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陶瓷上釉要注意什么

粗犷的书本
传统的小虾米
2023-03-26 00:23:00

陶瓷上釉要注意什么?

最佳答案
任性的香水
乐观的巨人
2025-09-25 04:38:07

给陶瓷制品上釉,也要做一番仔细的研究,使釉料适应于陶瓷坯体的要求,这就是所谓釉料配方。

1、由于釉不能脱离坯体而单独存在,因此,在进行釉料研究时必须首先掌握坯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就是坯体的化学组成.膨胀性能、成熬湿度以及成品性能要求等等。

2、釉与坯的膨胀系数的适当配合,是釉烧成后固着于坯体表面良好与否的主要条件。

如果釉的膨胀系数小于坯的膨胀系数,则在冷却时产生釉层剥脱;如果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则在冷却时釉层产生龟裂,甚至当坯釉之间产生过大的应力时,制品也可能破坏。

3、必须明确对于釉料本身的要求,如白度、透明度、化学稳定性以及机械性能等。

4、必须注意制釉原料的纯度。因为原料所合的杂质,例如铁、钴的化合物对于釉的白度及介电性能等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5、在釉料的研究中要掌握一个总的原则:一般改变釉料的成分来适应坯体而不是改变坯体的成份来适应釉。这也正象在缝制衣服时总是要使衣服适合于人体而不是让人体去适合衣服一样。

扩展资料:

陶瓷的保养

1、 日常清洁可用家用洗洁精。

2、 用肥皂加少许氨水或先用等量亚麻子与松节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强,可将瓷砖擦得更有光泽。

3、 如将浓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强的液体洒在砖上面,应立即擦洗干净。

4、 定期为抛光砖打蜡,取得持久保护作用,时间间隔2—3个月为宜。

5、 如砖面出现少许划痕,在划痕处涂牙膏,用柔软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划痕擦干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釉

最新回答
迅速的滑板
友好的蛋挞
2025-09-25 04:38:07

用荡釉法的陶瓷是道光瓷器。荡釉,是中国古代烧制瓷器中的专业术语,这种方法适合于瓶、壶等琢器。器物釉面肥厚,釉面大多数是粉白釉,大件器物白釉泛青,釉面不平,往往出现波浪状,称为“波浪釉”,俗称为“荡釉”,是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

灵巧的大炮
壮观的钢笔
2025-09-25 04:38:07
陶瓷浸釉法又名蘸釉。指将坯体浸入釉中片刻,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坯体表面。釉层的厚度由坯体的吸水性、釉浆浓度、浸渍时间来进行控制。二、荡釉法将釉浆浇入坯体内,用手缓慢摇荡,以釉浆分布在坯体的内表面的施釉方法。此种方法适宜于器型较深的产品,如大型花瓶之类的产品。三、喷釉法系采用喷釉器将釉料雾化喷到坯体表面。此种施釉方法适合于大型产品及造型复杂、或薄胎等需要多次施釉的产品,可以多次喷釉、以进行多釉色的施釉,并且能够获得较厚的釉层。还有一种将浇釉与喷釉相结合的施釉机械方法,可以达到效率高而且釉面光滑平整的效果。大型卫生洁具产品坯体的挂釉,通常采用了自动化喷釉方法。四、压釉法系意大利开发出的现代化建筑陶瓷施釉工艺技术。它是将配制好的干粉状釉料与坯体分层填入模型内,压制出带釉坯体的方法,操作时应该先将釉料压实,或者制成机械强度高的薄片釉,再与坯体一起加压,这样可以使釉层比较均匀和少受釉层污染。现在建筑陶瓷产品的釉面砖与地砖,多采用此种施釉方法。瓷砖施釉要注意一下几点:一、适当选择釉的浓度。在上釉时要适当选择釉浆的浓度。釉浆的浓度过小,则在坯体上容易形成釉层的过薄,造成烧成制品釉面上的痕迹粗糙,而且烧后的釉面光泽不良。但如釉浆的浓度太大,不但施釉操作不易掌握,且坯体内部有棱角的地方往往上不到釉。施釉后釉面较易开裂,烧后在制品表面上可能产生堆釉等现象。二、注意釉料的细度。釉料的粉碎过细,则釉浆粘力过大,含水量过多,在干燥的坯体施釉后,釉面容易发生龟裂,釉层翘起与坯体脱离等现象。如果施釉较厚,这种缺陷更明显。但如釉料的粉碎不足,则釉浆粘附力过小,釉中的组分容易沉降。而且釉层与坯体的附着不牢固。如出现这种现象,加人小量凝胶剂或有机物可消除。三、釉、坯料的成分。釉料中加入的可塑性物料过多,也会造成釉浆的粘力过大。施釉后易发生龟裂,釉层卷起等现象。应调整好粘性物质的含量,同时,坯料中可塑性原料的过多也可影响施釉质量的好坏。因为由于坯体的组织过于致密,缺乏渗透性。施釉时坯体表面吸收水分而膨胀,但由于水分难以渗透至坯体的内部,以致内外层的膨胀不一致因而发生开裂。此时,应调整坯体配方或将坯体先行素烧,以增加它的吸水性。另外,烧成制度对釉面发生的缺陷也有较大的影响。冷却带冷、热配比要适当,正确掌握不同阶段的温度与气氛要求。防止因氧化不足,还原气氛过强,还原时间过长等而使制品烟熏。温度也要控制在釉料所允许的温度范围内或提高溶剂的熔融温度。

坦率的黑裤
悦耳的泥猴桃
2025-09-25 04:38:07

上釉,就是所谓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的一种方式。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

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扩展资料: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釉的种类很多,按坯体类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可分高温釉、低温釉;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开片)、结晶釉等;按釉料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釉

清脆的老虎
英俊的彩虹
2025-09-25 04:38:07
釉是陶瓷器表面的一种玻璃质层。釉层的作用是使陶瓷表面光洁美丽,吸水性小,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由于釉的化学性质稳定,釉面硬度大,又使瓷器具有经久耐用和耐酸、碱、盐侵蚀的能力。此外,颜色釉还能起到装饰作用,使瓷器美观。

我国古代陶瓷釉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釉的成分,可以分为石灰釉、长石釉等;按照烧成温度,可以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按照烧成后的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结晶釉、玻璃釉、开片釉、窑变釉等。此外,施釉方法也有多种,如浸釉、蘸釉、浇釉、喷釉、荡釉、滚釉、刷釉等。

釉与器物窑口鉴定

古代陶瓷生产,釉的材料来源,同胎土一样,一般也是就地取材。由于釉的成分不同,以及烧成温度、窑内气氛、施釉方法、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地区、各个窑口的陶瓷产品在釉方面往往会形成一定的特色,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如唐代寿州窑瓷器以生产黄釉为主,另外还有黑釉、茶叶末釉和窑变釉等。黄釉色调深浅不一,釉色呈现出黄、蜡黄、鳝鱼黄、黄绿、黄褐等色,器物积釉较厚处常呈现翠青色窑变釉。采用蘸釉法施釉,一般施釉不及底,多数器物的底和圈足无釉,常有流釉现象,在器物下腹部出现蜡类痕。釉层厚薄不均,釉色浓淡不一,玻璃质感强。胎釉结合有时不紧密,出现剥釉和自然开片现象。

古代瓷窑,有的虽然同时生产多种釉色的产品,但一般都以一种或几种釉色的产品而闻名。如邢窑、定窑的白釉,寿州窑的黄釉,汝窑、南宋官窑、耀州窑、越窑、龙泉窑的青釉,建窑的黑釉,钧窑的天青釉、月白釉、玫瑰紫釉等。一些窑口釉的特征,有时甚至比胎的特征更明显。有经验的古陶瓷鉴定者,有时只需要看一看器物的釉,即能大致断定其窑口。如钧窑的蚯蚓走泥纹、定窑的蜡泪痕与竹丝刷痕、宋代耀州窑瓷器底足处的姜黄色釉等特征,这些都是鉴定瓷器窑口、乃至真伪的要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