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款的识别
我简单列举清代的官窑,民窑款。 图片没法上传。
顺治 大清顺治年制 百花斋、望仙楼、梓桑轩、玉堂佳器、皇帝万岁万万岁、雅
康熙 康熙年制、康熙御制、大清年制、大清康熙年制 益友堂、如玉堂 同顺堂、尚志堂、绍闻堂、三元堂、美玉堂、中和堂、景濂堂、松年堂、朗润堂、慎德堂、世锦堂、晖吉、颖川堂、秋辉堂、永和堂、聚玉堂、御赐纯一堂、天宝堂、绿荫堂、仙鹤堂、彩玉堂、心逸堂、嗣德堂、吉庆堂、桂育堂、敦仁堂、天琛堂、德馨堂、益友鼎玉堂、听松堂、堂、宁俭堂、琳玉堂、淡宁堂、书锦堂、北庆堂、昭玉堂、惟善堂、白云堂、碧玉堂、安素堂、居敬堂、金兰斋、聚顺美玉堂、问心斋、还石斋、拙存斋、芝兰斋、松石斋、乾惕斋、宿云斋、寿古斋、怡玉堂、笔花斋、天禄书斋、调鹤闲轩、冶园、玉石居、常丰轩、复香轩、庆云馆、杏林轩、竹石居、水石居、青云居、水云居、逸居 春育主人珍藏、渭水翁程子受、松石制、中山人、宋药州、吴仲兴、商山仿古、善霞山人 晓山主人、庵、西园、萃文苑制、信友玉珍制、两来正记、 世代联芳、世德留芳 有美于斯、琴鹤相随 在川之乐、万寿长春 周元佐助、洪福齐天 福寿无疆、美玉千斯 万寿无疆、荆川美玉 永庆其珍、如玉珍玩 杏林春宴、兰芝珍玩 怀瑾、奇石鼎玉之玩 球琳琅于之珍、奇石美玉之珍、卞和三献之珍友昆连碧之珍、奇石宝鼎之珍、昆山美玉、文章山斗、长生永庆、润比琅于、禄在其中、世代文章、球琳珍玩、天、握瑜之珍、温润今古珍赏 博古雅玩、熙朝奇玩清雅古玩、若深珍藏爱乐长春、沦浪绿水宴乐长春、清赏、庆溪若深珍藏、康熙博古、清赏、慎、东壁西院、美玉雅制、友鼎玉珍玩、风流宰相家、玉殿传胪首唱、今陶玉治之图、留香雅玩、美玉、和益古玩、玩玉、宛玉、片玉、水石、雅玩、益友、石、集锦、琅琊天、丹臣、图案:如意、鼎、花、双鱼、花押等
明清瓷器款一览表
款名 纪年款 堂名款 人名款 吉语款 其它款识
年代
雍正 雍正年制、大清雍正年制 燕喜堂、庆宜堂、守易堂、希范堂、致和堂、养和堂、东园堂、堂、谦牧堂、世思堂、精雅堂、裕慎堂、欣赏阁、安吉居、青云居、百露堂、立本堂、园明堂、敬思堂、世经堂、朗吟阁、敦变堂、致远堂、椒声馆、古香书屋、浴砚书屋、亦庵、云在草堂、遣安书屋 孙睦宗、桧年、瑞锡琼制、冯宅、江鸣皋制、玉清雅制、耀华、藏器、歧博古制 千秋如意、华章珍日、寿山福海 清玩、天、茶具、图案:灵芝、笔、绽如意、花押、鼎等
乾隆 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乾隆仿古 明远堂、敬慎堂、致远堂、曙光堂、彩润堂、养和堂、宝和堂、述古堂、旭华堂、惜阴堂、凝和堂、敬畏堂、嘉阴堂、彩秀堂、彩华堂、雅雨堂、乐静堂、宝恩堂、述德堂、陶成堂、珠树、 享叙堂、静镜堂、敦睦堂、椿荫堂、诚信堂、忠信堂、乐善堂、师古堂、致和堂、述德堂、宁晋斋、宝晋斋、百一山房、百一斋、啸园、红荔房、对屏山馆、东园、妙香馆、觉是轩、经畲斋、玉怀书屋、宁静斋、宁远斋、九畹山房、市隐楼、正谊书屋、文石山房 壶隐老人、瑶华老人、泉制、瞿宝珍、玉峰、陶成居士、唐英、陶铸、陶榷、石林、陶人、蜗寄老人、沐斋居士 山高水长、友昆连碧之珍、 雅玩、赏、玩玉、天
嘉庆 嘉庆年制 大清嘉庆年制 彩华堂、庆宜堂、志勤堂、诚信堂、一善堂、植本堂、懋勤堂、润碧轩、嘉荫堂、寿颐堂、春江花月楼、 永源成记、斋谷山人造、完颜氏 喜、福海藏珍
道光 大清道光年制 履信堂、聚庆堂、慎德堂、嘉荫堂、十花斋、百福楼、墨缘堂、约已堂、眉寿堂、古月轩、挂月山庄、行有恒堂、九思堂、静镜堂、精进堂、求谦堂、浩然堂、宁静堂、双连阁、绛月楼、臣德堂、敦厚堂、种芝堂、庆宜堂、珠林堂、公勤堂、经笥堂、乐古堂、惜阴堂、养和堂、退思堂、嘉乐堂、湛静堂、十砚斋、思补过斋、宝善斋、养性轩、竹韵山房、天云溪精舍、知不足斋、多福多寿堂 王炳荣、马衡积、陈国治、晓岗雅制、李裕元、懈竹主人、正斋主人、查小山制、敦朴冥制、醴渠自制 珠峰、沈恰如制、瞿之室制、香书屋、冶春吟馆、春江花月楼、睿邸清赏 爱莲珍赏 福英供奉福 分山小筑 天甫雅玩 句轩清玩 天
咸丰 大清咸丰年制 退思堂、履和堂、行有恒堂 陈祭器 太平太国千岁 国安、山高水长
同治 大清同治年制 同治年制 慎思堂、乐寿堂、耕读山房、竹雪轩、务本堂、诒谷堂 敬顺斋、慎静斋、体和殿制 李裕成 吉祥如意 燕喜同和
光绪 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 退思堂、大雅斋、嘉泰松轩、一善堂、长春宫制、春恰堂、甘泽堂、储秀宫制、玉海堂、慎德堂、世速堂、储秀宫制、原闻吾过之斋 熊氏壁臣仿古、乐道堂主人制、一百二十畦芍药园主制 永庆长春、清华珍品、长春同庆 燕赵悲歌之士、兴邑复古窑造、景德镇官窑造 、龙纹图记、秋季大操纪念
宣统 大清宣统 宣统年制 宜春堂
应该 是 清康熙年的 吧! 清康熙 复香轩之清制 中和堂制 怡怡堂制 应凡 堂制 兆余堂制 兆玉堂制 瑞庆堂制 应德堂制 怡德堂制 庆云堂制 碧云堂制 玉宝堂制 玉桂 堂制 会元堂制 兴元堂制 永裕堂制 清荫堂制 碧芳堂制 碧玺堂制 友于堂制 昆碧堂制 淡宁常制 芝兰堂制 谦牧堂制 敦睦堂制 绍闻 堂制 东壁堂制 御赐纯一堂珍藏 御赐纯一堂 景洁堂 俭师堂 王辰堂 百子堂 希范堂 松年堂 松柏堂制 玉海堂制 美玉堂 美玉堂制 朗润堂 三元堂制 永兴堂制 聚兴堂制 荣锦堂制 尚志堂 来雨堂博古制 益友堂博古制 恒丰堂博古制嗣德堂制 春辉堂 春晖草堂 秋辉 堂 淡宁堂 慎德堂制 慎德堂博古制 珍玉堂制 世恩堂制 庆恩堂制 全庆堂制 衍庆堂制 世锦堂制 紫荆堂 紫荆堂制 敦仁堂 晖吉堂 琳玉堂制 光裕堂制 北庆堂制 惟善堂制 心逸堂 德星堂 仙鹤堂 欢乐堂制 应孔堂制 玉清堂松轩制 升祥轩玉清制 彩玉堂 颖川堂 绍 闻堂 德馨堂制 德馨堂 天宝堂制 天水堂制 台衡堂制 留耕堂制 绿荫堂 佩玉堂 佩玉堂制 篆漪堂 恒兴美玉堂制 通德堂制 正玉堂制 宁俭堂清玩 桂育堂制 益友鼎玉堂制 吉庆堂制 书锦堂 居敬堂 聚顺美玉堂制 大树堂制 奇玉堂制 昭玉堂 益友堂制 永和堂制 同顺 堂制 枢府式仿枢府 宣和 碧玉堂制 安素草堂 嘉善堂仿古制 留耕堂仿古制 听松堂仿古制 白云堂仿古制 慎德堂仿古制 天琛堂仿古 制 全庆堂仿古制 怡玉堂制 草阁 文山阁 远山阁 云苍阁 张家湾梓阁 松石斋 还古斋宣和式 问心斋 丛菊斋 集雅斋制 拙存斋 乾惕 斋 芝润斋制 笔花斋制 寿古斋制 宿云斋 容斋 金兰斋制 芝兰斋制 芝兰斋制 玉兰斋 玉兰斋选式制 天禄书斋 调鹤闲轩清赏 应德轩 博古制 复香轩玉清制 杏林轩 红蕉轩 印月轩制 安吉居制 问清居制 彩云轩 应德轩 常丰轩珍玩器 文翰斋清玩 杏林轩珍玩 光裕堂 珍玩制 玉堂美器 青云斋佳玩 玉堂佳器 瑞麓山房佳制 三益之珍雅制 兆庆堂清雅制 兆余堂清雅制 三友雅制 魁元雅制 魁元仿古雅 制 永香轩玉清制 瑞麓山房监制 逸居 云居 青云居 木石居 木石居仿古制 玉石居 水云居 竹石居 石居 风流宰相家 萃友苑制 张宅 佳器 莲峰寺记 漱玉亭怡德堂玉石制 萃文苑 海岳家藏 绿荫堂器 春育主人珍藏 商山仿古 善山仿古 峰霞山人 渭水渔翁 中山人 程 子受(眉公) 吴仲兴晓山主人世 东海鼎臣 雪庵 卉庵 西园 璞庵 宋药州 两来正记 文如壁
萃”的读音是:【cuì】
萃字释义:
萃字作为形容词时,(形声。从艹,卒声。本义:草丛生的样子),同本义,如:萃,草盛貌。――《集韵》,通"悴",又如:萃辱(劳苦和屈辱)萃恶(脸色憔悴),通"崒"
萃字作为动词时,引申为聚集,聚拢,如:翡翠胁翼而来萃兮。――司马相如《长门赋》;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萃于一堂,又如:荟萃(会集)萃止(聚集。止,语尾助词)萃次(汇总并按次序编列)萃萃(聚积的样子)萃丛(聚集的样子)。
萃字作为名词时,群,类。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
萃字有三个解释
聚拢:荟~。
聚集起来的人或事物:出类拔~。
姓。
萃字组词:
荟萃、萃取、出类拔萃
萃字组词造句:
荟萃造句: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总结我们所知道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性库欣病的死亡率,报告我们的数据,并对其他六项关于库欣病死亡率的报告进行荟萃分析。
萃取造句:这份报告也质疑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和佐治亚大学是否应该为一种治疗日光灼伤的产品申请专利。该产品是用罗望子的果实萃取物制成的。
出类拔萃造句:在最初的几年里,当他们考虑在德国的汉堡俱乐部发展时,他们不得不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演奏很长的曲目,从而迫使他们具有创造性并在尝试中出类拔萃。
泡沫塑料 微孔塑料
整体内含有无数微孔的塑料。
内部具有很多微小气孔的塑料。用机械法(在进行机械搅拌的同时通入空气或二氧化碳使其发泡)或化学法(加入发泡剂)制得。分闭孔型和开孔型两类。闭孔型中的气孔互相隔离,有漂浮性;开孔型中的气孔互相连通,无漂浮性。可用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氨基甲酸酯等树脂制成。可作绝热和隔音材料,用途很广。
泡沫塑料由大量气体微孔分散于固体塑料中而形成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质轻、隔热、吸音、减震等特性,且介电性能优于基体树脂,用途很广。几乎各种塑料均可作成泡沫塑料,发泡成型已成为塑料加工中一个重要领域。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结构泡沫塑料,以芯层发泡、皮层不发泡为特征,外硬内韧,比强度(以单位质量计的强度)高,耗料省,日益广泛地代替木材用于建筑和家具工业中。聚烯烃的化学或辐射交联发泡技术取得成功,使泡沫塑料的产量大幅度增加。经共混、填充、增强等改性塑料制得的泡沫塑料,具有更优良的综合性能,能满足各种特殊用途的需要。例如用反应注射成型制得的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塑料,已用作飞机、汽车、计算机等的结构部件;而用空心玻璃微珠填充聚苯并咪唑制得的泡沫塑料,质轻而耐高温,已用于航天器中。
【分类】
微孔间互相连通的称为开孔型泡沫塑料,互相封闭的称为闭孔型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有硬质、软质两种。按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标准,在18~29℃温度下,在时间为5s内,绕直径2.5cm的圆棒一周,如不断裂,测试样属于软质泡沫塑料;反之则属硬质泡沫塑料。泡沫塑料还可分为低发泡和高发泡两类。通常将发泡倍率(发泡后比发泡前体积增大的倍数)小于5的称为低发泡,大于5的称为高发泡。
【发泡方法】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发泡,其基本过程都是:①在液态或熔态塑料中引入气体,产生微孔;②使微孔增长到一定体积;③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固定微孔结构。按照引入气体的方式,发泡方法有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
机械法 借助强烈搅拌,把大量空气或其他气体引入液态塑料中。工业上主要用此法生产脲醛泡沫塑料,可用作隔热保温材料或影剧中布景材料(如人造雪花)。
物理法 常将低沸点烃类或卤代烃类溶入塑料中,受热时塑料软化,同时溶入的液体挥发膨胀发泡。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可在苯乙烯悬浮聚合时,先把戊烷溶入单体中,或在加热加压下把已聚合成珠状的聚苯乙烯树脂用戊烷处理制造。
[编辑本段]泡沫塑料有哪些性能
泡沫塑料与纯塑料相比,具有密度低,质轻,比强度高,其强度随密度增加而增大,有吸收冲击载荷的能力,有优良的缓冲减震性能,隔音吸音性能,热导率低,隔热性能好,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具有耐腐蚀、耐霉菌性能。软质泡沫塑料具有弹性优良等性能。
泡沫塑料的特点
(1)容重很低,可减轻包装重量,降低运输费用;
(2)具有优良的冲击、振动能量的吸收性,用于缓冲防震包装能大大减少产品的破损;
(3)对温、湿度的变化适应性强,能满足一般包装情况的要求;
(4)吸水率低、吸湿性小,化学稳定性好,本身不会对内装物产生腐蚀,且对酸、碱等化学药品有较强的耐受性;
(5)导热率低,可用于保温隔热包装,如冰淇淋杯、快餐容器及保温鱼箱等;
(6)成型加工方便,可以采用模压、挤出、注射等成型方法制成各种泡沫衬垫、泡沫块、片材等。容易进行二次成型加工,如泡沫板材经热成型可制成各种快餐容器等。另外,泡沫塑料块也可用粘合剂进行自身粘接或与其它材料粘接,制成各种缓冲衬垫等
一、夏商周的历史地位
约在公元前21世纪时建立和巩固起来的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国家,是中国奴隶主阶级建立和运用国家机器,确立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开端。此后,历经商、西周,直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自己的外亲申侯勾结犬戎和吕、鄫等方国攻杀于骊山下,历时1300多年,在历史上称为“三代”,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演变,对于我国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后代的政治都有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疆土方面,夏商周凭借自己正统的地位和强大的武装,采取分封、册命和武力征服的手段,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活动疆域,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第二,在经济上,生产工具从骨器、蚌器、石器发展到铸造完美的青铜器;农业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从仅有少量的剩余到“千斯仓”、“千斯箱”①的储备;商品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以都邑为中心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市场及比较统一的货币,使社会生活有了较大的发展。
第三,在政治上,确立了以君主为核心的王权专制,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以宗法制度为主体,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级政权。这种宗法和等级制度长期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
第四,在思想领域,形成宗教神学思想体系,将天说成是自然与社会的主宰,以证明王权神授,论证自己的统治是合理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并且利用宗教观念来配合暴力统治;同时,根据宗教祭祀仪式演化出“礼”,作为制度、思想、行为的规范,逐步发展成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第五,在行政管理上,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以王为首、分封诸侯的贵族政体;建立了一套以中央为内服官(在王国直接统治区内为王室服务的官)、以地方为外服官(在王国直接统治区外分封的诸侯和为诸侯服务的官)的内外服官体系;建立了适合奴隶制国家特点的,有关培养、选拔、任免、爵命等级和退休养老等方面的官员管理制度。凡此种种,对后世行政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隋朝在中央设三公、三师、五省,其中五省为内史、门下、尚书、秘书、内侍。五省中秘书省悠闲,而内侍省全是宦官,五省实为三省。三省中内史掌决策、草拟,长官为内史令;门下省掌审议与封驳,长官为纳言;尚书省掌政务的执行,长官为尚书令。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掌官吏的考核与任免;礼部掌国家礼仪制度,如封禅、册封太子、后妃等;兵部掌握军事;工部掌工程建设等;度支掌国家赋税与财政;都官掌刑狱词讼。
唐朝沿袭之,并进一步完善。其中内史省改为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2人)下设中书舍人辅助起草政令;门下省长官为侍中(2人);尚书省长官为左右仆射[2人],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长官议事于政事堂,三省长官地位显赫,一般不轻易授人,为弥补宰相的缺额或扩大宰相的人数,皇帝往往指派一些年轻和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往往要加上“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号,也为宰相。这样以来,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人数增加,权限缩小,削弱了相劝权,加强了皇权 。
在政务执行程序上。中书省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决议之事交给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省起草好诏令后转交门下省,门下省发现中书所拟诏令有违失,可以驳正封还中书省重拟,即“封驳”。中书省所拟诏令经门下省审议合格并获皇帝认可(“画敕”)后,转交尚书省执行,由尚书省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具体执行。三省六部间职责分明,分工明确,程序既定,既分工合作有互相监督牵制,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因此,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又名:文王
性别:男
年龄:97岁
所属年代:商代
出生年月:前1152年农历九月十五日
去世年月:前1056年
在位:50年
相关事件:文王伐纣, 文王羑里演周易
相关人物:周武王, 商纣王
周文王事迹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课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画像,都来自汉代-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时,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
《史记·周本纪》说他能继承后稷、公刘开创的事业,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亲季历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土,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西周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为彖。”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搜求美女、宝马、珠玉献给纣王。纣王见了大喜:“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之多!”于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狱。并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这就是史书中说的文王“羑里之厄”。
文王出狱后下决心灭商。一面向纣王献地,请求免除酷刑,取得信任,一面访贤任能,壮大国力。他出猎在渭水河边巧遇年已垂老、怀才不遇的姜尚在水边钓鱼。文王同他谈话,相互谈得很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立以为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据《尚书大传》说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头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虞(山西平陆县)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属国;可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审断。据《诗经·大雅·绵》篇注说: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战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第三年攻打密须(在今甘肃灵台县),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县)”,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阳县)。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国(在今陕西户县境)。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诗经·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沣。”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就在这大功即将垂成之际,姬昌不幸死去。《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都说他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指陕西长安县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
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周文王六十四卦
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成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在他们的同时和以前,还有谁创造成了什么易,我们不得而知。说起来,以上从伏羲到神农到轩辕,就是一种文化的承传。现在巫教、佛教、道教的教义中,甚至在民间,还遗存有先天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中的一些很神奇的秘传,但是也没有这一方面的专人去搜集整理。
只有在周朝时的文王八卦,因为诞生出了周公和孔子两个伟大的人物,经过他们的学习,推论解读,才留传了下来。所谓卦象,并无吉凶之分,是分析说明人在顺境,逆境之中的正确态度和行为准则与处事方法,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传承,文王《周易》成了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卦名是:
乾、 坤、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畜、履、 泰、 否、 同人、大有、谦、 豫、
随、 蛊、 临、 观、 噬嗑、贲、 剥、 复、
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 离、 咸、 恒、
遁、 大壮、晋、 明夷、家人、睽、 蹇、 解、
损、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渐、 归妹、丰、 旅、
巽、 兑、 涣、 节、 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水天需、天水讼、地水师、水地比、
风天小畜、天泽履、地天泰、天地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地山谦、雷地豫、
泽雷随、山风蛊、地泽临、风地观、火雷噬嗑、山火贲、山地剥、地雷复、
天雷旡妄、山天大畜、山雷颐、泽风大过、坎为水、离为火、泽山咸、雷风恒、
天山遯、雷天大壮、火地晋、地火明夷、、风火家人、火泽睽、水山蹇、雷水解、
山泽损、风雷益、泽天夬、天风姤、泽地萃、地风升、泽水困、水风井、
泽火革、火风鼎、震为雷、艮为山、风山渐、雷泽归妹、雷火丰、火山旅、
巽为风、兑为泽、风水涣、水泽节、风泽中孚、雷山小过、水火既济、火水未济
周文王攻犬戎之战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在周灭商之战中,周军进攻犬戎(今陕西武功东、兴平北,一说在今陕西凤翔一带)的作战。
文王时周人统治中心在邪岐一带,与西戎毗邻。犬戎是其中强大的一支。武丁时犬方是商之属国,常参与攻打叛商方国的战争。犬侯曾受命协同商人的多子族武装攻掠周方。文王为解除东攻商的后顾之忧,派周国军队进攻犬戎,终于取得胜利。
周王朝 (公元前1066 -前256)
西周的兴起,发展及兴亡: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武王灭商建国,到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音「库」kuˋ」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昌」继位。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
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赎出,此后,在吕尚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进而征讨不驯服的诸侯和商的盟国,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而自称王,即周文王,并将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发继位, 称武王。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两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公元前770年, 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
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管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子「武庚」,带领淮夷,发动叛乱。
周公毅然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亲自来到洛邑王城,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并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遗民迁进「成周」,以便控制。周公还制澧作乐,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成王曾亲自讨伐东夷,使东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继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
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第四代天子「昭王」时,就出现了危机。当时,王道微缺,「周昭王」贵为天子,南巡汉水时,却被船夫用特制的胶船暗算,葬身于鱼腹之中。「周穆王」继位后,为了恢复周王朝的威望,新设太仆一职,作为太御众仆之长,以加强王朝的中枢管理。他制定刑律,减轻刑罚,以加强对臣民的控制,施善政于天下。他西征犬戎,南摄夷人,对边远民族的侵扰进行积极的防御,制止了掠夺。穆王又曾东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诸部的反叛,南讨「楚国」,大会诸侯于「涂山」。
「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四代,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 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
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周厉王」,不仅不采取安抚民众、发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挥霍,连年对外征战,变本加厉地剥夺,垄断山泽 之利,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议论。他就派巫师监视,杀死议论的人,使矛盾更为尖锐。三年以后,愤怒的镐京居民终于发起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音「至」zhiˋ」,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纪年。「周厉王」死后, 他的儿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 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周王朝帝系表
西周朝
文王->武王 ->成王 ->康王 ->昭王 ->穆王 ->共王 ->懿王 ->孝王 ->
夷王 ->厉王 ->共和行政 ->宣王 ->幽王
东周朝
平王宜臼 ->桓王林 ->庄王佗 ->厘王胡齐 ->惠王阆 ->襄王郑 ->顷王壬臣 ->匡王班 ->定王瑜 ->简王夷 ->灵王泄心 ->景王贵 ->悼王猛 ->敬王□ ->元王仁 ->贞定王介 ->哀王去疾 ->思王叔 ->孝王嵬 ->威烈王午 ->安王骄 ->烈王喜 ->显王扁 ->慎靓王定 ->赧王延
功臣名将
姜尚,周公旦,召公奭
王后:褒姒(周幽王妃)
政治制度:
西周的官制,更为繁杂。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鄙。
经济文化:
西周时,锋利的青铜农具得到较普遍的使用,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垦殖和耕耘;原来的抛荒制被休耕制代替,土地利用率提高;沤治和施用绿肥,以火烧法防治病虫害,标志了田间管理的新水平。王朝中担任司稼的官员必须熟悉作物的不同品种及其适应地区,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农作物品种增加,谷类有黍、稷、粟、禾、谷、梁、麦、稻等,豆类有菽,任菽、藿等,麻类有麻、苴、苎等。王朝特设场人,专管园圃,从事蔬菜、瓜果的生产。
西周比较重要的手工业都由王室和诸侯控制,众多的百工在司空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各项手工业,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青铜铸造业。其分布地区很广,生产能力扩大,效率和水平提高,铸造工艺改进。发明了一模翻制数范和焊接的技术。陶器业已逐渐采用快轮法,产品走向规格化。原始瓷片的烧成温度已达一千二百度以上,胎质更为细腻,施以青、黄绿二色釉,矿物组成已接近瓷器。能够生产石灰石——硅石琉璃。漆器制作逐渐普遍,器表夹苎,施以红、黑两种彩绘,颜色鲜艳,花纹精美。家蚕的饲养十分普遍,纺织成为农家的一项重要副业。丝织物有斜纹提花织品和刺绣品。已经掌握池水沤麻的微生物脱胶法,以便将纤维分离出来。
西周时,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由官府垄断,设有质人之官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商贸的品种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异等。西周的货币除贝以外,已开始使用青铜。
科学发展:
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周易》虽然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他表达的确实是周代型成的天命思想。《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等等,西周萌生的阴阳思想,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易》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相传伏义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后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郑玄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旧说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当时的世界
埃及
两河流域
希腊地区
印度地区
中华帝国
前1066年
西周建立
前1050年
以色列为腓力斯丁人所征服,设在西罗的中央神庙被破坏。
前1024年
伊新第二王朝衰亡后,南部两河流域相继建立起海国第二王朝(~前1004年)和巴兰王朝(前1003年~前977年)。
成王即位,周公摄政,平定武庚叛乱,周王朝第二次封建。
前1020年
以色列建立君权,扫罗被立为王(~前1000年)。扫罗领导反对腓力斯丁人的斗争,在吉尔博战役中战死。
前1000年
以色列立大位为王(~前960年)。戴维将腓力斯丁人驱赶出境,定都耶路撒冷,统一以色列.犹太国家。
印度「晚期吠陀时代」史于此时(~前600年)。这是雅利安人的国家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产生时期,也是瓦尔那制度形成时期。
周昭王攻楚,度汉水溺死。
前960年
戴维王之子「所罗门」为王(~前930年)。所罗门统治时期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全盛时期。
前935年
亚述阿苏尔丹二世(~前913年)统治时期,中断近一个半世纪的亚述年代纪重新开始。
前930年
以色列.犹太王所罗门去世,其子利荷普阿姆即位(~前922年)。北部以色列人爆发了以耶罗波安为首的反抗运动。
前928年
流亡埃及的耶罗波安,在埃及的支持下,攻陷耶路撒冷。从此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瓦解。
922年
耶罗波安王朝建立(~前900年)。耶罗波安一世(~前901年)为北方(以色列)之王,罗波安(~前915年)为南方(犹太)之王。
前900年
以色列巴沙王朝建立(~前876年)。继续同犹太人进行战争。
883年
亚述阿苏尔那亚尔帕二世(~前859年)统治时,不断向外扩张,一再在西方,北方和西北方作战,试图重建亚述帝国。
858年
亚述玛那萨尔三世即位(~前824年)。两河流域北部、叙利亚地区诸小国都为亚述所征服。
约前9世纪希腊《荷马史诗》编成诗集。
北非迦太基建立城邦。
前842年
以色列经过内乱后,军人耶户取得政权,建立耶户王朝(~前748年)。在耶户统治期间,以色列屈服于亚述。
犹太王国母后阿瑟莱雅在耶户政变中夺取大权,欲灭戴维一家以巩固地位。
前841年
国人暴动,厉王逃跑至彘,周公,召公实行共和行政,中国历史上正确纪年自此开始。
前836年
犹太吉霍阿什由祭司长支持登位(~前797年),阿瑟莱雅被杀。
前828年
厉王死,宣王即位
前823年
亚述沙姆希亚达德五世(~前811年)得巴比伦之助,平定境内叛乱,但失去帝国若干部分,后乌拉尔图人日益兴起,威逼亚述。
前810年
乌拉尔图明努亚开始统治(~前781年)。乌拉尔图日趋强盛。
前798年
以色列约阿斯(~前782年)统治期间,同犹太人作战,收复以色列失地,取得耶路撒冷,迫使犹太为附庸。
前797年
犹太亚玛统治时(~前769年),丧失独立,臣服以色列。
前783年
以色列耶波安二世(~前748年)统治时,其国势强盛。自所罗门统治以来,大马士革等第一次归于以色列统治。
前776年
希腊各城邦举行第一届奥林匹克赛会,希腊纪元开始。
前771年
申侯联合犬戎攻入镐京,杀周幽王,西周灭。
前770年
希腊人在意大利的伊什亚岛上的皮特库建立最早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