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土烧结砖变色属于质量问题嘛
陶土烧结砖变色属于质量问题。
由于烧结砖在使用时是大面积铺装,所以如果砖的色差太大的话会直接影响整体铺装的效果,以至于影响整体视觉美感。所以烧结砖成品的色差也必然成为衡量其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造成烧结砖成品色差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选材与制作砖胚时材料的搅拌不均。
2、砖坯在装窑车时码放不合理,稀疏不均匀造成火焰不能均匀加热所有砖坯,使砖坯在预热时加热不均,砖坯水分未能排除就进入烧成带,造成部分砖出现黑心、红心现象。
3、温度控制不好,由于现在的隧道窑大部分是采用煤气发生炉煤气作为燃料,但由于诸如煤质、煤气炉操作、烧制制品的不同等原因造成烧成温度波动太大,造成有些车位温度高有些温度低。
4、排烟机拉力过大,使火焰无法到达窑炉顶部时就被拉力以水平方向拉出高温带,造成顶部和底部的温差太大,有时其温差可达50度。以至于有时下部制品粘连变形产生废品,而上部却仍然没有达到烧结温度。
处理砖变色的技术手段
1、原料:烧结砖变色一般与泛霜现象伴生,部分地区页岩、黏土由于镁、钙等物质含量较高,会出现这种现象。特别近二十年利用工业废弃物煤矸石、尾砂、赤泥等为原料(燃料)制烧结砖,且采用内燃工艺时,制品的泛霜现象更加突出。原料页岩为两种,采用逐一试验的方法,找出危害较重的页岩予以淘汰,从源头进行控制。
2、燃料:在选择烧砖用煤方面,对煤炭的有害质要进行检测,主要为硫的含量。在选用炉渣替代燃料时要对锅炉脱硫工艺进行了解,如果采用固硫法脱硫的炉渣,其氧化钙、镁的含量较高,很容易造成张掖烧结砖泛霜。
3、工艺:尽量控制成型水分,加强干燥,降低干燥残余水分,调整烧结温度,缓慢升温,减少压花;适当提高烧结温度。
变色除砖本身因素外,砌筑砂浆中的水泥碱性物质或其他物质对变色因素影响很大。特别是一些小厂水泥,由于原料和工艺因素,水泥中的镁、钙含量较高,随砂浆水分侵入砖体中,与其形成新的析碱反应。
针对这种现象不能限制用户选择水泥的权力,只能从自己砖厂内部进行技防,在对用户进行解释时,可采用不同品种水泥对比的方式予以讲解,消除不良影响。
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你用的匣钵或者层烧板是不是新的,若是新的需要空烧几次后再烧结产品;高温区的温度是不是太高了;炉子的烟筒是不是通风良好;产品是不是叠放太多了。
没有在氧化气氛烧,存在氧空位,产物会有颜色。楼上的基本是从这点出发的。还要补充一点,开始原料含有杂质。铁杂质在氧化里是会变黄的。钇掺杂多了也会有颜色也建议把炉盖打开,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最后可能是炉子内部污染问题。
陶瓷金属化只能在氢气还原气氛下烧结,而釉面玻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需要氧化气氛,两者对气氛的要求相互抵触,所以在金属化烧结时,如果整个过程控制不当,往往会引起釉面变色发黑。
呵,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很不幸,你使用了劣质的密封胶, 雨水把胶彩色釉料永久性烧结在玻璃表面上,具有抗酸碱、耐腐蚀、永不褪色、安全高强等
如果是烧结氧化铝陶瓷,气氛炉和真空炉都不需要,直接在空气气氛下烧就可以了!
两者是对立的.还原气氛是为去除氧气,防止陶瓷在高温下某些成分被氧化! 氧化气氛是不需要保护陶瓷不受氧化,或需要经过氧化才能得到预制陶瓷! 所以根据烧制陶瓷的种类不同,采取的气氛,温度等都不一样.
你说的比如碳酸钙之类的成分只是决定烧结后坯体的颜色,而且陶瓷土中成分组成都有不同。打个比方,瓷土中的高岭土,成分多为二氧化硅,其中还含有粘土等矿物成分。二氧化硅经过烧结产生还原反应成为一氧化硅,为乳白色透明状,因为其中还有其它杂质致使坯体变为白色,因其烧后透明,也被经常用作透明秞的成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烧窑还有氧化和还原两种烧法,还原即封闭式烧法,一窑烧完OK,氧化即是中途会有个开窑充氧的过程。举个例子,氧化铁在烧还原反应时还原成一氧化铁,一氧化铁为青色;若在烧制过程中往窑内补充氧气,氧化铁在没充分还原成一氧化铁又氧化成四氧化三铁,颜色就是砖红色,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砖窑会烧出红蓝两种不同颜色的砖了。
这样说你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