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剩余的瓷砖有什么用途,如何变废为宝
装修剩余的瓷砖的用途如下:
1、剩余瓷砖用于门厅处,不少人喜欢购买特殊造型的瓷砖铺在门厅处,业主可以估算碎料剩余量,然后在门厅处预留出合适的位置,待碎料集中后,直接将瓷砖碎料铺在门厅位置,这样做不但富有新意,还能节约开支。
2、剩余瓷砖用于卫生间马赛克装饰,有的业主喜欢在卫生间坐便器背后的墙面位置贴上马赛克,使卫生间显得更为别致。其实,只要在坐便器背后墙面预留两条约15公分宽的槽,把碎砖裁成规则碎片,再铺贴在槽内,不仅节约,而且还达到了马赛克的装饰效果。
3、剩余瓷砖制成装饰品,如果剩余的瓷砖是漂亮的花片,本身就已是精美的装饰品。挑个富有质感的画框把它们镶起来,挂在墙上便成为独一无二的“画作”。铺墙时损坏了的瓷片,可以收集起来,将各种不同颜色、形状的碎片拼贴起来,也能做成瓷砖画。
4、剩余瓷砖制成杯垫、锅垫等,瓷砖的另一妙用是用作杯垫、锅垫,尤其是8×8厘米规格的马赛克砖最好利用,单片便可以作为杯垫。30×30厘米大小的瓷砖做锅垫最合适。如果家中装修后剩下备用瓷砖,储藏起来颇费空间,你可以干脆把它们垒成两叠,上面搁块大小长短适合的木块,就可以充当玄关椅,要不在上面放个质朴的艺术品,让瓷砖的质感与它相映成趣。
不知不觉,我们的班级共读书有一个很长的单子了,其中深度共读的,从一年级的《铜山国王》、《青蛙和蟾蜍》、《丑小鸭》、《窗边的小豆豆》,到二年级的《狮心兄弟》、《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火鞋与风鞋》,三年级的《绿野仙踪》、《农庄男孩》、《夏洛的网》……希望这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人物形象能够陪伴着孩子们成长。
四年级的第一本共读书《碎瓷片》是从暑期读书作业开始的,在开学一周半的时间里做整本书的共读研讨。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不在班里一页页地朗读,而是让孩子们自己通读全书,课上只挑一些片段来读,更多的时候是做分享和讨论。
经过暑期里的篇章朗读,我们已经了解了整本书的故事梗概,先欣赏封面和目录,我把全书13章分成五个部分,打算做五次讨论:人物身世--第一份工作--创新失败—完成任务—回家,对书中重要的几个人物也分几次来做剖析:树耳与鹤人;明师傅与明师母;树耳与明师傅/康师傅;鹤人之死。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是在关系和对比中凸显出来的,所以我让孩子们写人物介绍的作业,一般会给两个选择,孩子们也喜欢能够有一些“自由度“。
课堂讨论和阅读单相结合,也是第一次尝试,因为有的孩子在课上讨论时很活跃,有的孩子则不太习惯在群体里表达。有时候我希望先听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先发阅读单),有时候我也会在讨论完了之后,再迅速把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记录下来,听听孩子们讨论出来的想法。
在设计阅读单的时候,我努力去寻找可能引发认知冲突与思考升华的点。引入困境与冲突,共读的乐趣在于把孩子带入到具体情境中,提出好问题(而非说道理)。
比如说,当我们读到树耳无意中发现——康师傅发明了新的镶嵌工艺时,我问孩子们:
问:树耳该不该把康师傅的创意告诉明师傅?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道德选择,孩子们的回答也各有千秋。
道德感强的孩子可能会简单而斩钉截铁地回答:
一些孩子在选择的同时,还会分析一下事理:
有的孩子道理上明白“不该“,却仍然会感受到情感上的挣扎,比如这个孩子体会到保守秘密很辛苦:
也有超过1/4 的孩子选择告诉,这些孩子通常年龄更小,没有“道德负担“,或者是更”渴望成功“,成长的愿望冲破一切阻碍——
情商高的孩子会委婉地提醒——
还有的孩子会做动态变化的情感选择,看你对我好不好再说——
值得玩味的,有四五个孩子选择了“不该说,但我还是会说“,在“法”与“情“的冲突中,还是情感和成功的欲望占了上风,很明显,孩子们的思考已经有多个角度,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了。
多么恼人的选择啊!这个孩子干脆把笔一搁——
读书其实是在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从这些五彩缤纷的回答上,我能感受到每个孩子的性情,通过读书和讨论,他们的眼界和胸怀也在不断拓宽。
问:明师傅为什么不肯教树耳制陶?
被拒绝后,树耳为什么还要帮明师傅送作品去松岛?
这第一问,大部分孩子都能从文本中找到答案:“因为陶匠是父传子、子传孙。陶匠的行业是世袭的,父传子、子传孙。“
第二问,最多的回答是这样的:
这些回答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对世界美好的信任,这样无条件的信任常常让身为老师都感到汗颜——
沙子晶的回答做了一个非常有力也很有价值的补充:
孩子们立马反应到,中国人是非常重承诺、守信用的,君子言而有信嘛!
有孩子说:“可这本书是韩国人写的。“
“韩国在历史上也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啊!“ 说出来满满的文化自豪感。
鹤人:“有两样东西是令人百看不厌的,熊熊的火焰和倾盆而下的大雨。”你同意鹤人的说法吗?你认为有什么东西是百看不厌的?
有什么东西是让我百看不厌的呢?
不用说也能想到——成长中的孩子啊!
【附录】我每节课上手写的阅读单,反映了一部分课堂讨论的话题和思考框架。
《碎瓷片》阅读单①
快速阅读第二一四章(P14-40),回答问题。
树耳得到了有生以来第一份真正的工作。
1.他之前每天的工作是什么?请描述一下。
2.他的理想是什么?
3.砍柴有什么用?他遇到困难了吗?是如何解决的?
《碎瓷片》阅读单②
快速阅读第五~七章(P51~94),回答问题,
1.你认为康师傅和明师傅,谁是更好的陶匠?
他们的作品有何不同?
2.树耳该不该把康师傅的创意告诉明师傅?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3.创新失败时,明师傅,明太太,树耳都做了什么?
人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同意吗?
《碎瓷片》阅读单③
快速阅读第八章~第十二章(P95~152),回答问题:
1.明师傅为什么不肯教树耳制陶?
被拒绝后,树耳为什么还要帮明师傅送作品去松岛?
2.鹤人:“有两样东西是令人百看不厌的,熊熊的火焰和倾盆而下的大雨。”你同意鹤人的说法吗?你认为有什么东西是百看不厌的?
3. 鱼骨图(树耳过五关,难度排序)
《碎瓷片》阅读单 ④
1.树耳终于成功回家了!鹤人却死了。你认为
这个结尾合理吗?鹤人为什么要死?
2、树耳是个孤儿。
鹤人就像树耳的___________;
明师傅像树耳的___________;
明太太像树耳的___________。
(填入:父亲、母亲、家人、朋友、老师。。。。。。)
3.为什么这个故事要叫《碎瓷片》?
你能想到一个更合适的标题吗?
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寻找。自东汉至今,无论何朝何代,全国各地瓷窑林林总总,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长盛不衰。除有宋以来朝廷设官窑专为宫廷烧制非卖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各地民窑,生产过数量极大的古瓷运销大江南北。虽经历史的振荡,传世的完整器为数不多,但这无数古瓷以残伤或碎片的状态仍然留存下来,或在窑址,或在弃坑,或在村落旧址,或在城镇遗迹,甚至田间地头、断崖陡坡都会有古瓷残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实物宝库,供给学习者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资料。
第二,古瓷片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几乎专家著作中对各朝代各时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论述,都能从古瓷片中找到实物证据,这为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古瓷特征与发展规律提供了直观的教材。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呈色、纹饰特征、烧制工艺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窑器的款识花押等,都能通过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认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书!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过对它的观察学习能得到真知。一般说来,古瓷片大都是从工地、遗址以及古代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浅层的。它售价低,利润少,几乎无人专门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滥成灾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价、最可靠的学习材料。
点击关注丨每天学点新鲜知识
当我们做白日梦的时候,总是习惯用皇帝做参照物。
拍剧要拍“宫斗剧”,从后宫嫔妃的群斗中见人情冷暖;
吃饭要去“御膳房”,从皇帝桌上的杯盏间尝富贵生活。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在我们的理念里,还是有一丝念想:想要体验御用的生活。
诚然,我们没办法尝到真正的御厨手艺,也没机会过上三宫六院的骄奢生活,更没法感受出门前呼后拥、万人开道的场面。
但是,有件东西,却可以让我们体验到帝王般的感受。
但这件宝贝南宋以后,就没几个皇帝能用得上了,后来的不少帝王还想仿制。
买?对不起,皇室特供,瑕疵品大多被砸碎了,鲜少、甚至根本没有流入民间。
当时大多数的平民百姓,可能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种艺术品存在。
清凉寺遗址挖出的汝窑碎瓷片层
它就是北宋之后,失传了千年的瓷中之魁――汝瓷。
靖康之变后,汝窑的烧造技艺就销声匿迹了。
后来台湾地区的陶瓷工作者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传世汝瓷器物烧制出了汝瓷仿品,但是因为烧制温度不足以及釉色配方无法还原,再加上缺失窑址周边土质制作坯体,色、胎、釉等各方面都远未达到复原,只有其表,不得其魂。
1950年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在全国陶瓷工作者中掀起了复原汝瓷烧制技术的浪潮。
最终,第二代汝瓷人经过日以继夜的反复试验,成功恢复了汝瓷的釉料配方和烧制工艺,让这一失传近千年的国之瑰宝,重新回到了人间。
汝瓷匠人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交流
此后,在汝州,这片养育汝瓷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匠人进行着不断的努力,让帝王掌中的瑰宝,能够进入平常百姓家。
↑就是这样一只小小的天青色汝瓷茶壶,凝聚了国家选定恢复宋代汝官瓷项目的负责人张天庆和几代汝瓷人毕生的心血。
只有取用汝州宋代官窑窑址附近的土石,才能烧制出灰中带粉的正宗“香灰胎”,也只有参考最初烧制的每一个细小步骤,才有可能将传世佳器做到真正的还原。
汝瓷香灰胎
匠人们坚持从宝丰清凉寺古窑口附近寻找制作釉料的石头,以高纯度玛瑙细料入釉,配合1300度高温烧制12小时。
宝丰清凉寺古窑口
经历50余次试烧,终于出现呈色稳定、釉色柔和、纯粹、滋润的天青色汝窑瓷器。
中国人讲求臆想之美。
手握一只汝瓷杯,就是给你一个想象的空间。
你可以想象,宫室之内,宋徽宗如何摩挲器物,如何欣赏釉色,如何在与瓷器的彼此凝视中,体悟清极遁世与天人合一的哲思。
观复大师汝瓷套组
青盏问心? 茶思鉴岁
?
?阅读原文在这里!
碎陶瓷碗属于干垃圾 。干垃圾主要包括餐盒、餐巾纸、湿纸巾、卫生间用纸、塑料袋、 食品包装袋、污染严重的纸、烟蒂、纸尿裤、 一次性杯子、大骨头、贝壳、花盆、陶瓷等。
干垃圾是对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分类后剩余下来的一种垃圾。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需要予以调整。
碎陶瓷如何利用?
一、碎陶瓷打造壁画
陶瓷上面的图案一般都是很精美漂亮的,我们可以把碎瓷片有规律的铺贴在墙上,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壁画或者背景墙。
二、碎陶瓷点缀家居用品
如果我们有些家居用品过于单调的话,我们也可以将碎瓷块粘贴在家居用品上面,比如一些台灯、烛台等,不同颜色的碎瓷片可以打造出不一样的装饰效果。
三、碎陶瓷装饰卫生间
有些家庭的卫生间瓷砖都是一片白,没有任何的装饰品,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废物利用了,将碎瓷片贴在墙面上,设计出不同的造型,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装饰卫生间了。
四、碎陶瓷打造特色腰线
很多家庭对于瓷砖腰线这个设计都不会太在意,其实我们可以利用碎瓷砖来自己装修,选择一些比较好看的碎瓷砖,然后根据需要将碎瓷砖装修在上面。
五、碎陶瓷制作成杯垫
有一些杯子需要杯垫的衬托才可以展现出它的特点,如果家中没有杯垫或者杯垫设计的不符合心意,大家可以利用碎玻璃片自行设计杯垫。
你这款瓷片对考究钤印款的演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如果你这块瓷片是乾隆以前的,就佐证了我的推测,可惜,不能上手一睹"峥嵘".
在江河边经常可以拾到古瓷片,我还没有见过大海,海水能把沉船上的古瓷片冲到海岸,那古沉船一定就在附近."宝山"瓷片是吉语款,菩提保佑再拾一艘"宝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