓷板画(一套四件)

说明:此瓷板为近代著名瓷艺大师、“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之作。1928年,著名陶瓷艺术家王琦发起成立“月圆会”,邀请八位志同道合者配画作诗,研讨画艺。这八位为民国时期民间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在瓷画中均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世人称之为“珠山八友”。此拍品四幅均为山水人物图,每幅瓷画中但见远处群山起伏,层峦迭嶂,近处枯藤老树,历经风霜。单帆孤舟独影,草屋淡泊人生,曾经沧桑,俨然一幅富含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卷,尽显作者之精湛画工与悠远情怀。整器高大规整,充分体现了传统对称美的讲究,而每幅山水又都以四??光为主题,规矩中蕴含变化,并以典雅的木雕为框,若陈于室内,定雅致万分,藏家实可宝之。

作者简介:汪野亭(1888?1942),名平,字鉴,号平山、平生、老平、垂钓子,亦号传芳居士,平山草堂主人,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乐平县人,近现代著名绘瓷艺家。为瓷都景德镇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珠山八友之一,工画花鸟、山水。在绘瓷技法上,采用油料,以水粉敷色,作品别具一格。

数量:4件

李峻迦诺迦尊者粉彩瓷板画

李峻,1940年生,又名李进,江西石城人。师承王大凡,1979年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于中国轻工陶瓷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

民国“王琦”、“徐仲南”绘粉彩瓷板画

这幅瓷板画出自民国时期“珠山八友”之二的王琦和徐仲南之手。一面为王琦所绘晋代名士陶渊明采菊图,左上侧题“东篱采菊”,并注明为戊辰(1928年)初冬作,末尾有“陶迷散人王琦”字样,落红款。另一面为徐中南绘山水人物图,高山苍茫,近树林立,屋舍掩映,一片静谧。右上角题相应七言诗,尾落终南氏名和方形印章款。版画嵌于黑色木框中,上有金属吊环可供系挂。

王琦(1884—1934),字碧珍,号陶迷散人,率先在陶瓷绘画上使用西洋画技法,给景德镇陶瓷艺术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徐仲南(1872—1935),名陔,“珠山八友”之最年长者。竹石苍松、山水人物俱善长,画技纯熟而全面,并善作诗词。

吴锦华闲庭信步明月中·粉彩瓷板画

王大凡八仙瓷板画

民国珠山八友之一许人何处瓷板画梁园飞雪

本文由香港福义国际陈生撰写。

福义国际拍卖行是近年来拍卖界的一匹黑马,成立6年就已经挤入全球十大拍卖行之一,在现如今行情低迷的拍卖市场,福义国际始终保持着高成交率的成绩,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始终给着众多藏家一份希望,一份憧憬。福义国际拍卖行总裁吴征兵,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福义国际上拍的藏品必须是经过严格的征集制度征集而来的,我们只要精品。今年是福义国际拍卖行进军亚洲香港的第二个年头,这次迎春拍的出色表现,既表明福义国际拍卖行已跻身并稳居香港拍卖市场阵营,也将推动香港福义国际拍卖行发展再上一个大台阶。香港福义国际拍卖行今年迎春拍称为“一场完美的拍卖会”,也将是香港福义国际拍卖行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就是福义国际企业精神,严格的藏品甄选制度,只求精不求多。这也促成了福义国际高成交率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拍卖是否成功关键还是看拍品的品质,如果依靠拍卖形式的创新,忽视提升拍品的品质,恐怕不会有质的改变与成交的希望。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拍卖或者参加拍卖推荐会请即咨询csming520与福义国际拍卖公司客服经理或授权征集点客服经理联络,洽谈市场趋势与托售事宜。

怕黑的云朵
忧虑的手机
2025-09-19 05:29:00
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其他名匠(10人)

王炳荣 王廷佑 李裕元 李之衡 鄢儒珍 黎勉亭 胡颜标 游长子 吴霭生 曾龙升

王炳荣

清同治、光绪间的雕瓷名匠,尤善雕山水、人物之类。

王廷佑

字少维,安徽省泾县人,清同治、光绪间的绘瓷名家。王氏善浅绛彩绘,作品多以人物、动物为题材。

李裕元

清代末期的雕瓷名匠。李氏擅长雕反瓷。所谓反瓷,就是雕好后不上釉便直接人窑焙烧的一种瓷器。李裕元所作的反瓷虽不上釉,但施以彩。古籍称:"若反瓷而胭脂水彩者,成为罕见之宝"。《说瓷》一书云,当年所产的这种反瓷"多属李裕元所作"。

李之衡

清末民初的诗人,饰瓷名家。李氏对陶瓷颜色釉装饰很有研究,当年他配制出的祭红釉为全镇祭红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鄢儒珍

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匠,其制作的瓷器胎质纯白,纹饰精美。

黎勉亭

江西省新建县人,清末民初刻瓷名匠。他善用钢针、钢刀、钢锥在瓷面上刻以各种画面,称刻瓷,此种工艺为黎勉亭所创。当年袁世凯为了实现其个的政治野心,千方百计讨好英国上层人士,于民国四年(1915年)将黎勉亭特地请进北亦为英王乔治刻像,黎氏花去足足半年时间才将瓷像刻成,该像刻得形神逼真,受到好评。

胡颜标

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胡氏能画善填,所仿乾隆古月轩画面,足以乱真。

游长子

福建省人,民国时期的雕塑名匠。善作大型瓷雕和捏像,所作1丈多长的太白醉酒卧像、形神兼备,曾在陶瓷界轰动一时。

吴霭生

名毓麟,广东南海人。生于1886年,卒于1926年。民国时期的制瓷名匠。少时在香港经商,1909年来景德镇创办合兴瓷庄,1912年任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社长。吴氏在景德镇的17年中,所制的白釉瓷器、花釉瓷器颇负盛名。其作的白釉瓷器,釉层肥厚、柔润,当年景德镇的汪晓棠、潘陶宇、王琦等绘瓷名家所用之瓷胎,多为吴霭生所制。

曾龙升

字龙生,景德镇瓷塑名家,江西丰城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4年。他所作的寿星、观音、罗汉神态和蔼,有亲切感,衣纹流畅、飘逸。他创作的《钟馗试剑》,吸取木雕块面技法,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地。

傻傻的舞蹈
欢喜的眼睛
2025-09-19 05:29:00
瓷画,又叫瓷板画,是以在瓷器胚胎上作画,然后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门技艺。一经问世,便以独特的特色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瓷画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在海内外均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地位。加上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深受藏家喜爱。

瓷板画的根源最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是到了明代中期才出现。到了清代中期,瓷板画的创作走向了巅峰,瓷板画的种类丰富多样,有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也是涵盖了很挫层面,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等;形状上也是各种各样的都有,包括长方形、圆形、椭圆、扇面等多种形状。

清朝中期,瓷画艺人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经纯手工绘制后高温烧制而成,瓷板画开始盛行。

晚清民国年间,瓷板画迎来了第一次高峰。景德镇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等人成立了一个瓷艺社,取“花好、月圆、人寿”之意,雅称“月圆会”。相约每月望日,月圆雅集珠山,以画会友,以会聚友,切磋画艺,时人称之为“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以瓷入画,以胎为纸,在瓷板上彩绘,从而国内一线拍行秋拍藏品征集:壹三一另一七*一三零&零四诞生了浓艳俏丽的新粉彩。这些作于瓷板上的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到“珠山八友”与瓷板画的关系,还有一个小故事。晚清至民国期间,江西景德镇聚集了一大批擅长瓷板画的高手。1928年,一位客商预订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联系好友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每个人作一幅画。画完以后,大家拍案叫绝,遂请他们8位继续做画。后来,他们就成立一个社团“月圆会”,相约每月在珠山聚合,以画会友,切磋画艺,这就是陶瓷史上著名的“珠山八友”。

民国时期,瓷板画非常流行,许多人的绘瓷技艺并不在“珠山八友”之下。他们的作品以粉彩瓷板为主,画面多种多样,山水、花鸟、人物、虫草无所不精。尺寸有大有小,大到三尺多的中堂,小到用茶盘底剪下的薄片,4张薄片配成一套,装上精美木框,一时大行其道。

清末民初,瓷板画几乎是达官贵人家中必备之物,艺人们先后设立画室,陶瓷工艺中的青花、五彩、釉里红等在瓷板画上得到充分发挥。最初,瓷板画主要是作为四合院房子里的屏风,或者是镶嵌在老式的床上,后来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瓷板画与其他瓷器不同,它不只是摆放在家里,还可以挂在墙上来欣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品收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高端艺术品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瓷板画成了收藏家们喜爱的热门藏品,在各类拍卖会及展览会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瓷板画是第一批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入选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瓷板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手法,汲取了西方文化的精华,继承并且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工艺制作,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绘画历史上和陶瓷艺术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热心的奇迹
酷炫的茉莉
2025-09-19 05:29:00
江新亮,字益明,艺名昕亮,1965年出生于瓷都景德镇, 国家一级画师,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自幼酷爱书画,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三十载,早年得 益于王锡良、汪桂英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指点 ,创作技法日渐全面、运笔自如、用色讲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意蕴深远,特别是花鸟作品精细柔雅,用色老道,韵味深邃,充满艺术生命力,作品深受广大陶瓷艺术品爱好及收藏家喜爱,是目前瓷都艺坛中 极具潜力的青年精英级艺术家 ,也是 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家 。

“老庄之道”拓展瓷画艺术新格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思潮跌宕起伏,陶瓷艺术观念在不断嬗变的今天,陶瓷艺术界已经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但在他进行陶瓷艺术创作实践中不断追本溯源寻找陶瓷绘画艺术精神核心及总的规律和特征。并从诸多绘画经典中寻找灵感、寻求突破,从先秦到魏晋到隋唐美学直接影响了绘画发展始终,经久不衰,老子的“道法自然”“似不肖”,庄子的“逍遥游”“不形而神”, 笔墨托于形而不囿于形,有形则弊,再如, 开创陶瓷绘画新风的珠山八友,融诗、书、画、印于瓷画中,形成了新的陶瓷绘画审美格局。

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光有传承还不够,还需要创新, 他经常外出写生,寻求灵感,寻求画中的自己,寻求个性,发挥自己,在骨子里追求精神的美 ,正如黄宾虹关于绘画的“民学”说,是每个追求艺术本质和崇高境界的艺术家所向往的。

江新亮老师的陶瓷绘画作品,构图巧妙,层次分明,意境悠远,让人回味无穷。细细品读之余,其作品深层地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在陶瓷艺术创作过程中继承了传统瓷画技法,并进行大胆创新,作品富于激情,情感饱满,生命力旺盛。

因为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江新亮大师在陶瓷作品中,自然而然地还原与升华自然之美,并将美,恒久铭刻在瓷作中,永继芳龄。

入世殊荣为故宫珍藏

现当代陶瓷艺术家们已不再是久居苦舍半生不出的避世态,积极入世让市场中的风浪检验作品,得到荣誉与认可才是新追求。

江新亮大师由于其在人物、动物、花鸟、山水方面都极为擅长,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备受市场收藏的青睐。部分作品刊登于《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博览》、《景德镇陶瓷》、《陶瓷研究》、《中国瓷器鉴定与欣赏》、《景德镇花鸟精品集》、《陶瓷与收藏》、《景德镇中青年陶瓷精英》等知名刊物。

江新亮大师的获奖作品数目高达30余件! 其中宫廷御瓷雕刻深雕花鸟、本金扒花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2009年粉彩《花鸟》瓷板画作品在第二届中国(江西)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创作大赛中荣获 二等奖

2010年,粉彩《山水》瓷板获 金奖

同年,粉彩抽象写意绘画《人物》瓷板画在景德镇陶瓷美术馆首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展活动中荣获 金奖 。

作品《春》在2010年首届“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作品展览”荣获 金奖 ;

《荷塘情趣》作品在“2014年江西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中荣获 金奖

《芙蓉》作品在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中国工艺美术 金奖

《绰约风姿》在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展获 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2019年12月,获得中国国国际文博会(无锡) 传承创新奖

2020年10月,获得艺博杯 工艺美术精品奖

2020年,瓷板画作品《昭君出塞图》获 金奖

道法自然传承历史技艺,顺流弄潮推出开拓创新。江新亮大师以身为舟,以作为楫,平衡着艺术与现实的船舷,在时间长河中奋击争流,成为瓷海艺潮中劈波斩浪的风帆。

糟糕的含羞草
笨笨的黄蜂
2025-09-19 05:29:00
这个资料会比较长,希望楼主详细观看,

信息来源:博宝艺术网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

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

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上海的小刀会起义,广东的洪兵起义,贵州的苗民起义,云南的回民起义等,席卷大半个中国。其时,贪赃枉法朝纲崩坏,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大清王朝风雨交加摇摇欲坠。

二、浅绛彩瓷的突现

“咸丰3年(1853年)2月,太平军50万将士在洪秀全指挥下,攻入江西九江、湖口、彭泽等地,于3月19日占领南京,建立了政权。”。“咸丰5年——咸丰6年(1855年11月至1856年4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太平军攻占了江西的八个府、五十几个州县”(许怀林《江西史稿》,江西高校出版社)。

“太平天国是一个农民政权……。他们将皇帝、孔子等统统视为‘老妖’、‘魔鬼’,把他们作为革命对象,加以镇压和打击”。“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视清朝咸丰皇帝是‘老妖’,是‘妖’的总头目。清朝大小官吏是‘妖’,地主豪绅也是‘妖’,‘妖’是太平天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规定‘迂妖必诛’,藏妖者与妖同罪”(刘仁坤、贾诚先《太平天国兴亡》,哈尔滨出版社)。在太平军攻下景德镇后,于咸丰5年(1855年)一把火将御窑厂烧了个精光,厂里的库存瓷样也因而散失,官员、画师、工匠人等或作为“妖”被杀,或侥幸逃脱,全作猢狲散尽。

太平军在景德镇前后长达7年之久。这段时间里,原御窑厂的画师们倘能避过杀身之祸,却不得不还要面对生计之困,于是在战火暂时平息之后,仍需重操画笔,以画瓷谋生。此时画什么呢?青花、粉彩费工费料,成本高且不一定有销路,处于战争环境之中自然是行不通的。他们只有选择省工省料,依仗画技去打开市场的浅绛彩瓷,这样,一些生活必须的日用粗瓷(如锅、碗、盆、盘之类)成为首选,画上几笔浅绛彩,署上自己的名字,择价而沽。

咸丰5年(1855年)御窑厂画师程门与次子程荣合作画的浅绛彩“山水人物花耳扁壶”(现藏安徽省黟县文物管理所)便是一例。在上述300余件器物中,咸丰朝所画浅绛彩瓷只有两件。这是最早一件,也是程门画浅绛瓷已知最早的一件实例。另一件是张子祥(张熊)在咸丰6年(1856年)所画的《四清图》瓷板画。

是否可以这样说,稀少的咸丰朝浅绛瓷正是原御窑厂画师们在生活重迫下的一种艰辛尝试,但在客观上却是一个新艺术品种繁盛的开端。

三、浅绛彩瓷的盛兴

同治5年(1866年),太平军失败后,清政府军机大臣李鸿章筹措13万两银子,在原御窑厂旧址重建72间堂舍,恢复了御窑厂。

同治7年(1868年),御窑厂重建后,即为同治皇帝的婚礼烧瓷。但同治婚后两年(1874年)便去世了,时年19岁,在位13年。

虽然同治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皇室烧瓷却很少,新御窑厂亦家底全无,画师们只好以画浅绛瓷维持生活。如程门(字松生)、金浩(字品卿)、王廷佐(字少维)、王凤池(字丹臣)、周子善、汪藩(字介眉)、俞子明(字静山)、吴少萍、程言(次笠)等,此时他们都有作品出现,且均绘于同治元年至同治13年之间。有趣的是在同治5年至9年,却难觅其作品的踪影,也许当时他们正忙于重建御窑厂和为同治婚礼绘瓷吧。

同治朝画浅绛瓷的作者,除御窑厂那批画师外,少见其他画者。应该说,浅绛瓷在同治时还正处于兴起的阶段。兴起的带头人便是御窑厂以程门为首的画师们。

进入光绪期,浅绛彩瓷大放异彩。作者、作品非常之多,粗、细兼备。可以肯定的说,绝大多数的浅绛彩瓷都是在光绪时期生产的。光绪一朝34年中,大体可以看出画师们的更替关系。为此,笔者将其分为三个时间段,即光绪10年,中10年和后14年。

光绪前10年(1875——1844年)浅绛瓷画师有:

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 汪潘 周子善 俞子明 程次笠 江永源 罗允夔 罗畅谷 李维翰 任焕章(字巍山) 汪章(字汉云) 黄士陵 潘福泰 邵美之 万子铭 蒋玉卿 周友松 梁楚材 胡有农(字子耕) 李蕴辉 余焕文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达山 范金镛 经生 联碧 吟香居士等。

光绪中期10年(1885——1894年)浅绛瓷画师有:

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 汪潘 程次笠 李友梅 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 蒋玉卿(字寿春) 余焕文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汪绰章 江楼梧 周鼎(字筱松) 许品衡 李端山 方家珍 汪照藜(字筱青) 方少溪 张云(字子英) 李梦丹(字子乔) 许子成 徐善琴(字长庚) 南樵子 梅峰樵 高心田 万辅廷 吴待秋 胡荣发 张舍云 汪棣(字友棠) 黄铭光 李松如 雷光亨 雷桂泉 胡干 许达生 茂盛 清标 启明 何明谷 舒以氏 喻春 锡泉氏 少卿 秀山氏 江潮宗。

光绪后14年(1895——1908年)浅绛瓷画师有:

王少维 金品卿 王凤池 程次笠 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 蒋玉卿 王岐山 陈子常 周筱松 许品衡 方家珍 汪照藜 张子英 徐善琴 高心田 汪友棠 黄铭光 喻春 许达生 松石 周达和 王子卿 戴裕成 何子林 梅春茂 焦佩兰 高恒生 敖少泉 全廷 安少山 王琦 俞裕元 钟德发 戴焕昭 吕尚文 马庆云 汪廷至 汪永泰 任逢端 叶淮清 刘芳谷 颜筱云 江春 程英 程宝珍 叶巽斋 余筱秋 杨紫卿 冯启顺 詹顺太 江祥发 何明谷 胡献瑞 江潮宗 子珍 洪发 顺发 宝文氏 昌山 吉人 子云 启明 松竹轩 义隆 义兴 鸿兴 永兴氏 孙玉卿。

为什在光绪一朝会涌现出如此多的浅绛瓷画师和浅绛瓷作品?笔者认为:首先,同治后期至光绪一朝,在景德镇大的战乱基本结束,人们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其二,由于战后百姓正常生活的恢复和家庭安稳,家家都需要添置些生活日用瓷。这样,价廉物美的浅绛瓷就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当时的日用瓷中,几乎无处不是浅绛瓷。第三,朝廷的腐败,国力的衰微,御窑厂长期无御窑可烧,画师们尽可多画浅绛瓷。第四,御窑厂的老画师在前朝所培养的“后学新手”,此时都已脱颖而出,涌现出了一批新秀。除御窑厂的新、老两代画师外,在市场的刺激下,景德镇的瓷器作坊与“红店”陡然也多起来了。此时浅绛瓷上署字号、轩氏的作品也多了,他们都还努力地培养第二代、第三代画工。御窑厂有老、中、青三代画师画浅绛瓷,一时精品纷呈。从器形上看,既有普通的日用瓷,又有大件的陈设瓷,还有不少精美的浅绛彩瓷板画。更有些作品直接标注有表明是绘于御窑厂内的落款,如“画于珠山官主廨”、“珠山官舍”、“珠山环翠亭”等。而“红店”的浅绛瓷作品其画技水平,相比之下就差距较大,具商品气息,而少艺术氛围。

四、浅绛彩瓷的衰落

光绪之后,宣统、民国初期,画浅绛瓷者急剧减少。

宣统时(1909——1911)画浅绛瓷的仅有;

俞子明 袁恒兴 许品衡 方少溪 汪友棠 王子卿 高恒生 安少山 马庆云 杨紫卿。

民国前10年(1912——1921年)浅绛瓷画师有:

许品衡 方少溪 汪友棠 王子卿 高恒生 安少山 马庆云 杨紫卿 季春 黄斐成 胡全太 瑾卿 金绍斋 肖靖初 段生茂 吴飞麟 胡仲贞 潘陶宇 徐成城 孙福昌 森顺 江和丰 子良 王琦 岳松氏。

民国10年之后(1922——1925年)浅绛瓷画师有:

潘陶宇 徐仲南 仙槎 罗子林 刘顺泰 王荣顺 安少山 刘焕章。

1925年后,基本上没有画浅绛瓷的了。

宣统至民国初期,由于时代的变迁、市场的变化等,以及其他瓷业的兴起,大批浅绛瓷画师都改画粉彩瓷了。因为粉彩瓷比浅绛瓷的画面要鲜亮得多,色彩也要丰富得多;而早期的浅绛瓷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使用后,大都会脱色、掉彩,失去原有的风采,所以市场渐渐又重新青睐粉彩瓷了。浅绛瓷终于退出了自己的历史舞台。

从这些资料来看,第一件浅绛瓷出现于咸丰5年(1855),最后一件出现在民国14年(1925),因此,浅绛瓷在中国至少历经70年。

五、与浅绛彩瓷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在中国陶瓷史中,浅绛瓷画最早出现于何时?这在陶瓷学术界说法不一,在此暂时不探究。但晚清出现的这般浅绛瓷热,笔者认为是自咸丰5年(1855)御窑厂被毁,以程门为首的一批御窑厂画师绘售浅绛瓷而始的。

(二)浅绛瓷的问世,在当时是受到人们欢迎的。首先,御窑厂的画师过去是专为皇室所御用,平民百姓乃至景德镇当地人对其作品都是无福消受的。而当他们所绘的浅绛瓷署名上销售后,自然令大家解囊趋之。其次,浅绛瓷画开创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先河,极类当时行销一时的海上画派画师们的纸绢中国水墨画,具有浓郁的中国文人画气息。当时有的官员、画家还会自己操笔在瓷器上画浅绛画,如张熊、吴待秋、黄士陵、范金镛等,都有浅绛瓷画作品传世。当时一件浅绛瓷比同类的青花瓷、粉彩瓷在价位上应该要便宜,而其艺术价值又不遑多让,自然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故在光绪年间,浅绛彩瓷臻于颠峰。

(三)浅绛瓷是御窑厂画师面向社会与民众开发出来的一个产品,与御用瓷无关,当然就不为皇室所用。实际上,当时皇室忙于外忧内患,也是顾不上烧瓷这类事情的。

光绪期间,有的浅绛瓷底部钤印有红阳文方楷书(有的为手书)“官窑内造”或“官窑监制”四字款印。通过排比,此印是同治5年新厂盖成后所为,以光绪期为多,且凡有此印者,画品都不俗。笔者认为:此印为真,它是御窑厂画师为区别“红店”之作,提高卖点而为之的。

(四)有部分浅绛瓷底部印有“大清同治年制”、“同治年制”或“同治”红篆阳文方章款,也有手书楷字红款“大清同治年制”,但查看画面上墨书的干支年号却又是光绪某某年的。笔者认为:这样的作品都是光绪时的,应以干支年款为准。为什么器物底部又有醒目的同治年款呢?因同治时浅绛瓷画多为御窑厂画师们的创作,“红店”还很少参与,因而画工、品味都相当脱俗。到光绪时,各私家窑厂、“红店”都跟风画浅绛,水平就良莠不齐了,所以购买者多好同治之物。根据市场需求,故在光绪的浅绛瓷上钤记“同治”的年款。但这与今天瓷器的作伪又是两回事,当时的干支款都明明白白的写在器物上。

(五)在这300余件作品70年的时间跨度里,共出现瓷画作者138人(有少数是店号名),按年号进行排比,惊喜的发现画师们可分三代或四代人。在无文字史料记载的情况下,遂将这100来位作者的活跃期进行时间分段。

第一代:

程门 王少维 金品卿 王凤池 汪藩 周子善 俞子明 吴少萍 江永源 罗允夔 任焕章 余焕文 万子铭 蒋玉卿

第二代: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汪章 许品衡 方家珍 周筱松 汪照藜 方少溪 张云 徐善琴 高心田 汪友棠 黄铭光 许达生。

第三代:

王子卿 松石 戴裕成 梅春 高恒生 安少山 胡献瑞 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

段生茂 胡仲贞 吴飞麟 王琦 潘陶宇 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

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

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

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

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

可以说,上述画师均在光绪中、后期去世了。其中俞子明的活跃期最长,宣统二年仍见浅绛瓷作品,说明他是位高寿且多产的画师。

六、浅绛彩瓷的历史地位

浅绛瓷是在晚清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的地的悲惨境地,景德镇御窑厂的画师们在厂子被兵火烧毁后,为了生计而烧制的一个崭新的瓷艺品种。浅绛瓷投市以后,由于画面新颖,价格低廉而一时脍炙人口。历经70余年后,浅绛瓷又渐渐消失于我国灿烂的陶瓷史之中。

今天,当我们再次细细端详这支见证了晚清至民国初期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瓷苑奇葩时,更觉应还其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尤其是那些精美的官窑画师们的作品。它们既具当时皇家窑器的风骨,又有大方之家的风采,更具文人书画的风韵;既浓缩了馥郁的文化底蕴,又体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们当年创造了历史,今天又为我们还原了历史,极具史料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们本应该就是瓷器中的精品,文物中的精华。

现代的衬衫
玩命的硬币
2025-09-19 05:29:00

1、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 。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瓷板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2、瓷板画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种形制。

3、瓷板画是在平板素瓷上手工绘画后再经高温烧制所成的陶瓷艺术品,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收藏界人士表示,历代传世的和出自近现代名家的瓷板画都具有不菲的收藏价值。

4、瓷板画既具有平整而光洁的瓷板形状又具有绘画的艺术形式。明清时期开始,瓷板画日益兴盛。由于烧制工艺的逐步改进,瓷板尺寸相应增大,绘形与色彩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又由于创作者对传统文人画的移植,瓷板画终于从最初被当作镶嵌附件的附属装饰物。

5、瓷板画制作工序多重、复杂:首先如同绘画一般,将各种颜色的釉料涂抹在素瓷板上,形成画幅;然后在板面上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高温烧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方才成型。

6、瓷板画的品种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等;纹饰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翎毛、鱼藻及吉祥图案;形制也呈多样化,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板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探秘民国瓷版画精品时代

成就的冬天
兴奋的百褶裙
2025-09-19 05:29:00
不贵。瓷版画的价格在三五千左右的,属于性价比较高的瓷版画,以景德镇手绘瓷版型为代表。品质好,价格适中,不贵。瓷版画,又称瓷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端于瓷都景德镇,由景德镇烧瓷艺术演绎而来,形成于南昌,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市、景德镇、九江等及邻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