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青花瓷的青色用国画颜料怎么调

顺利的红牛
雪白的翅膀
2023-03-26 15:00:38

青花瓷的青色用国画颜料怎么调?

最佳答案
机智的八宝粥
忧心的书本
2025-09-22 10:45:36

花青加酞青蓝。

国画颜料的调色技法:

1、笔中调色法

一笔中蘸二三种颜色,当笔落在纸上,就能产生一气呵成的色彩效果。主要在避免因三原色混合,而产生彩度低的混浊色彩如画嫩叶时常同时蘸二种对比色来画出娇嫩的感觉。

2、碟中调色法

着色前将含颜料的笔在调色碟上调色,把颜料混匀再画,如此画出的效果才会显得均匀或有渐层变化。

3、纸中调色法

就是罩色法。即在原来的颜色上、再罩一层颜色。如在上好色后,发现色彩太浮、太艳、太淡、太薄,就可以用罩色法,使色彩产生厚重的感觉。但用来罩染的颜色,以透明的植物性颜料较佳。

扩展资料

调色技巧

1、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因此,如果来样是干样板,则配色漆需等干燥后再进行测色比较;如果来样是湿样板,就可以把样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观察两种颜色是否相同。

2、事先应了解原色在复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氨基涂料和过氯乙烯涂料,需更加注意。

3、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调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画

最新回答
矮小的芹菜
腼腆的秀发
2025-09-22 10:45:36

高安属于江西省宜春市。

中华民国3年高安隶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高安直属省管。民国21年,全省划为十三个行政区,高安隶属第一行政区。民国24年全省缩为八个行政区,高安隶属第二行政区。民国28年全省扩为十一个行政区,高安仍属第二行政区。民国31年全省调整为九个行政区,高安改属第一行政区。

1949年7月10日,高安解放。同年7月14日成立高安县人民政府,隶属于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区督查专员公署管辖。

1959年1月南昌专员公署改名为宜春专员公署,高安县隶属宜春专员公署管辖。此后,宜春专员公署于1968年2月改为宜春地区革命委员会、于1978年7月改为宜春地区行政公署,高安县仍隶属于其管辖。1993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高安撤县设市。

扩展资料

截至2019年5月,高安市辖2个街道、19个镇、2个乡:筠阳街道、瑞州街道、蓝坊镇、荷岭镇、黄沙岗镇、灰埠镇、相城镇、田南镇、建山镇、太阳镇、新街镇、八景镇、独城镇、石脑镇、龙潭镇、杨圩镇、村前镇、华林山镇、伍桥镇、祥符镇、大城镇、上湖乡、汪家圩乡。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相城镇,隶属于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地处高安市西南部,与上高县新界埠乡毗邻,距市区45公里。全镇总面积111.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4万亩。

2、建山镇是江西省高安市下辖的一个镇,地处高安市西南端,镇政府所在地距高安城区56公里,距邻近县市新余、樟树、上高均为50公里左右。

3、村前镇,是江西宜春高安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市域西北,华林山南麓。2001年12月撤乡设镇,镇政府设村前圩,距城区瑞州街道37千米,面积152.05平方千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安

参考资料来源:高安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来源:高安市人民政府-行政划分

幸福的蛋挞
怡然的红牛
2025-09-22 10:45:36
江西省宜春市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东接南昌、抚州,西连萍乡、湖南, 南邻新余、吉安,北与九江交界。现有樟树、丰城、高安、上高、 万载、宜丰、铜鼓、奉新、靖安、袁州三市六县一区,总面积1. 87万 平方公里,总人口530万。宜春市是全国第一个生态试点城市, 是正在建设中的赣西经济中心城市, 是全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的举办地。2003年,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9.5亿元,财政总收入20. 64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51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689元。2006年,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9.72亿元,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86756万元,比上年增长25.1%, 增收额达7.75亿元,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8304万元,比上年增长20.2%。 宜春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3.4%, 活立木蓄积量3500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3.5亿株, 是江西重点林区和全国重点毛竹产区。已探明水力资源60万千瓦, 目前有25万千瓦尚待开发。探明的矿产有56种, 其中金属类27种,非金属类29种。钽铌被誉为江西“五朵金花” 之一,宜春钽铌矿是我国最大的钽铌锂原料生产基地;原煤、 岩盐储量均为江西之冠;硅灰石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在全国罕见; 大理石、花岗石、高岭土等品质优、分布广、开采价值高。 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亟待开发。全市有历史文化遗址486处, 名山名胜54处。有4个国家级、3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 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温泉, 2个已开发的溶洞。宜春是中国佛教“禅林清规”的发祥地, 禅宗沩仰、临济、曹洞三宗的祖庭,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现仍是宜春靖安宝峰寺方丈。 驰名景点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唐代六大名窑之一“洪州窑” 和商代吴城遗址,以及东汉葛玄采药炼丹之处、 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阁皂山。宜春生态环境优越。 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人间仙境”;明月山风景名胜区“ 不是黄山、胜似黄山”,生长着世界上仅存的珍稀树种华木莲; 宜春中心城郊温汤镇温泉,富含硒等多种矿物质,常年水温在72℃ 以上,是疗养度假的胜地。是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之一, 境内7条主要河流全部 达到饮用水标准,10个县市区的大气质量都达到国家标准。 宜春古称“农业上郡”,农业经济拥有扎实的基础和明显的优势。 宜春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茶、优质苎麻生产基地, 以占全省11%的耕地、12%的人口,生产了全省1/ 6左右的粮、棉、油、猪和水产,在江西省的地位举足轻重。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其中优质米、苎麻加工、 木竹加工、绿色食品等10大农业产业化主导项目发展势头良好。 宜春市工业经济长足发展,形成了机械、建材、食品、医药、 竹木加工五大支柱及化工、采矿、轻纺等产业组成的工业体系, 装载机、凿岩机、竹木地板、建筑陶瓷、中成药、四特酒、 绿色食品、苎麻服饰等一大批国优、部优、 省优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宜春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境内京九铁路纵贯南北, 湘赣复线横卧东西;形成以320、105国道和赣粤、 沪瑞高速公路为骨干、连接全市县乡的公路网络;袁河、 锦河直入赣江,水路航程千余公里。电力网络布局合理, 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丰城电厂已并网发电。 全市10个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建设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一批新型小城镇正在崛起,中心城市和县城的功能不断完善, 宜春市区正按照6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发展规划, 拉开了建设赣西经济中心城市的框架。 宜春市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蒸蒸日上。“两基”教育提前达标,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和质量处在全省前列,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 行列。宜春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已正式挂牌招生, 宜春学院是江西省第二所综合性本科大学。 宜春体育中心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宜春市区中心, 是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 宜春水上运动场被确定为全国水上运动训练基地, 在这里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五届农运会和江西省十运会及多项国家级体 育比赛。文化事业争奇斗艳,高安采茶戏、上高农民摄影、 袁州版画、靖安农民诗词、丰城书法、樟树剪纸、宜丰根雕、 铜鼓漫画、万载傩舞等,共同构成了宜春地域文化特色。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开放的宜春将以诚信的态度、 优良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与四海宾朋携手共创新的辉煌。 【历史】 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遣大将陈婴平定江南( 旧说平江南者为灌婴,据宋人赵与时考证,平江南者为堂邑侯陈婴, 非颖阴侯灌婴)。汉高祖六年(前201),令天下郡邑皆筑城。 于是两座新城出现于今宜春市境在。一为宜春,一为建成。 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 而得名。建成之名,以其"创建城邑"故名(成、城二字古代通用) 。初设时的宜春县管辖今袁河流域城区,包括今袁州区、新余市、 萍乡市一部和樟树市一部。晋大康元年(280), 晋武帝司马炎灭吴,以宜春之名与宣穆皇太后张春华(司马炎祖母, 司马懿之妻)同名,为避讳,改宜春为宜阳。隋开皇十八年( 598)复名宜春。初设时的建成县管辖今锦江流域地区, 包括今高安市、上高县、宜丰县、万载县及樟树市一部。 唐武德五年(622),因建成县名与太子李建成同名,为避讳, 改名高安。高安以其"地形似高而安"而名。西汉元光六年( 前129),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成为宜春侯,元朔二年( 前127),又封刘成兄弟刘拾为建成侯。 刘成于宜春城中筑宜春台,刘拾亦在建成城东南二里筑金沙台, 均为一方名胜。今金沙台已废,宜春台尚存。元鼎二年(前115) ,刘拾免,建成侯国除。元鼎五年(前112),刘成免, 宜春侯国除。 今宜春市境域,汉代属豫章郡(治所在今南昌)。 三国孙吴宝鼎二年(267),设立安成郡(治所在今安福)、 袁河流域地区归安成管辖。隋王朝统一天下,废安成郡。 开皇十八年(598)设袁州,治所设于宜春县。袁州以袁山而名, 而袁山又以隐居于此的高士袁京而名。初设时,袁州辖宜春、萍乡、 新喻三县。宋开宝八年(975),万载县由筠州划入。淳化三年( 992),划新喻入临江军。此后九百余年,袁州一直管宜春、 萍乡、万载、分宜四县。 宜春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州府级行政机构是袁州,其次为靖州, 再次为临江军。靖州设于唐武德五年(622),治所在今高安。 未几,以米岭产米改名"米州",继而又以羊山产竹而改名"筠州" ,武德八年(625)废。南唐保大十年(952)复置筠州。 宋宝庆元年(1225),理宗赵昀登基,因州名与皇帝之名同音, 为避讳,须改名,此时恰好州衙后山碧落堂长出灵芝一株, 视为祥瑞之兆,故而改名"瑞州"。瑞州辖高安、上高、新昌( 今宜丰)三县。南唐升元二年(938)割高安、 新淦两县之地田置清江县于萧滩镇(今临江镇)。宋淳化三年( 992),于清江县置临江军(元改临江路,明改临江府)。 其辖境相当于今樟树市、新干县、峡江县与新余市渝水区。明清时, 奉新、靖安、丰城、铜鼓(其时为义宁州属地)为南昌府管辖。 今宜春市境域分属袁州、瑞州、临江、南昌四府

英勇的酸奶
清脆的草丛
2025-09-22 10:45:36

高安市不属于广东省,高安市是江西省下辖的县级市,属于宜春市。

高安市,位于江西南昌西部,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最早取名建成,素有“赣中明珠”美誉。唐朝武德五年(622年),为避太子李建成名讳,改建成为高安。1993年撤县设市,下辖2个街道、21个乡镇、1个垦殖场,面积2439.33平方公里,人口87.44万。

高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汽运大市、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中国书法之乡。境内华林山—上游湖风景区、元青花博物馆、贾家古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扩展资料:

高安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取名建成。建成县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高安、上高、宜丰、万载四县(市)全境和樟树市一部分。

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建成县为多聚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旧名;中平年间(184~189年),从建成县划出一部分设置上蔡县(今上高县)。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建成县属孙吴。黄武年间(222~228年),又从建成县、上蔡县分别划出一部分设置宜丰、阳乐(今万载县)两县。

晋及南朝时期,建成县仍属豫章郡。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废望蔡(即上蔡)、并康乐(即阳乐)、宜丰复入建成,是时改豫章郡为洪州,遂属洪州。大业初年(605年),废州复置郡,建成县仍属豫章郡。

唐朝改郡为州。武德五年(622年),为避太子李建成名讳,改建成为高安。据《太平寰宇记》载:"地形似高而安,故名"。同时在高安设置靖州,恢复望蔡、宜丰、阳乐三县,增设华阳县,连同高安,五县悉统于州。

武德七年(624年),先改名米州,继改名筠州;武德八年(625年)废靖州,将望蔡、宜丰、阳乐,华阳四县并入高安县,隶属洪州。

五代十国时期,高安先属吴政权、后属南唐政权所辖。保大十年(952年)复置筠州,领高安、上高、万载、清江四县,高安是筠州治所。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从高安、上高分别划出一部分设置新昌县(今宜丰县)。

宋理宗赵昀名同音,且恰逢州治后山的碧落堂发现一株十四茎灵芝草,视为祥瑞之兆,乃改筠州为瑞州,高安仍是县名,为瑞州治所。元朝改州为路,高安归瑞州路治。

明清两朝改路为府,高安归瑞州府治。

中华民国3年(1914年)全省划为四道,高安隶属庐陵道。民国15年(1926年)废道,高安直属省管。民国21年(1932年),全省划为十三个行政区,高安隶属第一行政区。

民国24年(1935年)全省缩为八个行政区,高安隶属第二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年)全省扩为十一个行政区,高安仍属第二行政区。民国31年(1942年)全省调整为九个行政区,高安改属第一行政区。

1949年7月10日,高安解放。同年7月14日成立高安县人民政府,隶属于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区督查专员公署管辖。

1959年1月南昌专员公署改名为宜春专员公署,高安县隶属宜春专员公署管辖。此后,宜春专员公署于1968年2月改为宜春地区革命委员会、于1978年7月改为宜春地区行政公署,高安县仍隶属于其管辖。

1993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高安撤县设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安

高安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