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好学么?
一、学历
1、室内设计是很公平的行业。付出多少努力便得到多少。不因学历高低有偏见。哪怕是初高中毕业生,只要你实实在在的去学,一样能学好。去公司上班也不会因为学历高低,待遇有多大差别。
2、室内设计也是纯技术性的专业,学历的高低不会决定性的影响到以后的成就。任何证书都是在真实实力的前提下才有作用。应聘时首先看设计方案.效果图、施工图。在没有以上3种情况下,仅用高学历和证书是完全没可能的。
二、设计行业分为家装和工装
学室内设计,虽然有很多的理论要学习。但首先要知道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学设计,首先明确的知道,分为家装和工装。家装:家庭家居装修设计。工装:办公、餐饮、商业、娱乐、室外绿化。
三、软件学习和理论学习
1、学习有目标、学习有章法,有重点。前期学习以软件为入门基础,先学习作图。而不是学习设计本身。先学习做图,首先要学习3D+VR.CAD.PS.EXCEL的工具和命令。软件学会之后便是软件的操作应用。3D+VR+PS应用即为效果图。CAD即为平面图和施工图。EXCEL预算。在你掌握了软件之后,便可以去装修公司应聘设计师助理或制图员了。通过在公司以软件为依托,完成效果图、施工图、预算的实际工作。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以便最终成为合格设计师。
2、在软件学习之余,首先要学习的理论有:施工工艺和材料、人体工学(尺寸观念)、色彩搭配(非色彩学,两者不同)。
四、手绘
在没有学好软件,不会作图的时候,无法进入公司成为合格实习生的时候,手绘只是辅助基础学习,万不可将重点放在这方面。要知道手绘是谁用的,不是实习生,也不是一般合格设计师,而是优秀设计师。准确的讲,是设计公司的方案设计师。在你没有成为优秀设计师的时候,软件操作是你的工作。手绘在没成为优秀设计师的漫长阶段,只是基础,只是坚持画、提高的准备过程。
室内设计 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但是这个专业的难点,并不是知识密度 也不是知识难度。而是知识的广度。。。。
不知道你是否听过一句话:室内设计师,是最典型的符合职业。
简单说,就是,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要学的东西,说不上有多难。但是非常庞杂。横跨多行业,涉及多领域。
先说基础:也就是美学基础。从理论来说:三原色为基础的色彩理论,平面构成,构图理论,透视,等。。再有手上的,素描,色彩,速写,雕塑等等。
再说专业知识:人机工程学,家具学,建筑学,给排水,色彩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室内外风水学,建筑概算,工程管理学等等。
再说电脑绘图方面:办公软件 CAD MAX VR PS 等等。现在还要学视频剪辑,人机交互等。
上面说的这些,基本都是大学四年的课程。可是大学毕业,开始实习,学了这么多东西,都只是基础,只能做助理设计。更重要的学习,是以入职后。
材料方面:装修过程要涉及大小几十种,或上百种材料。而每一种材料,都是一个成熟的行业,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比如室内门。瓷砖。人造板。乳胶漆等等。每一个,后面都是非常繁杂的知识。我们都要学习。并且,各个行业都在与时具进。更新换代非常快。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不断学。做为设计师。我工作已经快15年了。每年还要两次进修学习。一次国外学习。每年买的书。定的资料更是非常多。
软技能方面:谈判,管理,报价控制。三方协调。等等。
为什么30岁左右,女设计师越来越少。就是因为,这个年纪的女生,大部分结婚生子。女生需要带孩子。自己根本没有精力维持,如何高频率的知识汲取速度。所以大部分生子后的女生设计都转行了。可见压力有多大。
再谈谈。现在行业形势。当下,国家对房地产管控严苛。直接影响室内装修。。整体与房市相关的工作,行业。都谈上不景气。国内室内设计起步晚。人们对设计和投资意识不足。年轻人,买了房就没钱装修。更别谈找设计师。
当然。这个行业。还有一句话:养家糊口易,出人头地难。这就是这行的现状。温饱度时,对于这行来说,是不难的。但是想大富大贵,那真的太难了。
一,中国陶艺文化在全球陶艺文化背景下所保持的唯一性。离开这个唯一性,中国陶艺的发展就无法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找到必然的血脉联系与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与世界陶艺的发展所保持的距离性。这种距离不是隔阂、矛盾、落后、敌对以及文化所带来的差异性,而是一种自身文化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我们既要在创新意识上保持与世界陶艺文化发展的同步性,也要抓住机遇寻求突破并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主性;
三,陶艺自身语言的边缘化要有一定的界限性。如今,各种陶艺作品在一味“求新猎奇”的创新旗号下,不断在综合材料上加以改良与创新,作品的韵味(泥味、火味、釉味)逐步淡化,创作内容与形式均背离陶艺本体走向陶艺的边缘,模糊的陶艺发展语言将导致陶艺这类文化体系的崩溃与瓦解,这也是陶艺文化身份的最底线。
关于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自身文化位置与文化身份问题,是认识、理解现代陶艺文化的关键问题,是宏扬传统陶瓷文化、推动当代陶艺发展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现代陶艺文化机制的转轨时期,更应该加强这类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总结分析中国陶艺发展10余年的状态,以下问题值得商榷与改革。主要论述如下:
1,现代陶艺学术位置的确立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重视不是一种简单的协会组织的确立,而是应该在主流整体文化框架体系中的位置确立。目前对于现代陶艺文化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薄弱阶段,对于现代陶艺文化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不仅在导入西方陶艺文化的研究上缺乏一定的学术针对性,也在国内陶艺文化发展的梳理工作上缺乏应有的战略。加大该学科的建设力度与研究力度,是目前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传统陶瓷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对待现代陶艺的研究应该多角度、多学科、多形式的大力开展,对于当代生活状态下的陶艺文化发展,应积极倡导、实施新陶艺文化发展理念。
2,展览机制缺乏应有的机动性。在近十年来国内举办过若干次陶艺展览,从展览形式和内容来看,虽显得单一,但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原因依然存在于展览机制上。比如国内没有固定的陶艺交流展览场所和专业展览策划机构,没有专职的陶艺策展人和推广陶艺文化公司。例如以对现代陶艺展览较为关注的广东美术馆来说,从整体陶艺展览策划、推广活动、陶艺文化研讨等方面来看,其活动影响力及其展览效果仍然局限于圈子内部的一种交流和思想碰撞。问题存在于多个领域,比如国内传统陶瓷展览馆和收藏的展馆很多,但具有传统陶瓷文化创新性质的策划展览、专门陶瓷主题性质的展览以及收藏的展览策划和活动基本没有。从中可以发现陶艺(或者陶瓷艺术)策展人的缺失一直是困扰着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推广、现代陶艺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强化独立策展人的地位以及陶艺策划活动、展览活动的广泛性。“独立策展人所推动的艺术应该是带有前卫、探索、实验的性质,而且是尚未受到大众惯常的传统审美思维方式完全理解和支持的社会工作,从而才能从边缘到主流的过程而具有挑战性、实践性和建构性的价值。”(冯博一)本土独立策展人的国内需求与国外陶艺独立策展人的有效介入是开展国际间的陶艺文化展览交流与学术交流的前提,在展览运做上要从“国际化”陶艺发展的视角去规范各项活动。国际性的交流平台需要更优秀的陶艺家的作品介入,需要更多陶艺理论家的建设性批评意见,需要跨国陶艺组织通过“官方”或者“非官方”的机构的协作,开创广泛、多样的陶艺文化交流绿色新通道。目前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均有全世界较有影响的大型陶艺展览与学术交流活动,而中国在十余年的陶艺文化交流与沟通过程中却没有借鉴、开展此类性质的策划展览和学术活动,严重影响了国内现代陶艺的发展速度,也无法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直接与国际陶艺家组织建立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合作机遇。这样看来,当前与国外著名陶艺策展人的合作就显得非常迫切。
3,陶艺评选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目前陶艺发展方向的迷失与紊乱。目前全国陶艺评比由于介入展览的资金及其机构的多种原因,策展人的独立性得到诸多的限制,没有独立的学术策展空间,导致展览评选上存在很大的弊病。奖项的评选缺乏一定的客观依据,缺乏一定的学术导向,直接导致了评委、评选机构、组织结构、协办机构、陶艺家群体的盲目聘选、评选、组织、创作、参展以及懈怠的种种情绪。学术上的展览一定要在学术层面上加大公平力度,特别是对于长期从事该学科的研究者来说,奖项背后可能更多的是代表一种优秀文化的推广,一种学术上的最高标准的规定与规范,一种正确的文化发展导向。加之其他协会对于陶艺作品的评比接受,策划缺乏主题的针对性,展览多、作品杂、评选乱使得创作者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大为降低。陶艺展览逐步沦为一种证书、奖项的认可与堆砌,评选的政治性倾向远远高于学术性。地方陶艺协会更广泛的开展各种陶艺学术活动,将陶艺文化更具体的介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地方陶艺协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将陶艺文化与生活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展现陶艺文化在居室设计、环境空间设计中的特殊亲和力与视觉魅力。
4,陶艺(陶瓷)“大师”的评选缺乏应有的道德、学术标准,评选机构泛滥。各类协会“大师”的评选不仅使陶艺(陶瓷)文化研究丧失了应有的学术地位,也使得陶艺收藏市场风险莫测;目前国内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越来越多样化,各种协会和组织均在“大师”评选的旗号下变相的获取利润。陶艺(陶瓷)“大师”是民间组织对于长期从事陶瓷创作的群体在工艺、学术、威望、德品等方面认同的一种称号。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组织结构和陶艺工作者开始借这类旗号大做文章,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导致真正的陶艺市场丧失。目前,当务之急是重新规范评选机制,还真正陶艺(陶瓷)“大师”一个清净的空间。
5,学院派陶艺文化身份的确立,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陶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为高等陶艺学科建立了应有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也导致大量高质量的陶艺创作群体过分集中,原有地方陶瓷研究所等机构人员力量的削弱。中国大量民间陶瓷产区文化资源优厚、市场前景非常强大,中国的国情更需要陶艺文化切实的介入生活,介入市场,介入工业文化的产业链改革上。地方研究人员与院校研究人员的过分分割,为中国陶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过分集中的院校学术研究导致无用学术研究的泛滥。而地方研究人员的削弱为科研在实际应用领域上的创新与推广带来了无法挽救的损失。
6,批评的缺失,导致目前陶艺展览及其各种陶艺活动的寂静。一团和气、平均主义的倾向为陶艺的发展制造了一层层的迷雾。新观念、新思维的形成得不到重视与推广,缺乏竞争机制与斗志。陶艺批评体系需要快速的介入整个中国陶艺发展的进程之中。只有客观的批评以及规范的批评性机制介入,才能保证整体陶艺学术及其陶艺市场的活跃性。缺乏批评意识的展览活动,无法刺激陶艺文化的真正成长,也无法在发展过程中总结有益的经验、吸取落后给予的惨痛教训。建立应有的陶艺批评理论体系,要求专业的批评家介入各种陶艺展览与活动,全面的整合展览信息、反馈意见以及促成各种配套机制的建立。批评要敢于引导展览、推动展览、完善展览、规范销售渠道。以现代陶艺文化的颠覆性语言特性,形成具有当代文化特征的陶艺语境。
7,陶瓷经济学的研究与开发缺乏专业人才的疏导。目前不仅陶艺市场没有真正的经济人才疏导,同时在院校、企业、展览机构、收藏机构等环节上均缺乏陶瓷经济学科体系的人才机制引导。将经济学学科的知识尽快的导入陶艺文化发展轨迹上来,为陶艺市场的正常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规范性与约束力;健全的陶艺市场需要一种文化体制的引导与制约,也从根本上需要市场文化的自主觉醒。经济学科的知识纳入陶艺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的行为,而是包括工业领域、民间陶瓷产区领域上的真正大陶艺革命时代的开创与建立。
8,陶艺文化逐步高端化、学术化以及纯艺术的创作倾向一定意义上为陶艺更广泛的介入生活制造了观念上的麻烦。倡导新陶艺的发展理念。鼓励陶艺创作群体对于新材料、新观念、新手段、新工艺、新视角、新形式、新媒介的实践与创造。传统陶瓷文化在当代需要新文化、新生活创作理念的注入。
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需要一种成熟的展览机制、更多的独立陶艺文化策展人、完备的展览场所、公正的评选程式、开放的院校教育、建立国际陶艺文化交流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创造良好的国际沟通与交流。上述问题的切实解决不仅是基于中国现代陶艺的位置与身份问题的思考,也是为解决中国陶艺大市场快速发展而制定的有机策略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如下: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与专业素养,拥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掌握文化艺术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一、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简介陶瓷艺术设计是一个凝聚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同时又与人民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
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受到了艺术与设计、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等各方面的训练和知识积累,有着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能力能够掌握陶瓷工艺基本知识。
学习室内设计的人群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开设该专业的在校大学生;
2、有想要转行的各种行业内相关的人群;
3、想要提升收入的相关从业人群。
室内设计是一个比较靠资历的行业,所以需要保持一个不断的学习过程。从工种上包括水、电、木、瓦、油;从细分上说包括软装配饰、全屋定制、硬装。
软件上走的话需要学习:
CAD
SU(草图大师)
3D MAX
PS(photo shop)
酷家乐
三维家
美间
......
等等等等。
如果想要学习,网上有大量的课程视频,但是如果自制力很差,推荐报班。
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