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计算成本
1、陶瓷行业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外,需加一项燃气动力,用来核算归集烧练费
2、陶瓷行业产品成本,直接材料可按产品单位定额分配,直接人工可按计件标准单价分配,燃气动力可按各产品占窑位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可按前三项分配额之和分配
3、在产品约当数,
直接材料按釉和泥耗用比计算,例如泥釉耗用比为5比2,那么未施釉的产品按60%计算完工率,施釉后的产品按100%计算完工率。
直接人工完工率,按完工工序工价之和占总工价比例计算完工率
煤气动力,按是否入窑烧练,完工率为0和100%
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完工率计算约当产量较合理,因直接材料完工率较高,燃气动力完工率较低,且受工艺限制烧练前发生的多些。
以上三点就可确定成本核算规则办法了,怎样计算成本就已经一目了然了
耐磨、 耐高温和耐腐蚀等特性, 而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电子、机械、冶金、化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中。但由于工 程陶瓷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较大的脆性,给其成形加工带了很大的困难。 机械磨削是目前最常用的工程陶瓷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需用昂贵的金刚石 砂轮和高刚度的磨床,加工成本高、 效率低,且磨削时砂轮和工件之间存在强烈的 作用力,易使工件表面产生微裂纹而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 为此,人们开展了绝缘 工程陶瓷的激光加工、超声加工、电火花加工、等离子弧加工、磁力研磨,以及 相关的相复合加工等技术,并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4】。
1、激光加工工程陶瓷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陶瓷材料激光加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打孔、切割、划 线和型腔加工等方面。洪蕾等人用自行研制的机械斩光盘调Q CO2,冲激光器对 Si3N4 陶瓷切割试验表明,在高峰值能量(≥15 kW) 、短脉冲宽度(1μs) 、高脉 冲频率(20kHz) 和适当的平均功率(300 W) 条件下,采用高速(>220 mm/ s) 多次 重复走刀切割工艺,可以得到无裂纹的精细切口。陈可心等人采用0.25 MPa 氧气 作辅助气体,用800 W 的连续波CO2 激光在厚度13.5 mm 的氮化硅陶瓷上加工出 了直径0.72 mm的无损伤深孔,深径比达18.75Tsai Chwan2Huei 等人提出 了基于裂纹加工单元的激光铣削方法,他们采用CO2 和Nd : YAG激光器对Al2O3 陶瓷进行了基于裂纹加工单元的激光铣削加工,并在Al2O3 陶瓷零件上加工出了 形状较复杂的型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激光铣削所需要的功率比通 常的方法低。Henry Matt等人对TBC 陶瓷、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和不锈钢等材 料的激光铣削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
为把激光加工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陶瓷加工中,人们还探讨了激光预热辅助切 削或磨削等方法,其目的是增强陶瓷被加工部位的韧性,以达到降低切削或磨削 力、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等目的。I. D.Marinescu 等人对Al2O3 、Ferrite 、 ZrO2 和Si3N4 4 种材料进行了激光预热磨削试验,发现激光预热磨削不仅能减 少磨削过程中温度的影响作用,而且还能降低陶瓷的硬度, 增大去除量而不引起 磨削裂纹。美国Purduce 大学的C. J . Rozzi 等人对激光辅助切削工程陶瓷技 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激光辅助切削ZrO2 、 Si3N4 等陶瓷瞬时三维温度场 传递的物理、数学模型,并总结出了相应的加工规律。
2、超声加工工程陶瓷
与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等特种加工技术相比,超声加工既不依 赖于材料的导电性,又没有热物理作用,加工后工件表面无组织改变、 残余应力及 烧伤等现象等发生加工过程中宏观作用力小,适合于加工不导电工程陶瓷。 T. B. THOE 等人对超声加工Al2O3 、ZrO2 、SiC等陶瓷的工艺规律和加工 机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的研究结果,并用超声加工技术在Si3N4陶瓷上加工出了 航空航天用的涡轮叶片。
研究资料表明, 采用超声磨削工程陶瓷时,当磨削深度小于某临界值时,工程 陶瓷的去除机理与金属磨削相似,工件材料在磨刃的作用下通过塑性流动形成切 屑,避免了较深变质层的形成,塑性磨削可以获得Ra <0. 01 μm 的表面质量。超 声磨削工程陶瓷的优点是加工效率比普通磨削高一倍以上,可采用较大的磨削用 量,能有效防止砂轮堵塞,减少砂轮的修整时间。
3、电火花加工工程陶瓷
在用电火花工艺加工工程陶瓷方面,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福泽康与丰田工 业大学毛利尚武的研究成果最具有代表性,他们提出了用辅助电极的方法加工绝 缘陶瓷材料。 该方法是利用放置在陶瓷表面的金属辅助电极被击穿放电时的熔化 和碳化等作用,来形成绝缘陶瓷表面的导电层以进行电火花加工的。 此后,他们又 探讨了采用物理蒸汽沉积TiN 来形成绝缘陶瓷表面导电层的电火花加工方法,以 及用廉价的石墨胶体溶液涂敷在工件表面,经过烘干等工序形成辅助电极的方 法。 Apiwat Muttamara 等人用普通电火花成形机和辅助电极电火花加工系统相 结合,以直径45μm 铜钨电极在0. 3 mm 厚的Si3N4 陶瓷工件上成功地加工出了 直径55μm 的微孔。
4、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
绝缘工程陶瓷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时,工具电极和辅助电极分别接电源的 负、 正极,工作液为电解液,由电解液的导电作用和电化学反应来形成火花放电的条件,达到放电蚀除加工的目的。 刘永红等人提出了绝缘陶瓷材料的充气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方法,研究结果 表明该加工方法具有生产率高和能耗小等优点。B. Bhattacharyya 等人使用 NaOH 溶液作电解液对高纯Al2O3 的加工试验发现,加工电压越高材料去除速度 越高,但微裂纹和其他缺陷也相应增加电解液浓度越高材料去除率越高,但过切 现象也越严重。
试验显示能够同时获得较高材料去除率和尺寸精度的加工参数为: 加工电压80 V 左右,电解液是NaOH 质量分数为40 %的溶液。另外,工具电极的尖 端形状也是影响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的一个重要因素,端部为锥形尖端形状的电 极要比端部为圆柱形的加工效果好。
5、等离子弧切割
等离子弧切割可加工所有导电材料,生产成本低、切割速度快、生产率高。 对于非金属可以采用非转移型等离子弧进行切割,非转移型等离子弧在切割时阳 极斑点在喷嘴上,大量热能经水冷散失,因此能量利用率低。 由于受弧柱形态及温 度场分布限制,该加工技术很难胜任较大厚度工件的切割。
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了 绝缘陶瓷材料附加阳极等离子弧切割技术的研究工作,其基本原理是在被加工陶 瓷件下方设置一个附加电极,利用阴极与附加电极之间产生的等离子弧进行切割 加工。他们用该方法对6 mm 厚的Al2O3 陶瓷板进行了切割试验,得到了上口宽 5. 0 mm , 下口宽4. 7 mm , 切口角2. 9°的光滑切口。
一般制造业成本核算流程和分录:
1、采购
借:原材料
/
库存商品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2、材料领用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3、计提工资
借: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其他应付款—社保
等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现金/
银行存款
4、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
借:制造费用
贷:现金/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
5、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车间用)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使用)
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使用)
贷:累计折旧
6、销售收入
借: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月末,结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摊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
例如按材料消耗分摊:
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该产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总额
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本期制造费用总额
借:生产成本—**产品
生产成本—**产品
。。。
贷:制造费用
8、月末,结转完工入库产品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9、月末,计提附加税(增值税不在本科目核算)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10、月末,结转本月销售商品成本和税金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11、月末,结转本月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12、月末,结转本月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你可以给每个产品做一份BOB,列出要用到的泥土,色粉,釉,花纸,等等的定额耗用量,以及耗用的工时,要用的的烧烤时间,耗用的瓦斯,电力,检验费用等等。然后通过盘点,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各个不同产品之间分配。
本人曾主持过某大型企业成本计算,用EXCEL公式开发了一套成本计算模型,但不便上传。你说的公式我是没有的,其实要灵活运用,恰当分配,经验把握,与真实成本接近,那才是最好的。
心中无公式,你才能做的最好!会计上没有公式。
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宋志健 刘世凯 孙亚光
近年来,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功能化发展与日俱进,可应用的领域也不断扩大,其中氧化锆陶瓷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并且具有其他陶瓷基复合材料无法比拟的良好韧性,在生物材料、结构材料、耐火材料、环保材料和电子材料等领域均有所应用。
高纯的氧化锆呈白色,一般的呈黄色或灰色。氧化锆是一种弱酸性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质,除硫酸和氢氟酸外,对于其他酸、碱及碱熔体、玻璃熔体和熔融金属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大家的认知里,陶瓷一般是又硬又脆的,但氧化锆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因为氧化锆在常压下温度由高到低呈三种状态存在,即单斜相(m)、四方相(t)、立方相(c)。随着温度变化三种相会依次相互转化,在此过程中会引起陶瓷基体的体积变化,进而在基体中会出现大量的微裂纹,可以分散尖端应力,提高其力学性能。部分稳定氧化锆力学性能优良、导热系数低、抗热震性良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结构陶瓷。
可用于牙齿修复、骨关节修复、手术陶瓷刀等生物材料领域。作为齿科修复材料,首先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副作用;其次还需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口腔内咬合力的频繁变化;同时,伴随着人们对美观需求的提高,要求齿科修复材料的色泽与天然牙无限接近。
氧化锆陶瓷具有优异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且色泽美观与天然牙一样自然,被视为理想的全瓷修复材料,逐渐代替氧化铝陶瓷,在修复硬组织损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凭借t-m相变增韧,强度可达1000MPa,断裂韧性可达7.2MPa·m0.5。
此外,随着全瓷体加工技术CAD/CAM 的快速发展,氧化锆陶瓷现已被广泛用作齿科修复材料,如牙根管、瓷桩、托槽、牙冠及固定局部义齿等。但是现在发现氧化锆陶瓷存在低温老化现象,在低温(30 300 )潮湿条件下,如处于口腔或生物体内环境,氧化锆会自发地产生t-m相变,导致其力学性能和美观性下降,这种服役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降低了临床应用效果。近年来,在保证其综合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学者针对这一问题以及如何抑制低温老化现象进行了大量的体外时效研究。氧化锆陶瓷的低温老化与晶粒尺寸、稳定剂、残余应力大小有关,可以从氧化锆陶瓷的微观结构、制备工艺、开发设计三方面解决其存在的低温老化问题。
可用作关节假体材料。每年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呈稳步增长的趋势。目前,应用于髋关节假体的材料主要是以钛为代表的金属材料。这类金属材料一般使用寿命不超过20年,耐磨性能差,长期使用会导致金属磨削颗粒的产生,从而引起假体周围组织炎症的发生。目前,氧化锆陶瓷植入物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长期耐磨性而被广泛用作一种髋关节假体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生物陶瓷能够明显降低植入物的磨损率。例如,3mol%氧化钇部分稳定的四方氧化锆(3Y-TZP),是一种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陶瓷材料,在骨科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氧化锆陶瓷材料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耐腐蚀性,是能满足长期使用要求的潜在替代材料。另外,由于氧化锆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积累电荷、不生锈、耐磨、锋利度高等特点,使其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潜在用途,有可能用作新型医用陶瓷手术刀片。
可用于陶瓷轴承、研磨球、刹车片等结构陶瓷领域。近年来,工业各领域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随着 社会 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役于高速、高温、强腐蚀、无磁、无润滑等恶劣工况下的轴承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钢轴承因在高速、高温下寿命、强度、精度等都会下降的原因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工程陶瓷性能要远远优于钢轴承。陶瓷材料应用于轴承上能大幅提高轴承工作精度、使用寿命、动态刚度、散热性能、润滑条件等各方面指标,能有效改善机器的使用性能。陶瓷轴承套圈为薄壁环状结构,套圈质量的好坏将影响成品轴承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陶瓷轴承加工成本高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性问题,其中磨削加工成本占比超过80%。
可用作高温环境下的耐火材料。氧化锆陶瓷的熔点为2715 ,纯致密烧结体的变形温度可达2400 2500 ,热稳定性及高温抗蠕变性能良好。氧化锆陶瓷的热导率比其他陶瓷更低,并且高温化学性能稳定,与多数熔融金属不浸润,是高温隔热及结构材料的理想材料,可应用于金属熔炼、窑炉内衬以及高温防护涂层等。
在环保方面有所应用。城镇居民的人口密度越来越高,日常生活用水的环保处理意义重大。氧化锆陶瓷的化学性质稳定,抗腐蚀,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耐磨性能优良,并且无毒无害,可以用来制备陶瓷过滤膜。这种过滤膜使用后还可以回收利用。目前国内的氧化锆陶瓷过滤膜与国外的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金属器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腐蚀,在高温环境下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氧化锆陶瓷高温涂层热导率低,抗腐蚀,可以大幅延长金属器件在高温下的使用寿命,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电子材料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首先氧化锆陶瓷的韧性是其他种类的陶瓷无法企及的,既具有陶瓷的温润手感,又具有相对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因此可以用来制作高端手机的后壳。氧化锆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测氧精度和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内能机尾气排放中的氧含量检测等领域。氧化锆压电陶瓷由于性能参数多样、振动模式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增多、器件制作技术进步等因素,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应用于压电点火装置和滤波器等。氧化锆陶瓷还能作为高频感应炉的感应发热体,主要是由它独特的结构和电性能决定的。氧化锆具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在室温下,是很好的绝热体,具有很高的电阻系数,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电阻率急剧降低,在1500 左右可以成为十分良好的导体。
氧化锆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各种优良的使用性能,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低温老化问题、由于相变导致的失效问题、陶瓷质材料与人体相适应问题、提高陶瓷器件使用寿命问题、制品产业化问题等,都需要我们继续探究。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3月21日9版
责编:丁涛
校对:张健
监审:韩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