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218块碎瓷片拍出2000万天价,可买北京一套房!为何这么值钱

饱满的哈密瓜
风中的水杯
2023-03-25 18:01:51

218块碎瓷片拍出2000万天价,可买北京一套房!为何这么值钱?

最佳答案
虚幻的服饰
背后的大山
2025-09-26 07:15:31

这些碎瓷片究竟值钱在哪里?有何特别呢?2000多万元什么概念呢?即使是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拿北京来说,这个价格也可以在北京买上一套房子了,而且还得是属于“豪宅”的那种。

陶瓷碗碎片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当很多人都觉得,当年花2000多万元购买了一堆碎瓷片的人,绝对是“有问题”的时候,事实上,在古玩收藏的圈子里,近年来碎瓷片的行情都非常不错,例如在去年10月份,我国河北沧州,就有一个男子售卖一块非常不起眼的碎瓷片,而且竟然开口就要600元。

而且这名男子还表示,自己的这块碎瓷片,是自己无意中在一处工地捡到的,一开始以为是工地的工人打碎的陶瓷碗碎片,结果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一块元代生产的青花瓷碎片,因此,他要价600元并不算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都是碎瓷片,但是,来自于不同的年代,并且制作工艺不同,事实上它的价值也不同,这也意味着,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碎瓷片,在我们的眼里,就是一块块没有用的“垃圾”,而到了懂行的人眼里,就成了“宝贝”。

澳门拍卖会上,200多块碎瓷片卖了2000多万元,这些碎瓷片就都是汝窑的碎瓷片,是一堆来自于宋朝的“宝贝”,自然,即使它已经不再完整,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它的价格了。

那么,什么是汝窑呢?它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所谓的汝窑,是我国宋代最有名的五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魁首”,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地位有多么的高。一直到我国清朝之前,汝窑制作的瓷器,都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皇家瓷器,而且历代都是将它视为珍宝,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说起来,虽然陶瓷制品在现如今的高科技工业生产的加持下,已经变得没有什么特别了,但是,要知道在古代,从科学制造的角度来说,陶瓷的出现,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

那么,陶瓷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陶瓷,事实上在古代,是分为陶器和瓷器,从时间上来看,最早出现的陶器,它的制作方法,是用黏土制作成器具的样式之后,放在高温下焙烧而成的,从考古的角度来说,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时期时代,我国就已经有陶器出现了。

而瓷器作为陶器的“升级版”,事实上它的制作也要更为复杂一点,在黏土中,会添加一些其它原材料,之后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焙烧,才可以形成表面光亮的瓷器。

陶器的出现

相对于陶器的出现而言,瓷器大约是从3000多年前出现的,从年代上来看,我国商朝中期的时候,原始瓷器就已经开始应用了,而到了我国汉朝末期的时候,我国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之后,也开始从我国流向世界各地,可以说,瓷器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古代发明之一。

特别是我国明清时期,我国的陶瓷制造行业,更是达到了最巅峰、鼎盛的时期,从明代开始,景德镇也成为了全国制瓷业的中心,特别是在古代,我国的瓷器,更是被称作“白色的金子”,在欧洲掀起了一股热潮。

所以,因为拥有着近万年的陶瓷发展史,我国古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碎片,也才会在现代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购买收藏。

当然,这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也是需要拥有非常专业的鉴赏知识,否则,也是很容易在“寻宝”的过程中看走了眼,毕竟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块陶瓷碎片看起来就是一块“垃圾”而已,只有懂行的人,才会去寻找它们、收藏它们。

河北的那名一块元青花瓷器碎片卖600元的男子来说,他就是对古代瓷器比较有研究,所以,没事的时候,就会去工地周围寻找施工过程中,从土里翻出后,被丢在一边的碎瓷片,据他讲述,他近年来收获颇丰,已经在不同的工地上,找到不少古瓷碎片了,所以,他才会摆摊售卖。

最新回答
醉熏的滑板
清爽的保温杯
2025-09-26 07:15:31

有裂纹不一定就是以前粘过的,或者是碰伤也有可能,首先看有裂纹的地方是否对瓷器造成”伤筋动骨”的损坏,如果只是裂而不碎那么是碰伤.价格在150——330元左右.

如果能确定是粘过的,那要注意了,因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瓷器的修补工艺一般是用铜钉修补破损的瓷器.瓷器虽有裂痕作为完整件来讲仍然有一定的价值,由于其裂痕产生的瑕疵使其交易价值打了不小的折扣。

可以在网上或者当地的古玩市场上交易。

有裂痕的瓷器是比保存完好的瓷器在价格上要低很多,首先从品相上来说裂纹影响到瓷器整体的观赏性,其次从买家的角度来说有裂纹的瓷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残件类的瓷器,因此在心理价位上就要低很多,最后裂纹对瓷器的升值空间肯定有不小的影响,在市场交易方面这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安详的面包
失眠的鸵鸟
2025-09-26 07:15:31
收藏瓷片当然可以与整器收藏一样,到古玩市场、地摊、乡下等地方去淘换,,但还有一些特殊的途径值得一提。

途径一:野外捡到宝贝。在过去,陶瓷基本上都是生活用品,人们打碎了可能就会扔了。几百年以后,这些瓷片就埋藏在地下。特别是像北京、西安、南京这些历史文化古城,往往一动土底下就有瓷片。因此建议一些朋友,也可以像搞地质、生物的人常到野外采集标本一样,去野外收集瓷片。比如可以经常到正在修建公路的工地上去楚摸踅摸,这就是很好的时机。

途径二:抓住城市建设的机会。搞基本建设与城市改造会有很多土方工程,经常会有一些瓷片出土,而通过这个方式淘换来的瓷片一般都是真品。此外,瓷片的种类与数量会因地区而定。比如北京是元、明、清三朝古都,明清时期的瓷器非常多,尤其是明代。再比如,古城扬州唐代的瓷片较多,因为当时它是一个港口,所以在扬州比较容易出现盛唐时期各个窑口烧造的瓷片。同样,杭州是南宋的者p成,瓷片也非常多,据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土了很多南宋时期的瓷片。因此,有些人出差或旅行时,会来到一个地方有针对性地重点收藏一些瓷片。

当然这种收藏方式是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并且不影响他人施工。通过这个方式淘换来的瓷片是不违法的,而到窑址去挖掘却是不被允许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四中兴建一栋教学楼时,出土了大量明代早期的瓷片,确切地说是洪武时期的瓷片。更早的在20世纪70年代时期,北京现在的北二环,出土了很多元代或明初时期的瓷片。北二环当时是明代的城墙,永乐时期建明代城墙时,基本上是两边打墙、中间夯土,有很多明代的瓷器等都埋在了城墙地下。因此,许多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在北二环捡到过精美的明青花瓷片。

途径三:枯井下觅宝。瓷片容易埋在地下是有历史原因的,当时的垃圾不像现在这样集中处理,儿乎就是就地掩埋的状况。其中枯井也是瓷片藏身的一个地方。因为当时人们饮用井水,当一口井不出水时,人们就会把碎瓷片等填到井里,或者是打水时不小合落下瓷器。枯井下的瓷片一般保存得都比较好,因为那个时期地下水位比较高,有利于保护瓷片少受损失。

欣喜的火车
勤奋的盼望
2025-09-26 07:15:31
山村里一般收不到好的瓷片,除非那里有一个比较大的窑口.比如龙泉窑.

瓷片最热的市场在景德镇,北京,南京,扬州,杭州和上海,济南,福州等几个城市.其他城市的瓷片相对来说质量和数量都不高.

你要元明清的瓷片的话,最好是去南京,北京,扬州,上海,福州,景德镇等城市去买;如果是唐宋元时期的瓷片,那么北京,南京,杭州,扬州是首选,河南河北等地其次.

价格的话,具体看窑口,年代,工艺和稀有程度而定.

我曾有一批福建窑口的青花瓷片,平均五角钱一片就卖了.因为那些都是普品中的普品.

但同样景德镇窑的人物青花瓷片,却是五十元到两百元不等;如果是官窑或者民窑罕见纹饰,价格甚至高达千元.

北京潘家园的最一般的瓷片一般10-30元左右,上海藏宝楼是8-15元;中档一点的,30-50元精美品,50-150元珍品,150-500元稀品,上千元.

我个人最喜欢瓷片啦,你有好瓷片,和我交流一下哈

活泼的雪碧
高挑的眼神
2025-09-26 07:15:31
看楼主哪里人,以北京来说潘家园是收购的,各地的古玩市场只要做瓷器的铺面摊点都有收购,楼主可以就近去询问谈价。不过我还是要实话实说,楼主这些瓷片虽然品种比较多,其实都属于民窑的瓷片,值不了几个钱。如果跑一趟路费很多,很费时间的话,建议还是自己先收着,等那些到民间来淘老货的收藏爱好者来了,再谈交易,兴许比摊点店铺收购,价格还要高那么一点点。

悲凉的蜜粉
含蓄的星星
2025-09-26 07:15:31
不瞒楼主,我就是喜欢收集古瓷片.

从你简单的叙述来看,你的瓷片很可能是宋代左右的青白瓷片.

宋时的青白瓷和青瓷都有花纹,但你说白胎,那么可以排除青瓷的可能性,因为青瓷的胎是灰黑的.

这仅是我的猜测,具体还要看你的瓷片实物或者图片了.

瓷片是有收藏价值的,尤其是一些名窑的瓷片,一些能体现古代工匠高超手艺的瓷片,以及一些能系统帮助研究瓷器发展的瓷片.

有一句话: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魁梧的太阳
平淡的衬衫
2025-09-26 07:15:31
茶馆原文

人物

王利发 -- 男。最初与我们见面,他才二十多岁。因父亲早死,他很年轻

 就做了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

唐铁嘴 -- 男。三十来岁。相面为生,吸鸦片。

松二爷 -- 男。三十来岁。胆小而爱说话。

常二爷 -- 男。三十来岁。松二爷的好友,都是裕泰的主顾。正直,体格

 好。

李 三 -- 男。三十多岁。裕泰的跑堂的。勤恳,心眼好。

二德子 -- 男。二十多岁。善扑营当差。

马五爷 -- 男。三十多岁。吃洋教的小恶霸。

刘麻子 -- 男。三十来岁。说媒拉纤,心狠意毒。

康 六 -- 男。四十岁。京郊贫农。

黄胖子 -- 男。四十多岁。流氓头子。

秦仲义 -- 男。王掌柜的房东。在第一幕里二十多岁。阔少,后来成了维

 新的资本家。

老 人 -- 男。八十二岁。无依无靠。

乡 妇 -- 女。三十多岁。穷得出卖小女儿。

小 妞 -- 女。十岁。乡妇的女儿。

庞太监 -- 男。四十岁。发财之后,想娶老婆。

小牛儿 -- 男。十多岁。庞太监的书童。

宋恩子 -- 男。二十多岁。老式特务。

吴祥子 -- 男。二十多岁。宋恩子的同事。

康顺子 -- 女。在第一幕中十五岁。康六的女儿。被卖给庞太监为妻。

王淑芬 -- 女。四十来岁。王利发掌柜的妻。

巡 警 -- 男。二十多岁。

报 童 -- 男。十六岁。

康大力 -- 男。十二岁。庞太监买来的义子,后与康顺子相依为命。

老 林 -- 男。三十多岁。逃兵。

老 陈 -- 男。三十岁。逃兵。老林的把弟。

崔久峰 -- 男。四十多岁。作过国会议员,后来修道,住在裕泰附设的公

 寓里。

军 官 -- 男。三十岁。

王大拴 -- 男。四十岁左右,王掌柜的长子。为人正直。

周秀花 -- 女。四十岁。大拴的妻。

王小花 -- 女。十三岁。大拴的女儿。

丁 宝 -- 女。十七岁。女招待。有胆有识。

小刘麻子 -- 男。三十多岁。刘麻子之子,继承父业而发展之。

取电灯费的 -- 男。四十多岁。

小唐铁嘴 -- 男。三十多岁。唐铁嘴之子,继承父业,有作天师的愿望。

明师傅 -- 男。五十多岁。包办酒席的厨师傅。

邹福远 -- 男。四十多岁。说评书的名手。

卫福喜 -- 男。三十多岁。邹的师弟,先说评书,后改唱京戏。

方 六 -- 男。三十多岁。打小鼓的,奸诈。

车当当 -- 男。三十岁左右。买卖现洋为生。

庞四奶奶 -- 女。四十岁。丑恶,要作皇后。庞太监的四侄媳妇。

春 梅 -- 女。十九岁。庞四奶奶的丫环。

老 杨 -- 男。三十多岁。卖杂货的。

小二德子 -- 男。三十岁。二德子之子,打手。

于厚斋 -- 男。四十多岁。小学教员,王小花的老师。

谢志勇 -- 男。三十多岁。与于厚斋同事。

小宋恩子 -- 男。三十来岁。宋恩子之子,承袭父业,作特务。

小吴祥子 -- 男。三十来岁。吴祥子之子,世袭特务。

小心眼 -- 女。十九岁。女招待。

沈处长 -- 男。四十岁。宪兵司令部某处处长。

傻 杨 -- 男。数来宝的。

茶客若干人,都是男的。

茶房一两个,都是男的。

难民数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大兵三、五人,都是男的。

公寓住客数人,都是男的。

压大令的兵七人,都是男的。

宪兵四人。男。

第一幕 人物王利发、刘麻子、庞太监、唐铁嘴、康六、小牛儿、松二爷、黄胖子

、宋恩子、常四爷、秦仲义、吴祥子、李三、老人、康顺子、二德子、乡妇、

茶客甲、乙、丙、丁、马五爷、小妞、茶房一、二人。

时间一八九八年(戊戌)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了。早半天。

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

〔幕起: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

这里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饭菜。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

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

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

;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

的食品,价钱便宜,作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总之,这是当日

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

〔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

击。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像把海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

上岸。这里还可以听到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和煎熬鸦片烟的最好

的方法。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

的鼻烟壶。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我们现在就要看见这样的一座茶馆。

〔一进门是柜台与炉灶--为省点事,我们的舞台上可以不要炉灶;后面

有些锅勺的响声也就够了。屋子非常高大,摆着长桌与方桌,长凳与小凳,都

是茶座儿。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棚下也有茶座儿。屋里和凉棚下都有

挂鸟笼的地方。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有两位茶客,不知姓名,正眯着眼,摇着头,拍板低唱。有两三位茶客

,也不知姓名,正入神地欣赏瓦罐里的蟋蟀。两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与

吴祥子,正低声地谈话,看样子他们是北衙门的办案的(侦缉)。

〔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据说是为了争一只家鸽,惹起非用武力解决不

可的纠纷。假若真打起来,非出人命不可,因为被约的打手中包括着善扑营的

哥儿们和库兵,身手都十分厉害。好在,不能真打起来,因为在双方还没把打

手约齐,已有人出面调停了--现在双方在这里会面。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

眉立目,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

〔马五爷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独自坐着喝茶。

〔王利发高高地坐在柜台里。

〔唐铁嘴踏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耳上夹着几张小纸片,

进来。

王利发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

唐铁嘴(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

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

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

王利发(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由柜台内走出,让唐铁嘴坐下

)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

比你的更灵验!

〔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利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

子挂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

着大而高的画眉笼。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好

,松二爷、常四爷向临近的茶座让了让。

松二爷

常四爷您喝这个!(然后,往后院看了看)

松二爷好象又有事儿?

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

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

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

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哪?我可眼拙,

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口庶]!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你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

,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王利发(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

声地)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起地上的碎瓷片)

松二爷盖碗多少钱?我赔!外场人不作老娘们事!

王利发不忙,待会儿再算吧!(走开)

〔纤手刘麻子领着康六进来。刘麻子先向松二爷、常四爷打招呼。

刘麻子您二位真早班儿!(掏出鼻烟壶,倒烟)您试试这个!刚装来的,

地道的英国造,又细又纯!

常四爷唉!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刘麻子咱们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您坐着,我办点小事!

(领康六找了个座儿)

〔李三拿过一碗茶来。

刘麻子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

康六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

刘麻子卖到窑子去,也许多拿一两八钱的,可是你又不肯!

康六那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

刘麻子有女儿,你可养活不起,这怪谁呢?

康六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

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刘麻子那是你们乡下的事,我管不着。我受你之托,教你不吃亏,又教你

女儿有个吃饱饭的地方,这还不好吗?

康六到底给谁呢?

刘麻子我一说,你必定从心眼里乐意!一位在宫里当差的!

康六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

刘麻子那不是你女儿的命好吗?

康六谁呢?

刘麻子庞总管!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伺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

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的!

康六刘大爷,把女儿给太监作老婆,我怎么对得起人呢?

刘麻子卖女儿,无论怎么卖,也对不起女儿!你糊涂!你看,姑娘一过门

,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这不是造化吗?怎样,摇头不算点头算

,来个干脆的!

康六自古以来,哪有……他就给十两银子?

刘麻子找遍了你们全村儿,找得出十两银子找不出?在乡下,五斤白面就

换个孩子,你不是不知道!

康六我,唉!我得跟姑娘商量一下!

刘麻子告诉你,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耽误了事可别怨我!快去快来

康六唉!我一会儿就回来!

刘麻子我在这儿等着你!

康六(慢慢地走出去)

刘麻子(凑到松二爷、常四爷这边来)乡下人真难办事,永远没有个痛痛

快快!

松二爷这号生意又不小吧?

刘麻子也甜不到哪儿去,弄好了,赚个元宝!

常四爷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

刘麻子谁知道!要不怎么说,就是条狗也得托生在北京城里嘛!

常四爷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

刘麻子我要不分心,他们还许找不到买主呢!(忙岔话)松二爷(掏出个

小时表来),您看这个!

松二爷(接表)好体面的小表!

刘麻子您听听,嘎登嘎登地响!

松二爷(听)这得多少钱?

刘麻子您爱吗?就让给您!一句话,五两银子!您玩够了,不爱再要了,

我还照数退钱!东西真地道,传家的玩艺!

常四爷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咱们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艺儿啊!老刘

,就看你身上吧: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

刘麻子洋东西可真是漂亮呢!我要是穿一身土布,像个乡下脑壳,谁还理

我呀!

常四爷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刘麻子松二爷,留下这个表吧,这年月,带着这么好的洋表,会教人另眼

看待!是不是这么说,您哪?

松二爷(真爱表,但又嫌贵)我……

刘麻子您先戴几天,改日再给钱!

〔黄胖子进来。

黄胖子(严重的砂眼,看不清楚,进门就请安)哥儿们,都瞧我啦!我请

安了!都是自家兄弟,别伤了和气呀!

王利发这不是他们,他们在后院哪!

黄胖子我看不大清楚啊!掌柜的,预备烂肉面,有我黄胖子,谁也打不起

来!(往里走)

二德子(出来迎接)两边已经见了面,您快来吧!

〔二德子同黄胖子入内。

〔茶房们一趟又一趟地往后面送茶水。老人进来,拿着些牙签、胡梳、耳

挖勺之类的小东西,低着头慢慢地挨着茶座儿走;没人买他的东西。他要往后

院去,被李三截住。

李三老大爷,您外边[足留][足留]吧!后院里,人家正说和事呢,没人买

您的东西!(顺手儿把剩茶递给老人一碗)

松二爷(低声地)李三!(指后院)他们到底为了什么事,要这么拿刀动

杖的?

李三(低声地)听说是为一只鸽子。张宅的鸽子飞到了李宅去,李宅不肯

交还……唉,咱们还是少说话好,(问老人)老大爷您高寿啦?

老人(喝了茶)多谢!八十二了,没人管!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

呢!唉!(慢慢走出去)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

下人?

秦仲义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作生意不会!

王利发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

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

,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

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

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唐铁嘴(凑过来)这位爷好相貌,真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虽无宰相之

权,而有陶朱之富!

秦仲义躲开我!去!

王利发先生,你喝够了茶,该外边活动活动去!(把唐铁嘴轻轻推开)

唐铁嘴唉!(垂头走出去)

秦仲义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

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

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口庶]!

秦仲义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

大茶壶,到街上买热茶去!

秦仲义你等着瞧吧!

〔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

许她们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

停止说笑,看着她们。

小妞(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

〔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义(对王利发)轰出去!

王利发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乡妇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常四爷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李三是啦!(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

乡妇(立起,抹泪往外走,好像忘了孩子;走了两步,又转回身来,搂住

小妞吻她)宝贝!宝贝!

王利发快着点吧!

〔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

王利发(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

: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对了!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

不对?

常四爷(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秦仲义(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小

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

王利发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开工厂?

秦仲义[口恩],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

才能救国!(对王利发说而眼看着常四爷)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

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在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用不着,我愿意[足留][足达] [足留][足达]!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

庞太监哟!秦二爷!

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

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

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

庞太监(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

了!(问王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

王利发总管,您里边歇着吧!

〔刘麻子早已看见庞太监,但不敢靠近,怕打搅了庞太监、秦仲义的谈话

刘麻子喝,我的老爷子!您吉祥!我等您好大半天了!(搀庞太监往里面

走)

〔宋恩子、吴祥子过来请安,庞太监对他们耳语。

〔众茶客静默一阵之后,开始议论纷纷。

茶客甲谭嗣同是谁?

茶客乙好象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茶客丙这两三个月了,有些作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

他们捣的什么鬼呀!

茶客丁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

为,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

茶客丙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茶客丁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去自己谋生,非死不可!

王利发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大家安静下来,都又各谈各的事。

庞太监(已坐下)怎么说?一个乡下丫头,要二百银子?

刘麻子(侍立)乡下人,可长得俊呀!带进城来,好好地一打扮、调教,

准保是又好看又有规矩!我给您办事,比给我亲爸爸作事都更尽心,一丝一毫

不能马虎!

〔唐铁嘴又回来了。

王利发铁嘴,你怎么又回来了?

唐铁嘴街上兵荒马乱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庞太监还能不搜查搜查谭嗣同的余党吗?唐铁嘴,你放心,没人抓你!

唐铁嘴[口庶],总管,您要能赏给我几个烟泡儿,我可就更有出息了!

〔有几个茶客好像预感到什么灾祸,一个个往外溜。

松二爷咱们也该走啦吧!天不早啦!

常四爷[口庶]!走吧!

〔二灰衣人--宋恩子和吴祥子走过来。

宋恩子等等!

常四爷怎么啦?

宋恩子刚才你说“大清国要完”?

常四爷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

吴祥子(对松二爷)你听见了?他是这么说的吗?

松二爷哥儿们,我们天天在这儿喝茶。王掌柜知道:我们都是地道老好人

吴祥子问你听见了没有?

松二爷那,有话好说,二位请坐!

宋恩子你不说,连你也锁了走!他说“大清国要完”,就是跟谭嗣同一党

松二爷我,我听见了,他是说……

宋恩子(对常四爷)走!

常四爷上哪儿?事情要交代明白了啊!

宋恩子你还想拒捕吗?我这儿可带着“王法”呢!(掏出腰中带着的铁链

子)

常四爷告诉你们,我可是旗人!

吴祥子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锁上他!

常四爷甭锁,我跑不了!

宋恩子量你也跑不了!(对松二爷)你也走一趟,到堂上实话实说,没你

的事!

〔黄胖子同三五个人由后院过来。

黄胖子得啦,一天云雾散,算我没白跑腿!

松二爷黄爷!黄爷!

黄胖子(揉揉眼)谁呀?

松二爷我!松二!您过来,给说句好话!

黄胖子(看清)哟,宋爷,吴爷,二位爷办案哪?请吧!

松二爷黄爷,帮帮忙,给美言两句!

黄胖子官厅儿管不了的事,我管!官厅儿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问

大家)是不是?

众[口庶]!对!

〔宋恩子、吴祥子带着常四爷、松二爷往外走。

松二爷(对王利发)看着点我们的鸟笼子!

王利发您放心,我给送到家里去!

〔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同下。

黄胖子(唐铁嘴告以庞太监在此)哟,老爷在这儿哪?听说要安份儿家,

我先给您道喜!

庞太监等吃喜酒吧!

黄胖子您赏脸!您赏脸!(下)

〔乡妇端着空碗进来,往柜上放。小妞跟进来。

小妞妈!我还饿!

王利发唉!出去吧!

乡妇走吧,乖!

小妞不卖妞妞啦?妈!不卖了?妈!

乡妇乖!(哭着,携小妞下)

〔康六带着康顺子进来,立在柜台前。

康六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办呢?你不找个吃饭

的地方,你饿死!我弄不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你呀,顺子

,认命吧,积德吧!

康顺子我,我……(说不出话来)

刘麻子(跑过来)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康顺子我……(要晕倒)

康六(扶住女儿)顺子!顺子!

刘麻子怎么啦?

康六又饿又气,昏过去了!顺子!顺子!

庞太监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静场。

茶客甲(正与茶客乙下象棋)将!你完啦!

--幕落

外向的钢笔
机智的香烟
2025-09-26 07:15:31
看到这个碎片。

让我想起,20年前的。

这种碗。很普遍的呀,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那时候几乎就一种颜色的碗。

不过每个省市都应该是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