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的艺术特色
陶艺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优化。那么,现代陶艺设计的形成和特色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现代陶艺的艺术特色,希望能帮到你。
现代陶艺的概念与形成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陶艺是写实主义古典美的话,那么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陶艺更具有抽象主义浪漫的形式美。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在概念上已有了很大区分。传统陶艺造型源于生活、充满理性的设计中,追求的是质朴严谨,实用大方的含蓄之美,最终以形体的多样化和釉色装饰的丰富性来完成陶瓷不同的形态面貌。现代陶艺注重的是人们心灵轨迹的自然情感流露的表达,在一种完全释怀内心情绪世界和偶尔性思维情感宣泄的轻松创作过程中,按照自己审美视觉意识逐步确立了现代陶艺设计追求形式美。有感而发,运用不确定多变的现代绘画艺术处理手段,制作时恰倒好处地体现不同材质本身的语言特色,并借助于水、火、土、釉色等工艺烧成特性的外部条件来完成作品创作设计。崇尚返朴归真的自然之美则是现代陶艺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陶艺具有反传统、反技术的叛逆精神,有一种敢为人先的设计思想观念,打破了传统设计中均齐、平衡、归纳、对称的设计模式,更强调陶艺本体材质语言在新工艺新技术下的运用,把陶艺造型装饰的整体美与当代人的审美喜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起现代陶艺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和设计理念。
时代人文精神特征在现代陶艺设计中的体现
陶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和价值取向。由于每个时代的大环境各异,因此,陶瓷作品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气息也不尽相同。如原始彩陶的单纯质朴、宋代青瓷的浑厚大气、明代青花的妍丽雅致、清代陶器的繁缛多资等,现代陶艺创作思维异常活跃,表达形式方法的多样化,则反映出当代社会对外交流频繁的高度开放性。直白、率真地表现对象,让艺术家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来施展各自的才华,完善了造型的个体特征。现代陶艺理所当然在设计上反映当代人的文化特色、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构思的独特性、创意性,用最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具流行的时尚文化元素,准确地将当代人的所思所想和对世界的感悟主动糅合到形体的设计中去。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不同概念在于:现代陶艺越来越屏弃功能效用的特点,逐渐把造型的观赏美感放在了首位,以符合当代社会审美的需求。陶艺视构思创新为艺术生命的再现,作品本身的魅力体现在造型美、装饰美、材质美、工艺美等诸多因素上,艺术家个人思想品格与修养融入造型形式美之中是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1) 陶艺的社会属性。
陶因生活需求而产生,生活因陶而丰富多彩,陶瓷与生活紧密相连,陶瓷的社会属性不言而喻,探究现代陶艺的人文精神,离开了当代社会生活就等于无源之水,可以说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需求成就了现代陶艺的快速兴起与成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玩陶、赏陶、爱陶的制陶氛围中去,陶艺设计由此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
随着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与吃饱穿暖的生活模式,而乐于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茶道的兴起、饮茶之风的盛行刺激了陶瓷茶具的生产设计,室内外装修运用陶瓷艺术品作为美化空间的装饰点缀,以体现思想文化品位。当一件陶艺成为生活用品,或实用或陈设受到人们普遍接受时,它同时就具有了社会属性。陶艺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社会生活的这种要求,把当代人的文化精神、艺术思想、审美情绪悄悄地渗入到现代陶艺设计中去,提高了现代陶艺的艺术性和品位性,从而使得陶艺社会属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
(2) 陶艺设计的文化属性。
一件陶艺作品从构思立意到设计制作,都会经历相当阶段的思想和修改,无论是构思的偶然性、联想的纯粹性还是有感而发的深思熟虑性,都可为艺术家形象设计思维的正确反映,是感悟与理性的相互同意。思维时肯定会无意识地运用已形成的设计理念原则,如:写生模仿、归纳剪裁、自然联想、聚散结合、大小对比等等,来充分显示出作品或粗犷、或简静、或洪荒、或空灵、或厚重的美感来。设计思想本身带有文化特性,陶艺从设计到制作烧成的过程就是艺术家文化思想意愿的积聚和反映,完成后的作品更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性,现代文化属性更明显。所以,某种意义上理解,所有层次的陶艺创作活动都可视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专家教授、文人学者等文化人的参与设计更增加了陶艺的文化情节。无论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器还是宜兴的紫砂陶器,相当陶瓷的器皿造型用中国书法、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作为装饰。用写、绘、堆、雕、刻等多种手法来表现装饰的题材内容,各个时期都产生了一批文学意蕴深刻、造型风格鲜明的代表作品。青花瓷器的高雅大方,宜兴紫砂的纯朴深厚,这些作品中散发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从中窥见出了时代的一种生存状态。有些文化人参与更是提升了陶艺作品的档次与身价,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清代文人陈鸿寿(字曼生)都曾参与了紫砂壶的研究设计,作为金石书画家的陈曼生对壶艺情有独钟,颇有研究。以概括自然植物和古代器皿的特征入手,变化设计出了许多新款的壶型。装饰简洁而不入俗套,壶体上书画题刻与造型浑然一体。著名的“曼生壶十八式”就是有陈曼生设计,杨氏兄妹成型,再由陈曼生及诸友题字刻铭的壶。文人的参与使紫砂壶名噪一时,身价倍增,名家作品千金难求,文化内涵的作用充分显现。
(3) 陶艺的创作的视觉性。
陶艺创作是眼、手、脑整体协调的设计过程,其中眼睛始终是判断美丑的第一观感器,只有通过眼睛的审视才能让大脑发布制作的命令,视知觉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视知觉是一种直觉思维,它根据对事物的生动视觉印象,通过非逻辑的跳跃式思维,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看”并非是人类对光线组成图案的被动反应,应当说它是由大脑指挥和说明的一个积极的探索过程,并且具有整体性和自动总结功能。
视知觉解决的是比例大小、材质、肌理、色彩搭配、工艺处理、表现手段、形式美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也是陶艺创作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现代陶艺设计除了功能效用之外,对视觉美感的追求变得非常重要。陶艺作平的成功与否,首先得通过人们眼睛的整体审视,让作品本身的形式美感打动观众,吸引人们产生探究作品美的兴趣与内涵。因此,视觉选择具有直觉的主观性。
美国语言哲学家蒙古德曼指出:“眼睛并不是作为一架自动仪器单独工作的,而是作为复杂多变的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工作的,眼睛看什么,怎么看,都得受需要和趣味的控制。它选择、舍弃、辨别、归纳、分析、构筑。与其说是反应,倒不如说是接纳与创造。”一件完美的作品必然包括:造型别致、比例恰当、色彩和谐耐看、创作技法娴熟等,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散发出持久的魅力。如现代陶艺家陆斌的陶艺作品《化石》、《过年》,以生活中自然物象为获得创作灵感的基础,用写实的带理性的处理手法来表达现代陶艺具有的各种形式美感,并在工艺烧成上赋予自然形态更多的色彩、纹理效果,引起视觉上的冲击力,给人更多遐想的余地。
陶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性
艺术是多元化的,陶艺只是其中之一。各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说明了社会的需求性与本身的合理性,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现代艺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现代陶艺的发展,艺术的视野非常宽广:绘画、书法、雕塑、装饰设计、视觉艺术、装置艺术等等,每门艺术都有自己的创作技法和文化特色,写实或写意,抽象或夸张等。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形式美的追求,现代陶艺无不从中获得启示与带来灵感,现代陶艺家都在努力探索自己的表现形式,吸取现代艺术的表现技巧,把体现作品个人面貌作为创作的突破点。如罗小平作品《广成子》、《愚者》,表现的虽是传统雕塑题材,但创作手法的夸张性和装饰化、制作工艺的精致性,使整个人物造型给人以超凡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具艺术感染力。同时,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造型功底。现代陶艺本身十分重视对造型设计功能的培养,只有具备一定的绘画与审美能力,才会创作出形式新颖、内涵丰富、视觉感美的作品来。近来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结构主义等开启了现代设计的大门,成为现代设计的思想基石。大师们打破常规造型规律的设计理念,似乎给现代陶艺带来了活力,用反其道的思想去设计,如构成形式、块面形式、图案拆散形式等等,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艺术大师毕加索、马蒂斯、米罗等大胆地采用陶瓷材质语言作为创作的载体,创造出了一批载入史册、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他们将陶瓷作品升华到艺术层面,开创了现代陶艺的先河。
艺术贵在交流与创新,让造型各具特色与个性是陶艺设计的永恒追求。只有强调了个性元素,给造型以特点,才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风格和特色。陶艺创作设计体现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的完美统一性。艺术家个人品行、文化修养的积累将有助于丰富陶艺的创作文化元素。只有善于观察社会生活,接受平静与寂寞和踏实工作的人,才能在陶艺创作中寻找到真正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个性元素,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奉献给人类社会。
古代青铜器的铭文。根据中国台湾网查询,方文山曾在一档节目中笑谈自己创作歌曲《青花瓷》的过程,灵感来自古代青铜器的铭文,象征爱情的神秘,但是青铜器感觉太过厚实,也不太符合流行音乐的风格。经过搜集资料后,汝窑成为方文山下一个创作灵感,因而产生了后来的青花瓷。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发源于中国,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作为艺术领域中最简洁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代表的神秘与抽象至今震撼着现代人们的心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全面介绍一下艺术陶瓷这种艺术形式,相信通过以下文章的介绍,大家的审美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艺术陶瓷简介
艺术陶瓷是一种不仅能观赏,还能把玩艺术品,由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艺术陶瓷已经成为不少收藏家眼中的投资品。中国比较主要的几种艺术陶瓷按照发展的年代不同主要有印纹陶、彩陶,以及唐宋时期的色釉、白釉等等,至今已经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陶瓷文化。
艺术陶瓷的鉴赏方法
装饰之美
了对于艺术陶瓷来说,其最主要的家中装饰技法就是坯的装饰、釉的装饰以及彩的装饰三种。这三种装饰技法能将陶瓷的高矮、胖瘦、方圆等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修饰,不同的技法搭配能让陶瓷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美。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件陶瓷都是现存于世上的孤品,因为全人工的程序决定了其任何一种技法都无法复制。
个性之美
陶瓷的创作者是艺术陶瓷的生产灵魂,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艺术灵感以及体悟直接通过艺术陶瓷的外在表现出来,现代不少陶瓷艺术大师,就是通过陶瓷展现离开自己别具一格的创新艺术。他们有的开辟了前人从未设计过的题材系列、有的用了现代刷花山水技艺、有的还用了青花分水写意法……各种高超的技艺数不胜数。
意境之美
既然艺术陶瓷是从中国发源的,那么这种艺术形式必然少不了重要的意境,所谓的意境表现在陶瓷艺术中就是衍生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中国的不少陶瓷艺术家们在创作陶瓷的时候都十分重视意境这两个字的营造,让陶瓷拥有了一种文学上以及感官上的愉悦。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艺术陶瓷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都意识到,陶瓷艺术品不失为回报颇高的投资方式之一,但是具体要如何准备,又该从哪里去入手,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事情。
中国的陶瓷落后于西方,其原因与陶瓷美术设计者的综合素质有密切的关系。中国陶瓷要再度创造辉煌,我认为每一个设计者,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有一名学者曾经说过,设计要以人为本,她不是为了产品,也不是为了金钱,她只为了满足人们的种种需要。
从本质上看,陶瓷设计是为了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陶瓷美术设计不同于纯粹的艺术创作,可以从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不受任何约束地体现创作者的艺术观点和艺术思想感情。多数情况下,陶瓷设计的过程和结果,都必须受到市场需求、生产者决策、技术工艺条件、生产成本、消费者喜好、大众审美标准等设计的先决条件所限制。在此基础上,才能体现设计者的设计观念、风格等个人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生产的规律深刻地影响着设计艺术的发展。一个有所造就的陶瓷设计师,必须重视市场需求,掌握经济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才能具备适应现代科技、现代文化、现代生活办法、现代审美观念的能力。设计出精美而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二、对陶瓷装饰美学特征的充分认识
陶瓷无论从材料美感、图纹装饰或装饰题材上,都与其它的欣赏性美术和工艺美术不同。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对陶瓷材质带给人们美的感受的一种审美阐释。陶瓷装饰艺术中,色釉装饰就是运用各种材料,通过预置的烧成气氛和烧成温度,达到预置目标的色彩效果与肌理效果,形成陶瓷装饰艺术中妙不可言的风貌。不同的色釉特性各不相同。陶瓷通过火作用于材料,通过材料呈现出质感和视觉效果来体现材料的装饰属性,物化成各种形态和美学品格。完全不同于器物表面的人为的图形美。
陶瓷的图纹装饰是再来的一种装饰形式,大致可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釉上彩包括粉彩、新彩、古彩、珐琅彩等。釉下装饰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青花玲珑、影青雕刻等,各自的绘制技法、烧成都很复杂,特性各不相同。如古彩,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装饰方法,在用色和图纹组织上都有强烈的装饰性,色彩浓艳明快,富有浓郁的图案味和民间味;粉彩色彩淡雅柔丽,用色较程式化;新彩直接用颜料作画,制作自由;影青雕刻,是在坯胎上用刀具刻划图纹,施影青釉,高温一次烧成……陶瓷设计者只有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的装饰技法,才能把这些装饰形式自如地综合地加以运用。从而使工艺陶瓷美术设计者有更宽广的表现空间,更自由地表达语言,更有内涵的审美情愫。陶瓷艺术由于受到功用目的和消费市场的制约,在题材上需充分考虑,不能随心所欲。应表现积极向上,健康美好,吉祥如意、寓意深刻的内容。只有这样,作品才能让人感到愉悦,得以修心养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陶瓷设计者只有对陶瓷装饰的美学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通过复杂的陶瓷艺术设计的实践,赋予陶瓷以生命。才能使陶瓷艺术家与陶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积累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历经了许多阶段,具有独特的视觉魅力,中国书法自秦汉以来,流派纷呈,风格多样,有篆、隶、草、行、楷等种类。同时,表现题材广泛,自成体系,地位不同凡响。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它的精神导向源于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生命感悟,是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原始社会的甲骨文开始,到行书的出现,书法艺术的内在表现形式也逐渐繁荣昌盛。在书法家的笔下,流露着艺术家对人生的思想感悟及对江河宇宙变化的独特审美观点。它的表现形式以墨色的枯、湿、浓、淡及千变万化的抽象笔墨组合,表现幽深的美学意境,以苍茫浓郁的文化审美积淀展现波澜壮阔的东方美学情趣。在载体的表现形式上。则以千变万化的笔墨线性元素组合为主体。在忘我的笔墨解构中,以充满张力的笔墨表现手法,着重笔墨情趣化的美感表现。展现了空间的笔墨审美情趣,传达给人们空灵、恬淡的联想空间。原始的笔墨线条,经过书法家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处理,是艺术家对生命本体的感悟并传达着蕴涵深远的境界。书法这种独特的魅力使现代人在共享古人的智慧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汉字中蕴藏的无限灵感。从而为现代工艺陶瓷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源泉。
人类艺术的起源与原始装饰有着某种不可割舍的关系。中国古代传统造型艺术在意境上追求大看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境界,注重事物质的表现,往往是意到为止,恰到好处。简洁而充满活力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凝重、神秘的商周青铜装饰图案;深厚、宏大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四神瓦当图案,气势流动的织绣图案;具有宗教色彩的南北朝石刻装饰、飞天图案;丰满、富丽、华贵的唐代宝相花、勃勃生机的卷草图案;内容丰富、装饰性强的团花图案;具有文人风格的宋瓷图案;寓意深刻的民间剪纸、刺绣,朴素的蓝印花布;造型生动、概括、质朴的贵州蜡染;童趣十足的泥玩具;以吉祥内容和戏剧故事构成画面的风格各异的木版画、年画等。这些有着强烈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点的传统设计元素,完全可以在工艺陶瓷美术设计中,通过把客观形象和色彩以创意主观意识和市场需求用陶瓷的装饰手法进行必要的归纳、取舍、夸张,从而获得新的形象和意境。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它不象美术设计那样通过视觉作用于感官,而是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心灵,通过表达情感来引起人们对一定生活情景的联想,以声表情。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设计与听觉艺术的音乐,表面上似乎没有联系。然而由于美术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如通过节秦和韵律,《二泉映月》体现出一种哀怨的意境,《黄河大合唱》体现出一种雄伟的气魄,《雨打芭蕉》体现出一种热烈,跳跃的气氛等。陶瓷美术设计者,是可以从音乐中得到启发的。文学与陶瓷美术也有密切的联系。许多陶瓷美术作品,如希腊瓶饰,往往是根据文学原著提供的题材和情节创作出来的。而诗歌与陶瓷艺术,是一种更内在的联系办法。二者的一起点在于都追求通过意境的创造而抒发作者的情感,激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
四、创新意识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元化基础知识结构,专业技术,文化艺术修养,市场意识等,都是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创新思维,更是设计的关键。中国几千年辉煌的陶瓷史,曾经是陶瓷美术设计者的包袱。艺术设计是创造力发挥的广阔天地,但是如果没有新鲜血液注入,一味沉迷于传统的襁褓里,陶瓷设计产品就会停滞不前,从而丧失生命力。今天,世界陶瓷精品的货架上,难以发现中国的陶瓷。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的陶瓷设计者的创新意识远远落后于西方,而不是我们的技术不够
陶瓷,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汉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汉族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扩展资料:
与陶瓷相比, 陶瓷质地相对宽松, 颗粒也比较厚, 燃烧温度一般在900°C 之间--1500°C、低温、烧结后颜色自然沈, 简单大方, 已成为众多的其中之一艺术家们喜欢模特表演材料。
有许多种类的陶器, 普通的黑陶, 白色陶器, 红色陶器, 灰色陶器和黄陶, 红色陶器, 灰色陶器和黑色陶器, 如使用高铁含量的粘土为原料, 铁粘土在氧化气氛中是红色的红色, 减少大气是灰色或黑色。瓷质: 与陶器相比, 陶瓷质感坚硬、精细、严禁、耐高温、釉料丰富等特点。
燃烧温度一般在1300°c 左右, 经常有人形容瓷器 "声"如鸣叫, 镜子, 严如玉, 薄如纸 ", 瓷器更多的人觉得高贵和华丽, 和陶器, 简单的是相反的。因此, 在许多艺术家创作陶瓷艺术作品时, 会注重陶瓷的质感或瓷器带来的不同感官享受, 因此在创作两种不同的材料之前进行分析和比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