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钧窑珍品、精品、常器具体指哪些呢

开放的大白
美好的帆布鞋
2023-03-25 17:05:00

钧窑珍品、精品、常器具体指哪些呢?

最佳答案
现代的心情
斯文的蜜蜂
2025-09-26 11:36:09

一、真钧与仿钧

中国真正的钧瓷产际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真钧瓷,胎质纯精,坚实细腻,叩之犹如击磬,声音清脆悦耳。其釉色浑厚透亮,乳光晶莹,五光十色,相映生辉。这全赖于禹州大刘山和凤翅山五色瓷土这一独有的“地利”条件。那么,仿钧是怎么一回事呢?钧瓷始于宋朝,后来由于靖康之变,宋室南迁,禹州论为战场,窑工四处逃荒。由于钧瓷价值很高,于是在环境相对稳定的南方,便开始出现了仿钧瓷。到了明清以后各大窑系仿钧之风,也就日益兴盛。在仿瓷瓷中偶尔也会出现珍品,但它叫是不如真钧。清朝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关于“仿钧”时说“??制有佳者,但不耐用耳??”,清朝《南窑笔记》有提到仿瓷时说“胎骨轻脆,不堪鉴赏”。这些都简要地道出了真钧的仿钧的区别。

二、钧瓷与“官钧”钧瓷者,乃是泛指。而“官钧”是有局限性的,它指的是从宋朝徽守皇帝开始到清朝慈禧太后这段时期内,专为皇官内廷烧制观赏用瓷和生活用瓷的“官钧御窑”而言。少数“官钧瓷”也有当时派兵把守钦民窑烧制出来的。

在官钧里烧制出来的观赏用瓷,自宋徽宗起就有严格的钦定。其钧瓷底部大写数码是官窑区别于民窑的特殊标记。而一部分由民窑烧制出的官钧瓷则需在底部上烧制出钦定的内容和烧制人姓名。所以,清朝以后都是钧瓷产品,统称为古钧瓷。在古钧瓷中,足底有数码或有钦定铸文者又称为“古官钧”。而在古钧与古官钧中又分为两大类:古钧鉴赏珍品:经科学鉴定古老而又具有极高艺术鉴赏价值者。古、珍兼而有之。古均考古藏品:此为越古越好,不必苛求其珍。

三、钧瓷的划分钧瓷的品种有数百种,其高大者过人,其袖珍者手藏;然而钧瓷的品类只有三种:珍品、精品、常器。而珍品又有上珍、中珍、下珍之分;上珍之品,通常为仙家之物,偶有得者,也多为残瓷。中珍之品,在过去通为皇室御用贡品。据文献记载,每年也多不过36件,因此,现有所谓的钧瓷珍品,不过是中珍、下珍之品也!

钧瓷以釉色见长,器表没有任何人为的装饰,但由于釉的活动方式和流纹长短不同,在釉面上形成“泪痕纹”、“兔丝纹”,特别是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部分流入而填补裂缝所形成的“蚯蚓走泥纹”为经典。这本是一种缺陷,反而为人们所爱,所谓“有蚯蚓走泥者尤好”。

官钧为多次施釉,虽釉层较厚,但釉面平静肥腻,并时有流淌现象。官钧釉层有曲折的线纹,用手抚之则有感觉,此为官钧瓷器的显着特征―蚯蚓走泥纹,而民钧绝无这种现象。在者,官钧的窑变更为丰富漂亮,而民钧则少了一些红、紫的成分,但色调的反差较官钧要大。

元钧的釉层施得很厚,从流釉和胎壁显露的胎釉交接处可看到釉是反复多次施的,故光亮度一般均比较好,普遍有乳浊现象。由于釉层厚,流釉,积釉现象很普遍,在器物下腹,釉层的边缘呈垂珠状,釉面有蛋白石的光泽,普遍有粗大明显的棕眼,在积釉的地方有大小不等的气泡,有的早期中国瓷器产品气泡还有破裂。

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报名:一五五七四八五七五四三(赵编导)栏目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480号(湖南电视台三楼)钧窑的底釉为青釉,所以元钧釉色很复杂,有灰青釉、天青釉、天蓝釉、乳(月)白釉、灰褐釉。有的有紫红斑、褐红斑、灰黑斑,这些斑纹和釉层流动浸润,有的像流动的岩浆,与粗犷厚重的胎体、凝厚的釉层很协调地配合,产生一种趣味天成的浑厚凝重效果。

宋代钧窑瓷器的釉具有釉层凝厚,釉质乳浊,釉层纹理深沉,釉面流动的特点,厚莹的釉层泛出宝石般柔美的光泽。由于铜的粒子对光波有选择性反射、吸收作用,烧成后在淡青釉中出现惊人的红彩效果,有的像成熟的秋海棠,在玻璃釉中红得浓艳欲滴;有的红得发紫,像盛开的玫瑰。天青釉上的红斑,宛如蓝天飘动的云彩,而整体通红的釉面则像令人心醉的晚霞,使釉面出现千变万化的效果,不少釉层有蚯蚓走泥问现象。

宋代钧瓷的釉色主要有:月白釉,其釉色以蓝为基调而淡,釉面有明显的棕眼。天蓝釉,具有釉层丰满,晶莹透彻的特征。宋代官窑施天蓝釉器物较多,而釉的变化亦较多。天青釉,为蓝色乳光釉的一种,较天蓝釉色淡,而又较月白釉色深。除单色釉外,钧窑还首创了利用釉的不同呈色机制,变换出不同的色彩进行装饰的窑变釉作品,灿如晚霞般的釉面与天青等色釉相互映衬分外绚丽,打破了单一青釉的格局。这种巧妙利用铜的还原理论而呈现的玫瑰紫釉色,青蓝交融,变幻万千,使原本就古朴高雅的陶瓷器物更加卓尔不群。玫瑰紫釉,为紫中有蓝,蓝中有紫的釉色。民均器物中的玫瑰紫釉器物精品,亦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虽然胎质、器型不及官钧精细、典雅,但釉色却别开生面。丁香紫,釉色较玫瑰紫较为沉重,亦为钧窑变釉的一种。葡萄紫釉,其釉色中紫的成分较多,较丁香紫明亮,且较少蓝紫相同的大色斑。海棠红,为钧窑窑变釉最为艳丽的颜色。

最新回答
兴奋的星星
冷艳的冰棍
2025-09-26 11:36:09

杨国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国政大师以釉色著称,所有作品都是手拉坯烧制而成。

工艺美术大师杨国政作品——香炉

工艺美术大师杨国政作品——双系罐

工艺美术大师杨国政作品——钧瓷 橄榄罐

2007年,作品《四系罐》被评为陶瓷艺术设计类金奖,作品《双沿洗》荣获金奖;

2008年,第五届禹州市中国钧瓷文化节钧瓷作品展评中《罗汉钵》、《菏口洗》获金奖;

2009年,第六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旅游节钧瓷作品展评中,《三足炉》、《双系罐》、《玄纹尊》、《笔筒》的等五件作品获珍品奖。《菏口碗》、《鸡心碗》等七件作品获精品奖;

2010年,在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举办的钧瓷文化台湾行钧瓷作品展评会上,2件作品荣获金奖,4件作品荣获银奖,8件作品荣获珍品奖;

2010年,作品《钟式尊》在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主办的“中原之星陶瓷设计艺术与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

2010年,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1件作品荣获金奖;

2011年,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与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举办的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中,1件作品荣获银奖。

平淡的信封
幽默的白猫
2025-09-26 11:36:09

1、汝窑特点: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区别:钧瓷与以上四大名窑最大的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创造性的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铜红釉之先河。

2、官窑特点: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

区别:汝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物底部会留有支钉痕,多为3~5个,也有6个的,器物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等。

3、哥窑特点: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开(小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

区别:哥窑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盘等,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4、钧窑特点: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

区别: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5、定窑特点: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造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

区别:定瓷光泽柔润,釉面可可见“泪痕”和“竹刷丝纹”,定窑常以雕刻来体现它的纹饰之美,雕刻图案以花果、禽鸟比较多见。

扩展资料: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

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现今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北宋窑址的就有130个县,约占总数的75%。

当时的窑厂各有特色,定窑、景德窑清秀,汝窑、耀州窑浑厚,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淳朴,磁州窑、吉州窑具有民间风采,都是我国的艺术精品。

而“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从北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传世瓷器极为稀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代五大名窑

优雅的心情
健康的老鼠
2025-09-26 11:36:09

1

China

《淑女瓶》·(宋)

—宋代“钧窑”御用瓷器

规格:高约 50.5 厘米

瓷器名称:宋代“钧窑”御瓷《淑女瓶》

颜色:“窑变色”(朱砂红为主,融叠着玫瑰红、乳白、金黄、紫色等色)

年代:北宋

铭款:“百年郗家”、“一”(底部、阴刻、楷书)

这是一件北宋时期制作的精美绝伦,窑变万彩,宝光莹润的“钧窑”宫廷陈设器《淑女瓶》。也是一件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器型最大,保存完整,珍稀无比的,北宋“钧窑”宫廷御用瓷器之重器。北宋,是我国历史上陶瓷业发展的巅峰时期。

此时所生产的 “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历来被奉之“国之瑰宝”,珍稀无比。尤其是“钧窑”,被视作“五大名窑”之首,更是价值连城,被历朝皇帝钦定为“御瓷”。以后,世界各大博物馆也作重器珍藏。民间藏家有幸有缘得之,也视作珍宝,倍加珍惜,爱之藏之。

钧窑瓷器,始于唐,盛于宋,延于元,衰于明,复于清,振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它产于河南省禹州市刘垕镇的“钧台”一带,此处为北宋时期,宋徽宗钦定专烧御用瓷器“钧瓷”的所在地。

宋“钧窑”选材考究,制作精细,器型规整对称。其选料、配方和器型等均由宋徽宗钦定,并由宫廷专门机构负责督造。生产出来的精品,全部入选宫廷御用,残次品一律砸碎,就地深埋。因“窑变”工艺复杂,天人合一因素极强因此“钧瓷”的成品率极低,所以其存世量非常稀少。再加上,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独创铜红粙还原烧制高温单色釉瓷器的先河,使“钧窑”,质地特佳。釉面莹润肥厚,“似玉非玉而胜于玉”。其“窑变”釉彩,千紫万红,自然天成,相融相叠,灵动飞扬,气象万千,神韵无穷……在众瓷器中,独领风骚,堪称一绝,被世人誉为“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家有钱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弥足珍稀!

这件宋“钧窑”御用瓷器《淑女瓶》,正是这些存世量十分稀少的宋“钧窑”御用瓷器中的佼佼者,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胎色较深,呈浅灰色,褐紫色胎质坚硬。

二、釉为乳浊釉,釉面肥厚莹润,“似玉非玉而胜于玉”,宝光闪烁。釉色以朱砂红为主,融叠有玫瑰红、乳白金黄、紫色等色,七彩绚丽,辉映竟芳三、器身底釉中呈现多条灵动的,流淌着的,以乳白色为主,同时融和了玫瑰红、金黄等色的“蚯蚓走泥纹”曲线。这是宋“钧瓷”的重要特征。

四、器身底部,刷有一层“芝麻酱色”釉,这也是宋“钧瓷”特征之一。

五、在宋“钧窑”宫廷御用瓷器的底部,一般都刻有一个由“一到十”的汉字数码文字。而这些数码标号,分别代表器皿的不同规格大小。据考证,数码越小,器物越大,数码越大,器物越小。数码为“一”,器物最大。数码为“十”,器物最小。该件宋“钧窑”《淑女瓶》在其底部,阴刻楷书“一”的汉字,证明其规格是最大的。

六、该件宋“钧瓷”《淑女瓶》的底部,除了阴刻汉字标号“一”之外,还阴刻楷书“百年郗家”的铭款。据有关资料显示,“郗”字家族,在北宋生产“钧窑”的窑口中,也是比较著名的生产者之一。

七、从该件《淑女瓶》瓶口,向底部仔细观察,在其内壁之上,能隐约可见从瓶底开始,有螺旋向上的,一圈圈粗细不一,间隙距离不等的手工拉坯之痕迹,这些痕迹被浑厚的包浆所覆盖。

八、该件宋“钧窑”御用瓷器《淑女瓶》,包浆莹润,纹理自然,胎质坚硬,施釉肥厚,手摩之,冬暖夏凉,细腻莹润,舒适之至。在莹润浑厚的包浆之下,显露出许多粗细不一,深浅有别,因自然老化而引起的古瓷特有的“开片”纹理,这是岁月悠久的痕迹。

九、该件宋“钧窑”御用瓷器《淑女瓶》,器型硕大,保存完整。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我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均收藏有在底部刻有汉字数码的宋代“钧窑”宫廷瓷器。其最大者是底部标号为“三”的,高约 32.6 厘米的宋“钧窑”出戟尊,最小的是标号为“八”的宋“钧窑”出戟尊。因此,该件底部标号为“一”的高约 50.5 厘米的宋“钧窑”御用瓷器《淑女瓶》,应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器型最大的宋“钧窑”宫廷御用重器了。

一代君皇,清乾隆皇帝弘历曾在鉴赏宋“五大”名窑瓷器时,赋诗《赏钧红》一首: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其评价之高,足见宋“钧窑”之珍稀无比。

以上观点,仅为藏家个人鉴赏之浅见,供心仪者参阅。

【备注】该件宋“钧窑”御用瓷器《淑女瓶》现在在广州一家私人收藏家俱乐部展览,如有意愿和相应实力的藏家或企业想购藏,请在本微信公众号留言,届时,我们可以预约详看实物原作。

美满的向日葵
活泼的香水
2025-09-26 11:36:09

一、看器型

器型变形明显、表面明显出现泥渣、釉面流足超过足底一半都是不合格的产品,还有表面出现明显釉料炸裂、磕碰之类的都是不合格产品。

二、看钧瓷烧制工艺

钧瓷烧制工艺分很多种类,柴烧钧瓷、煤烧钧瓷、碳烧钧瓷、气烧钧瓷,烧制工艺不一样其价值就不一样,可以通过釉色、纹路去了解是什么烧制工艺。

三、看窑变的成果

窑变是不能控制与把握的,所以一个产品的好坏全部都体现在窑变上面,奇特的窑变画面或意境将再次升华此件钧瓷作品的价值。首先看窑变色彩是否丰富、窑变色彩间过渡是否自然,如果出现钧瓷少见的窑变色彩也是其加分的因素。

四、看窑变釉色

钧瓷釉色以红为主,名贵的有朱砂红、鸡血红、桃花红、胭脂红、火焰红、玫瑰红、枫叶红、宝石红、玛瑙红、朝霞红、夕阳红等等,历史上名贵的还有天青、雨过天晴、玫瑰紫等。判别钧瓷要视其色彩过渡是否自然,严格的讲红中透紫、紫中蕴蓝、蓝中泛青、青中寓白、白中隐红、五彩渗化、蕴玉生辉。以上均为钧瓷成功的标志。其中最为难得的是名贵釉色的高度纯化,釉色与纹路的统一又会上升为特定的精品和珍品的标志,如梨花带雨、孔雀彩衣、夜幕星辰、春风化雨、柳面桃花、钟乳奇石等 ,在雍正年间曾有著名的釉色,如蟹壳青、鳝鱼黄、吉翠、黄斑点、蛇皮绿、龙肝马肺等。

五、看纹路是否奇特

纹路分迸片、行纹两部份。迸片即开片,形成乍若破碎但指感光滑的钧瓷特殊审美风格。行纹名贵的有珍珠点、鱼子粒、鱼子纹、蛛网纹、冰片纹、蚯蚓走泥纹、袈裟片、菟丝缕、蟹爪痕、火狐衣等。这些纹路为钧瓷的审美增添了极多的情趣,在宋代曾以是否具有蚯蚓走泥纹作为钧瓷珍品鉴定的必备条件。

直率的冬天
深情的蜻蜓
2025-09-26 11:36:09

1、《太平有象》——孔家钧窑

2016年8月,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设计创作的《太平有象》被指定为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该作品通过蓝色窑变和独具匠心的玉带、莲花等装饰,并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国有象天下太平,家有象吉祥平安,契合了中国睦邻友好、共同繁荣的外交理念。

《洪福齐天》——大宋官窑

2016年3月,大宋官窑的柴烧钧瓷作品《洪福齐天》,作为国礼赠与了出席博鳌论坛开幕式的俄罗斯联邦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泰国总理巴育等。作品整体造型美观,菊口、阔腹、撇足构成的瓶体,以灵猴回首望福为耳饰,线条流畅优美,灵猴生动活泼。

2、《富贵鸡》——苗家钧窑

2016年8月,中国邮政河南分公司创意、苗家钧窑设计烧制了《中国生肖·钧瓷富贵鸡》生肖钧瓷摆件。《富贵鸡》造型鸡冠高大,神采飞扬、线条流畅、美观大方。邮票与钧瓷的完美结合,提升了生肖文化和钧瓷文化的传播力度。

3、《良渚·飞碟》——张金伟

2016年12月,《良渚飞碟》系列被中国工业设计协会、2016中国设计原创奖“传统与再造”陶瓷设计大赛组委会评为最佳创新奖。作品设计源于良渚文化,中心旋转,形成立体的钧瓷器皿形态。作品采用手工盘制,釉色窑变天成,色彩斑斓,红云绿水,相映成趣。

4、《荷口半月瓶》——孔春生

该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第六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其釉质浑厚,造型优美,线条舒展动人。釉色乳光莹润,色泽含蓄沉稳,窑变幻化多姿,松石绿与紫罗兰的搭配过渡自然,繁星点点、斑驳淋漓,优雅而富有动感。

扩展资料

钧瓷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恢复钧瓷烧制,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钧瓷不断作为国礼现身世界。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义气的山水
整齐的雪糕
2025-09-26 11:36:09

钧瓷,以其色彩艳丽、艺术作风奇特知名中外,久享盛誉。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钧瓷岂但在色彩上鹤立它瓷之上,在外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系统。钧瓷色彩之多,举不胜举。知名的有: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茏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相传以胭脂红、葱茏青和墨色难堪得之佳品。

北宋时期,社会情形相对稳固,为陶瓷艺术的繁荣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花釉瓷经由长时期的探索,窑变武艺已经日渐成熟,经自然窑变形成的壮丽釉色玉润晶莹,已绝非唐时花釉瓷所能相比。窑变釉以其惊心动魄的漂亮震惊了朝野,受到了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的喜欢。到了宋徽宗初年,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宋徽宗传下旨意,在禹州钧台周围建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这就为钧瓷艺术的周全生长提供了良机。

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细腻,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好的送入宫廷,坏的打碎深埋,禁绝流入民间,因而工匠们得以把为感人心魄的窑变精品泛起出来。这些工匠在恒久实践历程中,缔造性地制作了却构合理、性能优良的双乳状火膛柴烧窑炉。这种窑炉火网面积大,能使柴质快速燃烧,升温迅速。火苗柔和,窑内温度漫衍匀称,有利于窑变效果的形成。同时,也研制了科学的钧釉配方,铜红釉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正如《中国陶瓷史》所述:宋代的钧窑首先缔造性地烧造乐成铜红釉,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钧红釉的创烧乐成开发了新的美学境界,对子女的陶瓷事业的生长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十年之间,宋钧官窑将钧瓷窑变艺术推向了亘古未有的高度,缔造了钧瓷艺术的绚烂。

由于钧窑瓷器的传世品较少,真品在明代以后就很是难堪,因此一批艺术价值较高的仿钧窑瓷也被市场看好,如清代唐英所仿炉钧釉花口笔洗市场价格在100万左右。据专家分析,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美金、股票和房地产都进入了不稳固期,西欧一些国家的投资者把眼光投向了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而在瓷器方面,一些西欧的珍藏家也把眼光从明清瓷器转向了老窑瓷器,而钧窑瓷也正是许多珍藏家追逐的重点。因此,钧窑瓷尚有相当大的升值空间。

怎么鉴定钧窑瓷器的新旧,钧瓷做旧鉴别方法

(1)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其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2)将新仿的钧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带有腐蚀性的溶液中浸泡,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伤痕。

(3)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上述方法给钧瓷釉面带来的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手感明显不同,作伪处理过的钧瓷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为的土锈,且这种土锈渗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骗上当。其实根据近几年来北方出土的钧瓷,以及在钧台窑发掘所获得的大量钧瓷标本来看,钧窑瓷器面上的土锈很少,出现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更为少见,大都呈现出一种光洁细腻的效果。有些作伪者以粘合剂作出的土锈粘结假象,实为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之举。

(5)人为剥釉现象。作伪者有时故意在钧瓷的底足部分剥去一部分釉层,露出胎质,以期达到给人以年代久远之感觉。由于现代仿钧与古代钧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产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与真品的自然剥釉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伪品的破绽:真品的剥釉断面基本上是直茬,伪品的剥釉断面是斜茬。

机灵的嚓茶
光亮的方盒
2025-09-26 11:36:09

钧瓷很有名气。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恢复钧瓷烧制,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钧瓷不断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钧窑的故乡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以市辖的神垕镇一带的窑厂最为集中和著名,禹州市境内发现古钧窑址147处,经专家认定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窑炉就有260多座。

禹州的钧瓷,被称为“国宝”、“瑰宝”。钧窑是我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它的主要贡献在于烧制成艳丽绝伦的红釉钧瓷,从而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改变了以前中国高温颜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钧瓷是因宋徽宗时期曾在近禹州市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而得名。

冷酷的抽屉
舒心的秋天
2025-09-26 11:36:09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是一个神秘、神奇而又神圣的地方。她的名字就是一个谜,历史上的四次皇封就是一种耀眼的魅力。这里有郁郁葱葱的大龙山、山清水秀的凤翅山,一龙一凤,龙凤呈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蕴含丰厚的特有瓷土,天人合一的巧造妙烧,神奇莫测的自然窑变,风格迥异的钧瓷艺人,共同铸就了如诗般的钧魂。

龙山钧瓷坊坊主苗见旭,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钧瓷艺人。他烧钧瓷很有特色,烧出珍品必配诗作。记得看过苗见旭的散文等,感觉不但笔法细腻入微,而且形式新颖别致,总是能挖掘出与他人不同的角度,行文思路连贯、顺畅,善于攻于细节,读起来总能令人于平凡之中有所感悟。试想,苗见旭一边“炼泥成金”,一边“妙笔生花”,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难做到。我很想知道,这位具有诗人气质的钧瓷艺人,是如何用切肤的感悟,道出了万千钧瓷艺人想吐而吐不出,想说而说不圆的钧瓷窑变和釉画意境。近日,我终于有幸去拜访这位具有诗人气质的钧瓷艺人。

见到苗见旭,几个人围坐茶台,一边品茶,一边攀谈。经过深入交谈,我发现,苗见旭不愧是钧瓷界独树一帜、文武兼备的“钧瓷诗人”:“文”者,是他胸有锦绣,能写一手好文章,有关钧瓷的散文、诗歌写得尤为传神,经常见诸报刊、杂志,诸如《瓷片》、《窑火如水》、《感悟圣火神钧》、《古钧台临风》、《瓷镇上的事物》等,把神垕的风土人情化成了字字珠玑的美文,文中诗一般的语句无不充满诗一般的意境;“武”者,是他技艺精湛,做瓷得心应手,烧制的钧瓷作品,古朴又现代,含蓄又大气,可谓自成一体。

苗见旭说,他父亲是钧瓷一厂的老工人,烧了一辈子窑,对火有深刻的理解,没事就陪他烧窑、讲火,讲与窑火相关的人和事。渐渐地,他开始迷恋上了钧瓷,迷恋上了火。后来,他又创办了自己的窑口。正是那时,他成功地烧制出了赏盘《香荷千年》。看到这个赏盘的那一刻,他思绪万千。修坯、施釉、装窑、烧火,56个盘子,独独烧成了这么一个天之尤物。他激动异常,灵感突显,“妙手栽得荷叶鲜,大珠小珠凝玉盘;不是炉火窑变出,何留清香一千年。”第一首写给钧瓷的诗就这样诞生了。诗是语言的精华,是叙述的浓缩,它能揭示和诠释美的真谛。

苗见旭说,他以前经常是上午教书,下午点火烧窑,每次烧窑他都会用心记下火焰的色谱变化,研究釉色的呈色机理。他经常一边烧窑一边观察思考,详细地记录了釉在高温下的变化。在长期的实践中,他总结出了窑火的规律,曾成功烧制出令人惊艳的珍品梅瓶,并曾即兴创作出一首诗记录下当时的心情:“红到极致紫气升,星光点点似流萤;君若有幸观一眼,梦里爬满常春藤。”的确,那件红得发紫,遍布蚯蚓走泥纹的梅瓶,美得让他彻夜难眠。

谈起他在《窑火如水》一文中写到的诗句,苗见旭说,万籁俱寂的夜,他常常蹲在炉子旁,听炉内火的响声,并透过观火孔,看炉内沸沸扬扬流窜于胎体之间的火,他感到窑火就像那淌淌流动的水,自然而然联想起了浅浅河床中穿流于无数鹅卵石之间的水。是水塑造了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的鹅卵石,而这些星星般数不清的鹅卵石原先却没有颜色,外形完全相同。他想,微米之间水的流速就相差甚远,它冲刷出的鹅卵石能完全一样吗?窑火如水,钧无双的道理应该就是这样。之后,他常常望着如水的窑火思索:悬崖之所以成就了瀑布,是因为它巨大的落差。落差给平躺的水做了一个跳台,这跳台使水付出了粉身碎骨的代价,但成就了它的美名。夜深人静,“叮铃”、“叮铃”,钧瓷开片的声音,似从1300年前唐代白居易倾情的琵琶上响起;这是一种禅境,就这样苗见旭的“窑火深处炼道,开片声里悟禅”钧瓷诗句诞生了。这诗句,既是对他烧钧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让他赢得“钧瓷诗人”雅号的经典名句。读到此句的钧瓷大师、文人学士无不拍手叫绝。

苗见旭说,烧窑时,1300℃高温下,耀目的火焰里,火舌在瓷胎之间穿梭,像飞天神女的飘带,让你想起当风的舞带,让你想起月色里嫦娥舒展飘拂的广袖,让你想起太上老君仙丹即将炼成时的笑容。“每逢这时候我常想,当教师的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炉火纯青’这个成语,最好是带领学生观看1300℃的炉火。”苗见旭说着,极富表情的脸上两眼放光。苗见旭最痴迷的莫过于清晨开窑的那一刻,既战战兢兢,又充满渴盼,这是让人心跳加快的时刻,如果你没有躬身烧过窑,你无论如何是体会不出这其中妙处的。这是一个多么痴迷窑火的人啊!我不仅在心里肃然起敬。

苗见旭说,有一天,窗外的阳光照进屋子。窗子是正对着西方的,透过窗棂他看到硕大的山红豆般的太阳正滚向远方的天际,它略显温柔的光芒正毫不吝惜地布散在大地和天空之上,这难道不正像一个观火孔吗?那么,它后面就是宇宙这座大的钧窑了,它定然也正炽烈地窑变着万千星辰和灵性万物,亘古不变。刹那间,他又为钧瓷写了一首诗:“天地本是一大窑,金木水土罩天烧。”可以说,苗见旭是在烧钧的同时,怀着文学的激情去深度思考泥与火的艺术。

天道酬勤。苗见旭的作品陆续在《散文百家》、《中国教育报》等20多家报刊上发表并多次获奖,题材包含散文、随笔、诗歌等。很多人为其文章于细微之处见真情的独特风格深深吸引,慕名而来,向其约稿,苗见旭渐渐受到文学界人士的注目和推崇,甚至受到了文学大家王剑冰的赞赏和鼓励,成为许昌文学界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从2011年,苗见旭开始《瓷镇上的事物》系列散文创作,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中,《水泥》文中,他把夫妻比喻成水泥,夫妻和睦一家,就会像水泥一样福气聚合,牢固永久。比喻贴切形象,令人叫绝。今年年初,苗见旭帮永春钧窑写了一篇描写女钧瓷艺人的文章,该文另辟蹊径,从一个本应调朱弄粉的弱女子却从事颇费气力的拉坯技艺的角度出发,深度刻画她拉坯过程中的神态和动作,于细微之处令读者领略到了钧瓷艺人与钧瓷制作的魅力。该文一经发表,反响强烈,人们纷纷来到神垕永春钧窑观摩、欣赏这位美女的拉坯技艺。尔后,来找他写文章、做宣传的钧瓷企业、钧瓷大师越来越多。就这样,苗见旭在做钧写诗的同时也为钧瓷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可谓“诗里诗外塑钧魂”。

辞别苗见旭,我们沿着环镇公路回去。回首俯瞰镇区全貌,只见古镇依山而建,布局合理,肖河穿城而过,客商接踵往来,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繁荣昌盛之象。近年来,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持续推进和“美丽禹州”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驶在环镇公路和禹神快速通道上,领略着美不胜收的风景,感受着敦厚宁静的生活:男人专心烧钧,女人操持家务。这时,我脑海里不禁又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雨后初晴,大龙山下,苗见旭沐浴着霞光,一边品茶,一边赏钧,一边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