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的发展趋势
2008-2010年中国陶瓷行业调研及投资咨询报告
本报告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册,正文主要依据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陶瓷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世界陶瓷行业整体发展大势,对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情况、经济运行数据、主要细分市场、进出口、市场营销、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未来陶瓷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陶瓷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为陶瓷生产、贸易、经销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附录部分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两年度部分最新原始数据。公司可根据客户要求对数据进行增减,比如对某个省份希望有更多的了解,公司可以提供这个省份的详细数据,包括各产品产量、主要经济指标、进出口数据,并可针对这个省份另做详细的调研,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章 陶瓷业概述
第一节 陶瓷与陶瓷产业
一、陶瓷的概述
二、陶瓷工业概述
三、陶瓷生产概述
第二节 陶瓷的分类
一、按颜色划分
二、按用途划分
三、按工艺划分
第三节 陶瓷主要产品介绍
一、建筑陶瓷
二、特种陶瓷
三、新型陶瓷
第四节 陶瓷业的发展史
一、陶文化的发展
二、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历程
三、历代陶瓷的特点分析
第二章 世界陶瓷制造业
第一节 世界陶瓷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世界陶瓷工业发展回顾
二、全球陶瓷市场走势特色
三、世界各国陶瓷市场分析
四、发达国家先进陶瓷业发展分析
五、世界陶瓷市场保持旺销的原因
六、国际陶瓷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第二节 国际陶瓷企业发展动态
一、欧洲陶瓷工作中心发展概况
二、2007年柬埔寨苏利亚陶瓷展销状况
三、2007年英国瓷砖成本概况
四、2007年意大利颜料制造商动向分析
五、2008年法国陶瓷技术机构发展动向
六、未来几年美国陶瓷市场对华开放
第三节 国际陶瓷技术发展分析
一、国外先进陶瓷技术研究状况
二、CBT研发瓷砖情况分析
三、微型干压氧化铝陶瓷部件概况
四、铬铁合金生产陶瓷玻璃色料
五、新型高压陶瓷注浆模具
六、陶瓷信息存储传递的新方式
七、欧洲陶瓷釉料新技术
第三章 部分国家陶瓷市场分析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陶瓷市场简析
二、美国瓷砖市场分析与预测
三、2007年美国陶瓷进口状况
四、美国工业陶瓷市场分析与预测
五、美国洁具市场趋势分析
六、先进陶瓷美国市场发展放缓
七、多功能数字化陶瓷窑炉研发状况
八、2010年美国陶瓷市场需求预测
九、陶瓷出口美国市场攻略
第二节 意大利
一、陶瓷企业结构变化
二、瓷砖产品结构变化
三、瓷砖产品销量与价格
四、意大利瓷砖在美国市场
五、意大利陶瓷继续引领世界潮流趋势
六、意大利建陶产品生产、贸易和市场分析
七、意大利陶瓷和耐火材料状况分析
八、2007年意大利瓷砖投资动向分析
九、意大利瓷砖抢占中国仿古市场
十、企业国际化程度
第三节 韩国
一、韩国陶瓷主要种类
二、韩国陶瓷的发展历程
三、韩国自产瓷砖占国内市场份额小
四、韩国陶行业注重开发海外市场
第四节 日本陶瓷
一、日本陶瓷企业分布情况
二、日本陶瓷生产技术概况
三、日本高技术陶瓷的发展
四、日本陶瓷企业发展策略
五、日本陶瓷行业技术与管理
第五节 英国
一、英国陶瓷业近况调查
二、英国陶瓷市场规模状况
三、英国瓷器中的中国元素
第六节 其他国家
一、法国
二、俄罗斯
三、乌兹别克斯坦
四、葡萄牙
五、西班牙
六、日本
七、黎巴嫩
八、土耳其
第四章 我国陶瓷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我国陶瓷行业概述
一、我国陶瓷行业现状
二、2007年中国陶瓷发展态势
三、2007年陶瓷业发展情况分析
四、2007年中国陶瓷行业十大热点分析
五、2008年陶瓷业发展情况分析
六、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现状
七、我国陶瓷业与产业政策
第二节 我国陶瓷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国内陶瓷企业上市状况
二、诺贝尔股权结构转换
三、陶瓷行业格局改变
四、惠达、箭牌进军瓷砖领域
五、2007年全国最大单品陶瓷店情况
六、2007年箭牌与清华大学人体工程学研究状况
第三节 我国陶瓷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陶瓷工业发展的弊病
二、中国陶瓷业存在的战略问题
三、中国陶瓷业发展的三大软肋
四、陶瓷产品国内市场发展滞后
五、中国陶瓷品牌运作八大弱点
六、四因素困扰我国陶瓷产业发展
七、中国陶瓷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八、我国陶瓷行业还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节 我国陶瓷企业物流管理分析
一、陶瓷物流发展现状
二、我国陶瓷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陶瓷企业物流应采取的对策
第五节 我国陶瓷业主要管理政策、标准
一、国家陶瓷行业标准
二、出口陶瓷检验管理规定
三、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成本管理规程
四、建筑卫生陶瓷产品质量对比监督检验管理办法
五、建筑卫生陶瓷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第五章 2007-2008年中国陶瓷制品制造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07-2008年全国陶瓷制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一、2007年全国陶瓷制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2008年全国陶瓷制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节 2007-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产销数据分析
一、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产销数据分析
二、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产销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07-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资产负债分析
一、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资产负债分析
二、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资产负债分析
第四节 2007-2008年全国及中国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行业规模分析
一、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行业规模分析
二、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行业规模分析
第五节 2007-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部分 行业市场分析
第六章 我国陶瓷市场分析
第一节 我国陶瓷市场分析
一、我国陶瓷市场概述
二、陶瓷产品的市场分析
三、2007年陶瓷市场分析
四、2008年陶瓷企业的奥运商机
五、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六、陶瓷行业重新布局
第二节 我国农村陶瓷市场分析
一、县乡一级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二、开拓农村陶瓷市场关键点
第七章 进出口市场分析
第一节 我国陶瓷产品进出口总体情况
一、2007年我国陶瓷进口情况
二、2007年陶瓷制品出口退税情况
三、近年来俄对中国陶瓷器皿的进口状况
四、2008年建陶业出口风险分析
第二节 2007-2008年我国陶瓷制造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2007-2008年我国各省市陶瓷进口情况
二、2007-2008年我国陶瓷进口来源情况
三、2007-2008年我国各省市陶瓷出口情况
四、2007-2008年我国陶瓷出口分布情况
第三节 2007-2008年各地陶瓷制品出口情况
一、2007年河南省陶瓷出口状况
二、2007年景德镇陶瓷出口状况
三、2007年无锡卫生陶瓷出口情况
四、2007年广东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出口状况
五、2008年焦作市陶瓷出口前景分析
六、2008年临沂市陶瓷进出口状况
第四节 2008年各种陶瓷制品进出口统计
一、2008年度耐火陶瓷制品进出口
二、2008年建筑陶瓷进出口
三、2008年特种用途陶瓷器进出口
四、2008年家用卫浴陶瓷进出口
五、2008年其他陶瓷制品进出口
第五节 中国陶瓷主要出口市场分析
一、德国仿古瓷和咖啡具走俏
二、法国铅镉高含量日用瓷滞销
三、西班牙偏爱东方特色花面
四、英国美术陶瓷需求强劲
五、意大利钟情紫砂陶壶
六、澳大利亚流行铁瓷和铁石瓷
七、新加坡管制严销路窄
八、日本青睐旧瓷新包装
九、加拿大要求质优价廉
十、墨西哥喜欢中国产陈设瓷、花瓶
十一、美国要求花面淡雅明快
第六节 我国陶瓷制品进出口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陶瓷出口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出口退税下调对我国陶企的影响
三、陶瓷产品出口目前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陶瓷进出口标准与国际脱轨
五、印度对中国陶瓷反倾销状况分析
六、菲律宾陶瓷进口关税近况分析
七、2007年埃及对中国陶瓷餐具反倾销状况
八、2007年我国陶瓷出口格局裂变分析
第七节 我国陶瓷产品出口对策分析
一、实施“大集团”战略
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三、实施产品升级战略
四、改善出口利润状况
五、实施保护战略
第八章 细分市场分析
第一节 建筑陶瓷
一、我国建筑陶瓷制造业发展概述
二、2007年建陶行业品牌动态
三、2008年建筑陶瓷市场分析
四、2008年建筑陶瓷产业的新格局
五、我国建筑陶瓷市场需求分析
六、建筑陶瓷存在的问题
七、建筑陶瓷成套技术装备现状
八、建筑陶瓷的发展趋势
九、建筑陶瓷企业品牌提升状况分析
十、我国建筑陶瓷企业发展方向分析
十一、瓷砖销售全面挺进品牌时代
第二节 卫浴陶瓷
一、全球最新的六大卫浴潮流趋势
二、中国卫生陶瓷行业现状和增长机会
三、我国卫生陶瓷生产情况
四、卫浴市场步入品牌竞争时代
五、佛山的卫浴陶瓷垄断市场
六、2007年新的陶瓷业国际标准出台
七、2007年陶瓷卫浴技术状况解析
八、2007年国产卫浴陶瓷争夺高端市场
九、2008卫浴产品主流品牌
第三节 日用陶瓷
一、日用陶瓷生产情况
二、日用陶瓷市场分析
三、现代日用陶瓷市场浅析
四、日用陶瓷行业发展多重压力简析
五、我国日用陶瓷企业发展瓶颈评析
六、日用陶瓷企业营销问题与解决对策
第四节 特种陶瓷
一、我国特种陶瓷业发展概况
二、特种陶瓷最新应用研究动态
三、我国特种陶瓷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四、中国高技术陶瓷产业迎来发展新黄金期
五、佛山特种陶瓷近况
六、特种陶瓷"探路"汽配业
七、特种陶瓷刀具研究动向
八、纳米陶瓷及其应用前景
第五节 艺术陶瓷
一、古代陶瓷市场持续升温
二、我国艺术陶瓷消费成为市场主流
三、2008年我国艺术陶瓷出口情况
四、2008年出口艺术陶瓷最新政策
五、我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中的误区
第六节 新型陶瓷产品
一、世界智能陶瓷发展状况
二、陶瓷纤维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三、新型电子陶瓷材料发展动向
四、新型陶瓷刀具发展现状与前景
五、陶晶健康饭煲成消费主流
第九章 原材料及装备市场分析
第一节 陶瓷原料
一、我国陶瓷原料概述
二、新型陶瓷原料介绍
三、我国陶瓷原料的开发利用及储藏
四、广东省陶瓷原料的资源分布概况
五、广东陶瓷原料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六、瓷都潮州瓷土开采状况分析
七、东南亚陶瓷等原料分布情况
第二节 陶瓷颜料
一、中国颜料业需求分析
二、建筑卫生陶瓷色料简述
三、陶瓷墙地砖新原料研发状况分析
四、我国新纳米陶瓷涂料原材料研发状况
五、陶瓷颜料涨价对陶企的影响
第三节 陶瓷釉料
一、釉料行业现状分析
二、欧洲陶瓷釉料新技术发展概况
三、我国建陶卫陶釉料技术工艺发展综述
四、2007年陶瓷色釉料出口退税情况分析
五、台商中国制釉集团2008年动向分析
第四节 陶瓷装备
一、中国陶瓷装备业的现状和出路分析
二、中国现代建筑陶瓷机械装备业概述
三、我国陶机色釉料产业强力挺进国际市场
四、意大利陶瓷机械生产情况
五、陶瓷业装备发展趋势预测
第十章 陶瓷制造业关联产业分析
第一节 房地产行业
一、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
二、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三、我国房地产市场供应需求状况分析
四、“绿色住宅”是中国房地产建筑之路
第二节 能源行业
一、陶瓷行业的能源问题
二、2007年我国能源行业经济运行
三、2008年我国能源行业运行情况
四、2008年与“十一五”我国能源形势
五、全球能源形势及陶瓷工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十一章 陶瓷业竞争状况
第一节 陶瓷业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2008年陶瓷业期待全局谋变
二、2008年陶瓷出口企业处境分析
三、中国陶瓷品牌大战情况分析
四、精密陶瓷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局面
第二节 现代陶瓷企业竞争趋势分析
一、陶瓷企业的管理竞争
二、陶瓷产品的服务竞争
三、高新科技工艺的竞争
四、现代化经营的观念竞争
五、新技术与产品的创新竞争
六、企业的品牌竞争
第三节 建卫陶瓷竞争状况
一、2007年国内建筑陶瓷行业竞争概况
二、陶瓷卫浴竞争范围状况分析
三、国内高端市场竞争概况
四、海外巨头高端卫浴竞赛概况分析
第四节 我国陶瓷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陶瓷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二、陶瓷行业实力赢市场
三、陶瓷业知名企竞争策略
四、确保陶瓷企业竞争优势策略
五、提升陶企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六、出口是陶瓷企业竞争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第五节 我国陶瓷业竞争与营销策略分析
一、陶瓷品牌整合营销
二、从营销立场看陶瓷行业产品开发失误
三、陶瓷异地展销应注重市场调查
四、“姚明模式”对建陶企业营销启示
第十二章 陶瓷制造主要产区分析
第一节 广东佛山
一、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分析
二、佛山陶瓷产业集群的特点
三、佛山陶瓷与总部经济发展
四、佛山陶瓷企业转移扩张概况分析
五、陶瓷产业转移对佛山陶都的影响
六、佛山特种陶瓷发展情况
七、佛山陶瓷经营方略转变
八、佛山陶瓷国际市场扩张
九、2008年佛山陶瓷出口情况分析
十、佛山陶瓷存在的问题与未来
第二节 山东
一、山东陶瓷业概况
二、淄博陶瓷产业概况
三、淄博陶瓷市场现状描述
四、淄博市陶瓷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淄博市陶瓷企业问题与对策
六、淄博陶瓷出口对策
七、2007年淄博陶瓷开发国际市场动向
八、淄博陶瓷业“十一五”规划
九、山东省陶瓷产业发展策略
第三节 江西
一、2007年江西产业发展状况及前景
二、江西产业布局及“十一五”重大项目
三、景德镇陶瓷产业概况
四、景德镇陶瓷基地建设情况
五、2007年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经营状况
六、2007年景瓷出口情况
七、景德镇瓷业将创意注入古老产业
八、江西陶瓷借机遇转型
九、九江发展方向分析
第四节 福建省
一、福建陶瓷企业概况
二、福建陶瓷瓶颈分析
三、福建陶瓷产业竞争策略
四、福建陶瓷行业现状分析
五、福建陶瓷行业发展分析
六、福建陶瓷产品发展方向分析
第五节 四川夹江
一、四川夹江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二、夹江陶瓷企业发展瓶颈简析
三、夹江陶瓷产业的竞争力策略分析
四、夹江陶瓷产业市场状况分析
五、夹江陶瓷产业群概况
第六节 河北唐山
一、唐山卫生陶瓷产业概况
二、唐山陶瓷企业现状概述
三、唐山陶瓷出口情况分析
四、唐山陶瓷行业问题与对策
五、唐山卫生陶瓷产业发展的思考
六、唐山陶瓷科行业规模策略分析
七、唐山陶瓷产业升级状况分析
第七节 沈阳法库
一、沈阳陶瓷市场容量情况分析
二、沈阳陶瓷批发集散中心近况
三、沈阳法库陶瓷产业集群概况
四、法库陶瓷产业经济格局评析
第十三章 优势企业分析
第一节 重庆四维瓷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07-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2008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经营策略
第二节 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07-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2008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经营策略
第三节 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07-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2008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经营策略
第四节 玉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07-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2008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经营策略
第五节 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冠福家用战略上的转型
三、2007年财务分析
四、冠福家用推进复制战略
第六节 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斯米克财务现状和未来预测
三、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
四、2007年募集资金项目
第七节 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惠达陶瓷提速国际化战略
三、惠达陶瓷获“中国厨卫百强企业”称号
四、2008年惠达陶瓷发展计划
第八节 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07年东鹏陶瓷经营状况
三、2008年东鹏陶瓷发展计划
第九节 鹰牌控股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07年公司经营状况
三、公司最近动态
第十节 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新中源陶瓷经营模式
三、新中源陶瓷节 能减排情况分析
第十一节 天纬T&W陶瓷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天纬T&W陶瓷质量策略
三、天纬T&W“云新品概况
第十二节 东陶(TOTO)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07年TOTO节水洁具新品
三、2008年TOTO公司动态
第十三节 科勒(Kohler)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投资状况分析
三、公司动态简析
第四部分 行业发展趋势及战略
第十四章 陶瓷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2008年陶瓷行业发展预测
一、2008年陶瓷行业市场和产能状况
二、2008年陶瓷行业节能减排情况分析
三、2008年陶瓷行业技术创新分析
四、2008年时尚陶瓷三大流行趋势
五、2008年瓷砖发展趋势
第二节 2008年建筑陶瓷行业五大趋势
一、节能降耗
二、供大于求
三、自主创新
四、循环经济
五、企业并购
第三节 2008年及未来几年陶瓷行业发展趋势
一、陶瓷行业发展趋势概况
二、五年内陶瓷市场走势分析
三、中国建陶未来发展的八大预测
四、电子智能洁具趋势分析
五、当前陶瓷窑炉设计与发展趋势
六、陶瓷产品市场格局发展趋势
七、中国南方陶瓷产业呈现北移趋势
八、“绿色陶瓷”是陶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九、陶瓷卫浴业未来10年将巨变
第四节 陶瓷技术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决定中国陶瓷业未来发展
二、高技术陶瓷前景看好
三、陶瓷热喷涂技术应用前景看好
四、发光陶瓷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五、多孔陶瓷技术是具有前途的环境材料
六、快速无模成型是未来陶瓷技术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 陶瓷行业发展战略
第一节 陶瓷业发展方向分析
一、中国陶瓷产业经营走向分析
二、中国陶瓷业发展方向探讨
第二节 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布局世界实施“海外转移”
二、以标准创造价值
三、打响节能减排攻坚战略
四、企业行业和环境共同成长
第三节 陶瓷企业品牌发展策略分析
一、我国陶瓷企业的品牌战略浅析
二、陶瓷企业品牌由战术走向战略
三、制约陶瓷品牌发展三大问题
四、我国陶瓷业创造品牌服务评析
五、我国陶瓷品牌形象问题研究和对策
六、陶瓷品牌建设基础分析
七、我国陶瓷企业的品牌战略的对策
第十六章 陶瓷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投资前景
一、节能、环保是中国陶企的投资方向
二、中国陶瓷市场的发展潜力大
三、中国建陶投资前景广阔
四、陶瓷高端市场投资潜力大
第二节 投资机会
一、四川广元有望成为新的陶企投资地点
二、抗菌陶瓷成为投资热点
三、青藏铁路线开通给陶瓷业带来新机遇
四、深圳将成为陶瓷业的新技术开发地
五、纳米技术给陶瓷业带来新商机
第三节 投资风险
一、陶瓷行业投资应谨慎
二、卫生陶瓷出口要检测放射性
三、国家土地限制政策对建陶行业影响
四、能源紧缺限制陶瓷业投资
第四节 投资建议
一、重点发展特种陶瓷
二、尽快实现陶瓷原料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
三、规范国内市场
四、调整产品结构
五、加速陶瓷配套工业的发展
六、加大研究开发力度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硼板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气、电能。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电阻式隧道窑炉或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为了保证陶瓷企业生产过程能顺利进行,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使整个陶瓷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个生产环节和各道工序之问都互相衔接,密切配合,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少,耗费量最小,效益最高。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注意按下列要求组织陶瓷企业生产过程: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4、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由于陶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陶瓷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迫使陶瓷企业要不断发展新产品,而不能不考虑产品的变动这个因素对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影响。为了增强适应性,陶瓷企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新产品的研究能力,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还必须采用计划评审法、成组工艺和多品种混流生产等先进的生产组织方法,采用适应性强的机器设备以及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适应生产变动的需要。
从以上阐述的合理组织陶瓷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平行性和适应性这五项基本要求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和平行性是实现连续性的前提。而比例性、平行性和连续性又是实现节奏性的前提。因此,在组织陶瓷生产过程时,必须对上述基本要求全面加以综合考虑。
我国瓷砖出口量全球第一,但出口总额第一却是意大利,这说明我们重量不重质,产品仍然停留在低端供应。外国人很不理解,中国人在海外营销为什么不创自己的品牌,而是追求极低的利润?我们倒也需要坦然面对,或许这就是发展的必经过程,毕竟中国建筑陶瓷产品走出国门时间还短,日本、韩国、德国也同样经历过一段从劣到优、从制造到创造、从低档品到品牌产品的历程。
陶瓷出口生产状况处于稳定状态,关停的比率不超过10%,是正常水平。行业现状,但问题仍旧摆在眼前,从现状中突围而出,需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立合理的市场预警机制,做好后备市场的储备、调节工作,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增强行业协会和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只有把问题足够重视,方法才有实行的可能性,陶瓷企业或许可以按图索骥。
欧盟施行高达73%税率的反倾销税,到韩国9.14%-29.41%的反倾销税率,中国陶瓷业正面临史上最大的反倾销调查大潮,范围也从欧盟开始波及到更多的国家。追根究底,中国陶瓷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的无动于衷和无能为力,是源自预警机制的不完善。没有事先建立好的预警机制,当遭遇反倾销调查时,陶瓷企业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客观上延误了进入市场的时机。所谓市场预警机制,是指一套检测本国进出口产品的各种评定指标,如对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价格、质量标准、市场份额做出及时预测,提醒本国企业调整产品的数量、价格等,避免受到国外产品倾销损害或国外市场反倾销指控。
2013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赋予陶瓷行业新的发展旅程,陶瓷行业又将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经历了2012年的迷茫与探索,相信陶瓷行业在2013会有一个新的面貌,下面来看看专业人士对2013年陶瓷行业发展的展望。
行业增长概况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住房环境持续改善的几十年中,陶瓷砖由于外观精致、图案多样,能够实现美观的装饰效果,同时具有耐腐蚀、抗污性好、易清洁、材质坚固、防火防潮、辐射可控等特点,一直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欢迎。2010-2015
年,随着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陶瓷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2010 年的2,302 亿元增长到2015 年的4,354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3.60%同期国内建筑装饰工程总产值从2.10 万亿元增长到3.39 万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0.05%。
近年来,行业分化趋势明显加快,一批龙头企业的业绩增长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一些新的品牌、新的黑马又不断涌现,以全新的产品特色、市场策略、营销模式,为行业带来新鲜力量的同时获得自身快速的增长。
全球陶瓷行业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经过长久的发展,国外陶瓷生产企业大多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资源,从事陶瓷产业的某一个环节或者工序,以体现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随着能源和原材料的限制,以及人力成本逐年上升,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和产能,世界陶瓷生产中心正在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在全球陶瓷市场上,陶瓷制品的需求呈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欧美国家更注重陶瓷制品的色彩、造型、安全和环保等性能中国则更侧重于陶瓷制品的花色、文化内涵和实用性能。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活水平、文化背景、艺术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市场上单一陶瓷品种难以满足不同地域的需求,也早就了不同地区的行业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竞争优势。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陶瓷产品进口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日用陶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进口陶瓷产品58.71亿美元,同比增长0.56%,2016年进口陶瓷产品57.64亿美元,同比下降1.82%,陶瓷需求保持稳定。2016年,美国建筑陶瓷进口17.91亿美元,占全部陶瓷进口的31.09%卫生陶瓷进口10.25亿美元,占全部陶瓷进口的17.79%日用陶瓷进口13.17亿美元,占全部陶瓷进口的22.85%工艺陶瓷进口3.70亿美元,占全部陶瓷进口的6.42%其他类陶瓷进口12.60亿美元,占全部陶瓷进口的21.85%。中国是美国陶瓷进口的最大来源国,201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陶瓷22.22亿美元,占美国陶瓷进口总额的38.56%。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分析,电子工业是先进陶瓷产业最大的终端应用市场,这一趋势仍将延续数年。地域划分来看,亚太地区2014年电子陶瓷市场份额超过
40%,是全球电子陶瓷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而中国又是亚太地区电子陶瓷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其他依次为日本、韩国、印度。
近年受益于通信、计算机、电子仪表、家用电器和数字电路技术的普及发展,电子陶瓷元器件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在下游行业的拉动下,全球电子陶瓷行业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全球电子陶瓷市场规模为181.3亿美元,2014年增长至205.9亿美元。
在我国,电子陶瓷为政策指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重点发展的关键战略材料之一,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2007年我国电子陶瓷行业市场增长率为30.4%,除去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行业增速维持在11%以上的水平,行业产量年均增速接近15%。
产业技术不断走向成熟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等整体呈上涨趋势,部分陶瓷企业开始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升级,采用新型、节能的自动化设备,以及新工艺、新技术代替传统的生产方式,实现自动化流程和智能操作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品质,降低能耗和成本。
行业生产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日用陶瓷行业的生产技术发展也很快,一些传统落后的设备和复杂的生产工艺正在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等静压成型、自动修坯等智能化、自动化的先进设备和工艺简单、连接紧凑的设备和生产线。陶瓷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力成本的不断上涨,通过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从而提高日用陶瓷业的生产效率,成为日用陶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色釉炻瓷作为最具有个性的日用陶瓷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色釉炻瓷为日用陶瓷细分产品,具有时尚个性、环保健康、实惠实用的特点,正日益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和青睐。对比分析国外日用陶瓷市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日用陶瓷市场已经超越了实惠消费的阶段,呈现出时尚文化消费和绿色环保消费的趋势,未来对色釉炻瓷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陶瓷产业的有机载体,是传统文化与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釉下五彩瓷,采用的“三烧制”制作工艺,釉面莹润光洁,显得质朴古艳,色彩温润,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欣赏、装饰、收藏价值。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倡导和对艺术鉴赏需求的提升,釉下五彩瓷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色釉瓷始于我国商代的原始青瓷,在经历了原始青瓷、早期青瓷之后,一般认为在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进入了成熟阶段。东汉以越窑(浙江宁绍平原一带青瓷窑场的统称)为代表的南方青釉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发明瓷器的国家,从此世界上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瓷器。因此,也有人把青瓷比作母亲瓷,青瓷就像母亲孕育子女一样,孕育了诸多瓷器品种。
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的突破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我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相互争艳的局面。最有代表性的是河北的邢窑和定窑。当窑工们在掌握了铁在釉中的呈色规律后,有意识地降低釉中氧化铁的含量,烧制成了白瓷。白瓷的出现,是后来各种彩绘瓷器的基础,没有白瓷,就不会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等各种美丽的彩瓷。
黑釉瓷是我国陶瓷产品百花苑中的另一朵奇葩,在我国南北不少窑址中都有出现。到了宋代,黑釉瓷的烧制工艺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中以福建建阳的兔毫盏和江西吉州的黑釉盏尤为突出。其中,建窑的毫色变异盏流传到日本,被称为曜变天目,珍视为国宝级文物。 先用粘土做好,涂上釉药,再经过1100-1200℃高温烤制而成的缸。自古以来,用作储藏辣椒酱、黄豆酱或泡菜等发酵食品的器皿。也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