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贴片电容漏电的原因有哪些?
贴片电容漏电的原因有哪些
陶瓷贴片电容MLCC,正常情况下应是高绝缘的,绝缘值高达1.0E+9欧姆.多种因素会导致MLCC的绝缘下降造成漏电现象.
1>,表面脏污引起的表面绝缘下降,这类漏电电流不十分大,一般是微安级别.热风吹一吹绝缘值会上升.
2>,内部裂纹,有焊接引起的裂纹和MLCC制造不良自带裂纹.这类裂纹引起的漏电电流会不断升高.
出现了漏电,许多公司的技术人员都无法分析出是否为电容问题(一旦动过烙铁或升温,都会恢复正常,),许多工程师都往往错误的分析为焊锡膏问题,我在第一次遇到也没有分析正确,第二次才准确分析,把样品剖开显微镜观察,确实是电容有问题了。
3>,电容漏电,从可靠性角度说,是属于典型的低应力失效,多层陶瓷电容、继电器、涤纶电容都有这些问题,如果供电不干净导致,比如直流电压异常,即使电容的额定电压是50V、25V的也会漏电,但是在1~10V之间的这种电容最为严重,它在这种直流电压异常的情况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就会漏电,而且随时间增长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一般铝电解电容器的漏电流计算公式是:I ≤ KCV(μA)。K是常数:0.03;C是电容量;V是工作电压。
小于计算值均为合格品。
你说的陶瓷电容没有“漏电流”这一电性能参数的。
电容器的介质对直流电流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然而,由于铝氧化膜介质上浸有电解液,在施加电压时,重新形成的以及修复氧化膜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很小的称之为漏电流的电流。通常,漏电流会随着温度和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所以说是不是你用的电容太小了使电容温度过高了呢?
如果你说的漏电偏高肯定会导致整个电路无电,你想想电容不就是一端在正,一端在负么。。。
新手回答,望采纳!!!
除因温度冷热变化产生热应力导致开裂外,对于环氧包封型高压陶瓷电容,无论是留边型还是满银型电容都存在着电极边缘电场集中和陶瓷-环氧的结合界面等比较薄弱的环节
环氧包封的瓷片电容由于环氧树脂固化冷却过程体积收缩,产生的内应力以残余应力的形式保留在包封层中,并作用于陶瓷-环氧界面,劣化界面的粘结
在电场作用下,组成高压瓷片电容瓷体的钙钛矿型钛酸锶铁类陶瓷(SPBT)会发生电机械应力,产生电致应变
当环氧包封层的残余应力较大时,二者联合作用极可能造成包封与陶瓷体之间脱壳,产生气隙,从而降低电压水平
二:介质内空洞:导致空洞产生的主要因素为陶瓷粉料内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烧结过程控制不当等
空洞的产生极易导致漏电,而漏电又导致器件内局部发热,进一步降低陶瓷介质的绝缘性能从而导致漏电增加
该过程循环发生,不断恶化,导致其耐压水平降低
三:包封层环氧材料因素:一般包封层厚度越厚,包封层破坏所需的外力越高
在同样电场力和残余应力的作用下,陶瓷基体和环氧界面的脱粘产生气隙较为困难
另外固化温度的影响,随着固化温度的提高,高压瓷片电容的击穿电压会越高,因为高温固化时可以较快并有效地减少残余应力
随着整体模块灌胶后固化的高温持续,当达到或超过陶瓷电容器外包封层环氧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达到了粘流态,陶瓷基体和环氧界面的脱粘产生了气隙,此时的形变就很难恢复,这种气隙会降低陶瓷电容的耐压水平
四:机械应力裂纹:陶瓷体本身属于脆性较高的材料,在产生和流转过程中较大的应力可能造成应力裂纹,导致耐压降低
常见的应力源有:工艺过程电路板流转操作;流转过程中的人、设备、重力等因素;元件接插操作;电路测试;单板分割;电路板安装;电路板定位铆接;螺丝安装等
导致瓷片电容失效结论一:直接原因:陶瓷-环氧界面存在间隙,导致其耐压水平降低
二:间接原因:二次包封模块固化过程中产生了环氧材料应力收缩,致使陶瓷-环氧界面劣化,形成了弱点放电的路径
三:二次包封模块固化后,样品放置时间过短,其内部界面应力未完全释放出来,在陶瓷-环氧界面存在微裂纹,导致耐压水平降低
所述电容器属Ⅲ类/Y5V,
电容量C<25nF时
R>1000M
电容量C>25Nf
绝缘电阻用RC表示,即绝缘电阻值(Ω)与电容量(F)的乘积表示。
RC≥100Ω•F
所以10μF的贴片式陶瓷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应≥10M。
(引自《贴片式电子元件》,P90~92)
一般数字电桥测量电容量时会把电容量和绝缘电阻值分别显示。
还有一点,焊膏会影响阻值的测量,所以测量时电容器表面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