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杯裂开了一条缝怎么补?
可以找锢炉匠对陶瓷杯裂缝进行锔补修复。
锔补修复工艺流程:
1、找碴,对缝,对破损的瓷器恢复原状,准备修补。
2、定位点记,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以及样式张合位置和位点,以及锔钉数量和位置。
3、打孔,用金刚钻打孔。用金刚钻钻孔,打孔也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一是手要拿得稳,对的准,最好不能打穿,有时不小心打穿了,还得多加几道工序把孔填补起来;其二是孔要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
4、锔钉,锔钉制作体现手艺人的水平,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
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锔钉的大小,得根据器物的大小以及破损程度来计算。这样,器物修复后不仅盛水不易漏,而且还给器物本身增添了几分韵味。当然,这些步骤和细节都与锔瓷艺人长期积累的经验息息相关。
5、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这样完整的锔瓷就完成了。
扩展资料
锔瓷工艺起源
锔瓷技艺起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早在宋代张择瑞《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匠做活的场景。锔瓷作为一种民间绝活,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也已跨越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影响了数代中国人的生活。
锔瓷工艺采用手工制作,工艺复杂。要将一件破碎的瓷器锔好,需经过找碴对缝、定位点记、打孔、锔钉、打磨、填粉等多道工序流程。
首先是要将破损的瓷器碎片拼接好,然后用弓和金刚钻沿着裂缝两边钻出小孔,再将锔钉横跨裂缝钉进去,让几毫米厚的瓷器碎片不被钉透还要互相牢牢地咬住,这样就可以使瓷器恢复原样,而且还给器物本身增添了几分韵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锔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锔瓷”——将世间残缺温柔以待
关于陶瓷破裂修复的方法有好几种。
第一种方法,陶瓷胶粘合
用陶瓷胶粘合,陶瓷胶某宝都有卖,五块钱左右,里面有两瓶,你按它要求的比例进行调配,在之前,先将碎裂处清理干净,然后讲调配好的胶均匀的涂抹在碎裂处,将碎裂的瓷片紧紧按在一起,经过二十多个小时就能粘在一起,在此期间要将粘合的碎片固定,不能让它松动。最后将多余的胶水打磨干净。用陶瓷胶比较实惠,但不好的一点是 那个裂缝补得胶你是能看到的,不是很美观。
第二种方法,焗瓷
锔瓷第一步就是找碴,对缝对破损的瓷器恢复原状准备修补,第二步定位,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以及样式张合位置和位点
确定锔钉数量和位置,第三步就是打孔,用金刚钻打孔金刚钻是长约10公的铁钻杆用金刚钻钻孔,有些瓷器厚度就几毫米打孔时都是毫厘之差一是手要拿得稳对的准,最好不能打穿二是孔要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第四步锔钉,
锔钉的大小得根据器物的条件来计算这样,器物修复后不仅盛水不易漏而且还给器物本身增添了几分韵味,第五步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这样完整的锔瓷就完成了。想要修复好一个瓷器不仅需要打磨和琢磨的耐心。有点是焗瓷完的脸盘立马高大上了,但缺点是现在不太好找焗瓷的师傅,而且价格也比较贵。
第三种方法,金缮。
用金缮这种方法,你要准备这些工具:
1、四种漆:生漆、黑推光漆、金地漆、透明罩金漆。
2、两种粉:糯米粉、瓦粉。
3、刮板
4、砂纸
5、手术刀
6、胶带
7、各种笔
8、塑形泥
9、金粉
10、棉花
11、手套
二、注意事项
1、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带手套!
三、步骤
1、清洗
先把破碎的器物清洗干净,清洗可以用自家的各种洗涤产品洗、超声波机振、草酸泡,用钢矬子磨,看情况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举个例子,只是表面有点不干净的东西就用洗衣粉、洗涤灵什么的一洗,洗去了就行了,超声波、草酸等主要是对于比较难洗的陈年污垢,没办法只能慢慢振和泡,这个时间比较长,通常要一个星期左右。钢矬子(电磨也行)磨的情况比较少,主要是之前修过,没弄好,断口上粘住了瓦灰之类的,已经凝固得很牢了,无法洗下来,就只能磨掉了。这里说一下金缮修复的基本原则,金缮修复和其他修复方法一样,必须最大程度的保障器物的完整性,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对器物造成二次伤害,所以钢矬子磨是最后的选择。2、粘接先调糯米粉,之后在要粘接的断口处两边都涂上一层,不要等,两块一合,用力一挤就行,这时,多出的麦漆会溢出来,不要理他,拼好之后微微的进行调整,一定要保证两片是严丝合缝的,检验的方法就是刮掉一些溢出的麦漆,用手术刀在断口上轻轻的刮过来,刮过去,感觉顺利没有阻碍就是平了,不行的话再调整。粘接要从下往上,从小往大了粘。粘好之后,用胶带固定,放阴凉的地方个把星期就干了。干了之后,用手术刀把溢出来的麦漆清理干净。再用瓦灰加生漆调好,不要加水,气候、环境、东西的质量不同,比例不一定,但是要调出的状态是一样的,稀了加瓦粉,干了加生漆,达到这个状态就可以了。要多调一点,和拼接的程序一样,留一些调好的瓦灰观察干燥的状态。之后用牙签、刮板反正一切你觉得趁手的家伙把调好的瓦灰填进去,缝再细也要填,填好之后和前面麦漆的程序一样,多准备点放旁边,一个星期左右吧。4、打磨,大概个把星期左右,观察一下多出来的瓦灰的状态,掰开看下,如果瓦灰都干燥了,就可以打磨了,打磨是个细致且要求很高的步骤,把干砂纸剪成条慢慢来,千万别图省事,一大块乱磨,这样伤到釉就不可挽回了。干砂纸按目数由低到高慢慢打磨,这个是最耗工的时刻,要求是最后要光滑,且与接缝严丝合缝,这一步做不好就不要往下面做!5、上黑漆就是用笔把黑漆涂上去,不要稀释,不要涂厚了,厚了容易起褶子,涂一层,阴干,用水砂纸磨一下,目数由底到高,不要机械的全用,发现600目打下来有气孔、褶皱等就不要用1000了,擦干净再上一次黑漆,阴干再打磨,反复几次一直到打得光滑。6、上金地漆红推光漆和金地漆。7、上金。8、清洁上金之后在要上金的区域外面会有残留有一些金粉,这个时候用棉签沾点松节油一点一点的粘。9、罩金。罩完金之后,整个金缮的过程基本上就可以算完工了,至于后面的工序是揩清和推光。优点是修复出来的脸盆感觉档次更高了,缺点是这个还是比较复杂,费工夫的。
所以最后怎么选择,看题主对生活的要求了
中国的锔瓷,日本的金缮,还有一种是“金全银”。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何况那些根深蒂固的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用筷子用了一辈子,突然叫你必须用刀叉吃饭,内心应该在咆哮。
对于器物的使用我们是忠诚的,用了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器物,这已然是一种习惯,一种本能。新的东西在面前有的是新鲜感,旧的东西有的是感情、是怀念、是牵挂,东西本身也有了自己的故事。更不用说喝茶人对器物的钟爱,日日与茶为伍,与器为伴,手里的那几件东西只会越用越顺手,越用越舍不下。
有一天,那件有了感情的东西破了,用是用不了,丢掉却也不舍得。不说恢复如初,只望还能陪着,这种情感的强烈要求下,修补成了唯一的办法。瓷器,各时代的宠儿,是易碎的。可是将破碎的瓷器修补好又谈何容易,在经过无数匠人的艰苦摸索,现在已经成就了一种别样的风味。
一、中国的锔瓷
想必都听过这句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里说的就是中国的锔瓷技术。早在宋代张择瑞《清明上河图》中,就有街边“锔瓷”的场景描绘。
用一句话来介绍“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用外力将瓷器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当锔子在器物上成为装饰,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别有一番韵味。
天下第一锔——山东锔瓷巧工王神手王振海,别号王老邪,大半辈子都和锔瓷在一起。他收集了五个朝代的六片碎瓷,锔成一个茶盏,严丝密合,世间仅此一件,名唤“七合盏”。这是锔瓷手艺的代表,这些经历过人间沧桑的瓷片经过锔瓷这门手艺,有了新的生命,这份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值得被尊敬。
锔瓷不漏水是最基础的要求,而好的锔补作品更耐人寻味,别有另外一种珠联璧合的美,按王老邪的讲法,就是“缝补生命,修复艺术”。破损瓷器经过艺术性的锔补而得以锦上添花,焕发出因“破碎与归原”而携带的独特禅思与艺术魅力。
二、日本的金缮
金缮,意为“髹金缮物”,也叫漆缮。源于中国,在日本得到了发展和流传,是日本独有的一门技艺和词汇,本质上属于漆艺范畴。
金缮是用大漆、色漆、金粉和瓦灰等纯天然材质修补残缺器物的传统手工艺,适用的范围广泛:瓷器、紫砂壶、竹器、象牙、玉器等。精湛的技艺以及优雅的设计,更增加了一种难以言说的“ 残缺美”。
金缮是黏结的技术,黏结的介质也是传统的大漆,以大漆粘合器物碎片或填充缺口,由于天然大漆的颜色较黑,就用黄金涂洒在破碎的伤痕上,瞬间伤口上就像融了金子,缺陷突出但却不突兀,甚至比原物更加的具有艺术美感。
用最贵重的物质来面对缺陷,这就是金缮的态度——以金修缮。
修复器物其实是修复人与物之间的感情,补回人对物的那份“惜物之心”,精心修缮,面对残缺不去试图掩饰,反而把它看作是一种在缺陷中寻找美的艺术。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能够让瓷器“起死回生”的锔瓷简单点来说是一种瓷器修复的技术,运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将破碎的瓷器进行修复。这是一种艺术修复的过程,一件件破碎的瓷器在匠人们的手中通过这种技术起死回生,从而创造比原来瓷器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
刚开始这一行当只是人们用来谋生而产生的一门手艺,渐渐的发展到无法替代。至于锔瓷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我们知道的是,这门手艺从宋朝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这门手艺已经发扬光大了。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匠人们在经经过艰难的摸索过程中,整理了一整套合理的锔瓷技艺。其中最令我们深知的是发明了独一无二的“金刚钻”和“锔钉”,而民间广为流传的这句谚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是出自这个行当的。
在中国古代瓷器也是相当发达的,当时中国的陶瓷品牌就是世界认知中国的一张名片。中国作为陶瓷的故乡,随着瓷器业的发展,但是陶瓷器不易保存,很容易摔碎,所以锔瓷技术应用而生。它通过对破碎的瓷器进行修复,来达到艺术的再生。而且这个行当刚刚出现,就被老百姓迅速的接纳,因为相对于购买新的瓷器的费用,修补破损的瓷器的费用明显要少得多。这样瓷器的拥有者,不仅可以减少购买新瓷器的费用,同时也可以让修补瓷器的匠人获得应有的报酬,可以说是互惠互利。
直到近代以来,中国各地战乱不断,锔瓷这门手艺也开始走下坡路了,人们都在考虑自己的生存问题,对于锔瓷关注的并不多,导致从事这个行当的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