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明代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定 成化斗彩瓷器鉴定对比

乐观的流沙
忧郁的皮带
2023-03-27 08:20:48

明代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定 成化斗彩瓷器鉴定对比

最佳答案
自觉的小土豆
端庄的棒棒糖
2025-09-19 12:43:29

明成化年间的成化瓷器(特别是其中的斗彩瓷器)制品,质精秀雅,世无伦比。成化瓷器在明清瓷器中以其胎质柔糯、白净、细腻,在强光照射下呈肉红色;釉质洁白、肥腻、光洁莹润;器型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达到小巧秀奇;制作工艺从拉坯到修胎,一刀一式无一不精;绘画写实中不乏揉合进抽象的意境,青花总体处于有意把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进行配比试用阶段,达到淡而不浮,雅而不清淡地沉稳于胎骨中(青花发色在总体淡雅的情况下具体要看青料使用中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的配比比例);斗彩艳而不俗的幽静,艳而不俗;款识童体老功,柔中有刚......成化瓷器因这些特性而在历代古瓷中以“首成”著称于世

成化斗彩瓷器怎么鉴定及市场行情,景德镇王掌柜简单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成化斗彩中还有几种比较特殊的色彩,如一种叫“姹紫”的彩料,也有写成“差紫”,呈褐色。这种彩料前无古人,现无来者,是空前绝后的一种彩,只在成化年间出现过,是成化的典型特征。它的特点是彩厚,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像胶泥的感觉。再如红彩也很特殊,称为油红,鲜艳耀目,多在纹饰中点缀出星点或花朵,它比明晚至清早期的枣皮红更鲜、更红,彩表面还有一层紫光,是年代久远形成的一种光晕,这种红料也是成化斗彩的重要标志之一,后仿者难以及比。

成化斗彩 件件有款,成化斗彩都是官窑,件件有款。款识有两种:一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六字呈双行排列,款外都带边框,有的围一双圈,二是一双方框。这种始终如一、稚嫩略显笨拙的年款,不可能出自书法名家之手,也不是一般御窑工匠敢于书写,那么在成化帝如此看重的精巧神品瓷器上能留下手笔的会是谁呢?据珠山御窑遗址成化断层遗存物考证,“成化年制”款在成化四年就已定型,且一直未变,因此“极可能出自少年成化皇帝之手”,这一推论,也印证了成化帝对成化瓷的研制、设计、烧造自始至终都亲自干预。

成化斗彩 “天”字款罐,成化斗彩天字罐极负盛名。它是一种短颈、直口、丰肩、收腹、广底圈足的斗彩小罐,高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罐底用青花写“天”字楷款,因此而命名。天字罐的造型端庄秀丽,形体虽小却有大器的风韵。纹饰有缠枝莲、海水瑞兽、双龙戏水、海马行空等图案,色彩艳丽柔和,画意飘逸洒脱。其中以缠枝莲花纹的天字罐最具魅力。器身满绘斗彩缠枝莲纹饰,枝蔓相缠的花,花朵饱满,枝叶繁茂,肩部与足胫处各为一圈仰覆莲瓣,盖顶无钮,微微凸起的釉面正中央绘红彩宝相花一朵。各种纹饰协调有序,疏密相间,给人一种优雅匀称的美感。成化斗彩天字罐还有海水瑞兽、海水云龙等纹饰,成化朝距今已有500多年,岁月沧桑,社会动荡,完整的珍贵器物流传至今已属不易,特别是一些盖罐,其盖原配者罕见之至。

望采纳,谢谢

最新回答
淡定的小土豆
高高的美女
2025-09-19 12:43:29

斗彩其实是指瓷器彩绘的一种工艺,他并不像彩瓷的名字,五彩、粉彩、绿彩那么好记,富于形象化。明人程哲在《蓉槎蠡说》一书中品评明代瓷器时曾说:“在胜朝则有永、宣、成、弘、正、嘉、万官窑,其品之高下,首成,次宣,次永,次嘉……”首推成(化)窑瓷器为明代瓷器之冠,其中尤以成化斗彩为主。可见斗彩并非只在成化年间有。

历史上,其实斗彩的写法有很多,有写“逗来逗去”的“逗”,也有“豆青”的“豆”,写得最多的,还是“争雄斗艳”的“斗”。理论上讲,斗彩的工艺比并不复杂,它是在坯体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最终成型。由于彩绘方式分釉上、釉下彩两部分,有拼斗之意,故为“斗彩”。

成化斗彩是由宣德年间的青花五彩发展而来的,并且用的青花并非是苏麻离青,因此少了元朝青花的那种色彩的浓重,而更适合做线条描绘。斗彩只是将原本只会在局部进行勾线填彩的工艺方法扩展至器物整体,不但保持了青花雅致的特色,还增加了绚丽灿烂的彩绘。

在成化器胎薄体轻的精巧器物上采用淡雅型的青花,有利于青花与釉上红、绿、黄、紫等颜色相协调,达到釉上釉下色彩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从而形成成化青花瓷器胎薄、釉白、着色淡雅的特征。

大部分成华年间出自官窑的斗彩都在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很少有散佚在外的。成化斗彩得以在明清彩瓷中独树一帜。胎体薄似蝉翼、质地润如堆脂、色调清新淡雅、造型线条流畅。清人朱琰在《陶说》一书中说,“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实不为过。

个性的乌龟
欣喜的汽车
2025-09-19 12:43:29
斗彩瓷器是瓷器中最为宝贵的品种之一,在保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之说。成化就是指的明代成化宫殿御用的斗彩瓷器。与清朝的搪瓷彩相同,明代的斗彩相同作为宫殿御用的瓷器,做工极为精深,因此十分宝贵。 斗彩又称作“逗彩”,最早出现于明朝成化年间,是先在通过高温烧制而成的青花线条之上施以其他色彩填补空白,然后进行低温二次烧制,终究构成青花钩边,彩色填色的作用,故而得名斗彩。 因为成化斗彩之存世量十分稀少,而所存世上的也基本存储于台北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别说是普通百姓,就是所谓的大保藏家,也没有与之密切接触的机会。

关于斗彩的鉴定方式,景德镇王掌柜借助于搪瓷彩进行比较总结了点方法。

一、在胎土方面。因为成化年间的斗彩早于雍正年间的搪瓷彩,因此到了雍正年间,优质的胎土早已被竭尽,所以仅从胎土上面来看,斗彩略高于搪瓷彩的质量。通过比照能够很明显的看到成化斗彩胎土的暴露部分色泽十分纯白并且油润。而雍正搪瓷彩尽管制作工艺抵达了顶峰,也无法补偿“先天不足”的劣势。

二、彩料方面。斗彩与搪瓷彩所制作的图画均杰出胎体外表,可是仔细比较会发现斗彩略低于搪瓷彩。

三、纹饰方面。尽管都是宫殿御做,所绘图画都通过皇帝同意,画师都为宫殿御用画师。可是成化年间的斗彩,其绘画图画均为宫殿 画师亲身创作,其线条生动流通,笔法生动。而雍正年间的搪瓷彩图画,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宫殿画家的“原创”,而是市面上其他精品画作经皇帝同意之。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欣喜的黑猫
幸福的唇膏
2025-09-19 12:43:29

斗彩瓷器的特征: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色对比鲜明,布局严谨,格调雅致。如馆藏这件明嘉靖斗彩灵芝纹折腰盘,盘内及外口沿分别饰以青花弦纹两周。内心先以青花绘出双圈与如意云头纹的轮廓线,再于线内填描红彩与黄彩。外壁绘红、黄、蓝三色灵芝纹。填彩准确,设色典雅。

斗彩与青花五彩:

斗彩之名出现甚晚,直到清中期才有一本《南窑笔记》对斗彩作论述。此书将明代彩瓷概括为斗彩、五彩和填彩三个品种,值得借鉴。据《南窑笔记》所述,“凑其全体”即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显然这是根据瓷器的装饰方法而定名的,对后世影响较大。

许多陶瓷书籍中有关斗彩的文章,一般都讲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组成优美的画面,于是凡以此方法绘制出来的彩瓷皆称为斗彩。

这只能是一种笼统的讲法。因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产物很多,如青花与金彩、青花与红彩、青花与绿彩、青花与五彩等众多彩瓷,究竟哪一类为斗彩呢?应该说这些都是一个系列的产品,其中成化斗彩最名贵。

生动的花卷
哭泣的小熊猫
2025-09-19 12:43:29

斗彩

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鉴别方式

斗彩瓷器是瓷器中最为名贵的种类之一,在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之说。成化就是指的明代成化宫廷御用的斗彩瓷器。

与清朝的珐琅彩一样,明代的斗彩同样作为宫廷御用的瓷器,做工极为精湛,因而非常贵重。斗彩又称作“逗彩”,最早出现于明朝成化年间,是先在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青花线条之上施以其他颜色填补空白,然后进行低温二次烧制,最终形成青花钩边,五彩填色的效果,故而得名斗彩。

因为成化斗彩之存世量十分稀少,而所存世上的也基本存储于台北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别说是普通百姓,就是所谓的大收藏家,也没有与之密切接触的机会。所以。人们仅能从书上或文章上对成化斗彩产生了人云亦云,有似盲人摸象似的概念。

关于斗彩的鉴别方式,我们借助于珐琅彩进行比较则更为直观一些。

一、在胎土方面。由于成化年间的斗彩早于雍正年间的珐琅彩,因而到了雍正年间,优质的胎土早已被用尽,所以仅从胎土上面来看,斗彩略高于珐琅彩的质量。通过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成华斗彩胎土的显露部分色泽非常纯白而且油润。而雍正珐琅彩虽然绘制工艺到达了顶峰,也没法弥补“先天不足”的劣势。

二、彩料方面。斗彩与珐琅彩所绘制的图案均突出胎体表面,但是仔细比较会发现斗彩略低于珐琅彩。

三、纹饰方面。虽然都是宫廷御做,所绘图案都经过皇帝批准,画师都为宫廷御用画师。但是成化年间的斗彩,其绘画图案均为宫廷画师亲自创作,其线条生动流畅,笔法活泼。而雍正年间的珐琅彩图案,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宫廷画家的“原创”,而是市面上其他精品画作经皇帝批准之后绘制于瓷器之上的,相比而言,虽然笔法依旧老练、准确,却缺乏了斗彩瓷器上团的自由之风,略显呆滞。

在我国历来就有珐琅第一,斗彩第二的说法。客观的来讲,虽然斗彩在胎土方面优于珐琅彩,但是经过了三百年的历史演进,我国在制瓷工艺之上发生了极大的进步,无论是制作技艺,还是彩料丰富方面珐琅彩均高于斗彩,珐琅彩雄踞瓷器之首当之无愧。虽然如此,但是斗彩依然在我国瓷器中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创造性的烧制方法为后世瓷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成化斗彩的鉴定技巧

一、成化斗彩(不包括天字罐),从现在世界各大博物馆藏品来看,都是大明成化年制款。所以凡是成化年造、成化年制等着类款要门是民窑,要门是后仿品,可以肯定排除是当时官窑。大明成化年制,基本都是青花书写,三行六字,就一种风格,几乎无例外,杯子等不好写款的写成一行。

二、成化斗彩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在明清几百年陶瓷款中,其风格显得十分怪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它这种书法风格,说野又不野,说正统又不十分正统,反正有点怪怪的感觉,但又还蛮有味,学书法的人都很难学,几乎摸不着门。康雍乾三朝,仿成化的釉色水平最高,但在款识这项上,一下就露了馅,不是他们不想写成原样,实在是太难学了。

提示:

成化斗彩以其细腻、温尔文雅赢得历代众多大收藏家的追捧,但成化斗彩历来仿品甚多,不仅清代仿,明代也仿;不仅私人作坊仿,康雍乾官窑更是倾力仿。故历来鉴定家也不愿碰成化斗彩,遇到后大都不置可否,绕道走,敢肯定是成化斗彩又经得起检验的鉴定家,通常都是有超级功力的。成化斗彩不好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釉色。一般说来,康雍乾青花也倾力仿永宣及成化青花,但这个两个朝代青花差距较大,还是比较容易分辨出是明还是清的。成化斗彩则不然,康雍乾仿的斗彩和现在高仿的斗彩,其釉色都与真品几乎没啥区别,所以从釉色来说很难区分。造型就更不用说了,做到和成化斗彩瓷器原物完全一致根本不是难事,即使有的地方差那么几毫米,不显著的话,专业鉴定家也难以有明显的感觉。从胎质上来说,明清官仿的、现在高仿的和真的成化斗彩差别也不是很大,即使有,也很微小,所以很多收藏家从胎质入手来辨识成化斗彩,最后结果几乎都是无法判断

无论如何,大家都不可否认斗彩的价值,尤其是在14年香港拍卖出了2.8亿的天价斗彩鸡缸杯,从此以后斗彩的价值是属于居高不下,有价无市的情况了,小编也去收集了近年来斗彩的拍卖成交记录: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2014-04-0828,124.00万

明成化斗彩葡萄杯2014-06-0821,850.00万

明成化斗彩人物纹天字罐带盖2014-06-0817,250.00万

明成化斗彩番莲纹高足杯2014-06-089,200.00万

明成化斗彩波涛天马纹天字罐2016-06-125,750.00万

如有朋友想鉴定、出手可以留意或私信我,对此类藏品有独特见解的也可以互相探讨一下!

甜甜的招牌
结实的航空
2025-09-19 12:43:29
明清时期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色釉瓷,一类是彩绘瓷。彩绘瓷简称彩瓷,主要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其中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属于釉下彩,粉彩、珐琅彩属于釉上彩,而五彩既有纯釉上五彩,也有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由于斗彩亦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因此,如何给斗彩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使之与青花五彩区别开来,是研究斗彩瓷器的关键。 一、斗彩的定义及其与青花五彩的区别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斗彩之名却不见诸明代文献。遍查明代谈瓷之书,都把斗彩称作“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最早见于约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无名氏撰《南窑笔记》一书,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晚清、民国时的谈瓷之书对斗彩的解释常常是以音相呼,望文生义,莫衷一是。除斗彩之名外,又出现了“豆彩”,“逗彩”等名称。豆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而式微于乾隆,嘉、道以后,殆未之见也……遂有曰豆彩为逗彩者,言其彩色碎点姘逗而成者也。亦名之曰斗彩,言其杂彩鳞比,若斗者之争竞激烈也。” 考晚清、民国以来的一些谈瓷之书之所以将斗彩说成“豆彩”、“逗彩”,进而望文生义,妄加解释,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明、清官窑斗彩瓷器大多深藏于皇宫中,外人难得一见。今天,大量的明清彩瓷摆在我们面前,为我们深入研究斗彩瓷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究竟什么是斗彩?它与青花五彩又有什么区别呢? 明代的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瓷器品种繁多,开一代未有之奇,各种彩绘瓷器相继诞生。为了便于研究,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以示区别。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为“斗彩”作出新的定义和解释:斗彩是一种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彩瓷装饰新工艺。它是先在成型好的坯体上以青花料钩描图案轮廓,或在此基础上以青花料绘图案局部,罩透明釉经高温焙烧后,再在釉上以填涂、渲染、覆盖、点缀等技法,按需要施以各色彩料,完成图案全样。复入彩炉经低温烘烤而成,从而产生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竞相斗妍的艺术效果。 斗彩与青花五彩的主要区别是:在斗彩瓷器上,釉下青花是起主导或骨架作用,青花已构成整个图案的框架,或者说是白描样稿,因此,斗彩的半成品(即未施釉上诸彩时)是一件图案完整的淡描青花器。而在青花五彩瓷器上,釉下青花只是作为一种颜色来使用,同时为釉上绘画起定位作用,所以青花五彩的半成品,是一件图案不完整的青花器。 成化斗彩瓷器上的彩色丰富,彩料多透明鲜亮。 成化官窑斗彩瓷器皆以青花料署款,字体皆为楷书,不见篆书。年款只见“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不见有“成化年制”四字款。另有“天”字款。六字年款皆署在各种器物的外底,唯高足杯题写于高足内沿(图一O)。款式具体可分为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六字双行外围双圆圈和六字单排横列三种。其中款字外围双方框的体例为成化官窑首创。斗彩盘上的年款,既有六字双行外围双圆圈款(只见于成化早期),亦有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款(成化晚期)。杯、瓶、碗、碟上的年款,皆为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款,这是成化斗彩瓷器上最为多见的一种款式。六字单排横款只见于高足杯上,题写于高足内底边,自右向左排列,款外无边栏。六字双行外围双圆圈款除见于斗彩盘上外,还见于罐、盒上。应当指出,六字双行外围双圆圈款在成化斗彩瓷器中极为少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几十件成化斗彩瓷器,只有斗彩开光折枝莲纹罐、斗彩宝相花纹罐、斗彩寿石花碟纹罐、斗彩团花菊蝶纹罐、斗彩花蝶纹盖盒等署有这种款式。

记得采纳啊

迷人的香菇
老实的乐曲
2025-09-19 12:43:29

成化斗彩是明代最脍炙人口的瓷器。由于斗彩只是主要作为宫廷玩赏品而烧造,因此当时生产数量就很有限,在明代就已作为极贵重的珍品。例如《野获编》记述在明代万历时期一对成化窑杯就要值白银一百两。

早期釉上彩的制作工艺没有那么精致,到了中期工艺成熟,釉上五彩的纯度及已撵磨细度都比早期有质的飞越,也显现出了真正成化斗彩的风采;而早期并不具备这些条件,还是承袭前朝的一些制作方法和工匠,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器型延续了前朝部分特点,比如早期“天字罐”腹部微隆,与肩部角度相差不大,给人感觉低矮敦实。而中期器型较高则挺拔,腹部收缩肩部宽耸,给人以秀美灵巧之感。而款识书写都使用了国产“平等青”料,颜色淡雅飘逸。由此可以看出,斗彩真正巅峰乃成化中期时代,产量高、质量稳定,工艺最成熟,工匠的技艺最为精湛,艺术造诣最高。使成化瓷器成为六朝之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青年时做过和尚,其登基后对佛教有意加以扶持,成化时期佛教文化流行甚广。“天”在梵语中称“提婆”,与天上、天有、天趣、天道、天界等同义,系“十界”之一,构成佛教密宗法义。

风趣的冥王星
糊涂的小鸽子
2025-09-19 12:43:29
不会掉彩的。

成化斗彩瓷器的鉴定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一定要多看实物,去博物馆,看瓷片,或者买比较可靠的图录都是不错。成化斗彩瓷器的造型总体比较娟秀,棱角不是很分明。

2:纹饰的内容和画法:纹饰的内容以花卉花鸟最为多见,婴戏图片目前只有一种,就是小孩放风筝,如果出现单独的小孩就需要注意了。人物纹饰也是只有高士图,例如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俞伯牙携琴访友。需要注意的是所绘人物都是穿一件单衣,没有衬衣。如果遇到其他人物图或者穿好几层衣服的就需特别小心,谨防上当。此外纹饰上只发现龙纹没有发现凤纹。成化斗彩瓷器在画技上都是采用的平涂而没有渲染。填彩时率意潇洒,经常溢出图案轮廓线。由于采用的是平涂画法所以花卉没有阴面,叶子没有反侧。

3:胎釉彩特征:成化斗彩瓷器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干净如玉,在强光照射时胎的颜色略微带点肉红或牙白色。而清代仿制的在强光下呈现出青白色。在釉上彩方面则是没有黑彩的,并且仿品的红彩黄彩绿彩紫彩大多不够鲜亮,而且在施彩的时候往往非厚即薄。

4:成化斗彩款识:成化款每个字都有特点且都是六字楷书青花款。双圈款中往往外圈色深,内圈色浅,说明当时是先画外圈,后画内圈。需注意的是特别规矩的框线要注意,框线并不是拿尺子量出来的。方块边栏四个角重笔的地方往往色深,或者出现断笔现象。并且不管双圈还是双方块都是紧紧包围文字。?文字和边栏的距离不会很大。?

5:修坯工艺:在修坯的工艺方面成化斗彩瓷器很是讲究,工艺精湛,底足往往处理的干净利落,很少有粘砂现象。

世人谈及成化瓷,必对成化斗彩交口称赞。成化官窑瓷器被后人列为诸窑之首(见清人程哲《蓉槎蠡说》)。而作为"成窑上品"的斗彩更是声誉极重。斗彩瓷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极具地域特色的重要品种,是一种把多种装饰技艺融为一体的造型艺术。斗彩装饰的瓷器,不单调,釉上釉下相交错,高温低温相辅助,工笔写意相呼应,显得完美。斗彩瓷自明代宣德时期出现,在成化年间发展,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装饰、器型和文化特点上,影响到后世。接下来,我们来赏析一下,来自成化年斗彩瓷器当中,经历多重磨难,多次战火,而存留至今,为数不多的国家瑰宝.

痴情的万宝路
糊涂的微笑
2025-09-19 12:43:29

斗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在明成化年间斗彩瓷器的图案中,青花是主色。它是先用青花勾画好图案的轮廓线,釉上色彩按青花规定的范围内填入,或用青花画好图案的一半,再用其他色彩填画另一半。有些图案则干脆基本上完全由青花来表现,其他色彩仅起点缀作用。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这种装饰绘画有了一个大变化,即图案是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及釉下蓝色交织绘成,彩色浓重,尤其突出红色,青花反而仅起蓝彩点缀作用。所以,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瓷器的风格以素雅取胜,而嘉靖、万历年间的斗彩,人们习称为“青花五彩瓷”,它以浓艳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