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景德镇瓷器红印和蓝印哪个值钱

无语的小鸽子
现代的自行车
2023-03-26 19:34:51

景德镇瓷器红印和蓝印哪个值钱

最佳答案
无心的冰棍
虚幻的小熊猫
2025-09-21 15:42:49

你好,景德镇瓷器不看红印或者蓝印值不值钱得看其他的方面。其一、要看瓷质,这一点其实是对景德镇陶瓷价格影响最低的一个因素了,但是还是有影响。在瓷质上面最好的就是骨质瓷与白瓷了。并且白瓷作为景德镇特有的瓷质,原材料使用的是景德镇的高岭土。但是现如今的高岭土却越发的稀少,所以景德镇白瓷瓷质的景德镇瓷器价格偏贵一点也说得过去了。其二、看釉色。瓷器的釉色千千万万,各种都有各种的特色但是由于各种釉色的原材料都不同,制作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所以在釉色上面也自然是不同的。有些材料丰富的釉色原料就便宜,材料稀少的就要贵上不少了。所以这也是影响景德镇瓷器价格一个挺重要的因素了

最新回答
活力的过客
奋斗的八宝粥
2025-09-21 15:42:49

您好,景德镇釉里红是一种传统的瓷器工艺品,其制作工艺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瓷器需要经过高温烧制,从而使其表面形成一层红色釉料。这种釉料主要由铅和钴等化学物质组成,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首先,景德镇釉里红中的铅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接触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铅中毒的症状包括头痛、嗜睡、肌肉疼痛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器官的损伤。因此,在使用景德镇釉里红瓷器时,应尽量避免接触其表面,尤其是不要将其用于食品和饮品的存放和食用。

其次,景德镇釉里红中的钴也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接触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钴中毒的症状包括皮疹、呼吸困难、头痛、恶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和肝脏等器官的损伤。因此,在使用景德镇釉里红瓷器时,应尽量避免接触其表面,尤其是不要将其用于食品和饮品的存放和食用。

总之,景德镇釉里红虽然是一种传统的瓷器工艺品,但由于其中含有铅和钴等有毒物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建议尽量避免接触其表面,并不要将其用于食品和饮品的存放和食用。

洁净的彩虹
魔幻的红牛
2025-09-21 15:42:49
不是!王永辉,1980年出生于江西抚州,修坯大师、大件陶瓷技能大师,被业内人士称为“景德镇一把刀”,多年来一直从事陶瓷艺术制胚修胚的研究与创作,深受业内专业人士的好评与推崇。

姓名

王永辉

出生年月

1980年

性别

民族

出生地

江西省抚州市

职业

修坯大师

主要成就

2019年创办了《一号紫陶厂》

从艺经历

        王永辉,出生与陶瓷世家,从小就学习制陶的多项技能,16岁开始学修坯技能,被称为修坯小天才,外号“景德镇一把刀”。已带出徒弟三十多名,其中有好几个名气非常之大了。2002年创办了景德镇永宏瓷厂,2019年创办了一号紫陶厂。曾经多次登上景德镇报纸和电视台。经常被邀请到陶瓷厂做技术指导。作品有景德镇陶瓷路灯,景德镇陶瓷红绿灯,景德镇世界之最陶瓷设计与制作。北京故宫定制陶瓷大缸的设计制作,天津最大陶瓷花瓶的制作,天下第一拉面碗的制作,云南建水博物馆紫陶三脚大鼎的设计与制作。

丰富的心情
陶醉的麦片
2025-09-21 15:42:49

有白如玉,声如罄,薄如纸,明如镜的特点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

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概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

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就已名扬天下。

“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

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

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

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

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

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

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

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

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

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

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

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

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瓷器,烧成难度大,色彩艳丽,以至于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瓷器品类。

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亦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两者相映生辉,极其名贵。

在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设立于1278年的浮梁瓷局掌烧的“枢府”瓷,胎体厚重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恰似鹅蛋色泽(又称“卵白釉”)。

这种洁白润泽的枢府卵白釉,是青花和釉里红等彩瓷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为以后釉上彩瓷器和明初“洁白”瓷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其它色釉如红釉、蓝釉、金釉等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各种呈色剂的发色规律已有熟练的掌握,使景德镇瓷器装饰异彩纷呈,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明时的景德镇官民竞市,“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景德镇真正成了“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

除了在继承前代技术并发扬光大的种类烧造方面外,明代景德镇还消化和吸收了各大日益没落的著名窑场的优秀技艺,并广采博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新的造型、新的装饰,真正是“开创了一代未有之奇”,而所有这些创新,不仅造就了明代景德镇在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而且光照千秋,辉映千古。

永乐时,景德镇成功地烧出了玲珑瓷,到成化(公元1465-1487)年间,又造出精细的青花玲珑瓷,玲珑瓷碧绿透亮,青花青翠幽雅,融为一体,引人入胜。

大龙缸和薄胎瓷的烧造成功,是明时景德镇瓷业高度技术成就和制瓷技师惊人智能的体现。

大龙缸,直径高度均达70厘米以上,通身饰以五爪龙须,形制巨大,气势宏伟,荘重肃穆,为帝王专用之物,他人不可僭越使用进而更现它的神秘。

薄胎瓷的制作,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制瓷技师的艺术匠心和智能,最薄最细的薄胎瓷器,其厚度只0.5毫米,最厚的也只有1毫米,真正是“胎薄如纸”。

以成化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陶瓷史上空前的绝作。

创于成化时期的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閗彩工艺,开创了我国彩瓷的新时代。

成化时期的閗彩,釉上色彩一般都有三、四种,多者达六种以上,而所施色彩的特征又极其鲜明,比单纯的釉下彩或釉上彩更加绚丽,给人以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之感。

至嘉靖(公元1522-1566年)、万历(公元1573-1619年)年间在成化閗彩的基础上创出了青花五彩,改变以閗彩中仅青花是构成整个图案的决定性的主色地位,而使青花只是构成整个图案的一种颜色,青花和红、黄、绿等色处于一样的地位而没有主从之分,这就大大丰富了青花五彩的表现力,呈现出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以及釉下蓝色为主突出红色的局面,嘉靖、万历彩瓷也就以图案花纹满窑,色彩浓艳深翠而行于世。

明代彩瓷还有白地绿彩、青花红绿彩和釉上五彩以及填彩、金彩等等,素三彩也较为出名。

明代景德镇的高温单色釉(烧出温度在1200℃以上)和低温单色釉(烧成温度在1200℃以下)瓷器都有很大发展。

白瓷的制作,明代各朝都有烧造,各臻其妙。

永乐的洁白甜净;宣德(公元1426-1435)的汁水莹厚如堆脂,光莹如美玉;嘉靖的纯净无杂;万历的透亮明快;无不使人叹服称奇,爽心悦目。

明代单色釉最具突出成就的还有永乐、宣德的红釉和蓝釉,以及成化孔雀绿和弘治(公元1488-1505年)黄釉。

明永乐时的鲜红器亦称“祭红”,釉厚如脂,光莹鲜艳,有“永乐之宝”之誉,赢得“永器鲜红最贵”的评价。

宣德年间的宝石红釉又比永乐鲜红釉更胜一筹,釉汁晶莹似红宝石,胎质细腻坚致,极其名贵。

明代的蓝釉瓷器,在宣德时烧造较多,后人把它和白釉、红釉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清代前期的景德镇制瓷业,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无论是产品造型、装饰技法、还是装饰题材、装饰风格,都达到了“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的极度繁荣境界,制瓷技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此时的景德镇“延袤十余里,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万,借此食者甚众,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垛”(唐英《陶人心语》),“利通数十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

与明代一样,清代也是官窑民窑并存共荣,并且均有名窑精品。

清代前期的御窑厂,名窑辈出,创新层出不穷。

康熙年间著名的官窑有“臧窑”、“郎窑”。

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陶官臧应选所造。

臧窑的主要成就是单色釉,但青花、五彩、素三彩、釉里红均极为精巧。

康熙青花色彩艳丽纯净,莹澈明亮,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誉,别具风格而“独步本朝”,尤其是民窑青花更为清代青花的典型代表;康熙五彩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而成了彩瓷的又一个转折点,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釉下、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而且,随着色彩的增多,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嘉靖在樊红、霁红等地上描金的单一手法,而使康熙五彩鲜艳富丽,光泽透澈明亮。

郎窑,为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御窑时生产的瓷器。

郎窑以仿明宣德和成化窑器而着称。

郎窑的杰出成就,是仿制明宣德祭红釉而创制的以郎窑红为代表的颜色釉,郎窑红,“华而不俗,色正朱”,其深艳的色泽,犹如凝结的牛血一般鲜红(故也称其为牛血红),釉面透亮重流,器物里外开片,既象玻璃般光泽鲜艳夺目,又象红宝石一样瑰丽,极为名贵,为历代珍品。

康熙时还曾烧制出与郎窑红齐名的色调淡雅的缸豆红,也称美人醉;用诗“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形容它极为贴切。

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于康熙朝始创的粉彩,到雍正年间获得空前的发展,并且有“清一代,以此为甚”,彩料中砷元素的掺入,加上国画没骨法渲染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书画的阴阳、浓淡、深浅的立体感,同时粉彩烧成温度较古彩低,色彩对比比较和谐;因而显得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烂雅丽,形象逼真,构图文雅隽秀,所谓“鲜娇夺目,工致殊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而又以瓷器艺术为第一的督陶官唐英主持下唐窑,成就辉煌,既是乾隆一朝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制瓷史成就的代表。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唐英以47岁之身协理窑务,他以陶人之心主持陶政。

胎质、釉面、器型、品种、工艺手法、装饰形式、釉上和釉下彩绘,无论仿古,无论创新,无不登峰造极。

正如《景德镇陶录》所述:“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金。

又仿效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种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窑至此,集大成矣!”。

从乾隆中期开始,景德镇的瓷业已露衰落之端倪,到晚清而日趋衰落,道光以后,一直到公元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解放,景德镇瓷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故乾隆一朝,为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饮流斋说瓷》。

清末和民国时期,战争不断,景德镇陶瓷走下坡路。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景德镇在原有的小作坊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景德镇十大瓷厂。

景德镇市人民瓷厂,1956年由公私合营的华光、群益、光大三个瓷厂合并而成,称“景德镇第三瓷厂”,1957年更名新平瓷厂,1969年改为现名;

景德镇市建国瓷厂,1950年10月成立,是景德镇解放后第一家国营企业;

景德镇市艺术瓷厂,原名工艺美术瓷厂,建于1960年,1972年改为现名;

景德镇市红星瓷厂,1958年由第十一和第十四瓷厂合并而成;

景德镇市红旗瓷厂,1957年由第六、第七和第九瓷厂合并而成;

景德镇市为民瓷厂,1965年建成投产,原名高级美术瓷厂,1966年改现名;

景德镇市宇宙瓷厂,原为建国瓷厂第一分厂,建于1954年,1958年与第十三陶瓷手工业合作社和第四瓷厂后改现名;

景德镇市东风瓷厂,前身是1951年由瓷商集资成立的裕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1953年公司合营,1956年称第一瓷厂,1958年第八、第十八和第十九瓷厂的一部分并入,改称现名;

景德镇市光明瓷厂,1961年由红旗瓷厂一部分划出成立;

景德镇市景兴瓷厂,1961年由华电瓷厂的几个分厂和国光瓷厂合并而成;

景德镇市新华瓷厂,原属新平瓷厂(今人民瓷厂)一部分,1965年成立;

到了80年代景德镇又建一大形陶瓷工厂 华风瓷厂。

{景德镇市华风瓷厂,1978年筹建,1985年投产}。

自90年代开始十大瓷厂和华风瓷厂因经营不善陆续停产。

悦耳的羽毛
爱撒娇的金鱼
2025-09-21 15:42:49

由于明末战乱,清初的景德镇瓷业生产曾一度受到影响,甚至停滞不前。

到了康熙19 年(公元1680年)以后,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不仅恢复过来,而且有旭日东升,在明代的基础上飞快发展。

经过当时的广大瓷工和艺匠的艰苦钻研和不懈努力,景瓷生产突飞猛进,以其取得的光辉业绩,形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业生产的鼎盛时期,从而跃上了历史的巅峰。

清初的沈怀清说:“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

还有那个叫“殷弘绪”的法国传教土,他于康熙51年(公元1712年)9月1日在饶州发出的一封信中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

……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包围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

唐英在他的《陶冶图说》中更进一步明确地说:“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继承了明代的工艺和品种,而且还有不少的发明创造。

比如康熙时的青花瓷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增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珐琅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下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斑谰绚丽奇观的“窑变”等等。

其他如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

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豇豆红最为著名。

总之,清代的景瓷,其品质、造型、釉彩都达到空前水平,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在清代景瓷的发展过程中,为景瓷作出突出贡献的督陶官唐英功不可没。

他在景德镇督陶15 年,是景德镇御窑厂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著的督陶官。

15年中,他不以“官”凌驾陶民头上,而以“民”虚心向陶民学习,与工匠打成一片。

到镇之初,于制瓷一无所知,就杜门谢客,悉心钻研陶务,与工匠同食息三年,终于变外行为内行,掌握了制瓷方面的各种知识,并身体力行,与瓷工们一起从事工艺钻研。

同时,对瓷业生产技艺进行科学总结,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先后编写出《陶务叙略》、《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瓷务事宜谕稿》等著作。

特别是《陶冶图说》这部图文并茂的著作成了陶瓷工艺史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重要文献。

他督陶时的瓷器产品世称“唐窑”,其制造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人蓝清所著的《景德镇陶录》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全……厂窑至此,集大成矣”。

晚年,他把自已的诗文收集成册,名为《陶人心语》,完全以陶人自居。

除唐英之外,还有几位督陶官,对景德镇制瓷器业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如从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驻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臧应选,该时期出产的官窑瓷器被称为“臧窑”,产品诸色俱备,尤以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为佳,鲜红色更为著名。

清康熙年间任江西巡抚的郎廷权,在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年的七年中,兼负景德镇督陶之责,他热心于瓷器的研究,突出成就是郎窑红(也叫宝石红)的烧制成功,还有素三彩等。

年羹尧于雍正四年来景德镇兼管御窑厂窑务,此后十年官窑所产瓷器称为“年窑”,釉色发明甚多,以胭脂釉最著名,还有“雨过天青”等色釉也很突出。

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外国图家也曾为景德镇瓷业作出贡献,他的中国名字叫郎世宁,意大利人,1715年作为传教土来到中国,并被招进宫廷,成为一名专职图家。

他曾在景德镇为宫廷创作了大量的瓷板壁书和其他陶瓷作品,他的中西结合绘现风格给后人有较大影响。

景德镇陶瓷博宝宝珍商城有很多,而且保真,你可以去那里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