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甜白釉瓷器的特点
明代甜白釉瓷器的特点?
甜白釉以明代永乐窑生产的最为著名。永乐白釉大多达到脱胎、薄胎程度。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称为甜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永乐甜白釉鉴定要点
:
1.釉色洁白,肥厚莹润如玉,无棕眼(一说对光斜视,可看到釉面满布极细的小孔,俗称“棕眼”,并呈现似乎难以觉察的橘皮纹,由于孔眼细小紧密,它们与釉内的微小气泡使光线散射,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柔和感,致使甜白釉成为既区别于历史上邢窑、定窑、德化窑、又不同于同时代及以后的景德镇白釉的一代绝品);
2.胎体极薄,能映见手指螺纹,大部分无纹饰,少数有暗花,题材多为双龙双凤,及莲花、玫瑰、山茶、牡丹等,纹饰极精细,圆润流畅(仿品纤细而板滞),但肉眼难以看出,需借光透视方见;
3.迎光透视,胎釉呈肉红色;足底折角积釉处呈淡淡的虾青色(水绿色或灰黄的光泽),釉面偶然显露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淡淡的虾青色;釉表有细橘皮纹和少量缩釉点;
4.永乐甜白釉的纹饰一般刻于内壁和盏心,宣德白釉碗、盏则刻于外壁和底面,另外纹饰趋向繁多;
5.永乐甜白釉的釉层有厚薄之分,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露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器底不透光;
6.永乐甜白釉瓷品多数无款(一说永乐的甜白釉薄胎的多有款),有款的多为“永乐年制”四字划、印篆书款;
1250℃至1280℃。永乐甜白瓷的烧造温度为1250℃至1280℃。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近年甜白釉瓷器拍卖价格记录:
明永乐甜白釉暗花榴开百 ----2700万
明洪武/永乐甜白釉刻芙 ----1162.41万
清雍正甜白釉暗刻缠枝花 ----728万
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四季 ----604万
明永乐甜白釉执壶---- 508万
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八吉祥 ----508万
明永乐甜白釉暗刻缠枝莲 ----483万
永乐甜白除了白釉像白糖一样腻白的感觉以外,胎体迎光或者用强光手电照射可以呈现浅淡的粉红色,釉面堆釉或者聚釉或者积釉处用10倍放大镜可见微微的虾青色。
图为著名的永乐甜白僧帽壶,雍正有仿制,但甜白发色以及造型与永乐本朝略有差距。
明朝永乐时期的瓷器艺术独创与多元兼具,堪称东亚工艺美术史的高峰。2017年05月18日起,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适于心-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特展,精选近百件永乐瓷器名品一次完整呈献。这也是台北故宫开馆以来首次以明朝永乐皇帝之瓷器举办专题展览。
明代晚期文人在谈论明初官方用瓷时,曾经提到“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这段话清楚地总结了永乐皇帝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及红釉瓷器。
▌甜白为常
“洁素莹然,甚适于心”是永乐皇帝对自己心爱瓷器的赞誉。甜白釉色创烧于永乐,恬静优雅,开创白瓷新面貌。
明永乐甜白莲花纹梅瓶
甜白釉瓷是永乐时期宫中主要用瓷。根据1989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永乐前期地层中的甜白釉瓷器占所有出土物的98%以上。据学者推测,永乐皇帝大量烧造白色瓷器有可能与他燕王时期居于北平,感染元人尚白之风气有关。因其为报答父母之恩所建造的金陵大报恩寺塔,是以白瓷砖搭建而成的,因此也有人推测,大量烧制的白釉瓷器不但带有宗教意涵,同时也承载了皇帝对父母的追思。
明永乐甜白三系竹节把壶
相同器形的瓷壶存世不多,台北故宫另藏有一件器形相同,器身饰以凤凰一对的青花三系竹节把壶,有学者推测两者皆为明初宫廷用茶器。广东台山南宋沉船中,亦曾出水有类似造型的锡壶,也有学者据以推测其为穆斯林使用的汤瓶。
▌苏麻离青为饰
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器是以含氧化钴的矿物为颜料,在瓷器坯体上描绘纹饰,施一层透明釉后,经约1200℃左右高温烧造而成的作品。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发色浓艳,并且带有渗青铁锈斑点,形成独特鲜明的风格。
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盘
明永乐 青花波涛龙纹爵杯、爵托盘
在朝廷的要求和监督下,瓷器先由内府“定夺样制”,才发给窑厂照样制作。官用作品器形规整、釉色纯正、纹饰合于规范的现象在此时开始建立。不合标准的作品往往被刻意击碎,掩藏起来,烧成的瓷器则作为国家礼仪或宫廷日常之用,或成为赏藩外交邦国的礼物。永乐、宣德年间,常有大型器如天球瓶、扁壶等作品的烧制。
明永乐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
明永乐青花人物纹如意耳扁壶
▌鲜红为宝
“要想穷,就烧红”是景德镇当地的一句民谚。高温红釉器是以铜作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造而成,是最难烧制成功的颜色釉品种之一。由于其对温度、气氛的要求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即得不到纯正的红色,因此景德镇珠山遗址也见到大量烧制失败而击碎掩埋的红釉器汰选品。
永乐时期开始,景德镇可以烧造出釉色纯正的红釉瓷器了。一改元代红釉发色灰暗的釉色效果,以红似鸡血般的色彩被誉为"鸡血红"、"鲜红"和"宝石红"。
明永乐红釉暗龙纹高足碗
这件红釉高足碗的口部外侈、深壁、高圈足。全器施红釉,釉汁莹厚,器色鲜艳,圈足著地处露胎。器内壁锥拱双龙戏珠纹,外壁朴素无纹饰。碗心有“永乐年制”双行四字篆书款,外加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