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釉面砖、玻化砖、瓷片、抛光砖
多长方形,或圆、椭圆、棱形,上面雕刻或绘制花卉动物之类,亦有书写诗词、吉语的。民国初年,这种瓷制品还在流行。釉面砖:釉面砖就是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就是表面用釉料一起烧制而层的,主体又分陶土和瓷土两种,陶土烧制出来的背面承红色,瓷土烧制的背面呈灰白色。釉面砖表面可以做各种图案和花纹,比抛光转色彩和图案丰富,因为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转。釉面砖是砖坯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磁砖。共分两种,一种是陶制釉面砖,由陶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高,强度相对较低,其主要特征是背面颜色为红色;另釉面砖是砖坯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磁砖。共分两种,一种是陶制釉面砖,由陶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高,强度相对较低,其主要特征是背面颜色为红色;另一种是瓷制釉面砖。由瓷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低,强度相对较低。其主要特征是背面颜色为灰白色。釉面砖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龟裂,龟裂产生的根本大原因是坯与釉层间的应力超出了坯釉间的热膨胀系数之差,当釉面比坯的热膨胀系数大,冷却进釉的收缩大于坯体,釉会受到拉伸应力,当拉伸应力大于釉层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龟裂现象,俗称迸瓷;二是背渗。不管哪一种砖,吸水都是自然的,但当坯体密度过于疏松时,就不仅是吸水的问题了,而是吸污的问题了,一般是把水泥倒吸进表面来,倒吸的问题可以通过将磁砖提前泡水加以缓解。玻化砖:玻化砖是通体砖坯体的表面经过打磨而成的一种光亮的砖,属通体砖的一种。吸水率低于0.5%的陶瓷都称为玻化砖,抛光砖吸水率低于0.5%也属玻化砖(高于0.5%就只能是抛光砖不是玻化砖),然后将玻化砖进行镜面抛光即得玻化抛光砖,因为吸水率低的缘故其硬度也相对比较高,不容易有划痕。抛光砖:抛光砖是通体砖坯体的表面经过打磨而成的一种光亮的砖,属通体砖的一种。相对通体砖而言,抛光砖表面要光洁得多。抛光砖坚硬耐磨,适合在除洗手间、厨房以外的多数室内空间中使用比如用于阳台,外墙装饰等。在运用渗花技术的基础上,抛光砖可以做出各种仿石、仿木效果。抛光砖就是通体砖坯体的表面经过打磨而成的一种光亮的砖,属于通体砖的一种。相对通体砖而言,抛光砖的表面要光洁得多。抛光砖坚硬耐磨,适合在除洗手间、厨房以外的多数室内空间中使用。在运用渗花技术的基础上,抛光砖可以做出各种仿石、仿木效果。抛光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易脏。这是抛光砖在抛光时留下的凹凸气孔造成的。这些气孔会藏污纳垢,甚至一些茶水倒在抛光砖上都回天无力。也许业界意识到这点,后来一些质量好的抛光砖在出厂时都加了一层防污层,但这层防污层又使抛光砖失去了通体砖的效果。如果要继续通体,就只好继续刷防污层了。装修界也有在施工前打上水蜡以防渗污。
官窑特点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
宋代官窑瓷器的辨别方法
要鉴识官窑瓷,还是要从它的胎釉入手去进行辨别。北宋官窑(张公巷窑)与汝官窑的烧造差不多同出一地,在创烧时间上几乎是先后衔接的,同出于皇家的专用窑,可以看到其间的承接和发展。所以,这两个窑口的瓷器胎釉特征和工艺特点虽多有相仿之处,但还是有差别的。北宋官窑的胎骨与汝窑相似,但较汝窑器要薄些,胎质细腻坚实。胎色一般作灰白色,也有粉白、深灰的。由于北宋官窑器胎质中含铁成分比汝窑要高,因此,也有一些呈紫灰色、紫褐色胎体的器物。北宋官窑器一般都用正烧法,以平直圈足露胎者为多,也有少量是满釉裏足用支钉支烧的。其支钉与汝窑的芝麻粒状不同,呈圆形的小米粒状,支钉数量也较汝窑器多,3、4、5、6枚都有,既有单数也有双数。
北宋官窑的施釉较厚,釉质精细,釉面光润,成乳浊状,有玉质感。由于烧造温度比汝窑稍高,故釉面的玻璃质感较汝窑要稍强一些。釉色以天青色和淡雅的青绿色为上品,尚有粉青、翠青和月白等多种。釉面上都有较稀疏的开片,开片呈浅黄色,是这个窑口所独有的。为了使釉面成色更加美观,胎釉结合更加牢固,在施釉前,常在胎骨上先刷上一层深酱色的护胎釉。凡刷护胎釉的,烧成后,底足露胎处就显出酱黑色,而口沿处由于流釉缘故也呈现出浅紫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一方法也一直延续到南宋官窑。
北宋官窑的装饰与汝窑相仿,大多数是素面无纹的,个别器物上有弦纹装饰。器型多数是仿古代青铜器而制作,造型比汝窑要多些。主要有盘、碗、瓶、壶、炉、尊和一些文房用具之类。这一点,与南宋官窑也差不多,但瓷品又比南宋官窑要显得古朴浑厚。汝窑和南北两宋官窑均罕见大件器物,所见的传世品一般都是小件器。
南宋官窑是在汝窑和北宋官窑的基础上,于宋王朝南迁后在官窑器的烧造上的又一发展。无论是在胎釉和工艺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承接和发展的关系。南宋官窑器的胎骨,因为加入了杭州当地所有的紫金土,胎质虽也比较细密,然较之北宋官窑要显得差些,里面杂质较多。加上这种土内含铁成分高,又有烧造温度不同等的原因,胎骨的色相也较深,胎色有紫灰、黑灰、黑褐、黑色等多种。南宋官窑多为黑胎,凡垫饼烧圈足露胎的,一般都可看到“紫口铁足”的现象。除了垫饼烧的以外,支钉烧的器物底足也可见棕褐色支烧痕。晚期用垫饼托烧的也见有一些灰白色胎的,这种胎上常刷以酱色护胎釉,因此烧成后也有“紫口铁足”的效应。早期南宋官窑与汝窑一样,采用支钉托烧,但支烧痕呈圆形,数量也比汝窑器多,大器可达到20个,而且单双数都有。晚期多采用垫饼托烧。
在施釉上,早期南宋官窑多薄胎薄釉,晚期多薄胎厚釉。厚釉器施釉多至几层甚至十几层,釉的厚度甚至超过胎骨。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青灰、青黄、灰绿、黄绿和炒米黄等色。釉面有开片,以蟹爪纹为主,也有冰裂纹等,大多是较稀疏的浅黄色开片。在开片中以暗红色的所谓“鳝血纹”为上品,黑色的“梅花片”次之,墨纹再次之。
南宋官窑器均属皇家所用,器型极其严谨规范,追求精致,不可越规。一般均是仿古代青铜器形式而制作,形制尺寸都有严格规定。大件器物较少见,所见大都是小型器物,如盘、碗、瓶、炉、洗和文房用品等。
鉴于上述制瓷特点,要鉴识南宋官窑器,就必须先看胎质。市场上可见到一些黑胎的仿官窑器,但这些仿品黑胎虽相似,而胎质常显粉状而过于细腻,不像真品因含杂质较多反而显得粗糙,在酱色的露胎处,可见点点黑褐色斑状色块。所以,凡在露胎处不见点点黑褐色斑者,就要小心。真品胎色呈糯米状,仿品胎质常无法做出糯米状。因为缩釉,真品有棕眼,棕眼呈自然状态,露胎处也可见点点黑褐斑。仿品常无棕眼,有的也不自然。在釉面上,因为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感,因此,首先要看器物有无玉质感。真品视之如青玉。因为要追求玉质效果,釉面玻璃质感不强,釉面润泽,呈亚光乳浊性。放大镜下可见气泡如细小的串珠紧密聚集在一起一样。因为烧造温度不高,整器击之声音较低。仿品这一点上是最难做到的。所以,凡器物无玉质感者,就须谨慎待之。出土器在开片之内可见有土沁深入肌理。仿品也可做出土沁相似的颜色,但在放大镜下常可见土沁都是浮在表面的,做得好的,也可有侵入的,但不自然,不均匀,认真细看,不难识别。真品器形规正,形美而又有沧桑之感;仿品在这一点上常无法达到,尤其是不能传递出历史的沧桑之感。
对于官窑器,明清时就有仿制。当时的仿品,一般胎色较白,即便有深色胎,也是涂色所致。施釉薄而透亮,开片过于规正。明清仿品是慕其官窑之美,因此,虽与官窑真品有别,但制作精良,也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样值得收藏。近代以来的作伪之品,工艺粗糙,毫无审美价值,为的是遮人耳目,在收藏时要小心剔除,勿为所骗。 汝、官、哥、定、钧”闻名于世,其中“汝、官、哥、钧”为官窑,“定”为民窑。“汝、官、哥、定、钧”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绝伦,弥足珍贵。
传世官窑有人疑伪
宋代官窑瓷器世上极其罕见,原因在于宋代官窑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产等特点。宋代官窑瓷器不做随葬品,所以在宋代墓葬发掘中没有发现。因此对于传世的宋代官窑瓷器的真伪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有位山东学者认为传世的宋代官窑瓷器都是赝品。此说一出,引起瓷界广泛争论。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传世宋代官窑瓷器是真品,也是珍品。
宋官窑不带“官”字款
市场上有一些带“官”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官”款是一般规律。五大窑中定窑有“官”字款,因为它是民窑,专为皇家烧造瓷器,是应该有个标志的。钧瓷多为花盆宋徽宗喜欢养花,建了一个大花园,花盆多用钧窑。钧窑瓷器的特点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纹路,叫做“蚯蚓纹”。这种纹路,后仿的瓷器很难做到。钧窑瓷器上面的编号,从1到10号,1号最大,10号最小。而后仿的“钧瓷”,其编号正与之相反。
官窑:施多次釉,有时釉厚于胎,开片大,如冰裂,颜色深于汝窑浅于哥窑
哥窑:“金丝铁线”即裂纹深浅相交,开片比官窑小
钧窑:釉色以青蓝为基调,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色,釉面有“蚯蚓走泥”纹
定窑:倒扣烧制,器口沿呈黑色边
希望能帮到你~
一、 瓷砖的分类
①抛光砖 通体砖坯体的表面经过打磨而成的一种光亮的砖种,性质坚硬耐磨,适合在除洗手间、厨房和室内环境以外的多数室内空间中使用。
②仿古砖 釉面瓷砖的一种,胚体为炻瓷质(吸水率3%左右)或炻质(吸水率8%左右),用于建筑墙地面,由于花色有纹理,类似石材贴面用久后的效果,行业内一般简称为仿古砖。
③全抛釉 通体砖:通体砖是一种耐磨砖,虽然现在还有渗花通体砖等品种,但相对来说,其花色比不上釉面砖。一般较少会使用于墙面,多数防滑砖都属于全抛釉。
④瓷片 又称花片或花砖,通常每种瓷片都会与墙砖或地砖相配套。瓷片对铺贴工艺要求较高,由于其为镂空结构,瓷片双面都不接触墙体,安装起来有一定难度,大的造型还需要几块砖进行拼接,牢固性较弱。
⑤木纹砖 表面具有天然木材纹理图案的装饰效果的陶瓷砖,分为釉面砖和劈开砖两种。
二、不同功能区间瓷砖选择
客 厅 需要耐磨、耐染性强、易清洁、大规格的瓷砖。可选择全抛釉、抛光砖、仿古砖。 餐 厅 需要易清洁、耐擦洗的瓷砖。可选择全抛釉、抛光砖、仿古砖。
厨 房 需要光面、抗油污、耐擦洗的瓷砖。可选择全抛釉、瓷片(亮光)、抛光砖。 书 房 需要亚光、柔和光泽度的瓷砖。可选择木纹砖、全抛釉(柔光)。
卧 室 需要防滑、亚光、颜色较深的瓷砖。可选择木纹砖。 卫 生 间 需要易清洁、防滑的瓷砖。可选择全抛釉(亮光上墙、柔光下地)、仿古砖、瓷片、抛光砖。
阳 台 需要防滑、亚光的瓷砖。可选择仿古砖、瓷片、木纹砖。
三、瓷砖与人体健康瓷砖砖体哪种颜色好?
各个品牌瓷砖胚体颜色都不一样,好的瓷砖砖体背面颜色纯正。一般纯正颜色显示为乳白色。太白、发黑、发黄都不属于好瓷砖的范畴。 “瓷砖致癌”是真的吗?瓷砖是否含甲醛和放射性? 这个说法毫无依据。瓷砖不含甲醛,但某些装修公司使用的粘胶剂含甲醛。瓷砖含有放射性元素,不过量非常微小,对人体不构成危害。 什么样的瓷砖会造成光污染,有损身体健康? 采光很好的空间使用太亮的瓷砖会造成光污染,所以家庭装修时,建议最好选择亚光砖,书房、儿童房、卧室尽量用地板代替地砖。
四、 好瓷砖的判断标准
Step1:看逼真度 众所周知,大理石瓷砖实质上就是仿天然大理石,仿得像不像自然很重要,这也就是我们说的逼真度的问题。商家通常把两者放一起供顾客比对,以表明其产品的逼真度是多么无懈可击。你要做的就是比照两者的相似度,相似度越高品质越好。
Step2:看重复度 在室内空间中,瓷砖奠定了整个空间的格调,肌理重复只会让整个空间显得生硬,作为大理石的替代品,好的大理石瓷砖应该是肌理丰富多变,让装饰空间流畅自然。
Step3:看精印度 出现网格、纹理模糊、机械印刷痕迹等问题是一片优质有大理石瓷砖所不能容忍的,要知道,好大理石瓷砖的表面肌理应为精度360DPI的0网格高精喷印。怎么辨别?距离瓷砖10CM处肉眼看不出网格者为上品。
Step4:验玻化度 好的大理石瓷砖,吸水率应不超过0.05%,不易藏污纳垢,更易保养打理。你需要将水滴在瓷砖背面,水浸润慢或不吸水者,则瓷砖密度越大,品质越好。
Step5:验坚硬度 好大理石瓷砖的莫氏硬度不低于6级,才能保证其耐磨耐压性。你要做的就是用刀片等硬铁器在瓷砖表面划动,无划痕者为上品。
Step6:验自洁度 要是买到抗污系数不少于5级的大理石瓷砖,你就不用担心清洁保养问题了。检验的时候,你可以将墨水、酱油、食醋等液体滴在瓷砖表面,静待片刻后擦拭干净,无残留者为上品。
Step7:验致密度 不同品牌、相同大小的瓷砖,重量越高就意味着瓷砖越厚实、料越越足、密度越高。把不同大理石瓷砖切割成相同规格称重对比,重者为佳。
以上就是成都家和装饰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装修知识,更多装修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成都装修设计服务平台。
本回答来自好好住用户家小和,更多装修攻略,居家经验,欢迎登陆好好住APP查看
喷墨印花有着以下几个不可比拟的优势:(卓远创新喷墨技术)
1、高清:纹理细腻高清逼真,像素大于360dpi,因为采用“凌空”印花,可保证砖面的凹凸质感的完全保障,实现3D立体自然高清效果。
2、自然:因电脑微控,纹理设计更灵活,可以自由控制砖的纹理,甚至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个性定制。喷墨印花的素材大小不受限制,其纹理变化,比常规瓷砖丰富50倍而不会出现图案重复,砖面色彩更自然贴切、纹理细节更生动、层次立体感更强、效果更逼真;肌理细腻的、温馨雅致;肌理粗犷的、大气磅礴,真正实现还原复刻自然材质的艺术表现效果。
3、环保:喷墨印花属全数字化印刷,完全脱离了传统印花工艺的繁琐程序,转产时数码喷墨印花机具有不用更换墨水或清洗墨路的特点,大大节省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更加节能环保。再者,喷墨仿石瓷片自然大方,可替代石材产品,并无辐射,更健康环保。
材料与肌理
材质肌理:材料通过表面面饰工艺所形成的肌理特征,是材料自身非固有的肌卫翌形式,通常运用喷、涂、镀、贴面等手段,改变材料原有的表面材质特征,形成一种新的表面材质特征。
肌理与软装饰
如果说肌理是材料的表情,那么软装饰便是室内环境的表情,让人得以与环境友善沟通,舒适生活。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和体验在现代设计中被得以利用,以创造出更适于人们生活、更健康更自然的环境。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把自然界中的肌理经过艺术加工和提炼移植到人的居室中去。
软装饰指装修完毕之后,利用那些易更换、易变动位;置的饰物和家具对室内的二度陈设与布置,其中很大部分是对居家环境的美化,这就要求软装饰不但有其实用性,还要让人在心理感受方面得到最大的满足,无论是窗帘、壁饰、器皿还是小雕塑等等,都要能带给使用者某种心灵上的触动,让他在自己的经验记忆中找到认同点。饰物的肌理较其他因素更具象征意义,更容易达到这一点。因为在人的实际生活经验中,总有喜欢或不喜欢的实物,这些实物在人的大脑中被以各种记忆元素储存着,表面肌理是最直观的部分。
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水彩画不仅有绚丽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调、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有最使画者心醉神迷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这种水与彩的交融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借助作者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的创作活动而呈现出来的,这种物体表象特征所呈现出的特殊视觉语言,就是水彩画有别于其它画种而特有的语言魅力,即水彩画的肌理美。
水彩画的肌理之美:
一、自然肌理与艺术肌理之美
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艺术肌理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不但能丰富艺术的表现力,而且还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当面对雄浑磅礴的太行山,那层层的山岩、斧劈状的石痕,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内在的感人力量。当身处烟花三月的江南水乡古镇,在淡淡的晨雾里,那水淋淋、意切切,那空濛秀美、细雨无声,给人以轻灵隽永、意犹未尽的朦胧美。这不仅仅是大自然与物象的外表之美,在这些外表与可视的肌理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层的意境之美。种种自然肌理无不关联着人们的心理想象,将各种自然肌理纹样作为视觉信息转化成绘画语言便产生出艺术肌理,使之传情达意,这无疑将会丰富和拓展水彩艺术的表现力度,使水彩画的表现与心理效应之间达到高度的吻合。
二、具象写实的肌理美
肌理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基本语言形式,同色彩、线条一样具有造型和表达情感的功能。在具象写实的水彩画表现中,肌理可以再现物体表面丰富多变的特征,具有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肌理在传统写实风格的水彩画中运用非常广泛。像威廉、透纳、萨金特这样的写实主义水彩画大师,不但能娴熟地驾御水彩画的工具性能,还能在水彩画的创作中突破古典程式的束缚,大胆探索与拓展特殊技法与肌理效果在水彩绘制中的运用。
肌理不仅可以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同时,也使画面呈现多样的视觉效果,不同的肌理对比,可以使人感受到不同的审美意蕴。如水彩特技中的洒盐法,它利用盐粒遇水溶化的特性,在画面湿时撒上盐粒,盐粒渗化将颜色挤开,形成了一颗颗类似雪花状的小白点,恰似百花竞放又似雪花飞舞。又如在花卉静物的写生中,随意在背景上滴下几颗水滴,画面立刻就会打破远景上的平板状态,生动起来,与前景上的花朵相映成趣。同样,颜料渗溢出的肌理与树枝的生长形态具有某种同构关系,运用自然渗化的方法表现密密麻麻的树枝,更增添了画面的自然天趣。
三、抽象写意的肌理美
水彩画中的所谓“抽象写意”与“具象写实”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在同一画面上达到互补与和谐。具象是情系自然的脉络,抽象是通往理性思维的枢纽。抽象与写意的肌理在水彩画的表现中有着其它画种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水的品格是清澈、明净、流动,色彩的特性是变幻、神妙、诡奇。水与彩的交融,构成了一个晶莹亮丽的世界、一个水色淋漓的世界、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水色在流动、撞击、融合、分解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神奇美妙的肌理效果。
总之,水彩画在肌理表现的手法上是非常宽泛的,它既可“意在笔先”,又可“意在笔后”,从而形成水彩画表现的“千言万语”。从自然肌理之美中寻找艺术肌理之美,这是水彩画真正的特点和优势。它既能借助肌理把物象表现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也可以利用肌理把画面表现得朦胧飘渺;它既能在具象中包含抽象的意味,又可以在抽象中产生真实与灵动。从艺术语言审美的探求中挖掘水彩画肌理表现的内在潜力,将会不断赋予水彩艺术新的内涵,开拓新的语境,形成新的风格。
肌理涂料原名肌理漆,不是乳胶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肌理涂料是新出现的新型改良水性涂料,因其使用在物体上的纹理层次感分明,质感、美感强烈,渐渐的走入大家的眼帘。
肌理涂料,通过呈现物象的质感,使人产生亲近感和视觉快感,也是具有视触觉功能和渲染情绪的新一代高级质感涂料。肌理涂料创造出来的是别具一格的风味,而不是流水线式的模式,可以说是面面不同。
扩展资料:
肌理涂料作为墙面装饰材料也是家里装修审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种材料表面的肌理天然或人为形成的视觉感受或触觉感受对人的审美和家装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
肌理涂料根据个人喜好可以做出各种纹理不同的装饰效果,不但自然和谐,还可长久保持。广泛适用于建筑物内外墙、高级宾馆、花园别墅、KTV等娱乐场所。施工师傅通过搅拌、涂抹、肌理纹案制作、收光等步骤,慢慢形成成品,居室的整体效果与质量从而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带来视觉享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肌理涂料
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水彩画不仅有绚丽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调、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有最使画者心醉神迷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这种水与彩的交融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借助作者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的创作活动而呈现出来的,这种物体表象特征所呈现出的特殊视觉语言,就是水彩画有别于其它画种而特有的语言魅力,即水彩画的肌理美。
下面结合教学与创作的实践,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水彩画的肌理之美。
一、自然肌理与艺术肌理之美
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从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现出某种美感。画家正是从这里汲取了艺术的灵感,把这种自然肌理感觉恰当地运用到视觉语言表现中去,创造出人为的艺术肌理之美。如美国画家怀斯在《冬日的磨坊》、《苹果酒桶》等作品中表现了斑驳的油漆、千疮百孔的断壁残垣、粗糙的栅栏等,在生活中这些物象也许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然而当它们经过画家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后,便以艺术美的崭新面貌呈现出来,从而表达出特定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意味。水彩画不论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与内容,都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再现,更不是纯客观的摹仿,它是画家在生活体验基础上的一种升华和表达。
罗丹曾说:“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深思的。那些普普通通的景物,一旦成为艺术家描绘的对象,便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借景抒怀、寓情于景,使自我的审美理念、精神追求找到了抒发的物体依托。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人与物、情与景融为一体。自然的肌理一旦溶入画家的情感,便激发起画家创造的激情,使之成为画家“借题发挥”的对象,它们被画家利用各种材料、工具、手法、特技等方法创造出各种各样惟妙惟肖、无穷变幻的艺术肌理来,从而成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对水彩画来讲,独特的工具使之具有得天独厚的肌理创造本领,这是其它画种不可比拟的。当然,这种以各种手段制作出来的艺术肌理是经过画家主观化了的纹理,即使是随意泼洒的水迹,也同样会留下画家对物象的主观感受,这就使得艺术肌理在某种意义上更具审美的意蕴。
艺术肌理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不但能丰富艺术的表现力,而且还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当面对雄浑磅礴的太行山,那层层的山岩、斧劈状的石痕,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内在的感人力量。当身处烟花三月的江南水乡古镇,在淡淡的晨雾里,那水淋淋、意切切,那空蒙秀美、细雨无声,给人以轻灵隽永、意犹未尽的朦胧美。这不仅仅是大自然与物象的外表之美,在这些外表与可视的肌理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层的意境之美。种种自然肌理无不关联着人们的心理想象,将各种自然肌理纹样作为视觉信息转化成绘画语言便产生出艺术肌理,使之传情达意,这无疑将会丰富和拓展水彩艺术的表现力度,使水彩画的表现与心理效应之间达到高度的吻合。
二、具象写实的肌理美
肌理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基本语言形式,同色彩、线条一样具有造型和表达情感的功能。在具象写实的水彩画表现中,肌理可以再现物体表面丰富多变的特征,具有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肌理在传统写实风格的水彩画中运用非常广泛。像威廉、透纳、萨金特这样的写实主义水彩画大师,不但能娴熟地驾御水彩画的工具性能,还能在水彩画的创作中突破古典程式的束缚,大胆探索与拓展特殊技法与肌理效果在水彩绘制中的运用。英国水彩画家亨特在巨幅水彩《十一月风光》中第一次运用泼洒的特殊技法,使画面上的水与色相互作用,从而在偶然中寻找机遇,巧妙地利用颜料自由生发的图形进行绘制创作。这是对传统水彩画的延伸与变革,手绘的痕迹被部分的肌理取代,从而使水彩画创作中的情感释放找到了一种新的载体形式。美国水彩大师安德鲁·怀斯、瑞典画家佐伦等人的水彩作品是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完美结合,他们把油画、版画的一些技法优势,通晓吸纳,为我所用,在保持水彩透明、纯真基点上,采用润色喷染法、油水分离法、刀刮法、拓印法,这些特技所产生的肌理效果,既丰富了水彩画内涵,又拓展了其外延。我国著名水彩画家王肇民对具象写实风格潜心追求、深度挖掘,他的多幅作品如《静物系列》、《木棉花》等,是当代中国写实风格的水彩作品中最具肌理之美的典范之作,特别是他创造的在水彩纸上做肌理底子的画法使水彩画坚实雄厚、深沉博大。在用笔用色上,他吸收了我国画像石、画像砖及石窟壁画的厚实感,既有功力,又有哲理,表现了纯朴、酣畅、厚重的肌理之美。
肌理不仅可以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同时,也使画面呈现多样的视觉效果,不同的肌理对比,可以使人感受到不同的审美意蕴。如水彩特技中的洒盐法,它利用盐粒遇水溶化的特性,在画面湿时撒上盐粒,盐粒渗化将颜色挤开,形成了一颗颗类似雪花状的小白点,恰似百花竞放又似雪花飞舞。又如在花卉静物的写生中,随意在背景上滴下几颗水滴,画面立刻就会打破远景上的平板状态,生动起来,与前景上的花朵相映成趣。同样,颜料渗溢出的肌理与树枝的生长形态具有某种同构关系,运用自然渗化的方法表现密密麻麻的树枝,更增添了画面的自然天趣。
三、抽象写意的肌理美
水彩画中的所谓“抽象写意”与“具象写实”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在同一画面上达到互补与和谐。具象是情系自然的脉络,抽象是通往理性思维的枢纽。抽象与写意的肌理在水彩画的表现中有着其它画种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水的品格是清澈、明净、流动,色彩的特性是变幻、神妙、诡奇。水与彩的交融,构成了一个晶莹亮丽的世界、一个水色淋漓的世界、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水色在流动、撞击、融合、分解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神奇美妙的肌理效果。尽管很难看出与生活实际相符的具体形象,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相关的视觉联想,似乎看到了生物进化的萌动、天体运动的轨迹,似乎是细胞、海藻、星云、波光、森林、花朵在混沌状态中的忽隐忽现。这种特殊的视觉肌理之美,更强调于精神世界的视觉形象化,在象征与联想中寻找一种潜意识的东西,从而达到“大象无形”、“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著名美籍华裔水彩画家程及以中国写意山水画的意象表现为基础,创造性地探索出独具东方艺术风格的抽象水彩画表现方法,他的代表作品《秋色》、《白莲》、《大象无形》等在肌理表现上融泼洒、冲积、拓印、罩染、皴擦和勾勒为一体,从而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总之,水彩画在肌理表现的手法上是非常宽泛的,它既可“意在笔先”,又可“意在笔后”,从而形成水彩画表现的“千言万语”。从自然肌理之美中寻找艺术肌理之美,这是水彩画真正的特点和优势。它既能借助肌理把物象表现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也可以利用肌理把画面表现得朦胧飘渺;它既能在具象中包含抽象的意味,又可以在抽象中产生真实与灵动。从艺术语言审美的探求中挖掘水彩画肌理表现的内在潜力,将会不断赋予水彩艺术新的内涵,开拓新的语境,形成新的风格。
四,立体构成中的肌理
在立体构成中,肌理指的是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它根据来源可分为材料本身的肌理(日木纹、大理石纹等等)和人工处理的肌理(如仿木纹的人造板材、仿大理石纹的人造石材以及将各种材质综合形成的肌理等等)。另外肌理根据人体感受方式不同,可分为触觉优先型肌理和视觉优先型肌理两种。可以通过人皮肤的触觉而感受的称为视觉优先型肌理。在立体构成中的肌理往往是触、视觉综合性的肌理,既能通过视觉感受,又可触摸得到。触觉是人体的一种特殊感觉。各种外界刺激(日冷、热、软、硬、光滑、粗糟等)通过分布在皮肤的神经末梢,传达到大脑,使人体产生一种综合的感受,它较之听觉、视觉都更为复杂。比如,有经验的陶艺师通过对陶土的触摸就可以判断陶土的好坏,以及用此陶土烧制的瓷器的好坏等等。因此,触觉是带给我们肌理感受的主要手段。通过触觉,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性质。另一种肌理感受,则来自视觉。比如我们从高空府澉大海,蔚蓝的海面会通过视觉传达给我们海面的肌理感受。再如站在山腰看云海,虽然我们不能通过触觉来感受云海,但通过视觉,仍然可以感受到云海那特殊的肌理。不同的肌理,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大理石肌理表现华贵、高雅的意境,布纹肌理传达了亲切柔和质朴的意境等等。同时,不同的肌理,因造成反射光的空间分布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光泽度和物体表面感知性。比如,细腻光亮的质面,反射光的能力强,会给人轻快,活泼、冰冷的感觉;平滑无光的质面,由于光反射量少,会给人含蓄、安静、质朴的感觉;粗糙有光的质面,由于反射光点多,会给人笨重、杂乱、沉重的感觉;而粗糙无光的质面,则会使人感到生动、稳重和悠远。在立体构成中,肌理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属于造型的细部处理,也就是相当于产品的材料选择和表面处理。肌理在立体构成中具有以下作用: ①肌理可以增强立体感。比如一个形态的表面和侧面分别用不同的肌理来处理,就可以增强造型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肌理的这一作用,是由肌理的形状和分割配置关系决定的。 ②肌理可以丰富立体形态的表情。不同的肌理会呈现形态不同的表情和特征。为很好地发挥肌理的这一作用,在立体构成时,我们常将肌理放置在视线经常看到的部位。 ③肌理还具有情报意义。也就是不同的肌理会提示我们其作用和用途。如瓶盖、旋钮、开关等特殊肌理会指导我们对形体的使用。为发挥肌理的这一作用,在立体构成时,我们可以将肌理布置使用时常接触的部位。利用同类材料构成的肌理可产生谐调统一的效果,但要避免单调和呆板;而用不同材质构成的肌理则会产生变化丰富的效果,但要注意避免散乱和无序。综上所述,在立体创造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肌理来表现作品,同时,肌理与造型、色彩之间的和谐统一也是创作一件好的立体构成作品的保证。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茶盏成为宋代典型的饮茶器。唐盏多以紫金、白玉、水晶、玻璃等制作,“至宋,则瓷盏为斗茶之胜具矣”(朱琰《陶说》)。其造型新颖,精致高雅,造型、釉色、装饰均体现了一种温润而含蓄、简洁而质朴的美。
1. 清丽挺拔的造型
宋瓷茶盏造型清丽挺拨,体现了宋代自然淡雅的艺术观和尚意崇韵的审美意味,于有限的造型中体现了无限的韵外之致。
自然生动之美。宋瓷茶盏从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等的形态中选取最生动、优美的部分形体,与固有的抽象几何形体相融合。它不是对自然形态的简单模仿,而具有更深的寓意。中华民族擅长于象形表意的思维方式,主张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模拟、类比和象征,以体现形而上的“道”。花卉形象在宋瓷茶盏中十分常见,宋人用弧线将圆形或椭圆形的盏口分成若干等份,有四瓣、五瓣、六瓣甚至十瓣以上的花瓣口,从花瓣口延伸到碗底的弧线,使盏腹曲折起伏,形如花朵,极富圆润和韵律之美。
典雅质朴之美。宋瓷器造型以简约见长,多有“天然去雕饰”的道家美学风范,且具高雅韵味。宋瓷茶盏以大口、深腹、小足为基本特征,在造型上具有不同于其他器物的简洁,曲与直的线条,组合成优美的造型,呈现出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韵味。宋瓷茶盏,造型简约实用,线条流畅,独具一种难能可贵的简逸。如江西省博物馆藏的景德镇窑青白釉托盏,设计新颖,简洁大方,在单纯、质朴中体现素雅、平淡的理性精神。
宋瓷茶盏的造型体现了宋人崇尚平淡自然、简洁明朗的精神气韵,从而达到典雅含蓄的美学意境。
2. 淡雅自然的釉色美
宋代的茶盏有黑、青、青白、白色等,色调含蓄莹润,其装饰效果主要体现在透明的釉层本身丰富细腻的变化效果,以及窑变所产生的肌理色彩变化。
“尚玉”的意蕴。人们将玉与人之德相联系,玉被视为至清、至洁、至善理想美的象征。宋瓷茶盏受尚玉美学观的支配,追求温润如玉的色质感。景德镇窑青白瓷色质如玉,有“饶玉”之美称。宋人在釉质的变化中实现了崇尚“玉德”的理想追求。
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青色是植物的色彩,也象征着天空、春天、水等,通常给人单纯、明朗、纯洁、雅静、幽玄的感觉,传统文化赋予青色以独特的意蕴。这种“崇青”心理,是与“尚玉”密切相关的。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看来,青白瓷、青瓷和白瓷是点茶最合适的茶器。释惠洪有诗云:“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赞的是白瓷茶器。这些史料都证明了青、白等淡色茶盏在文人士大夫中广泛使用。
“色贵青黑”。宋代盛行以建盏为代表的黑釉盏,“已发现的宋瓷窑址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见到黑瓷,南北都产”。黑釉茶盏的兴起,与当时上层社会的斗茶风尚有直接关系。蔡襄在《茶录》里说,“茶色白,宜黑盏”,是说釉面亮黑如漆,便于斗茶时观茶色、验水痕。此外,中国古代崇尚黑色。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到道家以玄黑主张色彩的平静,再到以墨代五色以及对水墨的崇尚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自然肌理之美。以窑变、开片等釉色自然变幻为美,是宋瓷茶盏的风格特点之一,是尚逸、天人合一思想影响的结果。《稗史汇编》载:“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是之谓窑变。数十窑中,千万品而一遇焉。”可见窑变的出现实属偶然,其自然变幻莫测的效果是刻意追求的人工修饰所无法比拟的,它所展示的是由意境所传达的一种含蓄而典雅的极致韵味。如宋钧窑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碗为十瓣花口,月白色的釉面上缀着不规则的紫色斑块,似空中浮云,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宋代还以开片为美,这些都是通过釉的工艺流程自然呈现的,切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和本真美的追求。开片是由于胎、釉收缩率不一而在冷却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大小不等的裂纹,陶工却利用这一缺陷,使其成为一种自然天成、趣味无穷的装饰。
窑变、开片犹如天成,千变万化,这些釉面装饰深化了自然天成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充分表现出景有限而意无尽的韵味。
3. 清新朴素的装饰美
宋代制瓷艺人在充分考虑茶盏自身的适用性条件下,依据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社会风尚,适时地创造和发展了许多精湛的装饰技法和纹样。
装饰手法多样。宋代茶盏多采用刻、划花和印花的装饰手法,线条流畅而富于深浅变化。如玉的釉色与刻、划、印花的结合,体现了淡雅的审美意境。
印花是以有花纹的陶瓷质料的印具,趁陶胎尚未全干时印出花纹,或用有纹样的模子制坯印出花
纹,再施釉入窑焙烧,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如汝窑粉青釉印花盏托,盘心凸起,印莲花瓣纹。这种含蓄的装饰与淡雅的色泽相得益彰,进一步增添隐约朦胧的韵味,尽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美。
彩绘,也是宋瓷茶盏的装饰手法之一,有釉上描金、釉上红绿彩、釉下彩绘等技法。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说:“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再入窑烧,永不得脱。”说的正是釉上描金彩绘。釉上红绿彩是在白釉上用红、绿等色彩勾画纹饰,红绿相间,鲜艳生动。这种在釉上进行彩绘的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釉下彩绘,在坯体上先罩上一层底釉,然后在上面用各种颜色釉进行装饰,再加上一层透明釉。其画面黑白分明,主题突出,具有朴实自然的艺术效果。
装饰纹样图案丰富。纹饰是装饰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而且是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取向等的综合反映。宋茶盏的纹饰题材极为丰富,以花卉为主。花卉有牡丹、莲花、荷叶、菊花、梅花等,动物有龙、凤、孔雀、鹤、鸳鸯、喜鹊、鸡、蝶、鱼、海马、螺等,还有民俗风味极浓的婴戏图、剪纸贴花等。
宋代对莲花纹饰的运用大大超过前代。莲花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图案,象征佛光普照,如意吉祥。随着佛教的世俗化,莲花成为纯洁、正直、高贵品德的象征,周敦颐的《爱莲说》使人们对莲花的喜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大名瓷几乎都有莲花造型。上虞市文物管理所藏的青瓷莲花形盏托,形似盛开的莲花,足底有一孔,中间一盘为莲花瓣口,莲花上为直口,内饰莲蓬纹,其下刻覆莲瓣一周,釉色莹润,造型构思精妙,为越窑艺术之瑰宝。
宋瓷花卉图案中,国色天香的牡丹后来居上,作为主题纹饰开始超过莲花。
宋瓷茶盏造型简洁、优美,轻盈,装饰典雅含蓄,反映了两宋时期崇尚平淡质朴、清秀自然的社会审美情趣,在器物造型、装饰、纹饰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后代学习的范本。
宋瓷茶盏是宋代制瓷工艺与社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茶盏已不单纯是盛贮之器,它体现生活品位和质量,融合了时人的审美、价值观等文化内涵,为研究宋代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