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什么陶瓷使用化妆土

默默的哈密瓜
完美的自行车
2023-03-25 16:54:32

宋元哥窑瓷器施化妆土吗

最佳答案
单身的毛巾
优美的蜡烛
2025-09-26 11:37:41

宋元哥窑瓷器施化妆土。褐色胎或者胎色浅但施加深色化妆土的北宋哥窑,釉薄的显紫口。由于北宋哥窑使用了金红石做颜料,粉碎的金红石是黄白色颗粒,遮蔽能力强,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去光等作用,致使北宋官窑哥瓷虽历高温但出窑后却呈现亚光色。

最新回答
背后的电话
大胆的汽车
2025-09-26 11:37:41

化妆土是釉土,化妆土指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有白、红和灰等。这种色浆,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陶衣”,也叫“化妆土”、“装饰土”、“护胎釉”。

代表化妆白瓷,邢窑的化妆土装饰工艺始于北朝,由于当时胎体成灰白色,白度不够,为了改变胎体的颜色,增强瓷器的白度和亮度,施釉前先用白色化妆土护胎,这种技术一直沿用到宋、元时期。

扩展资料:

运用化妆土,可以改变坯体表面的颜色;掩盖坯体的粗糙及缺陷;使坯体表面更光滑,更易于着色;作为釉底料使用,可以使色釉显得更加鲜明;运用于不同的工艺,能够以有限的材料表现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

最早的化妆土装饰大都以陶衣或釉底料的形式出现,功能性多于装饰性,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化妆土装饰技法相继形成。

在技法形成的过程中,不仅是化妆土自身技艺在不断延续和发展,还经常会得益于其它工艺的启迪,早期技法就是在模仿其它材料装饰手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似的装饰手法融合各地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不同的装饰风格,有素雅、温和、洒脱一面,也有华丽、灿烂、热烈的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妆土

帅气的咖啡
耍酷的电脑
2025-09-26 11:37:41

化妆土是为了改善瓷器表面的一种物质,就好像人要化妆才能变美,瓷器也一样,要加工一下才会显得色彩鲜艳,让人喜爱。化妆土是专门选取吕元素含量高跟铁元素含量低的一种泥浆。只要瓷器的工人将化妆土放在质地粗糙跟胎色颜色比较深的瓷器胎釉之间,可以在成品时美化瓷器甚至在制作中改善瓷器的颜色,这样做出来的瓷器表面光滑,颜色好看。

化妆土的发展历程

根据历史记载,化妆土最早出现在西晋时期,而浙江首次使用化妆土是我国在制瓷产业的一大创新。那个时期用的是经过专业精进的淘洗再到制胚原材料的化妆土。这个时期的化妆土还处于开创阶段,基本出来的瓷器就是白色。到了南朝期间,化妆土的使用范围逐渐向南方过渡。从这个时期出土的瓷器可以看出化妆土已经能达到改善釉色的作用。

北方制瓷业的兴起

我国古代从东汉时期开始制造的瓷器属于成熟产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生病青瓷跟黑瓷为主。生产中心是南方,后来逐渐向北方转移。而北方最早出现成熟的瓷器是在北魏后期,产品也是青瓷。考古学家在研究北魏洛阳遗址的时候,出土了大量的青釉跟黑釉碗,到现在都没有确认是哪个窑址生产的。但是通过洛阳附近的已被发现的瓷器可以推断出,北方瓷器的发展最早是在北魏迁到洛阳之后。

化妆土的作用

古代的化妆土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改善瓷器表面的光洁度,第二是改善瓷器的成色,第三是针对那些釉比较浑浊的瓷器,可以改善比较粗糙,不够光滑的现象。化妆土的出现是我国瓷器越来越成熟开端,也给我们带来精美的艺术。

专一的豆芽
健康的香烟
2025-09-26 11:37:41
化妆土的使用从南北朝就已经开始,比较洪州窑、婺州窑,到了磁州窑使它发挥到了极致。化妆土的使用主要原因是因为胎质不够洁白,因为需要打一层“粉底霜”,明清瓷器主要看窑口,比如景德镇窑,其胎质洁白细腻,所以没必要用化妆土,别的地方小窑口可能有使用的历史。

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高大的魔镜
耍酷的鼠标
2025-09-26 11:37:41
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有白、红和灰等。这种色浆,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陶衣”,也叫“化妆土”、“装饰土”、“护胎釉”。化妆土的作用大体有三种:一、美化胎面,起装饰作用;二、避免坯胎大量吸收釉水和烧裂;三、填补坯胎气孔。谢谢

稳重的水池
坚强的裙子
2025-09-26 11:37:41
化妆土类似于粉底,就是掩盖住不白的胎色,好的化妆土是用石磨制而成,越细腻越具有油性,那么附于其上的釉就越不易脱落,化妆土就不易被土沁,这是个程度问题,如果化妆土粗,土沁会比较多。

古代有些窑口的胎土较粗或胎色较深,为了使器物表面平滑白洁和颜色变浅,在胎体上先敷一层细白瓷土,然后施釉烧制,这层白色浆土称化妆土,也称化妆釉和护胎釉。

化妆土工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窑口)特征,对其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古瓷的断代和辨伪。

六朝青瓷中已开始应用化妆土工艺,婺州窑位于浙江金华一带,当地所产胎土含铁量高,烧成后胎色深灰或深紫。西晋起,婺州窑采用纯净的瓷土涂抹胎表,化妆土呈奶白色,经上釉烧制后,不但釉面光洁,而且色泽滋润。东晋南朝时的德清窑以黑瓷着名,同时也兼烧青瓷。德清窑以红色粘土做胎,烧成后胎呈灰色或紫色,为了改善釉色,也在胎外施一层奶白色化妆土,工艺方法和婺州窑相似。

隋唐五代时,化妆土的应用更加广泛,除青瓷外,白瓷和彩绘瓷也采用这种工艺。五代时,耀州窑青瓷有黑胎和白胎两种。黑胎青瓷的胎质较唐代已有改进,细密坚薄,但含铁量高,胎色呈铁灰或黑灰,因此胎外施一层较厚的白色化妆土。唐代河北邢窑白瓷有粗细两种:细白瓷胎白釉净,不施化妆土;粗白瓷的胎骨灰黄粗糙,先敷化妆土再施白釉,使釉面白净。唐五代的长沙铜官窑发明了釉下彩,胎灰白或土黄,如不用化妆土,会影响装饰效果,因此在制作中采用制胎——施化妆土——彩绘——上釉——烧制的流程,对提高外观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宋元时,北方磁州窑对化妆土的运用非常成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磁州窑的胎土大多灰褐色或土黄色,白釉黑彩采用敷化妆土、彩绘再施透明釉的方法,使釉面白净饱满,黑白对比强烈。在白釉划花、白釉黑彩剔花等装饰方法中,化汝土则直接参与纹饰装饰。在白釉划花中,胎土施化妆土再划花,划痕处露出灰褐色胎,外罩透明釉,这样形成了白釉地灰褐花纹效果,巧妙利用了化妆土本身的色泽来进行装饰。白釉剔花的方法和此相似,只是将纹饰外白“地”剔去,露出深色的胎。白釉釉下黑彩划花工艺更复杂一些,在生坯上敷白色化妆土,上以黑料绘画,再用工具在纹样上勾划,划去黑彩露出白色化妆土,再施透明釉烧成。有些甚至连化妆土也划去,露出深色胎骨,这样形成黑(纹饰)、白(化妆土)、和灰(胎骨)三个层次,以立体的方式装饰器物,这种方法和唐宋象牙雕刻中的拔镂雕或明清雕漆中的彩雕很相似。

在观察化妆土的时候需注意和“中间层”的区别。宋代钧窑釉瓷标本的断面上,胎釉间有一层白色介质,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胎、釉成分相互渗入,经离子交换析晶而形成的钙长石层。这一中间层在作用上起到了统一釉下色泽的作用,但系烧制中自然形成的,而非人工敷就的化妆土。这种介质中间层在宋代磁州窑青瓷上也能见到,形成机理相同。

化妆土的观察对瓷器研究具有三方面重要意义:

确定制作年代——有些窑口化妆土往往在某一时间段使用,观察化妆土能精确考定年代。耀州窑青瓷在五代时使用化妆土,从标本断面看,胎体、化妆土、釉层清晰可辨。宋代耀州窑青瓷断面也有一丝白线,但胎体、中间层和釉层间界面模糊,系介质中间层,和五代青瓷区别明显。

确定制作窑口——明清以前的所谓高古瓷有时往往难以区分窑口,而化妆土是一个关注点。最常见的例子是越窑青瓷和婺州窑青瓷的区别。这两个窑口的产品除其他特征区别外,是否用化妆土是最明显的区别。

确定识别真伪——古代陶瓷的原料、工艺都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现代很难模仿。如新仿耀州窑青瓷的胎骨都很白,仿五代制品不见化妆土,仿宋代元制品也无中间层。结合造型、釉层、底面等特征,观察并分析化妆土有利于鉴别陶瓷器的真伪。有些古玩商将新仿器物打碎后卖瓷片,更应观察化妆土工艺,鉴别是否后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