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上看到关于张连志以及瓷房子的报道,张连志说他的收藏是缘于母爱,这一段很感兴趣,有知道的说一下?
似乎已成习惯,居住在天津赤峰道上的居民每天散步遛弯时总会到“古瓷房子”前驻足欣赏一番。在邻居们好奇而日复一日的关注下,一幢散发着欧洲风情的法式小洋楼一点点披上古瓷片织成的“中式外衣”,变得古色古香起来。
经过四年精心打磨,如今房子的外观贴瓷装饰工作已经竣工,名声日隆,关注群也早已不仅是附近居民,很多到天津旅游的人也会来这里一睹奇观。近日,英国BBC、法国路透社等国外媒体的记者们也纷纷来这里一探究竟。这座房子的主人,也因这一举世无双的创举而备受瞩目。
缘起母亲嫁妆的收藏生涯
瓷房子的主人名叫张连志,于1957年4月4日出生于旧时天津意大利租借地的一个儒商世家。由于祖上就是文化世家,张连志的父母都有收藏文物的爱好。母亲出嫁时,陪嫁便是一幅清朝名画,这幅珍贵的名画张连志迄今保护得完好无损。
可以说,他最早的藏品就是母亲的嫁妆——一对镜子、清代八音盒和清代汉白玉山石盆。从刚刚接触藏品起,张连志便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和激动,这种感觉仿佛已在体内等待千年,一旦点燃,便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母亲留下的几个明清时期打着锔子的盘与罐、孩提时代玩过的小铜锅炉、老电话等都被他一一珍藏起来。
张连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暗室里卷胶卷。“我每做一件事,都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在漆黑一片的暗室里,用不着光和眼睛,他用手,凭感觉的指引去触摸、对接,一人供十人打扣。正是凭着做事就要做到极致的这股执著劲儿,后来张连志将他所钟爱的收藏爱好越玩越专业。
80年代初,张连志开始下海经商,1992年创办了粤唯鲜酒楼,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粤唯鲜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如今,他作为一位收藏家的名声早已压过了他成功企业家的身份。事实上,在有了可观的财富后,张连志的确是满世界地搜寻古董,把心思更多地用于收藏了。他对文物收藏的痴狂,已如同“毒瘾”深植体内,势必与他纠缠一生。时至今日,他的藏品包罗万象,从夏商一直到明清各个朝代的瓷器、石雕、门楼、家具等一应俱全,20多年的累积之下,古董堆满了4个大仓库。
和古董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张连志坦言,尽管他的收藏广泛,藏品成千上万,但最让他痴迷的还是瓷器。他说他永远记得小时候打碎一个碗后,总会拿着破碎的瓷片去找工匠修补,看老师傅熟练地打锔子,锔完一抹白灰,滴水不漏,当时觉得真是神奇,于是后来自己也学着这样做。
由此而起,在年复一年中,一件件从远古走来、经历了风霜雪雨的破碎瓷片在他的手中被不断复原,而他也在这个过程中体味着历史的变迁,深化着对中华民族历史及文化的认识。几十年过去了,小时候打锔子的碗在不经意间成了某个过程的最好见证——有过程的才是美丽的,张连志一直醉心于这个过程。
在温哥华的一家古董店,一件古老的花觚打动了张连志,他拿起来反复把玩,爱不释手。但这只花觚的残破也确实破坏了美感,他只好迟疑着割爱放下。但奇怪的是出了古董店后那只花觚却总是不肯从他的眼前、他的心中离去。没办法,他最终又回到古董店,买下了那只花觚。在反复观看之下,他发现那破口不像来自远古,从那破口中他仿佛看到了曾经发生在这个物件上的一段故事,于是产生了复原这个故事的念头。
过了很久,当他在西雅图的一家古董店里翻拣破碎的瓷片时,总有几小块瓷片往他的眼睛里跳,直觉告诉他,某个故事可能要复原了,于是买下了这几片古瓷碎片。回到家后,他拿出这几块碎片,果然与那个在温哥华买回的残破了的花觚的破口连接得天衣无缝。但遗憾的是,只差比小手指甲还小的一小块对不上。于是他再次回到西雅图的那家古董店,在一大堆碎瓷片中反复翻找,可惜没有收获。他不死心,后来又一连去了几次,老板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问他找什么,张连志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了这位古董店老板,希望对方帮忙。老板笑他太痴狂,说:“那么小的一小块瓷片,谁会留意呢!一定是找不到了。”直到现在那件花觚依然有小小的一点残破,这成了他收藏中最大的遗憾。
正是由此而起,张连志收藏的古瓷片越来越多,后来便利用这些古瓷片盖了一面古瓷墙作为蕴华博物馆的装饰,引起了当时国内外参观人士的啧啧惊叹。
2002年,张连志在地处繁华闹市区的地方买了一幢小洋楼,这个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法式小洋楼与张学良将军的府邸曾经一箭之遥。张连志想,如果法式小洋楼的墙壁上也贴上古瓷,会形成怎样的效果呢?灵光一现的念头就这样在脑海中爆炸并定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开始他只是想用瓷片装饰院墙,效果出奇的好。后来尝试将瓷片贴在房子上。来这里参观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建议用瓷片装饰墙壁,他又将瓷片当作壁画贴在房间里。经过四年多努力,张连志将仓库中珍藏几十年的瓷器悉数拿出来,以斥资近3000万元买来的法式小洋楼为模板,完成了他以瓷片为设计符号的古典梦幻之旅。
四年时间,张连志将这座法式小楼从内到外变成了蕴涵浓郁中国文化符号的瓷房子,完成了一次异乎寻常的东西方跨界。“有人说我疯了,把这么珍贵的瓷片随意粘到墙壁上。”张连志笑着说,“可是,我觉得它很有意义,我收藏了许多东西,摆在家里自己欣赏有什么意思?我要让大家都来关注中国文化,让大家都能意识到中国瓷器的魅力。”在张连志看来,瓷房子不仅仅是随性所至的建筑,更多的是一份文化标志,“我想把瓷房子做到极致,尽力做到完美。”
屡遭盗掘 碎瓷片被用来筑院墙猪圈
1939年,美国学者、原华西博物馆第一位馆长葛维汉在《邛崃陶器》一文中写道:“这个陶窑的出土物,至少在最近几十年来,不断出现于成都市场,被人们收购和珍藏。”由此可以看出,至少在20世纪初,邛窑陶瓷已经出现。
据邛崃人魏尧西先生在《邛窑志略》中描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有军人陈某于十方堂发现此残碎瓷片,乃大事(注:原文如此)发掘……”
乱掘的最高峰,出现在1936年夏季。当时邛崃的驻军是川军第二十一军唐式遵所率的某师。唐命令士兵们挖古物,和大批挖盗者争相乱掘,邛窑遗址因此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据葛维汉所著《邛崃陶器》记载,1936年夏季,一些穷人和士兵为了获得能卖钱的陶片,差不多把整个窑址十方堂表面翻了个遍,除了完整的陶瓷,就连一些瓷器碎片也被称斤论两地出售。
由于出土器物众多,除了出售,很多当地人还将碎瓷片用来修筑院墙、猪圈、厕所等。直到现在,从什邡村搬迁后留下的老屋,还可见当年的遗迹。其中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土房,有一道1米多高、长约10米的土墙,均是由匣钵、邛陶碎片夯砌而成。
解放后,文物部门征集了一部分邛窑陶瓷器,并多次有规模地对部分邛窑遗址进行发掘,如1955年、1982年和1983年文物部门先后对青羊宫窑址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现该窑址已受到国家保护,成立了隋唐窑址文管所。近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热升温,一些收藏家也获得了大量邛窑陶瓷器的实物资料,为传世邛窑古陶瓷的研究、鉴定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2001年4月,由中国科大、省文物管理局、邛崃市政府联合发起的“中国邛窑古陶瓷科技考古研讨会”在邛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考察了什方堂、固驿瓦窑山等古陶瓷遗址以及邛崃市文管所和邛窑古陶瓷博物馆,他们万分震惊并高度评价。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说:“唐代邛窑在制作以铜、铁着色的多色彩瓷器方面有首创之功。”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认为:“高低温釉下彩、三彩更是‘邛窑’的代表作品,均较早烧制成功,其工艺传播于江南诸名窑,而又以湖南长沙‘铜官窑’受其影响最深,因之两窑产品颇为相似,成为姐妹艺术,堪与其周边各窑媲美。”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先生更是一语道破邛窑的珍贵:“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
在四川省博物院陶瓷馆邛窑系列馆,陈列着代表性的邛窑陶瓷——绿釉省油灯、青釉三彩钵、青釉绿斑双系壶、三彩鸭形杯、三彩提梁壶……彩绘图案深浅不一,浓淡相宜,着笔自如酣畅,纹饰抽象。展柜中还有不少邛窑小玩具,大都小巧精致,长宽高仅几厘米。除鸡鸭鹅羊鱼龟等动物造型外,还有很多活泼可爱的手捏人物小雕塑,或匍匐、或骑马、或摔跤……造型栩栩如生,无一雷同。这些邛窑陶瓷也见证了当时的文化和商贸情况。彩绘杯上的飞天纹饰,许多陶瓷佛像、僧侣、胡人等人物造型,可能正是邛窑文化与中原文化甚至域外文化商贸交往的历史见证。
1、 碎瓷砖装饰门厅处:
不少人喜欢购买特殊造型的瓷砖铺在门厅处,你可以估算碎料剩余量,然后在门厅处预留出合适的位置,待碎料集中后,直接将瓷砖碎料铺在门厅位置,这样做不但富有新意,还能节约开支。
2、巧用碎料拼贴瓷砖画:
漂亮的花片,本身已是精美的装饰品。把碎瓷片有规律的铺贴在墙上便成为独一无二的“画作”。铺贴时损坏了的瓷片,可以收集起来,将各种不同颜色、形状的碎片拼贴起来,也能做成瓷砖画。
注意事项:
计算好瓷砖的量以及剩余量,并预留好位置。在施工时,如果要进行规则铺贴,工人需要对砖进行细致的裁切,相比常规铺贴费工夫。和设计师需事先与施工工人沟通好,避免因情绪影响铺贴效果。
装修剩余的瓷砖的用途如下:
1、剩余瓷砖用于门厅处,不少人喜欢购买特殊造型的瓷砖铺在门厅处,业主可以估算碎料剩余量,然后在门厅处预留出合适的位置,待碎料集中后,直接将瓷砖碎料铺在门厅位置,这样做不但富有新意,还能节约开支。
2、剩余瓷砖用于卫生间马赛克装饰,有的业主喜欢在卫生间坐便器背后的墙面位置贴上马赛克,使卫生间显得更为别致。其实,只要在坐便器背后墙面预留两条约15公分宽的槽,把碎砖裁成规则碎片,再铺贴在槽内,不仅节约,而且还达到了马赛克的装饰效果。
3、剩余瓷砖制成装饰品,如果剩余的瓷砖是漂亮的花片,本身就已是精美的装饰品。挑个富有质感的画框把它们镶起来,挂在墙上便成为独一无二的“画作”。铺墙时损坏了的瓷片,可以收集起来,将各种不同颜色、形状的碎片拼贴起来,也能做成瓷砖画。
4、剩余瓷砖制成杯垫、锅垫等,瓷砖的另一妙用是用作杯垫、锅垫,尤其是8×8厘米规格的马赛克砖最好利用,单片便可以作为杯垫。30×30厘米大小的瓷砖做锅垫最合适。如果家中装修后剩下备用瓷砖,储藏起来颇费空间,你可以干脆把它们垒成两叠,上面搁块大小长短适合的木块,就可以充当玄关椅,要不在上面放个质朴的艺术品,让瓷砖的质感与它相映成趣。
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