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老师们帮忙看看这个碗是不是老物件,底款是什么字?
清代中晚期豆青釉瓷碗,底款一般为“大清乾隆年制”、“大清嘉庆年制”、“大清道光年制”、“大清同治年制”等款书,您的这件是画押款,仅见“恒”字,其他不易辨别。属于到代瓷器品种,值得收藏和研究。
豆青釉瓷器已经开始厚积薄发,显露山水了。豆青釉瓷器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中成为了相对高端的收藏品种,也逐渐的成为了拍卖市场的新主力。
豆青釉,瓷器釉色名,青釉派生釉色之一,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豆青和东青原属一类,以后才各具特色。明以前微近黄色,至清代纯近绿色。其釉色为青中泛黄,釉面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
本文图中展示的“豆青釉天球瓶·官字款”来自中天艺术品的一位资深藏家所提供的藏品,该藏品以被深圳中天征得,欢迎广大藏家询价。豆青釉刻花天球瓶,器形规整,纹饰构图疏朗有致,色彩明艳。通体施豆青釉,胎釉细腻,釉色纯正,釉面光滑,造型优雅端庄,十分难得。束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口沿下暗刻几何纹一圈,器身以缠枝莲纹装饰,足内也以豆青釉为底,整体勾划精细,色彩淡雅柔和。该件清雅华贵,造型经典,十分珍贵,气质古拙大方,工艺精细,画面颇具凹凸感,极具古韵古风,为难得之佳品。
天球瓶:圆口,直颈,球形腹,圈足。其体大端正,气势雄浑,造型敦厚古朴,因其造型形似天体星球,故称之为天球瓶。此种器形始建于明宣德时期,流行于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属于陈设用瓷。豆青釉是青釉派生釉色之一,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明以前微近黄色,至清代纯近绿色。其釉色为青中泛黄,釉面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明代豆青色釉烧制水平趋于平稳,基本色调仍以青中闪黄为主,而青色比以前淡雅。清代豆青釉淡雅柔和,色浅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绿中泛黄,釉面凝厚。清代烧造豆青釉的同时,还在釉上施以各种色彩入窑二次烧造,淡雅的釉色衬托下的色彩,更加艳丽妩媚。清代中期以后,豆青色釉还有的在素胎上勾勒出纹饰轮廓线,施以豆青釉,然后入窑烧造成凸起的纹饰。
豆青碗底款是“吉”字,清代豆青碗口径17厘米、高7厘米,后补有8个铜钜钉,有底款并刻有一个吉字,胎色纯正。
豆青碗为道光官窑所出,整器造型简约流畅,釉色纯净柔滑,富于文人儒雅气息,彰显官窑实力,碗敞口斜弧腹身底作圈足形制规整。
底款介绍:
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
乾隆官窑款以青花款为主,色调深沉,也有抹红和珐琅料,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总之,乾隆青花款大都字体工整,青花深沉,个别有字体偏斜草率、连笔书写和青花深浅不一的极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