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瓷,有什么特点

含蓄的抽屉
舒心的故事
2023-03-27 07:36:52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瓷,有什么特点?

最佳答案
还单身的老师
任性的小天鹅
2025-09-19 14:32:04

青花瓷最早产生于唐代,元代景德镇烧制青花瓷技术日趋成熟,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盘极雅致华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宣德青花盘的基本特点。\x0d\x0a\x0d\x0a(1)在用料上,宣德青花瓷盘用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中文译为玻璃蓝,以上两种料实为一种料,同出于一个产地,其特点是色泽浓艳,凝重;在盘上青料浓厚的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铁锈疤痕,下凹深入胎骨;另一类,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可能是较优质的国产和进口料的混和料,但此类较少;宣德青花瓷盘釉汁均净,地釉泛青;以上是宣德青花瓷在青料上的重要特征。\x0d\x0a\x0d\x0a(2)在造型上,宣德青花瓷盘大小悬殊,主要为生活用具,如日常的餐具(小盘)、盛大宴会(大盘)、陈列工艺品等,敦实古拙,造型隽永,看上去圆浑柔和,有厚重感,手感较永乐稍重,盘的内壁与底交接处,手感粗糙,有凹棱,俗称“月亮底”;圈足内墙根一周和“月亮底”部釉稍厚,为淡绿色;大盘为沙底,小盘为釉底,见窑红;但总的来看宣德青花瓷盘在造型上不甚讲究。\x0d\x0a\x0d\x0a(3)在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如莲花、牡丹、山茶、枇杷、灵芝;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海水习翼龙,龙纹见四爪,但传世品中不见四爪龙纹盘,多见三爪龙,还经常出现一只拖着长翎的绶鸟正在啄食枇杷的图案,意境幽深另外宣德青花瓷盘将绘画艺术成功地运用于瓷盘之上,以写意为主,图案画的很满,纹饰繁密,纹样工整,线条往往会出现浓淡不一的笔触,有自然的晕散现象;龙嘴翘如猪嘴,须上翻,身变粗;宣德青花盘中心画犀牛望月或一条鱼;莲花多为双边莲瓣。\x0d\x0a\x0d\x0a(4)在落款上,宣德青花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出土器物中早期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号款,为“大明宣德年制”,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款分无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和有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两种,款以“?”字为多,个别用“造”;“德”字中“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鉴定时应注意分辩。

最新回答
俊逸的飞机
美好的石头
2025-09-19 14:32:04

你好,

1、真的的大明宣德年制瓷片价格,主要看位置和颜色、图案等,一般像您这个样类似的东西,真品一般在1000元上下。

2、您这个瓷片不是真品。真品的宣德底款,写的很规矩,您这个东西字太草,德字是现代草书,明朝不是这样写的。一般是德字心上少一横,而且一般写:大明宣德年制,不写宣德年制。据此,您这个不是真品。

3.上一个真品,供参考。以下目前藏于北京故宫。

坚定的曲奇
潇洒的花生
2025-09-19 14:32:04

明代瓷器在永乐王朝有所创新和发展,至宣德朝而至于鼎盛。

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共33年,且永、宣两代之间的洪熙帝朱高炽在位只有10个月,永乐宣德两朝相近,生产瓷器的大部分应为同一批工匠,加之宣德帝基本上承袭了永乐时期制定的国策,因此永、宣两朝的社会习俗无明显变化,造成永、宣青花瓷器无论器形、纹饰风格大致相同。永乐宣德两朝青花瓷器的区分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青花瓷器均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呈色鲜艳,蓝中泛紫,在纹饰上凝结有“铁锈斑”,因而历来有‘永宣不分’的说法。但通过对已知器物比较依然可以发现一些区别,总体来说,宣德时期瓷器较永乐时期无论器形、纹饰、品种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永乐青花写款的极少,永乐青花瓷藏品中仅有压手杯的碗心有“永乐年制”四字青花篆书款,而宣德青花瓷则写款的较多,有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说法;永乐瓷器胎体轻巧,纹饰纤细,釉面无橘皮纹;宣德胎体厚重,釉面有橘皮纹,纹饰粗放,同一种造型,永乐轻、宣德重,火石红斑重于永乐。宣德时期政局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由于景德镇在明代废除了元代的“匠户制”,工匠成为帮自由的手工业者,提高了生存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从大量出土的传世品和出图器物来看,此时景德镇执瓷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创造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颖品种。闻名于世的宣德青花及冠绝一代的宣德红釉和五彩,在陶瓷发展史上成为交响辉映的璀璨明珠,备受国内外认识的欣赏和重视,充分体现了中国陶瓷高超的技术造旨。

宣德瓷器鉴别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阁下

第一明代宣德瓷器的造型

宣德瓷器的造型敦厚凝重,无论大件小品,制作均甚精致,即使器形很大也不会觉得吨重笨拙。而且品类繁多,琳琅满目,并创制了不少独特之作。经典器形:梅瓶、小口梅瓶、玉壶春瓶、瞻瓶、贯耳瓶、四方委角瓶、扁腹绶带葫芦瓶、琼式瓶、小壁瓶、背壶等等。

第二明代宣德瓷器的图案特征

宣德时期的瓷器清华问世,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不仅画意豪放。生动。书法惆怅流利,粗细皆有,而且内容题材广泛。过去认为明代绘翼龙和穿花龙的青花瓷器始于宣德,现在根据实物证明,出现的时代可以追溯至洪武、永乐时期或者更早。另外,过去一般以为“宣德青花”中很少描绘人物,先在却从所见到的器物和有关资料中,发现不少内容丰富的人物场景,结合后来的成化瓷器中大量出现的以人物为主题的纹饰,更加说明了宣德时期已经为生动多姿的青花瓷故事人物画奠定了基础。

第三明代宣德瓷器纹饰

此时常用的工艺装饰有:印、刻、画、雕、绘画等。常见的图案纹饰:龙纹、凤纹、缠枝花果类、折枝花果类、人物、其他。(具体到什么纹饰,日后我会特地再写一张关于纹饰细分的经验)。纹饰风格题材大致与永乐时期相同,稍显粗犷宣德时期纹饰风格题材大致与永乐时期相同。纹饰画法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纹饰的安排、布局、留白都非常注意,使画面更加疏朗清新、端庄稳重。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给人一种威慑感;青花器纹饰用软笔勾勒,线条流畅,多用没骨画法,即不用勾线填色,一笔点画而成。有些纹饰填色使用小笔填绘(不用大笔渲染),形成深淡的笔触,不见整片一笔涂抹的画法,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

第四明代宣德瓷器胎底特征

宣德时期,瓷土淘练更加精细,烧结后更为缜密坚硬。永乐时期胎骨则细润有余而坚硬不足。所以,同样大小的器形,宣德胎骨比永乐的重。同时,宣德胎土也有厚薄之分。大器多厚胎,底部是无釉的砂底,处理光滑自然,五旋痕,常有火石红斑,于砂底处常可以看到清晰的旋痕。浆胎的胎质疏松,色黄,胎骨开白色片纹,视其断面有烧结不透的现象,扣之发声沙哑。砂底细白,抚摸如糯米粉的感觉宣德时期器物底足有釉底和砂底两种,釉底釉质细腻、光滑,积釉处泛青,呈湖水绿色;砂底细白,抚摸极为细腻,如糯米粉的感觉(也像饺子皮的感觉);由于胎土中含微量杂质,偶见褐色星点;器物底足采用两面斜削的手法,足墙较窄;圈足露胎处泛橙色火石红,足迹露胎处可见护胎釉;由于当时工具所限,除盘碗类小件器物,大件器物底足修足并不十分规整;盘碗类内底面器壁与器底相接处有一周下凹,俗称“月亮底”;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宣德时期工艺较好,接胎痕不十分明显;器物里釉依然平滑细腻,并可见白色绞丝纹;盘碗的底足多数有棱边感,非滚圆之“泥鳅背”,大盘的底足内墙自上而下向外斜削,因此无法用手指抓住,盘心有塌底现象;宣德朝青花的颜色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蓝中泛紫,由于采用含低锰高铁的进口料“苏麻离青”,一定条件下可烧制出宝石蓝的色泽,在色泽浓深处,形成黑色结晶斑点、并深陷胎骨中,在阳光下看,泛雪青色;青花纹饰线条上铁锈斑自然分布,像墨点在生宣纸上,自然晕散的感觉,呈放射状,有毛边现象;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还有用国产料和进口料结合使用的,以国产料绘海水,以进口料绘龙纹。

第五明代宣德瓷器釉面特征

釉质与永乐相比,乃独细润,但是多桔皮纹。就青花瓷来说,釉面多泛青,称作“亮青釉”。有的青花器釉面气泡密集,大小不一,显云雾状,称为“蒙釉”,又俗称“唾沫釉”。清代仿宣德瓷器中,尤多这种云雾现象。宣德瓷器的高温色釉中,都具有釉面桔皮纹和气泡密集现象,少有例外。啄器器里釉汁淌流不均,可见垂流痕。除了大器为无釉白砂底外,中小器物足底多釉,但器身与器足釉面色则往往不一。

宣德瓷釉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橘皮纹,不十分平整。釉色以白中泛青为主,俗称“亮青釉”,少数莹白。宣德晚期釉面透明度较差,感觉较为浑浊,是由于釉中气泡所致,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群与群之间的间距较疏朗。青花器釉面较厚,个别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白釉器釉质肥润细腻,但莹润度不及永乐时期;红釉器釉面均匀,口沿一圈白釉,俗称“灯草口”,微泛青,器物底边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齐,并泛虾青色。

第六明代宣德瓷器底款特征

德”字“心”上无一横宣德款,落款位置变化多,或底足,或器内心,或口沿,或肩部,宣德款识曾有遍器身的说法,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其次是四字款、横款一般写在口沿及器物肩部,高足碗的款识一般是在碗心,多为双圈六字三行款。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笔划粗细适中,笔法遒劲有力,字体清晰。字体风格深受明初书法家沈度的影响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当时写篆书款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德”字“心”上无一横。

还有另外一个鉴定技巧,辨别宣德瓷器的一个方法为看泡辨真。在高倍放大镜下,宣德青花瓷泡色青亮较小,比永乐瓷密集,甚至小气泡摞大气泡,偶有排列整齐的大泡出现,鉴定瓷器一点要火眼金睛,多和专业人士沟通交流。

平淡的裙子
干净的乐曲
2025-09-19 14:32:04
有仿制哥窑。

作为古陶瓷第二高峰期的明宣德年,产生了以青花为胜的诸多品种,几乎囊括明以前的所有出现过的器形和种类,前朝有过的,它产生了,前朝没有的,它也创烧了,其品类之 多,色釉之丰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宣德年间御窑生产上,烧造出数量惊人、品类丰富、独步瓷坛的“宣德官窑”佳器。从杯、盘、碗、锺、罐、瓶,到尊、觚、缸、斗、浇、洗、壶等应有尽有。每一种类中又划出了诸多分类,如壶,就有僧帽壶、执壶、葫芦型扁壶、贯耳壶、莲瓣纹 卤壶、桃形壶等等。你能想象到的,它必有生产,你想象不到的,它照样呈现出来。

色釉上更是丰富多彩,青花、青花釉里红、珐琅彩、宝石红、宝石蓝、霁蓝、洒 蓝、矾红、黄釉、绿釉、紫金釉、仿哥釉、仿汝釉、仿龙泉釉等等不一而足。数量更是大的惊人。

自然的手机
健壮的方盒
2025-09-19 14:32:04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特点

永乐青花带款的仅有一种,即压手杯。此杯现在世界仅存有三件完整的,另有破碎的一件,均藏于故宫博物院。明谷应泰所著《博物要览》记载的款心花纹有三种:双狮款、鸳鸯款、葵花心款,现传世三件不见鸳鸯款。双狮款和葵花款皆在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压手杯为永乐青花绝品,后世多仿,明万历及清康熙、光绪时均有仿品,但仿品造型不对,尺寸大于真品,胎体厚重,画风亦显粗犷。只要见过真品,一望便知其为赝品。8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曾携真品到景德镇仿制了数百件,其中精者有数十件,造型、纹饰及青花色调均绝类真品,是历代仿古青花最成功的作晶。但当时仅仿了葵花心款的一种,故见到此种款识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宣德青花有款的比较多,款多为楷书,极个别的也有篆书款,其书款部位没有定式。有写在器底的,也有写于器身的,其字体虽不一样,但总体风格较为一致。楷书款的“德”字均在“心”上少一横,这是鉴定时要注意的。另外,也有不具年号的,而以青花篆书“大德吉祥场”或楷书“坛”字的,也属官窑所产。孙瀛洲先生积一生经验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先生的经验来源于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总结。我们要想学会鉴定其款识的要诀,最好的方法还是看几件真物的款识,熟记其书法风格,这样自会融会贯通。后世仿宣德款的最多,从成化到今,从未间断,但均具本朝特点,与真物不一样。

永乐、宣德青花造型主要有壶、盘、碗、杯等类,受西亚影响很明显。

壶类有执壶、三系竹节壶、僧帽壶等。执壶以玉壶春瓶为壶体,两侧各加一柄一流,在流与壶颈之间连一花形薄片,起支撑、固定作用,是为避免造型烧造过程中变形而设计的。另有一种执壶,长颈,壶身为圆筒式,云形流附于颈部上端,流口为葫芦形,柄为如意形曲柄。三系竹节壶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存一件。僧帽壶元代始有,永宣继续生产,因其上端类似僧帽,故得名僧帽壶。

瓶类造型变化丰富,有梅瓶、玉壶春瓶、双系扁瓶、天球瓶等。梅瓶在宋、元时底端瘦,多配座,明代时不配座,故底端加宽,方能保持瓶的.稳定性。玉壶春瓶在宋、元时瓶体瘦俏,明代时圆腹渐丰硕。双系扁瓶有画花草的,也有画人物的。天球瓶为明永宣时流行的造型,直颈,腹体为圆球体形,纹饰多为海水龙纹,有青花龙和青花地白龙纹两种。

盘类中除常见的日用器皿外,以直径在30厘米~40厘米之间的大盘最有代表性。大盘口沿有圆口及菱花口两种。与元代不同的是其画面十分简洁,如故宫博物院所藏宣德青花枇杷绶带纹盘,为宣德典型杰出作品。该盘心绘三层花纹,边缘绘卷枝纹,纹里又绘一层折枝花纹,中心绘枇杷绶带纹,布局十分疏朗,画面简洁,估计画稿当出自画院。

碗类以一种广口、厚胎的大碗最为常见,多绘花草纹。

此外,折沿盘、花浇、烛台、扁瓶、带盖瓷豆、筒形器座等,均是直接受西亚文化影响产生的新造型。

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纹饰主要有花草、动物和人物等。花草纹有莲花、牡丹、菊花、灵芝、瓜果、葡萄、松竹梅、山茶等,动物纹有龙、凤、狮子、海兽等,人物纹有婴戏、胡人乐舞、仕女等。除此之外,梵文、藏文也常出现于青花器上。

对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只要把握其造型和青花颜色的特征,一般是不容易鉴定错的。尤其是解放前的仿品,尽管造型逼真,但青花颜色始终未仿成功。比较困难的是区别永乐和宣德两朝的瓷器,但景德镇永乐、宣德官窑发现后,这个难点也基本解决。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介绍

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永乐朝前后期瓷器质量发生很大变化,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

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

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区别

第一,从款识看,永乐青花仅见压手杯一种四字篆款,其他均无款识宣德青花多有款,常见者为六字楷书款。

第二,永乐胎体轻巧,纹饰纤细,釉面无橘皮纹宣德胎体厚重,釉面有橘皮纹,纹饰粗放。同一种造型,永乐轻、宣德重。

第三,永乐青花纹饰带有明显的元代遗风,宣德青花则完全摆脱了元代遗风,自成风格。如永乐龙纹身体瘦长,但比元代略肥,常见者为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姿态,爪比之元代肥实。宣德龙纹身体变肥有披发、竖发及前首披发等数种姿态。永乐凤纹较少,宣德则凤纹多见,或龙凤并用,或凤纹与蕃莲、云纹相配。

第四,永乐官窑做工精细,瓶罐等立体造型接痕修整细致,不像元代及明初那么明显,而宣德时则少有接痕。永乐大盘底足多砂底,亦修整得十分细腻,仅泛出小块的铁红斑,一般器物以釉底为主,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一部分底釉开有细片纹。宣德亦如此,但砂底比永乐略欠细腻,且火石红斑重于永乐。

猜你喜欢:

内向的煎饼
美好的自行车
2025-09-19 14:32:04

这要根据碗的成色、工艺来判断。成色差一点的可能几万,好一点的能卖到几百万,极品甚至能卖到上千万。

2018年Leslie Hindman 9月亚洲艺术品拍卖会曾经拍出过一个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大碗,最终的成交价是120万美元,加上佣金最后合计145.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998万元。

什么是宣德瓷?

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所用青花料主要是从伊斯兰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

宣德釉里红,在元代基础上有所发展,鲜艳夺目,有白地红彩和红地白彩两种。宣德红釉与永乐朝所制一样,是明代高温铜红釉的最成功之作,红色鲜艳,有“鲜红”、“宝石红”、“霁红”、“祭红”、“积红”之称。

制品造型有盘、碗、高足杯、卤壶等。宣德的蓝釉和红釉同样齐名,多见暗花装饰。此外,宣德朝的白釉、青釉、孔雀蓝釉、黄釉、洒蓝釉、紫金釉和仿汝、仿哥窑釉及青花金、银彩、刻填酱釉等制作都有一定成就。宣德青花五彩浓艳鲜亮,工艺精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宣德瓷

繁荣的糖豆
苗条的皮带
2025-09-19 14:32:04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未见有印款。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