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古时候中国的瓷器和制瓷技术,是怎样外传的

野性的裙子
奋斗的饼干
2023-03-27 05:14:50

古时候中国的瓷器和制瓷技术,是怎样外传的?

最佳答案
无情的大船
快乐的大白
2025-09-19 23:42:41

众所周知,中国的伟大发明有丝绸、纸张、瓷器、炼丹术、指南针和火药等,其中丝绸和纸张外传比较早,瓷器的外传则比较晚。瓷器可能是在隋唐时代,由于中外交通渐渐发达,才开始外传的。

丝绸之路图

一、瓷器外传的路线

瓷器外传的路线有两条,一是汉初以来就已开发使用的“丝绸之路”的陆路,由玉门经过回教国家,在通往欧洲;第二条是海路,海路与陆路这比较迟晚一些。

隋唐,特别宋以后,由于我国的造船工业的发展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海上交通才发达起来。海路是通向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的。远洋航海虽有风浪之险,但它的优点是运输量大,人安逸,比起来还是较陆路方便些。这两条路都是瓷器外传的主要通道。

古代运输瓷器包装图

二、外国出土的中国瓷器实物

1854年,印度布拉明那巴德,出土了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的残碗;1910年与1913年中亚的撒马拉、拉及斯出土了唐三彩的陶器和邢窑、越窑的瓷碗残片;1912年埃及开罗附近的佛斯塔脱遗迹出土了许多三彩陶片和越窑瓷残器,还有刻着莲花、凤凰等中国风俗图案装饰的瓷器残片。这些陶瓷,是什么时代传出去的,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从这些出土瓷器的器型与图案分析,它们都是唐朝和唐朝以后的器物,则是无可疑。

9世纪中叶,阿拉伯商人苏列曼由海道来中国,他在游记(851年)中说:“中国能用陶土做用具,透明象玻,里边盛了酒,从外边可以看得见。”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玻璃是很透明的,但当时阿拉伯的玻璃,未必很透明(在以后的文章中,咱们再细谈)。7、8世纪,也就在唐朝初年,中国和中亚、西南亚诸国交通已很频繁,这些国家的人们都非常欣赏中国的瓷器,所以这就导致中国的瓷器必然会被外运、外销。但是确实的文献则出现于宋朝以后。

三彩马图片

《宋史·食货志》记载:今杭州、宁波对南洋和中亚、西南亚诸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商品之中,瓷器是数额最多,最为畅销的商品之一。这些买中国瓷器的国家,又和其它更远的一些国家用中国的瓷器进行贸易,于是中国瓷器就流传得更为广阔,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7、8世纪,瓷器可能已输到非洲,在12世纪后期,埃及王萨拉定曾把中国瓷器40件转赠给大马色国王奴尔爱定,作为外交礼物来使用,由此可见中国瓷器的声价之高。

三、元朝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瓷器与世界的交流

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以闪电般的攻势,向西方、南方前进,所向披靡。到了13世纪80年代,蒙古帝国攻占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欧洲的一部分地区。蒙古帝国统治俄国差不多200年,波兰、匈牙利、德意志这些国家,当时也都被蒙古帝国统治过较短的一段时期。在蒙古军队之中,也有许多其他许多民族的军人,而且在军队之后继之以使节、商人、教士、旅行家和学者,他们纷纷往来不绝,所以元朝的中外交通、货物交流是最广阔而繁盛的。

元朝版图图

那时中国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的著作,保存到现在的还很多。从这些著作和其它文献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文化货物的交流确实是频繁的。在13-14世纪,中国的瓷器不断大量地向西南亚、欧洲、非洲输送,正如元初马可波罗《游记》所说:“元朝瓷器远销到全世界”。当然,这全世界并不包括新大陆。14世纪,摩洛哥人依宾拔都记述泉州情况说:“瓷器转运到印度、也门。”又说:“瓷器达到我的故乡摩洛哥。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瓷器。”所以说元朝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瓷器与世界的交流。

四、明朝的瓷器外交

明朝永乐三年(1406年),航海家郑和带了包括瓷器在内的大批货物、金钱和大批士兵、学者,航海到过南洋、印度、波斯和阿拉伯、非洲东岸诸国,当时就将瓷器当做国礼赠送诸国国王。诸国派特使来中国时,中国也赠送他们瓷器等物。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在中外交通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7世纪初期,欧洲商舶不断来到中国,在返航时,中国瓷器是欧洲商舶带回去的最主要、数量最多的东西,据说每船瓷器数量常常多达万件之多。

明朝与各国交往图

崇祯年间(1628-1644年),瓷器从福州输往日本,每船也常有万件。据《野获篇》所载,阿拉伯使者归国,别物不谈,单以瓷器一项说,就多达几十车。由此可知,中国瓷器外运,除海道是大宗外,陆路运出的也不在少数。

五、我国制瓷技术的外传与影响力

由于我国瓷器在国外市场的畅销与知名度,促进了我国制瓷技术的外传,朝鲜在918年就从我国学会了制瓷。菲律宾大约在14世纪,可能还要早些,也学会了制作中国瓷器。日本从中国学会瓷技后,就在濑户开始建窑制造瓷器。11世纪,波斯学会制瓷,波斯瓷器的形式,直到1221年仍然在模仿中国瓷器样式,例如:瓷器上中国风的风凰图样。

欧洲牛人研究中国瓷器图

中国制瓷的方法,还传播到阿拉伯、伊拉克、土耳其和叙利亚等国家。意大利威尼斯,1470年从阿拉伯学到制瓷方法。这是中国瓷技传入欧洲的开始。以后欧洲各国制瓷,大都是先后从威尼斯学去的。英国制瓷比较迟晚,是从欧洲大陆传去的,还是直接从中国传去的,还有一定的疑问,但不管从那里传到英国,其根源必然是我国。

欧洲各国仿造中国瓷器之初,由于烧成温度不够高,成品都是软瓷。它们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才逐渐掌握制造硬瓷的方法。而且,他们最初生产的瓷器,常常脱离不了模仿。例如1708年,德国人柏特格所造的硬瓷,还是模仿中国古名窑的产品。1760年,丹麦还烧造中国风的青花瓷器。在同一年代,英国博屋设“新广州瓷厂”,连设备都是从广州订制的,而生产的瓷器,无论形制或图画都是中国风格。可见祖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对于世界人民的影响,是何等巨大。

最新回答
想人陪的奇异果
细心的汽车
2025-09-19 23:42:41

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举世无双的中国文物。她在外国博物馆以无比高贵的姿态,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言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象。下面简略介绍如下:

一、亚洲

日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最大的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内设有“东洋馆”,整个二楼五个展室都陈列中国古代美术品,其中不少是陶瓷,从原始彩陶到唐宋以后的陶瓷等,应有尽有。比如,该馆珍藏古建盏,产自闽建阳市水吉,是镇馆之宝。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都是旷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据.《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一书.介绍,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158000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后由于多种因素我国没有再继续追讨。.

值得一提的是,东京国立博物馆曾举办了“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是把全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不仅是完整的器物,也包括陶片,从全国搜集后,汇集展览,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趋。其中有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的瓷器等。

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本馆,主要用于举办各种专题展览。馆内所藏1万余件珍贵文物,定期轮换站出、展出。京都国立博物馆本身,也是日本的国家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陈列着大量的龙泉青瓷。铭记有“顾氏”二字的明代著名龙泉匠师顾仕成一件直径约4寸5分的瓷碗,就珍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内。

日本奈良市的法隆寺珍藏了唐代越州窑的四耳青瓷药壶,高8寸7分,直径4寸5分,曾为天皇所使用。当这一稀罕的宝物在1939年于奈良市博物馆公开陈列时,前往参观的人群如山如海。

伊朗:伊朗阿特别尔寺在伊朗古都大不里士以东的阿德比尔镇。1611年曾将珍贵的1600多件中国陶瓷献给神庙,现归德黑兰考古博物馆收藏的,仍有8O5件。藏品中除有元青花重器达20余家件外,尚有北宋、南宋、元龙泉瓷、景德镇印花白釉小足器、蓝、黄、酱釉及各时期青花瓷、斗彩瓷、粉彩瓷等。是世界上知名的博物馆。

土耳其:托普卡比宫收藏的陶瓷约1万件。其中大部分是中国产的,仅浙江元龙泉青瓷就有1500余件。其中大盘、碟子、碗等器皿质量异常精妙绝伦,也有大罐。清代的瓷器约4000件。完整的至正型的元青花重器在世界上为数不多,据说总共不过300件左右,但仅在这里就集中了8O余件。这些藏品中元青花琢器就40件,其器型硕大、通体满绘、色泽艳丽浓翠,堪称世界之最,为国内出土器罕见。如80厘米的葫芦瓶就有二个。这里藏的元青花器有一种震撼力,当你第一次看到它时会都被迫得往后退。这些元青花从缠枝牡丹、龙凤麒麟,到“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元青花可谓无所不绘。该博物馆已成为世界上收藏中国元代完整的青花瓷最多的一个博物馆。

菲律宾:

桑托斯、洛克辛和罗伯特·维拉诺克等三个博物馆藏有中国瓷器约7万余件。菲律宾人历来珍视中国瓷器,据说只在节日时,才将埋于地下的瓷器取出来用,用后又再深埋地下,所以出土的瓷器大多是完整的;品种有越窑系刻花青瓷;龙泉窑刻花盘、晚、花瓶、酒壶等;福建泉州、德化的刻花青白瓷、青白褐斑瓷以及福建的建盏。元代瓷器出土数量最多,主要是景德镇产品,有青白瓷、青花、釉里红瓷等品种。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博物馆收藏500O多件陶瓷藏品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国汉代到明代的产品,这些藏品都是从印尼各地收集来的。在东南亚各国博物馆所藏的明代陶瓷中,雅加达博物馆是首屈一指的。其中有明代的斗彩、三彩、五彩、白地青花瓷器,器型有书“金玉满堂”四字的盈尺大碗,也有图绘仕女栩栩如生的万历五彩大尊。有书阿拉伯文字的白地青花大盘,盘中绘双龙朝日,次为五火云奔马,边缘画阿拉伯故事。有书阿拉伯文字的三彩大盘,这是元末明初德化窑产品。还有书阿拉伯文字的白地青花中碗,碗底有“成化年制”的款识,也是德化窑烧造的产品。

马来西亚:

吉隆坡国家博物馆珍藏一批中国明代瓷器,大部分是景德镇的产品。比如,一件12寸大盘,内画葵花、如意,边画八宝、长春花,外画梅鹊,底款书篆字“富贵佳器”。一件8寸康熙中盘,内画山水,边画水草花鸟,外画梅鹊;环以金钱带,外画缠枝花。一件5寸中碗,内画山水,边画水鸟,底款书“大明嘉靖年制”。一件4寸康熙小碗,内画鸳鸯水草,边画荷花,水草,水鸟,外甜白,底款篆书“福”字。是目前所知出土中国瓷器最多的地区。

沙捞越博物馆收集出土的陶瓷标本100多万片。 其中福建德化、安溪磁灶等窑的青瓷、青白瓷、白瓷等。

韩国:

汉城博物馆把在南朝鲜出土的中国瓷器收集到一起,为研究中国对南朝鲜瓷器文化带来的影响提供了条件。藏有从汉代到清代的青瓷、白瓷、唐三彩等中国瓷器5000余件,其中的最早的中国白瓷灯盏、晋代青瓷羊为馆藏之宝。此外,汉城博物馆还藏有一定数量的敦煌遗书。

巴基斯坦:

拉合尔博物馆该馆辟有中国文物陈列室,展出约7O00余件中国文物,其中不少是陶瓷。卡拉奇国家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中国陶瓷。其中有晚唐时代越州窑青瓷水注和长沙烧制的施黄褐釉的陶器。拉合尔博物馆该馆是巴基斯坦目前最大的艺术性博物馆。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收藏各地出土的瓷器碎3000余千件。青瓷以越窑青瓷为主,并有宋、元、明三代的龙泉窑青瓷。青花是景德镇产品,有明代永乐、宣德年号的高足瓷片约30件。

南洋大学李光前文物馆搜集和保存有丰富的中国陶瓷,其中有高80毫米的宋德化桶形白瓷罐,直径141毫米的明德化粉绘白瓷盒,直径46毫米的明德化印花白瓷盒,高119毫米的明德化狮头双耳白磁瓶。均为馆藏珍品。

泰国:

曼谷博物馆收藏中国明代瓷器200余件,比如,大明年制款青花大碗,红色描花小罐带金装饰盖、贴金小罐等。特别是出土的绿釉帆船形明器,更是研究中国造船史的宝贵资料。

越南:

河内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陶瓷,以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花瓷为多。尤其是在青瓷方面,有北宋的多嘴罐形青瓷瓶。元代的花瓶、大盘等物,该馆还收藏有中国汉代陶器。

阿曼苏丹:

马斯喀特博物馆藏有中国古瓷3千余件。其中一件元青花飞凤牡丹纹瓷是马斯喀特老城博物馆的镇江馆之物。。

伊拉克:

巴格达阿尼亚西多博物馆,收藏有中国陶瓷2500余件,其中有珍贵的元青花、宋代龙泉窑青瓷和元代、明代龙泉窑青瓷。

二、欧洲

法国

卢浮宫 ,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卢浮宫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其门口的金字塔形建筑就是华人设计师所设计。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包括拿破仑掠来的艺术品。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四十万件之多。,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应有尽有。馆藏中国历代陶瓷器约4万件。几乎涵盖了中国各时期的陶瓷。有些甚至为国内罕见,尚还有一些为孤品。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陶瓷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馆内目前收藏的圆明园艺术珍品主要有: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宫廷画师沈源和孙佑刻版的木刻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宫廷画师伊兰泰制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楼铜版画四十幅;郎世宁绘制的宣扬乾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营》.以及.《圆明园菊花迷宫图》.等。.《圆明园四十景图》局部.巴黎东方博物院.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巴黎集美博物馆.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馆内还收藏有圆明园艺术品珍品:郎世宁绘制的.《乾隆肖像》.,是乾隆皇帝41岁时的坐像,乾隆身旁站立两位大臣,人物极具神韵,为中国与欧洲绘画技艺相结合的佳作;乾隆百花瓷瓶,陀螺状,造型精美,画法上乘,瓶上的花卉图案种类各异,绚丽多彩、万紫千红,非常美观,是乾隆时代的艺术珍品。

枫丹白露,原意为“蓝色之泉”,在巴黎东南90公里处,周围有2500公顷的森林,自古这里就是狩猎、避暑的胜地。法王路易六世时期(约公元1137年前后),这里最早开始兴建宫殿。经过几代帝王的不断扩建,枫丹白露宫日益完善并富丽豪华起来。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目前,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也有3万多件。

另外巴黎的吉美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历代陶瓷器1万余件。陶器有自甘肃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壶、两汉的陶桶、北魏的骑马俑至唐三彩器等。瓷器有晋朝的盘口瓶、南北朝的渣斗、唐朝的白釉碟、宋哥窑洗。钧窑玫瑰紫洗、花盆等,元代的青花扁壶是其精品。明代的瓷器、清三代的青花瓷器就数不胜数。

英国:

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在伦敦的鲁塞尔大街上,面积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小,但展出面积也较故宫博物院为大。原来是私人捐赠的图书馆,1754年购买现址的蒙塔古大厦为馆址,1759年首次向公众开放。1823年英王乔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厦基址上修建了现在的古罗马式大厦,并捐赠了许多皇家藏品,成为今天的大英博物馆。

不列颠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可谓广博,不列颠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堪称一座世界历史博物馆。人类文明发源地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希腊的珍贵文物比比皆是。中国的瓷器琳琅满目。由香港巨富徐展堂先生捐赠125万英镑辟设中国艺术馆,这里收藏了很多中国瓷器。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藏于不列颠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几乎中国有什么它就有什么。太厉害了。有的展品甚至在我国故宫都没有。这些东西大部份是八国联军掠去的。圆明圆的珍宝有一半都藏在该馆。该馆大概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了。1860年,英军从圆明园中所劫走的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另一部分被拍卖。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藏品目前已接近700万件。

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玉器、雕刻品等,共计23000余件,有许多是珍品、孤品。比如,清代乾隆帝的心爱藏品、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最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和上世纪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盗宝第一人”)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书画: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青绿山水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燕文贵《群峰雪霁图》、苏轼《墨竹图》、马远《山水再游图》等。青铜器: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

不列颠图书馆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包括刻版印刷的《金刚经》和地图。法国枫丹白露宫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英国的维多利亚博物馆和剑桥、牛津、普雷斯顿、爱丁堡等博物馆仅收藏福建德化瓷器就有近300件,其中维多利亚博物馆就有60件。

伦敦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 在英国博物馆珍藏着皮尔先生于1731年12月10日在广州签署的订购中国瓷器的发货单。发货单上有100种不同样式的青花瓷碟约25O件;按订货方要求装饰玫瑰釉家族纹章的瓷器约450件。另外,还有花瓶、咖啡壶、大碗等。

德国:

卡赛尔朗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中国青瓷碗,上有卡泽伦博格伯爵(1435--1455年)的纹章图案,是现存欧洲最早的有年代的中国明代瓷器,几百年来一直是该家族的传家宝。

德累斯顿博物馆收藏的12个中国青花大花瓶还有一段奇闻:1757年4月,萨克森的选侯奥古斯特二世,十分喜爱收藏中国瓷器,对他的邻国普鲁士威廉国王的妃子收藏的中国瓷器羡慕不已。威廉国王又喜欢身体强壮的大个子士兵。于是,奥古斯特派人游说,用自己的四队近卫军换取了威廉妃子的12个青花大花瓶。因而这些花瓶也被称为近卫花瓶。

俄罗斯:

冬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该宫由著名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正如人类历史上其它著名的宫殿一样,该宫殿自从建成以来一直备受劫难。冬宫初建于1754至1762年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至1839年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遭到破坏,战后被精心修复。宫殿共有三层,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成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四角形的建筑宫殿里面有内院,三个方向分别朝向皇宫广场、海军指挥部、涅瓦河,第四面连接小埃尔米塔日宫殿。共有中国各个时期的陶瓷珍品近5000件,基本上反映了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概貌。其中不少珍品是沙俄从我国掠走的因而该馆藏品异常丰富。如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而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就有12000件,多为珍本孤本。次外,国宝明天启针灸铜人也是被沙俄从我国故宫掠走的。

瑞典:

东方博物馆收藏有在西方算最全最好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这是因为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曾任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当时的中国政府请他将新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和周口店古人牙齿等古物标本带到瑞典鉴定、研究、确定牙齿属5万年前的中国猿人。带去鉴定的出土陶器则由中国政府作为赠品留给了瑞典。加上后来陆续收集的,藏品包括了庙底沟、马家窑、齐家坪、马丁、辛店、半山等地出土的代表着新石器时代几个重要文化时期典型面貌的各类彩陶、灰陶、黑陶作品今年是故宫博物院80周年华诞,也是中国和瑞典建交55周年,瑞典派出以王储维多利亚公主为首的访华团,并精心策划,挑选了165件从沉船“哥德堡“号上打捞上来的中国瓷器访华,并在故宫展出。

这批瓷器05年9月9日到京,在伦敦一家国际保险公司投保,保额约达2500万人民币,这在艺术品保险当中首屈一指。于2005年9月26日起举办“瑞典藏中国陶瓷展”。展出的181件(套)文物中,有165件是打捞上来的。其余的瓷器是瑞典各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外销的瓷器。12月26日展览结束后,“粉彩孔雀牡丹纹汤盆”、“黑彩描金花卉大碗”、“粉彩描金帆船纹大盘”等18件精美的瓷器,将由此次展览的赞助商之一—沃尔沃公司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总价值达50万元人民币,体现了中瑞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东方博物馆还收藏有从战国到明代的数百件俑,最大的高1米多。该馆收藏唐三彩作品也很多,有官吏、商人、马夫、宫女、舞伎以及胡人形象,以女俑为最多,还有动态异常生动的马与骆驼形象。其收藏的陶瓷精品,展厅也是按年代系列陈列的,从汉代铅釉陶壶、鼎、俑、唐三彩等各式冥器,到中国古代四大名窑的精品,瑞典清代在中国烧制成套瓷器20万件以上。其中3万套有瑞典贵族家微。这些瓷器,很多都收藏在该馆里。

瑞典哥德堡历史博物馆收藏中国明末、清初的景德镇外销瓷。分纹章瓷、人物画瓷、船舶图花卉图几类。外销瓷中的花卉多是摹仿欧洲花卉画家的作品。2006年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宝号访问了广州、上海等城市。

葡萄牙:

里斯本博物馆收藏印有曼纽埃尔一世纹章的中国生产的青花不多,但精品不少。

比利时:

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些精美的瓷盘。

丹麦:

哥本哈根博物馆里仅收藏中国福建德化瓷器就有26件,其中有的是康熙青花瓷。

挪威:

奥斯陆博物馆收藏中国福建德化瓷器约十件。

波兰:

华沙国家博物馆远东部收藏中国陶瓷共约5OO件。

三、非洲

肯尼亚:

杰萨斯堡博物馆收藏了很多肯尼亚各地出土的中国古瓷,达200件。其中,明代瓷器较多。比如,缠枝莲花卉纹碗、秋雁花草纹碗、塔楼亭石纹碗、鸳央莲池碗等都是中国明代的产品,还有清代康熙时期瓷器近百件。

埃及:

开罗博物馆藏有中国陶瓷残片1.2万片。这些残片有唐到宋初越窑系青瓷,唐到明白瓷,宋元龙泉青瓷,元青花,以及明清两代青花彩瓷,还有唐三彩。

摩洛哥:

非斯博物馆藏有6件方形彩绘中国明代五彩瓷,这些瓷器是在摩洛哥出土的。

四、北美

美国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建于1880年,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大厦,占地8公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很大,不下24公顷,反而是故宫博物院的两倍。仅画廊就有200多个,藏有36.5万件各类文物和艺术品。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背依纽约中央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然而,在建筑上没有体现出美国人的创造性,高台阶、大廊柱,与任何一座标准博物馆一样刻板、单调。但展出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馆内专建的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叹为观止,可谓镇馆之宝。被认为科学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浓厚兴趣,实在发人深思。可能由于美国历史很短,博物馆的主办者不满足于单件展品的陈列,而是充分利用雄厚的财力,制造一些风格迥异的环境来让人怀古。

大都会博物馆展出面积极大,在艺术上却难称登峰造极。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德化古代陶瓷就有8O多件,其中还有德化著名陶塑家何朝宗的早期瓷雕达摩象作品。

馆内收藏的康熙玉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珍品之一。它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白中透绿,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刻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当年它被英法联军抢走后,又在巴黎拍卖会上被拍卖,最后入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波士顿美术馆.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张萱《捣练图》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艺术品主要有: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画中的青年时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这幅画乾隆只见过3次,即绘制完成之时,70岁时和他退位之际。

芝加哥美术馆该馆的东方部以收藏中国青铜器而为世人瞩目。最让人震惊的是一件战国提梁孟。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座以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收藏有一座原藏圆明园的乾隆大玉山子。这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在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崖下露出亭台殿阁,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几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极为壮观而精致。在峭壁之上,还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挪威伯尔根实用艺术博物馆其中一处展厅摆放着几千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仅出自挪威人蒙茨的捐献。1887年蒙茨来到中国,在中国海关任职,后又担任了袁世凯的骑兵团长、参谋长等多个职务。蒙茨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多年,收集了两千五百多件中国文物。该馆藏品中最不寻常的是圆明园的石雕,在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在大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圆明园海晏堂铜版画。从上面还能认出部分石雕原来所在的位置。这座展厅被命名为“圆明园展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

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是致力于古代东方艺术的一个博物馆。该馆收藏了很多中国古代陶瓷器。其中一件举世闻名的商代白陶,陶质细腻,纹饰精致。商代的白陶器在国内仅存残片。这件是流散在海外的唯一完整的器皿。

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就有1200余幅。美国共收藏有中国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在塞勒姆的航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中国瓷盘。关于这件珍贵的中国瓷盘的由来是这样的:19世纪初,塞勒姆的“塞勒姆的友谊”号在所有美国的船舶中占居首位。这艘建造于1815年的船,尽管吨位不大,但以快速航行而闻名世界。它曾航行到过广州。美国的画家为这艘船画了一幅水彩画。大约在1820年,广州的瓷器画家根据这幅水彩画在一个直径十英吋的瓷盘上也描绘了这艘船,上写船的英文名字,远处还隐约地出现三艘小船,显然是运用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技法。现在,这块瓷盘已成为研究美国18、19世纪航海、远东贸易、造船、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默默的绿草
老迟到的麦片
2025-09-19 23:42:41

中世纪的亚、非、欧广大地区的人民都十分喜爱中国瓷器。各国的统治者在宫廷中收藏精美的中国瓷器;普通百姓则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中国瓷器;诗人和作家们更在自己的作品中赞美中国瓷器。萨阿利比(961~1038)还赞美中国瓷器说:“他们还有精美的、透明的瓷器。用来烹饪的瓷器有时用来烧煮,有时用来烹炸,有时用来上菜。瓷器中最上品的器皿色泽杏黄莹润,其次是乳白色的同等器皿。”近代以来在阿拉伯地区的考古发掘表明,大量华瓷碎片属于宋代。例如,在伊拉克巴格达以北的古代宫殿等遗址,发现了许多晚唐到宋代的白瓷和青瓷片,在古城泰西封遗址则发现了南宋龙泉窑青瓷钵碎片;在叙利亚的哈玛遗址,发现了宋代德化窑白瓷片和南宋官窑生产的牡丹浮纹青瓷钵碎片;在黎巴嫩的贝卡谷地,发现了宋代龙泉窑莲花瓣花纹的青瓷碗碎片,等等。从唐代开始,中国瓷器还远销北非的埃及。华瓷从海路运到红海各港口上岸,然后集中到埃及南郊的富斯塔特,再从这里转运到亚历山大港、摩洛哥及马格里布(除埃及外的北非地中海沿岸诸国)。据本世纪初有关富斯塔特考古发掘的结果,在发掘出的数10万陶瓷残片中,已辨明的中国陶瓷有22000片。其中年代最早的属于唐代,有著名的唐三彩、邢州的白瓷、越州的窑瓷;从唐末到五代,有越州的窑瓷和黄褐釉瓷等,有的瓷钵内面带有漂亮的篦雕花纹,偶尔还有少量的镂花,上着雅致的橄榄绿色釉;至于宋瓷,更是所在多有,大部分属于龙泉窑出产。

标致的篮球
懵懂的蛋挞
2025-09-19 23:42:41

海上交通的巨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由于宋代经济、文化继大唐一脉,并有长足的进步,在当时的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因而吸引了西方各国人民的目光。穆斯林世界对中华文化甚为仰慕,评价是极高的。10至11世纪的穆斯林学者萨阿利比说:阿拉伯人习惯于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不管真正的原产地为何地,都称为“中国的”。直到今天,驰名的一些形制的盘碟仍然被叫作“中国”。在制作珍品异物方面,今天和过去一样,中国以心灵手巧、技艺精湛著称。……他们在塑像方面有罕见的技巧,在雕琢形象和绘画方面有卓越的才能,以至于他们之中有一位艺术家在画人物时笔下如此生动,欠缺的只是人物的灵魂。这位画家并不三彩骑马男俑因此而满足,他还要把人物画得呈现笑貌。而且他还不到此为止,他要把嘲弄的笑容和困惑的笑容区分开来,把莞尔而笑和惊异神态区分开来,把欢笑和冷笑区分开来。就这样,他做到了画中有画,画上添画。

这些评介,虽不乏溢美之处,却反映了阿拉伯世界吸收中华文明营养的渴求之情。

从中华文明向外传播方面看.如果说汉唐以来丝织品的输出和丝绸文化的外流,曾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占居主要地位,那么宋代以后,这种情况被陶瓷品的输出以及陶瓷文化的远播所逐渐取代。学者们常常把海上丝绸之路称为丝瓷之路。

宋代华瓷的产量之大、品种之多、花色之繁、质量之优,均独步世界,加以适合海上巨舶运输,因而远销西方。据《萍洲可谈》记载,12世纪时,陶瓷已成为远洋出航的商船的理想压舱物。“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此时,因中国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宋代南方各省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已逐渐超过北方,大大促进了海上经南海、印度洋的外销。南方各产地更因原料的优质,制造的瓷器细洁光泽,具有半透明度、观感白度和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南宋时杭州有官窑;景德镇有定窑、均窑的仿制;越州、龙泉过窑的青瓷;吉州窑的黑釉和釉下彩绘瓷;广州西村窑的青白彩,均各擅胜场。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尤其遐迩闻名,畅销海外。

中世纪的亚、非、欧广大地区的人民都十分喜爱中国瓷器。各国的统治者在宫廷中收藏精美的中国瓷器;普通百姓则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中国瓷器;诗人和作家们更在自己的作品中赞美中国瓷器。萨阿利比(961~1038)还赞美中国瓷器说:“他们还有精美的、透明的瓷器。用来烹饪的瓷器有时用来烧煮,有时用来烹炸,有时用来上菜。瓷器中最上品的器皿色泽杏黄莹润,其次是乳白色的同等器皿。”近代以来在阿拉伯地区的考古发掘表明,大量华瓷碎片属于宋代。例如,在伊拉克巴格达以北的古代宫殿等遗址,发现了许多晚唐到宋代的白瓷和青瓷片,在古城泰西封遗址则发现了南宋龙泉窑青瓷钵碎片;在叙利亚的哈玛遗址,发现了宋代德化窑白瓷片和南宋官窑生产的牡丹浮纹青瓷钵碎片;在黎巴嫩的贝卡谷地,发现了宋代龙泉窑莲花瓣花纹的青瓷碗碎片,等等。从唐代开始,中国瓷器还远销北非的埃及。华瓷从海路运到红海各港口上岸,然后集中到埃及南郊的富斯塔特,再从这里转运到亚历山大港、摩洛哥及马格里布(除埃及外的北非地中海沿岸诸国)。据本世纪初有关富斯塔特考古发掘的结果,在发掘出的数10万陶瓷残片中,已辨明的中国陶瓷有22000片。其中年代最早的属于唐代,有著名的唐三彩、邢州的白瓷、越州的窑瓷;从唐末到五代,有越州的窑瓷和黄褐釉瓷等,有的瓷钵内面带有漂亮的篦雕花纹,偶尔还有少量的镂花,上着雅致的橄榄绿色釉;至于宋瓷,更是所在多有,大部分属于龙泉窑出产。

丝绸古道上的各国人民不仅喜爱中国瓷器,而且有条件的还纷纷仿制华瓷。13世纪时,波斯人仿制宋瓷碗,上面画有凤凰图案。埃及的能工三彩陶马巧匠们仿制中国瓷器,从法蒂玛王朝就开始了。一位名叫赛义德的工匠仿造宋瓷成功,并教授了众多的徒弟。最初仿制青瓷,后来又仿制青花瓷。瓷器的形状、花纹都模仿中国,仅瓷胎使用埃及当地陶土。据11世纪中叶到过埃及的伊朗宣教师纳绥尔?胡斯罗说,当时,仿制品已达到很高水平,它们“十分美妙和透明,以致一个人能透过瓷器看见自己的手”。注重时尚的埃及工匠们,还随着舶来的华瓷品种的变异而不断更新自己的仿制品。当9至10世纪输入三彩陶瓷时,就模仿三彩陶瓷生产出多彩纹陶瓷;当输入白瓷时,便仿制了白釉陶瓷。到了11世纪以后,就逐渐仿制青瓷、青白瓷,还有青花瓷复制品。埃及瓷器制造数量极为巨大。在富斯塔特发现的数十万片陶瓷残片中,大部分是本地生产品,而这些当地产品当中,又有70%到80%是华瓷的仿制品。以埃及为基地,华瓷和陶瓷技术又向欧洲流传,一路经马格里布传入西班牙,另一路经西西里传入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