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茶具的来历

冷傲的乐曲
温暖的橘子
2023-03-25 13:00:55

茶具的来历

最佳答案
大气的乐曲
独特的枫叶
2025-09-27 04:53:27

茶具的来历: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1万年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人们就已经发明了陶器生产,并大旦使用陶器作为生活用具,其中很多陶器是与饮食有关的用品,如杯、绎、碗、体、慧等。陶瓷的发展是由土陶到硬向再到釉陶,此后由陶又发展到瓷。

考古发现表明,原始瓷器的出现大约是在秦汉时期,汉代之瓷,实际上还多为有釉之陶,火度低,质地也脆。成熟青瓷的出现在东汉晚期的浙东地区.一些研究者认为西汉王褒《傻约》中“烹条尽具”是有关“茶具”的最早记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浙江上虞出土了东汉时期的碗、杯、壶、盏等瓷器,浙江湖州一座东汉晚期墓葬中发现了一只高33.5厘米的青瓷瓮,瓷瓮上面书有一“荣”字,这些可以视为我国最早茶具的实物证据。

实际上,茶在汉代就已经被当作宫廷士大夫阶层的一种日常饮品,这些出土文物至少说明当时茶具已有从食器中分离出来的迹象。此后,随着茶日渐成为大众化的饮料,西晋杜育在《萍赋》中载有:“器泽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乾,取式公刘。”其中的陶器和舀水的朗都是茶具。到两晋、南北朝时期,专门化的茶具从食器中逐渐分离了出来。

唐代是中华条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由于多种社会力量的推动,尤其是以陆羽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学士的积极倡导,饮茶空前普及。同时,饮茶已不仅仅是为了解渴的生理需要,更被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茶道”的高度。茶文化的兴盛刺激了茶具的生产和发展,使得茶具生产技术日臻完善,茶具种类更齐全,质量更高,茶具文化作为中华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最新回答
优雅的柚子
迷路的小松鼠
2025-09-27 04:53:27

最早出现茶具的朝代为西汉。

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译文:烧水煮茶,分杯陈列。),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扩展资料:

“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中国人的器用之道,从粗放式羹饮发展到细啜慢品式饮用,人类的饮茶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品饮方式,自然产生了相应的茶具,茶具是茶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载体,为我们解读古人的饮茶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茶树发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一带,汉代四川一带的经济已相当繁荣,饮茶在当时的士人生活日益凸现。王褒《僮约》中记载“烹荼尽具,酺已盖藏”,明确提到烹茶用的茶具。

紫砂茶具仍是清代茶具的重要分支,经过明代的初步繁荣,清代紫砂茶具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创作高峰。如果说明代紫砂壶尚嫌粗朴的话,清代紫砂制作工艺则大大提高,其泥料细腻,制作规整,出现了像陈鸣远这样的大名家。

嘉、道以后,文人雅士相继加入制壶工艺,使紫砂茶具的人文内涵大大提高。“西冷八家”之一的陈鸿寿与一代名手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壶成为文人壶的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僮约

精明的嚓茶
无情的春天
2025-09-27 04:53:27

感觉古代人喝好茶都是用盖碗喝的,只有一般在路边的茶棚喝个粗茶才是用碗喝,而古代为什么好茶都要用盖碗喝呢?相信有的人在喝茶的方面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说在古代,很多人都会品茶,今天小编就来给你们讲讲喝茶。

饮茶雅称品茗,从古至今茶人一直有意识地将品茶作为一种展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的美的艺术生活来刻意的追求和创造。品茶之美,美在意境。当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沏上一杯香茶,去感受茶自然的香、鲜、甜、醇,观杯中亦浓亦淡的汤色,若眉若花的叶芽。

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同样,作为茶叶冲泡用具,茶具的历史同样久远,且因为时代的关系,古代茶具远不及现在茶具多样化,材质也比较单一,那么,古代茶具主要有什么材质呢?我国的陶瓷历史源远流长,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们就开始制作、使用陶器了。到了东汉时期,成熟的瓷器开始出现。陶瓷制器具有洁净、耐高温、易制作、成本低等特点,因此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理所当然地被选择为茶具的主要材质。

品茶的人心也是很静的,所以古代人在喝茶的时候就再思考东西,一杯茶喝完了,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心中有了定数,喝茶的学问还有很多,小编下回再给你们讲讲的学问。

殷勤的糖豆
清秀的指甲油
2025-09-27 04:53:27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那么瓷器是哪个朝代有的呢?来看看吧!

瓷器是哪个朝代有的

(1)陶器的发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为人类共有,瓷器则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

(2)最早是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先后成功地烧出了青瓷和白瓷。

(3)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唐代时,瓷器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

(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5)元代承前启后,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介绍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有曾拍出天价的精品,但部分国宝级瓷器并不在中国国内。欧美人士在结婚时,便特别喜欢送赠高级瓷器茶具。

名称来源

在中国,“瓷器”一词最早见诸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瓷”这个字在汉以前指“瓦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瓷”为:“瓦器,从瓦次。”。《隋书》何稠传》记载的“匠人无取清意,稠以绿瓷为之”。当时的绿瓷应该包括我们今天称呼为青瓷中的某些釉色玻璃质感很好的制品。磁县博物馆已有收藏,但当时不称“青瓷”而称“绿瓷”。

“磁器”一词早见于唐代文献记载内。当时磁、瓷的使用也分别得比较清楚。如《新唐书。地理志》记载:“邢州巨鹿郡土贡磁器;越州会稽郡土贡瓷器。”。

当时磁州的一些窑场都会生产到唐代。那么磁器的最初出现很可能同越器、邢器等名称涵义一样,指的是磁州所产陶磁器。当然“磁器”也可能泛指整个河北南部一带的产品。这种磁器与瓷器在外观上肯定有区别。因此《新唐书》才以不同称谓加以记载。《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土贡延埴盎缶”当时磁州属于河北管辖,似可旁证“磁器”也包括盎缶类产品。在实物资料方面,磁州的临水曾经发现唐代窑址,墓葬出土过许多唐风陶瓷,其中有青瓷,又有化妆白瓷、酱褐釉瓷。这些都可以纳入“磁器”范围。

由于磁器产量巨大,不仅行销范围扩展止整个中国北方,官民具获其益,还有许多输出国外。导致文献记载中出现以“磁”代“瓷”现象,建构出内涵丰富的“磁器文化”。自宋代后“磁”“瓷”开始出现混用现象。

元时陶瓷文献广泛使用“磁器”的称谓来指胎体坚固的陶磁制品,而不大再使用“瓷”字。元学者耶律楚材在《佩文韵府》卷96。〈七蜀钵脱。磁钵条》中咏道:“累累山果映磁钵,薄薄浊缪半瓦壶”。《元史》记载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亦用“磁”字。(然,近年来,景德镇部分学者在文章中把《元史》中设立的“浮梁磁局”,恣意改写史料为“浮梁瓷局”。真可一晒)在彭城出土的一件元末明初的《西江月》词文枕上,彭城磁州窑仍然保留了“礠窑”之称谓。宋、金、元、明、清时期,我国各地许多生产陶磁的地名也统统使用了磁器的“磁”字,如山东的“磁村窑”,福建的'磁灶窑",宁夏的"磁峰窑",“磁器”用语风靡世界。

明代随着彭城窑场在中国北方陶瓷生产中心的确立,关于磁器的记载渐趋丰富。“磁器”一词得到各种解释,有了特定与明确含义。明代学者曹仲明《格古要论》中指出:“古磁器出磁州”。指出明代之前古磁器产地在磁州。产品“佳者与定相类,但无类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明《彰德府志》记载为:“彭城,在滏源里。居民善陶缶罂之属,或绘以五彩。”。指出磁州的陶瓷还有五彩陶瓷品种。

傻傻的胡萝卜
大胆的冰淇淋
2025-09-27 04:53:27
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在南方一带的上层社会渐渐流行,浙江越窑烧制的青瓷中,开始出现茶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瓷盏托,盏托的使用目的是为了防止茶碗烫手而设计的,这种新器型在日后得到了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