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中国陶瓷受什么影响

儒雅的汽车
踏实的汽车
2023-03-27 01:23:52

中国传统陶瓷制造受儒家什么思想的影响

最佳答案
不安的画笔
激情的雨
2025-09-20 15:46:34

中国传统陶瓷制造,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从色、形、画等方面,来慢慢说起......

色:

中国传统陶瓷以纯色为主,白,青两色至今仍是主流,白瓷、青瓷都表现了儒家倡导的不缁不染的清高和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

                                                              唐 海棠式碗

唐代瓯窑,胎质白中泛灰,釉层较薄,釉色淡青。唐代诗人陆龟蒙写诗赞扬"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

                                                     邢窑  釉花口碗

五代时期,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宗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宋代,定窑又称粉定,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灵山镇,古名定州,所以称定窑,是继唐代邢窑之后,生产白瓷最好的窑。汝窑在河南省临汝县,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元朝,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只用一种蓝色,但颜料的浓淡、层次,都可以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青花简朴而又华美,既复杂又统一,如同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特色,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

清朝,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

形:

陶瓷制造从东晋开始,除开日常生活之用的碗、杯、盘、壶、罐、盆、瓶、炉、盒、匝、枕,还被大量运用到文具中,如笔筒、水盂、砚等。水盂的功能只是盛磨墨用水的,但造型都很丰富,有蛙形、鸟形、兔形、牛形等样式。陶瓷文具被广泛使用,与这一时期崇尚读书、推崇士儒有关联。

陶瓷器形也融入了儒家崇尚气节的因素,代表气节的荷、莲造型在陶瓷器形中屡见不鲜。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文士用以插放梅花的瓷器,已经有它的专属器名:“梅瓶”。

画:

中国传统陶瓷器具上,饰有山水花鸟,名人诗句,也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爱好与情趣。

最新回答
想人陪的鲜花
合适的大树
2025-09-20 15:46:34

说到我国古代陶瓷,首先肯定会想到江西省的景德镇,因为他有世界瓷都之称,是我们国家四大名镇之一。我们国家现在很多瓷器都是从景德镇那边卖出的,可以说景德镇汇集了我国很多名瓷好瓷,还有许多的大师级别的制瓷师傅。我国古代陶瓷对于当时的世界经济以及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形象。我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售卖瓷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代表着各国文化的交融

我们海上丝绸之路最先向外出售的是丝绸,而后才是瓷器,我们中国的瓷器对世界的影响,我觉得首当其冲应该是土耳其,看看现在土耳其的彩瓷就知道了,它现在在土耳其艺术品行列中可是个中翘楚啊。我们中国的瓷器传到土耳其,然后土耳其人们再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创新,渐渐的自成一派,我有幸得见土耳其的一件彩瓷,外表绚丽色彩丰富,一起美观,可以说土耳其的彩瓷带着他们的民族文化,还融入了他们特有的风土人情,可以说是一件特别好的收藏品,拿去送人也很有面子。

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国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各国,可以说是引起了一番热潮,在外国商人眼里,中国瓷器是一件特别好销售的商品。所以说,为什么中国瓷器在当时中国瓷商哪怕拼着瓷器易破碎的风险,也要对外销售我国瓷器。中国瓷器向各国销售,其实侧面也反映着当时世界交通的发达。我国瓷器对外销售,自然西方商品也会向我国传播,有来有往,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瓷器在我们中国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最鼎盛的朝代,唐朝有“南青北白”这样的说法,意思是南方的青瓷和北方的白瓷。这两种其实是竞争关系,但也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因为青瓷是所有瓷器的鼻祖,所以产生青瓷的越窑也被称为母亲窑,而现在我们国家最出名的其实是青花瓷。青花瓷的传播跟一位著名歌手有关,那就是周杰伦先生,他的一首青花瓷把青花瓷的韵味还有我们江南的风土人情融入其中,向我国各地传播着青花瓷的文化。

长情的鼠标
会撒娇的玫瑰
2025-09-20 15:46:34

让世界从某个方面了解了中国,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的对外传播,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在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让西方真正意义上第一次领略了东方的文化艺术和工艺水平,丰富和提高了欧洲人的餐桌文化。

进入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中国逐渐被誉为“丝国”;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

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包括定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即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生产的碗和作为储藏容器的罐)。

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向外国输出的瓷器品种主要是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窑瓷,赣州窑瓷,福建、两广一些窑所产青瓷,建窑黑瓷,浙江金华铁店窑仿钧釉瓷,磁州窑瓷,定窑瓷,耀州窑瓷等。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 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

扩展资料

中国瓷器早在唐代即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在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的许多地区都有出土,在巴基斯坦的布拉明那巴德、埃及的福斯塔特古遗址中均有发现。宋代海运发达,在通往亚非的交通线的主要地区,均发现有中国青瓷和青白瓷。

宋人赵汝适撰写的《诸蕃志》,记有近20个国家与中国交易瓷器。元代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出口,受到广泛的欢迎。明代郑和(1371~1435)开辟了横渡印度洋通往非洲东海岸的航路,中国瓷器行销更广。

与郑和同行的费信(1388~?)在《星槎胜览》中记述,进行瓷器交易的有20余国。欧洲先是由阿拉伯商人贩去中国瓷器,16世纪葡萄牙、荷兰商人来中国贩运。近人考察,1602~168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的中国瓷器即有1600万件以上。

愉快的未来
土豪的棉花糖
2025-09-20 15:46:34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统一称呼,也是我国有名的手工艺品。其发展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那个阶段我国已有彩陶和黑陶,虽然品质不能与现在的相提并论,但也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陶瓷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成为质高形美的工艺品而闻名于世界。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景德镇的陶瓷逐渐与其他地方的陶瓷在质量、外观、文化上拉开差距。景德镇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首先,景德镇陶瓷的历史起源于汉代,在五代十国时期,以其白瓷的发源地和白瓷所获得的成就而奠定了自己在陶瓷界的地位,一举打破了当时青瓷在南方形成的垄断局面,形成了新的“南青北白”的势力格局。

     其次,当景德镇陶瓷发展到宋代时期,景德镇以青白瓷著称,其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烧制的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加工精致细腻,在当时有“素肌玉骨”的美称,白里泛青,莹润如玉。成为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惜的种类,使其可以在宋朝获得较高的声誉。在宋代,景德镇制作瓷器的行业就已经发展繁荣,不仅做出了闻名的青白瓷,更是将陶瓷的种类发展到了数百种之多。

     然后发展到元代之后,景德镇又成功的发明出青花瓷和红瓷。青花瓷以其外观上的花纹、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的装饰技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于红瓷结合,可称青花釉里红,两者结合更显陶瓷风采。

     最后经过明代的发展,景德镇真正发展成了“陶瓷圣地”,其吸收和消化了各大逐渐没落的窑场的优秀技术和其思想文化,博采众长。同时不拘一格,大胆的创新,为当时提供了无数的新外观、新装饰,为后来陶瓷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最后至现代,景德镇也从原来的经营模式转变成了民营企业,企业越来越大,创新的技术越来越多。以至于景德镇在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达民族文化和精神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秀丽的火龙果
甜美的翅膀
2025-09-20 15:46:34
中国瓷器早在唐代即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在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的许多地区都有出土,在巴基斯坦的布拉明那巴德、埃及的福斯塔特古遗址中均有发现。宋代海运发达,在通往亚非的交通线的主要地区,均发现有中国青瓷和青白瓷。宋人赵汝适撰写的《诸蕃志》,记有近20个国家与中国交易瓷器。元代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出口,受到广泛的欢迎。明代郑和(1371~1435)开辟了横渡印度洋通往非洲东海岸的航路,中国瓷器行销更广。与郑和同行的费信(1388~?)在《星槎胜览》中记述,进行瓷器交易的有20余国。欧洲先是由阿拉伯商人贩去中国瓷器,16世纪葡萄牙、荷兰商人来中国贩运。近人考察,1602~168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的中国瓷器即有1600万件以上。

中国制瓷技术最早传播到朝鲜和日本。朝鲜在10世纪初即已仿造越窑、汝窑青瓷,日本在南宋和明初都曾派人来中国学习制瓷。11世纪中国制瓷技术传到波斯,又从波斯传到阿拉伯,15世纪传到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各国。14~15世纪中亚、欧洲所造瓷器中常具有中国风格。

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的对外传播,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聪明的楼房
精明的微笑
2025-09-20 15:46:34
影响如下:

1、我国的陶瓷文化是因为两国互相交换礼物而传入到朝鲜半岛的,因此他们的青瓷才会受到了我们的影响。

2、中国带到朝鲜半岛了工匠,这些工匠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为朝鲜半岛的陶瓷业制造创造了条件。

怕黑的蛋挞
外向的蜜粉
2025-09-20 15:46:34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中最重要的工艺品种之一。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就已制作和使用陶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原始瓷器就已经出现。就工艺而言,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瓷是由陶发展而来的。两者在原料、烧成温度和物理特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区别。瓷器出现后,陶器并没有终止生产,而是形成了两个支流各自发展。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杰出的工艺品种彩陶已经出现,此时的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因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亦称为仰韶文化。彩陶是一种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纹样,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彩陶的分布很广,较为著名的有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中下游和淮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距今4500—6400年)、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其中以仰韶文化最为发达。彩陶以装饰见长,由于当时人们多将器皿置于地上,于是彩陶的装饰带往往偏上,并考虑了俯视、侧看等不同的装饰视角,以体现完整的效果。

彩陶工艺衰落以后,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了以黑陶为特征的黑陶文化,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县,因此也称为龙山文化。黑陶的制作工艺已采用轮制,这项重要的技术革新使器形浑圆工整、器胎厚薄均匀,并提高了制陶生产力。此时,封窑技术已被掌握,而且陶窑有所改进,火口很小,火膛较深,利于增高窑室温度。黑陶工艺色彩乌黑、器体轻薄、器表光亮、易于穿绳或附加手持的器耳等。由于黑陶的陶胎是灰黑色的,不易装饰,所以它往往以造型取胜。

原始瓷器最早出现于商代,釉色青绿略带黄褐色,但其原料处理和坯泥炼制仍比较粗糙。东汉后期,瓷器工艺进入成熟阶段,浙江出现专门的瓷窑,成为青瓷的中心产地。六朝时期,青瓷一统天下,烧造的地域进一步扩大。

北朝晚期,白瓷的成功烧造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新纪元。隋唐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商业贸易空前繁荣,推动了制瓷业的进步和瓷器市场的扩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以越窑最为典型,瓷胎轻薄致密,釉质温润如玉;北方邢窑白瓷是“北白”的代表,瓷胎坚实致密,色白如雪,叩之发出金石之声。唐三彩色彩斑斓,种类繁多,是唐代陶瓷中风格独特的一枝奇葩,其中既有生活用品,又有随葬品。到了唐末五代时期,中国陶瓷史上开始出现了名窑林立的局面。

彩陶工艺衰落以后,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了以黑陶为特征的黑陶文化,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县,因此也称为龙山文化。黑陶的制作工艺已采用轮制,这项重要的技术革新使器形浑圆工整、器胎厚薄均匀,并提高了制陶生产力。此时,封窑技术已被掌握,而且陶窑有所改进,火口很小,火膛较深,利于增高窑室温度。黑陶工艺色彩乌黑、器体轻薄、器表光亮、易于穿绳或附加手持的器耳等。由于黑陶的陶胎是灰黑色的,不易装饰,所以它往往以造型取胜。

原始瓷器最早出现于商代,釉色青绿略带黄褐色,但其原料处理和坯泥炼制仍比较粗糙。东汉后期,瓷器工艺进入成熟阶段,浙江出现专门的瓷窑,成为青瓷的中心产地。六朝时期,青瓷一统天下,烧造的地域进一步扩大。

北朝晚期,白瓷的成功烧造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新纪元。隋唐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商业贸易空前繁荣,推动了制瓷业的进步和瓷器市场的扩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以越窑最为典型,瓷胎轻薄致密,釉质温润如玉;北方邢窑白瓷是“北白”的代表,瓷胎坚实致密,色白如雪,叩之发出金石之声。唐三彩色彩斑斓,种类繁多,是唐代陶瓷中风格独特的一枝奇葩,其中既有生活用品,又有随葬品。到了唐末五代时期,中国陶瓷史上开始出现了名窑林立的局面。

宋代是一个名瓷辈出的时代,新兴瓷窑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逐渐形成六大窑系,即北方的定窑系(今河北曲阳)、耀州窑系(今陕西铜川)、钧窑系(今河南禹县)、磁州窑系(今河北磁县)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窑系(今浙江龙泉)、景德镇青白瓷窑系(今江西景德镇)。定窑印花白瓷构图严谨,耀州窑刻花青瓷犀利潇洒,钧窑瓷窑变姹紫嫣红,磁州窑黑地白花瓷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龙泉青瓷葱翠欲滴,景德镇青白瓷晶莹剔透,它们为中国陶瓷开辟了新的境界。此外,宋代盛行斗茶,黑釉茶盏因便于衬托白色茶沫观察茶色而受宠一时。茶具由此具有了超越实用功能的风雅价值,其中以福建建窑兔毫盏最为突出。

元、明、清三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新阶段,造型多样,釉色缤纷,装饰华丽,彩瓷大量流行。彩瓷可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是指在釉下进行彩绘,即在胎体上彩绘之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的釉,以130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其特点是色彩光润柔和,清淡雅致,同时彩在釉下不易磨损,不易变色。但由于釉下彩的色料要经高温烧成,而能经受高温的色料并不多,所以它的品种远不及釉上彩丰富。釉下彩为唐代长沙窑所首创,宋元以后,出现了包括青花、釉里红等在内的许多新品种。釉上彩是在已烧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再在窑中烘烤而成,由于烘烤温度不高,经受得起这种温度的色料很多,因而色彩极丰富。但由于是装饰在釉上,釉上彩经摩擦或与酸碱接触之后,易褪损变色。釉上彩首创于宋磁州窑,始称“宋红绿彩”。到了明代,釉上单种彩和多种彩的制作已经很发达。入清以后,釉上彩的创新更多,有古彩、珐琅彩、粉彩等。

元代的釉下青花瓷和釉里红很有特色。瓷都景德镇在元朝时崛起,青花驰名天下。青花是用钴盐类金属颜料绘制的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器,只使用一种颜色,一次高温烧成,工序较为简便,因此在瓷器装饰上应用广泛。由于调色浓淡、用色层次不同,青花的艺术效果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般,既简朴又典雅,既丰富又统一,广受人们喜爱,自元以后成为中国陶瓷的主要品种。青花装饰题材多为传统水墨画,明净素雅,极具风韵;受到当时戏曲小说的影响,题材还有历史人物、小说传奇等。釉里红因其红色的釉下彩而得名,最初是自然形成的色釉效果,后来成为人工装饰品种。釉里红色彩华丽,气氛热烈,符合中国的传统欣赏习惯,自元代创烧以来,受到广泛欢迎。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即在青花纹饰间用铜红加绘果实、花蕊等,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瓷器的杰出代表之一,以色彩绚美著称。由于烧成难度大,它一直被视为中国古瓷的名贵品种。

明代制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陶车旋坯取代了竹刀旋坯,吹釉代替了蘸釉,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与数量。加之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明代官窑民窑大量烧造,以满足宫廷享用、百姓日用以及外销的需求。明代以后的瓷器以白瓷为主,为陶瓷工艺的装饰开辟了广阔天地。景德镇仍是全国制瓷中心,此外浙江龙泉青瓷、福建德化白瓷、江苏宜兴紫砂陶等亦驰名国内外。其中,德化白瓷以佛像瓷雕最有特色;紫砂陶因紫砂泥色泽紫红而得名,以造型取胜,由紫砂陶制成的茶具让饮茶人爱不释手。

清代陶瓷在釉色方面品种增多,例如康熙时期(1662—1722)有红釉,雍正时期(1723—1735)有碧玉釉、胭脂水以及质白如雪、薄胎露光的脱胎器,乾隆时期(1736—1795)的釉色更是红、青、绿、黄、紫俱备,丰富多彩。在彩绘方面,古彩、粉彩、珐琅彩水平较高。古彩是康熙时期的重要品种,它继承明代五彩技法,色彩浓艳,层次分明。粉彩始于康熙年间,雍正年间最为发达,其主要特征是色调柔和淡雅,笔力精细工整。到清代中期,西方装饰艺术传到中国,洋彩开始使用。珐琅彩始制于康熙年间,最早用进口原料,亦称“洋瓷”。雍正时期,已能自己烧造原料。乾隆时期,珐琅彩的制作达到顶峰。珐琅彩的瓷胎是景德镇生产的,运到北京后施彩,进行第二次烧造。其彩料色泽晶莹,质地凝厚,用作装饰有凸起之感。除烧造中心景德镇外,清代陶瓷的生产几乎遍及全国,产品除了供应朝野需求外,还大量外销世界各国。明清时期的陶瓷发展,对今日中国陶瓷有着重大影响

文艺的烤鸡
傻傻的玫瑰
2025-09-20 15:46:34
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现在的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了。

西方瓷器原本是从中国输入的。明朝的时候,大批的中国瓷器产品就开始输往西方世界。波斯人称中国的瓷器为chini,欧洲商人在波斯购买中国瓷器也同时把一词带回了西方。后来,他们又把chini改为china,并且把生产china的中国也一并称为China。欧美人谈到China的时候,往往联想到China(中国)是china(瓷器)之乡。

甜美的飞鸟
眯眯眼的花生
2025-09-20 15:46:34
位于邯郸市西南40公里磁县及峰峰矿区境内,是宋元时期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因其古代地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装饰艺术以黑白对比鲜明为特点,其独树一帜的烧造技术,对我国北方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誉。

磁州窑现存古窑址数十处,在彭城镇有多处保存完好的“馒头窑”,彭城磁州窑盐店遗址中有一座元代古窑址,保存得相当完好,在窑址旁的作坊里可以看到瓷器的制作过程。观台窑址曾进行过大面积发掘,除发现数以万计的瓷器和瓷片外,还发现了保存较好的窑炉、加工原料的碾槽等。发掘出的器物以盘、碗、罐、瓶等为主,还有瓷枕和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