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老师这是什么年代的陶罐?有收藏价值吗?谢谢
你好,
这个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关于收藏品的收藏价值已经回答很多次了。值不值得收藏?它自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其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而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以书画为例,齐白石的同一幅画,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现在,可达到30万元。至于古代的书画,经年累月,其涨幅就更大了。
在现代社会,从事收藏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手段。相对较低的投入、和相对较高的产出,低风险、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在经济日渐繁荣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而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历史上靠收藏而成为巨富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明代中叶,因为江南经济的发达,涌现了一大批书画鉴藏家,如文徵明父子、项元汴家族,王世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这些收藏家同时又是著名的书画家,他们的收藏一方面推动着当时书画市场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以及地位的象征。尤其是近年来众多企业参与收藏,充分展示现代企业的层次和魅力,使其在激烈的商战中永远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
收藏在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升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说,藏品之于内府,不过是众多国家财产中一部分而已;而对于私人收藏家来说,每一件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每一件藏品的各个细节:色调、神韵都了然于胸,而且熟知关于它的故事和传奇。它的得与失、来与去、聚与散都与你息息相关。
因此,说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是有道理的。它要求收藏者具备理性的经济头脑的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艺术的修养。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现代人。
至于估价,通过几张图片或者描述这里无法给你准确的评定,即使给出价格也未必准确,而且即便说出来您也未必相信。所以对于真伪和估价建议找行家现场评定。
(以上供你参考吧~希望能帮上点忙~~望你采纳~)
你的问题:这个陶罐是什么年代的?
回答:你这个罐子,从型制来看属于甘肃的马家窑文化早期陶罐,但是光从图片就确定你是马家窑的真品是不严谨的,还要从胎和釉来确定等等,为了简便,就教你一招吧,你拿点清水滴在罐无釉处,看它吸水是不是够快,快的可以确定是老的,希望你收藏成功。另外马家文化应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
—— 对你有帮助,须采纳!
电话那头老秦的声音很急:“……老张,你可一定要来,要快点回来,听见没,最迟下午六点前必须到,我等你,你千万要赶回来啊,来迟了你要后悔的,听见了没有?快回来……”
“哦,哦,好的,好的,我知道了,我一定想办法赶回去。”老张挂掉电话,摇摇头,扭身又去招呼远道的客人。
等老张返回城里接到老秦时,已经快六点了。老秦一上车,就挥挥手:“快,走,赶紧去古玩城,去晚了人就走了!”老张一踩油门直奔城西的古玩城。车上老秦着急地跟老张讲了自己今天上午的遭遇。
老秦和老张原本互不相识的,因为都喜欢古玩,就认识了,时间长了就成了一对好玩友。
今天上午,老秦与一位收古玩的小贩约好了,去取一件前几天看好的唐代粉盒。拿到宝贝时老秦就瞥见了小贩车上一大块黑色瓷片,眼睛一亮,好釉!黝黑,漂亮。不由得拿起来细看,一共两大块,老秦合了一下,卧槽,竟然能合得上,严丝合缝,是个完整的陶罐!一看就是唐代的罐子,黑色的釉子铺得薄而均匀。
“这是今天刚收的。”小贩赶忙介绍,附近有个村子最近在搞拆迁,他已经在那儿蹲守好几天了,今天有人就出手卖给他这个罐子。“唐代的,好东西,可惜破成两半了。”小贩有点可惜地摇摇头。
“你多少钱收的?”
“200呀!”
“这样,我出500,把它给我吧!”老秦眼里冒着光。
“那,那可不行,太少了!”
“就这么个东西,500你还嫌少?”老秦奚落着。小贩不干了,一生气连之前谈好的那件蚌壳做的粉盒也不愿卖给老秦了。老秦一下子着急了,这么好的东西,可不能让别人弄走了。他立刻想到了老张,老张可是个识货的家伙,他要是看到这个宝贝,一定会想方设法拿下的,赶紧给老张打电话。
古玩城外一片寂静。老秦指点了那家小贩的大致方位后,就躲在车上再没下来。
老张走进古玩城。 因为疫情关系,只有几家商铺开着门。老张走进小贩家。一进门就看见小贩正在地上摆弄着那个黑陶罐,还好,他还没来得及出手。好漂亮的颜色!隔这么远,老张都能感觉到它散发出来的诱人气息!小贩此刻正拿着一把小刀在陶罐的断口处狠劲地刮着上面残留的胶体,“吱——吱——”声音那么刺耳,老张的心不由得抽搐起来。但仍假装摆弄了几件器物后,便蹲在小贩身边。
“哎,老板,你在干嘛呢?这是个什么宝贝呀,你这么用劲?”
“这是我今天刚收的,这可是唐代的东西,好东西!就是他妈的可惜破了,要不然能卖个好价钱!”小贩叹息着。
“是吗?能让我看看吗,让我也见识见识。”
老张将小贩递过来的一半陶罐捧在手上,没错,唐代的,白胎黑釉,质地细腻,好东西!器形简洁大气,真是个好东西!断口上有几处新碴子,一看就是这家伙刚用蛮力磕掉的,虽然是很小的豁口,但老张的心已经要疼死了:这个王八蛋!
“老板,这多少钱收的呀?真有你说的那么好吗?”
“200。”小贩眼睛一瞪,“这可是好东西!今天上午有个傻逼非要500块钱拿走,哼,哄老子不识货咧?才给那么点!我修修,再粘好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小贩拿过陶罐来,又拿起小刀。老张一看,急了。
“老板,真要是有你说得那么好,就卖给我呗,这种东西我也不懂,也没见过,拿回家我也想好好玩玩。”
小贩刚拿起来的刀,又放下。
“你出多少钱?说好啊,少了我可不卖!”
“老板,你看咱俩今天遇见这就是缘分呀,我也不能让你吃亏是吧,这样,这个罐子加上旁边这个粉盒我给你1200,你看怎么样?够不够痛快!”
小贩低头看看陶罐,又瞅瞅旁边的蚌壳粉盒,没说话。
老张的心砰砰砰狂跳不止,差点呼吸不上来,眼睛死死盯着小贩,脸上堆着笑。
“行吧。看你这人也还实在,就便宜给你吧。这我是还没粘起来,粘好了出手可就不是这个价了。”
老张心底长吁一口气,手心里全是汗。
抱着装罐子的纸箱,拿着那个粉盒,老张几乎是一溜小跑地上了车。
一上车老秦就嚷嚷:拿到了没,拿到了没,快让我看看,让我看看,走走走,去我家,让我好好看看!
到了老秦家,两个人小心翼翼地把陶罐取出来,摆在桌子上,将两半轻轻合起来。
“啧啧啧,真他妈漂亮!我在古玩行泡了几十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东西!操!这儿怎么给磕掉一块,还有这儿,妈的,我上午看时还是严丝合缝,一点瑕疵都没有,这个狗日的!”老秦恨恨地骂到。“老张,我跟你说,我今天一直在想,你要是拿不到这个罐子,我会难受死的!”老秦拍拍自己的胸口,咬着牙跟老张说,“这东西,要落到别人手上,就完了,毁了。我就想让你拿上它,你懂,你肯定会爱惜!”
老张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激,眼睛直勾勾盯着这个罐子,不肯挪开:罐子四十厘米高,通体黑釉,黑黝黝透着光。口沿上一圈很明显是做过专门处理的,被剔去黑色釉子露出一圈白色的胎体,和罐子底部的白胎上下形成呼应,高级!讲究!端起罐子,罐底用手摸上去光滑,平整。边上一圈剔出一道斜边,这一圈一看就是一口气剔出的,线条这么流畅,这手法真娴熟!罐口双耳简洁明了,还能看出制作的痕迹:搓一条陶泥,对折,然后把它粘到罐体上,捏实了。一边的耳朵对折时留下点空隙,透着光,另一只耳朵是实心的,自然,随意,不做作,喜欢!拿下罐子的上半段倒扣下,罐子的里面清晰可见,整个内壁也通体黑釉,这肯定不是刷上去的,口那么小,釉子被倒进罐子溜上去的吗?老张在推测着它制作过程,釉子这么均匀,这怎么做到的呀,这也太厉害了。内壁下半部分清晰可见一圈一圈一棱一棱的纹路,一看就是罐体是用陶泥搓成长条然后旋转堆起来的,很自然地留下了这样的痕迹,上半部分应该是手能伸进去,够得着,所以被抹得平整些。罐底竟然像鸡蛋似的是椭圆的。老张又端起罐子,里里外外看了看:这底座是另外做的,然后合到一起了,肯定是,所以才会里面是卵状的,外面的底的是平的……怎么看,都看不够,老张着急地想回到家好好地研究研究。
临走时老张把那个蚌壳粉盒拿出来送给了老秦,真得好好谢谢这家伙!
回家路上,老张不停地瞅着旁边座位上的陶罐箱子,心里按捺不住地兴奋,看来今晚又睡不成了。
这类民间实用器具器型的陶土罐,又不是什么古董,哪怕它再放百八十年也成不了古董,没多大的收藏意义,价值也不高,估计研究民俗的机构会收藏一两件,个人藏家不建议收藏这类东西,存世量大,而且也没多大的艺术价值。
古瓷片价值昂贵,成为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新宠,那么你知道瓷片有哪些收藏的价值吗?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瓷片收藏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瓷片收藏图片
瓷片收藏价值
古瓷片有传世完整器所不具备的优势:凡历史上生产过的瓷器,都会因最终破碎而产生瓷片,而传世完整瓷器因为改朝换代、兵荒马乱,有些器皿已不存世。如景德镇前些年在施工中,掘出了大量的官窑瓷片。因当时是集中掩埋,今日拼出器型后,发现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发色,仍发现很多迄今为止,世人所从未见过的东西,甚至,有的制瓷技艺早已失传。如以往一直认为孔雀绿釉制品以明宣德朝为早,近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元代遗址中发现了基本可复原的元代孔雀绿地青花研盒等古残片,证实了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中部出土的孔雀绿釉玉壶春瓶是元代制品的推断确实可信。而2005年北京西城区毛家湾1号发掘出全国最大瓷器坑,瓷器残片近百万片。瓷片显示当时有些器皿采用不施釉手法,此种技术目前已失传。
故此,古瓷片有作为历史“标本”的意义。初学者拾捡不同年代、窑口、图案纹饰等的古瓷片,通过观察、对比,再结合《中国陶瓷》等理论书籍,学习瓷器鉴定长进就会很快。一些资深瓷器藏家,多年来也是“瓷片不离手”。北京藏家白明,收集的古瓷片不仅量多且来自全国不同的窑口,还建起了“睦明堂瓷片标本博物馆”。其中有些珍稀的瓷片,当初得来的价格,皆高于一般完整器。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个人或群体古瓷片展览也不时举办。如,今年2月20日,湖州8位藏家联合展出了他们收藏的500余件精美古瓷片,既有“瓷之源”的德清窑原始青瓷,也有唐代长沙窑,五代越窑,宋代的定窑、汝窑、官窑等“五大名窑”以及明代的青花等。一枚枚“文明的碎片”,带有先民使用的“文化体温”,闪耀着作为原始瓷发祥地之一的湖州及国内各地民窑先民的智慧和创造,也以独特的载体传播着中国的瓷器文明。5月10日,“积微居”收藏明清青花古瓷片也在湖州衣裳街古城区展出。
古瓷片收藏在近年来的一个“命运转机”,不仅是收藏群体扩大而带来的标本之需,更在于它因为精致小巧,蕴含货真价实的文化价值,从而被制成时尚的“工艺品”。
最早是在2010年以前,笔者就曾在江苏扬州文物商店内,看到了诸多晚清浅绛或民国新粉彩的人物瓷片,被机器切割、打磨出更完满的“画片”,通过包银制成种种挂件或饰品,既可佩在胸前,又可挂钥匙串。如此,这种古瓷片饰品,很好地诠释了“传统与现代”完美而经典的结合。而其时的售价,也只在数百元之内。
事实上,以古瓷片做饰品,很多年前就在日本风行。佩戴它,不但风雅、时尚,而且也很有“文化”。日本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包括陶瓷很推崇,宋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片,本身很珍贵,“输入”日本的就更少。他们以金银包裹镶嵌,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而在更早的清代、民国,以钧窑、汝窑瓷片嵌入黄花梨或酸枝木内之挂屏,也时有所见。玩家马未都称其第一件上档次的藏品,就是一组钧窑瓷片挂屏。
近一两年,笔者在长三角很多城市的古玩店、文物商店,开始更多地发现此类古瓷片“工艺品”的显现。一些高古瓷如宋五大名窑或龙泉窑等,瓷片按原来“出土”的模样见售明清有文字、图案的青花粉彩或单色釉的瓶底碗底盘底,被打磨后售卖一些人物、山水、花鸟的瓷片,尽可能地“撷取”完整图案而制成挂件、饰品硕大的残件被镶框做成更大的上墙悬挂“工艺品”……古瓷片获得了“新的生机”。来来去去的购置顾客,不仅有收藏爱好者,也有时尚的年轻男女。
在保证具文物级价值的古瓷片发现后,能上交国家的前提下,古瓷片制成“工艺品”的潜力很大。相对于一般的创意产品、现代文化产品,具有资源不可再生、积淀深厚历史文化信息特性的古瓷片“工艺品”,还有待更深入广泛的开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着国民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加深入,此类古瓷片“工艺品”必将在市场上“更红”,更时尚、风雅、体面。而散落街巷、乡野的古瓷片,必会有更多人在业余时间去搜罗、找寻。古瓷片的春天,会因此而更灿烂,散发出浓郁、盎然而深远的文化馨香。
瓷片收藏的现状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