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佛山市宏宇陶瓷展厅开工时间

个性的香水
高贵的芒果
2023-03-27 09:24:56

佛山市宏宇陶瓷展厅开工时间

最佳答案
悦耳的铃铛
热心的店员
2025-09-19 08:48:04

您好,佛山市宏宇陶瓷展厅的开工时间为2018年7月1日,是佛山市宏宇陶瓷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座大型现代化陶瓷展厅,展厅总面积达到了6000平方米,拥有超过200个展位,涵盖了陶瓷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包括家居陶瓷、建筑陶瓷、工业陶瓷、新材料等。展厅的设计理念是以“简约、时尚、舒适”为主,让消费者在购物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陶瓷的美感,更好地了解陶瓷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最新回答
无心的芝麻
过时的楼房
2025-09-19 08:48:04

陶瓷展厅设计当然要符合历史的味道,可根据历史的发展展示陶瓷的继承与创新。陶瓷展厅,给人的印象就很有历史味道的,在设计可以按照历史时间展示不同年代的陶瓷,观察不同年代陶瓷的变革;同时还可以弄几件比较有代表性的陶瓷展出,让参观者更深入的探究陶瓷的历史。

害怕的豆芽
隐形的小甜瓜
2025-09-19 08:48:04

陶瓷的文化气息,即展厅的主题风格要围绕陶瓷来设计。

展示形式,一个孤零零的展示柜肯定效果不好,要加上声光电。

参观用户的浏览顺序是否有规律,要有目的的引导。

狂野的薯片
单薄的香氛
2025-09-19 08:48:04
艺术。

日本陶瓷展的海报设计。活动海报以推广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广告传播。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

幸福的学姐
俊逸的萝莉
2025-09-19 08:48:04
广东鹰牌陶瓷集团公司(简称“鹰牌集团”),始建于1974年8月18日,总部位于“中国陶都”——广东佛山,是享誉国际的现代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之一。

鹰牌陶瓷是著名陶瓷品牌,销售网络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广泛应用于政府重点工程、高档写字楼、高档住宅区、星级酒店和家庭等场所。

“鹰牌”的名称来源于自然界的鹰,寓意高瞻远瞩、锐意进取。鹰牌集团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创新理念,引领着建陶行业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鹰牌陶瓷成功开发立体印花彩釉砖,推动中国建陶进入全新时期;上世纪90年代,研制出1000x1000mm规格的抛光砖及弧面抛光砖,并成为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届会员单位。2011年,推出一次烧微晶石——晶聚合技术产品,该项目在节能降耗方面具有重大突破,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998年,鹰牌陶瓷代表中国陶瓷行业首次参加意大利博洛尼亚展(CERSAIE)。

鹰牌陶瓷注重研发和设计,致力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客户体验,引领着行业的创新潮流,在行业和国内外消费者中均有着良好的口碑。目前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首批建筑卫生陶瓷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企业”。通过标杆示范作用,鹰牌有效地推动了行业的研发和设计发展。

匠心鹰牌,创新前行。40多年的发展历程,铸造了品质的鹰牌、创新的鹰牌、文化的鹰牌。

展望未来,鹰牌人始终以“世界品牌,行业标杆”为愿景,努力构建一个互联、高效、低碳的泛家居产业生态系统,为中国泛家居产业领飞国际,贡献鹰牌人的力量!

忐忑的滑板
健忘的裙子
2025-09-19 08:48:04
发展经济。2022景德镇陶瓷博览会公告介绍,2022景德镇陶瓷博览会的展会性质是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点项目,是大力发展陶瓷会展经济,打造集创意、设计、定制、展示、鉴定、交易、物流、产品发布于一体的国际陶瓷博览运营平台,以“会聚八方来客、展示天下风采”为理念。景德镇市,别名“瓷都”,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省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

眼睛大的石头
如意的哈密瓜,数据线
2025-09-19 08:48:04
一走进上海博物馆第一展厅,作为“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序言部分的三件展品,就绊住了看展人的脚步。

一件是明永乐年间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由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一件是明嘉靖年间的青花矾红描金缠枝莲纹碗,由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收藏;一件是明弘治-正德年间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碗,由上海博物馆在叙利亚征得。三件先后诞生于明朝的青花瓷器,怎么会千里迢迢“跑”到法国、英国和叙利亚去的?

三年前,上海博物馆开始策划“东西融汇——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博物馆之间互相出借自己的馆藏珍品以玉成合作方策划的一次特别展览,这在世界博物馆界已成惯例,所以, 三年前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没有人预见得到这三年里会发生影响全世界的大事件,上海博物馆的策展人对展品的要求也就非常高,比如,尽可能展出原件。

2019年,上海博物馆上下没有一个人觉得策展人在异想天开。过去数十年里,在世界各地同行的协助下,上海博物馆成功举办过多次展品来自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的特展,最近的一次就是吸引全国各地文物爱好者近悦远来的“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为了那次特展,大英博物馆出借给上海博物馆百件(组)馆藏文物。百件(组)文物,从伦敦起航,安全抵达上海,3个多月里在上海博物馆接待了38.4万博物馆爱好者后,又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它们的家。 尽管“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所涉及的文物中多件由规模远远及不上大英博物馆的专业博物馆收藏,但上海博物馆相信,以他们的实力,特展能如期迎客。

然而,疫情发生了。

策展人殚精竭虑地做成的展览计划,就让其因为疫情而付诸东流吗?当上海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海博物馆重新开门迎接参观者后,有人建议特展的策展人:陈列几件复制品也无妨吧?但是,策展人坚持要让观众看到原件,哪怕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说服收藏该件文物的博物馆同意出借,哪怕将文物从欧洲运送到上海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形势下。

策展人的坚持,虽使”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延迟了3年才与我们见面,但是,按照策划书的要求展出的206件(组)文物中绝大多数都是原件,这就是坚持的胜利。

像序言部分的三件展品,除了青花缠枝牡丹纹碗是上海博物馆自己的馆藏外,另外2件分别来自法国和英国,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就是今天我们能在上海博物馆围着这两件文物仔细端详,策展方下了多大功夫。

站在来自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面前,细细打量白底上有些拙朴的牡丹纹,我们看到经由时间的洗礼执壶的釉面放射着的光泽含而不露,这让我们愈加对一件明朝的生活用品怎么会“跑”到法国、“跑“进博物馆,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件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是明朝赠予中东的外交礼物,当时是交由郑和下西洋船队带去远方的。浩浩荡荡的郑和下西洋船队出色完成了朝廷交办的任务,只是,这把执壶并没能长久地留在中东,1547年,法国派驻奥斯曼帝国的大使觐见过苏莱曼一世后,这把执壶就到了法国人的手里,大使回国时将其带在了身边,最终成为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就这样,一把青花缠枝牡丹执壶,以两次作为外交礼物为契机,联接起了中国、中东和欧洲。而将这把颇为传奇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摆放在特展的序言部分,策展人就是想告诉观展者,大航海时期中国瓷器承担过什么样的历史使命。

除了作为外交礼物,风光无限的中国瓷器还记录过彼时人们宗教活动的足迹。1582年,德国人埃伯哈特·冯·曼德莎德去耶路撒冷朝圣,次年在奥斯曼帝国的市场上购得了这件现在已成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珍藏品的青花矾红描金缠枝莲纹碗,德国人回国时也将莲纹碗带了回去,中国瓷器因着个人的一次宗教活动流通到了欧洲。 我们在这件青花矾红描金缠枝莲纹碗前流连忘返时,会发现这件藏品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多了一个鎏金银座——莲纹碗被带到德国后,成了当时的拥有者的挚爱,他请德国工匠为其定身打造了鎏金银座,那一年是1583年。

当然,更多的中国瓷器是通过大航海时期的商品流通不胫而走到世界各地的。特展序言部分展出的第三件青花缠枝牡丹纹碗,虽是上海博物馆自己的藏品,却是从叙利亚征购回来的,特别有意思的是,叙利亚不是同类瓷器走出国门后唯一的落脚点, 1514年意大利画家乔瓦尼·贝里尼完成了一幅作品《诸神之宴》,我们站在画幅面前将目光聚焦在中央端详身着镶蓝边的白衣少女捧着的大碗,就会发现,这又是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碗。

其实,将中国瓷器画入自己的作品,不是乔万尼·贝里尼的“专利“,《东西汇融——中欧陶瓷和文化特展》的第二单元”中西交融“,就通过展出几幅画中有中国瓷器的油画,充分展示了西方人是如何看待、接受、使用远渡重洋的东方器物的,中国瓷器又是如何融入欧洲的生活方式、室内设计以及时尚风潮的。由荷兰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亚伯拉罕·范贝耶伦完成于1665年静物画《水果和青花盘》,上海博物馆收藏有画中同款青花盘,那是明万历-天启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开光水禽纹盘》。

当中国瓷器作为外交礼物、作为宗教活动的记录者、作为商品流转到世界各地的时候,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也通过商人对订购商品的要求等途径影响着中国瓷器。特展的第一单元”中西交通“展出的多件展品,中国瓷器上出现了葡萄牙王室的徽章、耶稣会徽章等西方文化元素。瓷器是脆弱的,只要手捧瓷器的人稍不留神将其滑落在地,它就很有可能粉身碎骨;瓷器又是坚硬的,只要拥有者细心呵护,它就会带着当年烧制者的想法永远留在世上。像青花葡萄牙王室徽章纹碗和青花耶稣会徽章纹罐,记录了近世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篇章,而出现在青花葡萄牙王室徽章纹碗上中国陶工对西方纹样的误写,是16世纪初中西贸易初始阶段的有趣见证。

16世纪初的中国陶工一定不会想到,他们的作品通过贸易走向欧洲走向世界以后,对世界各地的陶瓷工艺产生了不小影响,特展的第三单元“中西”,展出了越南、日本、中东、葡萄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等地模仿中国的产品, 像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越南瓷器《纹样仿元代及明初景德镇青花》、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伊朗熔块胎陶器《模仿景德镇青花多头兽拉丁箴言碗》、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德国迈森炻器《仿德化造型、宜兴紫砂质地》等等展品,记录了早期跨文化交流中东西方对彼此的认识和想象。

序言加三个单元构成的《东西汇融——中欧台词与文化特展》,展品总共汇聚了来自法国、葡萄牙、英国、荷兰、美国、瑞士和中国等7个国家十余家世界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的206件(组)文物。206件(组)文物,相比一些大型展览,这次特展展出的文物数量不算很多,但给观展者的体验却是琳琅满目, 这是因为,上海博物馆以全新视角和策展理念,讲述了早期全球化中中欧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故事;更是因为,特展为在特殊情况下全球博物馆的国际合作书写了一个精彩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