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外国人对中国瓷器是怎么理解的呢

傻傻的宝马
傲娇的黑夜
2023-03-25 11:53:21

外国人对中国瓷器是怎么理解的呢?

最佳答案
追寻的凉面
默默的曲奇
2025-09-27 08:54:18

外国人因为对中国的文化不是特别了解,所以他们对中国瓷器抱有比较神话的理解。我记得在一部电影里面一个老外说过,在中国,他们会经常见到石质和陶质的罐子,这是神所使用的,而中国人居然把他们轻而易举的做出来了,有些还做成餐具,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由此可见,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赞美度是什么的高的。

其次,由于外国人看到中国瓷器特别的美,所以,他们误以为瓷器之都就是中国,而中国就是代表了瓷器,这一误解还来源于中国的英文是China,而瓷器的英文是china。

总而言之,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理解特别的好,他们也特别喜欢中国的瓷器,我在上学的时候也认识一个外国朋友,他说过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带一套中国的瓷器到自己的国家让他的朋友和家人见识见识。

最新回答
花痴的薯片
粗犷的雪碧
2025-09-27 08:54:18

说起中国的陶瓷制品,那在欧洲可谓是名噪一时啊,西方国家虽然对我们有所敌视,但是对于追求我们的陶瓷制品的角度可是从未停歇。别说外国人了,就连咱们自己国家的人看到那些精美的瓷器都不禁要高呼惊叹,确实,我国自古以外就一直发展着陶瓷的制品。因为陶瓷易碎易损,远比丝绸之路更加艰难。精美的陶瓷加上源源不断地输送,很快就撩到了国外一群粉丝,对此爱不释手。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英文名为China,而China的另一个翻译就是瓷器。陶瓷曾是我国享誉全球的国宝摆件,当时的世界,只有我大中国能造出精美绝伦的陶瓷。两条路都为对外贸易的通商之路,但因为陶瓷易碎易损,远比丝绸之路更加艰难。这就使得要卖到国外的数量就不多,而且那些更高级的瓷器更好看更不易碎,也使得卖出的价格也更高。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都一个劲的追求黄金,在那个时候,瓷器的价格竟然可以和黄金等价,而且对于那些看着精美而且内部构造复杂的瓷器,价格更是贵得离谱。瓷器令欧洲人着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人都无法探知瓷器制法,毕竟中国发展陶瓷已经几千年的历史了,欧洲不可能一时间就破解出来。中国牢牢把控着瓷器的知识产权。直到18世纪,欧洲人才开始制造瓷器。

当代的中国向世界传输了高科技,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一直做软弱的绵阳,一直无私地奉献自己,也得有保护自己的武器,成为新一代的大国!

调皮的宝贝
直率的书包
2025-09-27 08:54:18

引言:从古至今,有许多人喜欢中国的瓷器,无论是古时的文人墨客,还是现代的收藏家,都抗拒不了对瓷器的喜爱。瓷器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大瑰宝,它明如镜,白如玉,晶莹剔透,是艺术的灵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中国的瓷器艺术品呢?

一、瓷器有着精美的造型

人都是视觉动物,对美的东西往往抗拒不了,瓷器上细腻、完美和令人愉悦的作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瓷器的釉色,花纹和雕刻,美观华丽,工艺精湛。有许多瓷器被收藏家们收藏了之后都舍不得作为工具来用,大多摆在安全的地方作为装饰品来用,可见大家对于瓷器的美都是认可的。

二、瓷器价值存续时期长

大家都知道瓷器也算是一种古董艺术品,只要是古董艺术品,那么,就有一个特征就是它的不朽性,即使时间一直流逝,但是艺术品的价值却不会跟着流失,比如一幅齐白石的画,一副毕加索的作品又或者是老瓷器,这些都映射着当时时代最聪明,最有思想和最有表达能力的那些伟人。随着时间的增长,它的价值只会高而不会低。

三、物以稀为贵

众所周知,瓷器从世界文化角度上来看,只有中国才有,整个世界只有中国发明了“陶器上釉”的器皿,而其他国家只有金属器皿。后来,人们发现瓷器很难发生变化的,而金属器皿遇到空气和水之后很容易生锈。是中国人将瓷器送到欧洲,然后有许多外国人喜爱瓷器,就在中国元素的基础上再加了一些外国人喜欢的风格,在瓷胎上作画之后,便有了广彩的诞生。

瓷器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无论是成熟内敛还是中庸之道,又或者是礼仪廉耻,均可在瓷器上体现,它不仅仅是一种摆设,是一种收藏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美感与德行的综合。

传统的小土豆
义气的小熊猫
2025-09-27 08:54:18

众所周知,中国的伟大发明有丝绸、纸张、瓷器、炼丹术、指南针和火药等,其中丝绸和纸张外传比较早,瓷器的外传则比较晚。瓷器可能是在隋唐时代,由于中外交通渐渐发达,才开始外传的。

丝绸之路图

一、瓷器外传的路线

瓷器外传的路线有两条,一是汉初以来就已开发使用的“丝绸之路”的陆路,由玉门经过回教国家,在通往欧洲;第二条是海路,海路与陆路这比较迟晚一些。

隋唐,特别宋以后,由于我国的造船工业的发展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海上交通才发达起来。海路是通向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的。远洋航海虽有风浪之险,但它的优点是运输量大,人安逸,比起来还是较陆路方便些。这两条路都是瓷器外传的主要通道。

古代运输瓷器包装图

二、外国出土的中国瓷器实物

1854年,印度布拉明那巴德,出土了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的残碗;1910年与1913年中亚的撒马拉、拉及斯出土了唐三彩的陶器和邢窑、越窑的瓷碗残片;1912年埃及开罗附近的佛斯塔脱遗迹出土了许多三彩陶片和越窑瓷残器,还有刻着莲花、凤凰等中国风俗图案装饰的瓷器残片。这些陶瓷,是什么时代传出去的,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从这些出土瓷器的器型与图案分析,它们都是唐朝和唐朝以后的器物,则是无可疑。

9世纪中叶,阿拉伯商人苏列曼由海道来中国,他在游记(851年)中说:“中国能用陶土做用具,透明象玻,里边盛了酒,从外边可以看得见。”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玻璃是很透明的,但当时阿拉伯的玻璃,未必很透明(在以后的文章中,咱们再细谈)。7、8世纪,也就在唐朝初年,中国和中亚、西南亚诸国交通已很频繁,这些国家的人们都非常欣赏中国的瓷器,所以这就导致中国的瓷器必然会被外运、外销。但是确实的文献则出现于宋朝以后。

三彩马图片

《宋史·食货志》记载:今杭州、宁波对南洋和中亚、西南亚诸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商品之中,瓷器是数额最多,最为畅销的商品之一。这些买中国瓷器的国家,又和其它更远的一些国家用中国的瓷器进行贸易,于是中国瓷器就流传得更为广阔,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7、8世纪,瓷器可能已输到非洲,在12世纪后期,埃及王萨拉定曾把中国瓷器40件转赠给大马色国王奴尔爱定,作为外交礼物来使用,由此可见中国瓷器的声价之高。

三、元朝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瓷器与世界的交流

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以闪电般的攻势,向西方、南方前进,所向披靡。到了13世纪80年代,蒙古帝国攻占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欧洲的一部分地区。蒙古帝国统治俄国差不多200年,波兰、匈牙利、德意志这些国家,当时也都被蒙古帝国统治过较短的一段时期。在蒙古军队之中,也有许多其他许多民族的军人,而且在军队之后继之以使节、商人、教士、旅行家和学者,他们纷纷往来不绝,所以元朝的中外交通、货物交流是最广阔而繁盛的。

元朝版图图

那时中国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的著作,保存到现在的还很多。从这些著作和其它文献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文化货物的交流确实是频繁的。在13-14世纪,中国的瓷器不断大量地向西南亚、欧洲、非洲输送,正如元初马可波罗《游记》所说:“元朝瓷器远销到全世界”。当然,这全世界并不包括新大陆。14世纪,摩洛哥人依宾拔都记述泉州情况说:“瓷器转运到印度、也门。”又说:“瓷器达到我的故乡摩洛哥。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瓷器。”所以说元朝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瓷器与世界的交流。

四、明朝的瓷器外交

明朝永乐三年(1406年),航海家郑和带了包括瓷器在内的大批货物、金钱和大批士兵、学者,航海到过南洋、印度、波斯和阿拉伯、非洲东岸诸国,当时就将瓷器当做国礼赠送诸国国王。诸国派特使来中国时,中国也赠送他们瓷器等物。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在中外交通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7世纪初期,欧洲商舶不断来到中国,在返航时,中国瓷器是欧洲商舶带回去的最主要、数量最多的东西,据说每船瓷器数量常常多达万件之多。

明朝与各国交往图

崇祯年间(1628-1644年),瓷器从福州输往日本,每船也常有万件。据《野获篇》所载,阿拉伯使者归国,别物不谈,单以瓷器一项说,就多达几十车。由此可知,中国瓷器外运,除海道是大宗外,陆路运出的也不在少数。

五、我国制瓷技术的外传与影响力

由于我国瓷器在国外市场的畅销与知名度,促进了我国制瓷技术的外传,朝鲜在918年就从我国学会了制瓷。菲律宾大约在14世纪,可能还要早些,也学会了制作中国瓷器。日本从中国学会瓷技后,就在濑户开始建窑制造瓷器。11世纪,波斯学会制瓷,波斯瓷器的形式,直到1221年仍然在模仿中国瓷器样式,例如:瓷器上中国风的风凰图样。

欧洲牛人研究中国瓷器图

中国制瓷的方法,还传播到阿拉伯、伊拉克、土耳其和叙利亚等国家。意大利威尼斯,1470年从阿拉伯学到制瓷方法。这是中国瓷技传入欧洲的开始。以后欧洲各国制瓷,大都是先后从威尼斯学去的。英国制瓷比较迟晚,是从欧洲大陆传去的,还是直接从中国传去的,还有一定的疑问,但不管从那里传到英国,其根源必然是我国。

欧洲各国仿造中国瓷器之初,由于烧成温度不够高,成品都是软瓷。它们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才逐渐掌握制造硬瓷的方法。而且,他们最初生产的瓷器,常常脱离不了模仿。例如1708年,德国人柏特格所造的硬瓷,还是模仿中国古名窑的产品。1760年,丹麦还烧造中国风的青花瓷器。在同一年代,英国博屋设“新广州瓷厂”,连设备都是从广州订制的,而生产的瓷器,无论形制或图画都是中国风格。可见祖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对于世界人民的影响,是何等巨大。

冷艳的蜡烛
贪玩的胡萝卜
2025-09-27 08:54:18

景德镇曾经是瓷器之都,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离不开中国瓷器。中国瓷器的历史,从商朝至今4000多年前就已经世界有名,当时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水平,也是全国一流的,当时制作瓷器的工匠,景德镇水平是最高的,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把景德镇称为世界瓷都。当时中国的历代皇帝对生产瓷器非常重视,派官员常驻景德镇,监督瓷器的生产,使景德镇制作瓷器的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国古代的商人当时把大量中国瓷器带到外国,卖给外国人,使外国人羡慕和惊叹。如著名的青花瓷,有中国韵味,色彩素雅大方,花纹图案丰富,美观高雅,又颇有内涵美,一出现,就受到皇宫贵族和海外客户的欢迎,迅速风靡中国和世界。如此精美的瓷器,工艺精湛,美观实用,让外国人喜欢上了中国瓷器。如今,现代化的大生产,生产了大量的廉价瓷器,瓷器的价值一落千丈。曾经中国的瓷器之都,也不再那么辉煌。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那些以传统工艺生产的瓷器企业和个人,举步艰难,手工艺瓷技艺业也日渐衰弱。反而是外国人,每年都大批来到景德镇,参观游览,学习交流,甚至在当地住下来,学习传统瓷器制作工艺,当地为了保护传统,瓷器制作工艺,让人们了解和。喜欢传统瓷器的生产和制作,每年都要在当地举办春秋大集活动,活动期间吸引了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和表演艺人,在当地摆摊表演,并制作艺术品,由游客参与讨价还价,当场拍卖他们制作的瓷器艺术品,在活动现场不但可以展示这些陶瓷制作的产品,还可以进行买卖和交易,吸引了众多的国家和艺术家到这里表演。有些外国艺术家甚至在当地常驻,他们学习景德镇制作瓷器工艺,并把它们制成艺术品,很多外国人喜欢这个地方,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国家的瓷器制作艺术传统,反而被外国人继承和发展,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中国人如不警醒,那些宝贵的传统瓷器制作工艺,都要失传了,或者被外国人学去了,中国人却自己抛弃了它,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重视,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应该比外国人,更积极更努力,学习中国传统瓷器制作技术,并把它发扬光大。

仁爱的小土豆
想人陪的枫叶
2025-09-27 08:54:18

陶瓷闻名世界,大体可以分三种原因。一是因为陶瓷的发展史悠久,二是因为其特殊的工艺带来的美感与实用性,三是因为我国历史上的对外交流。

首先,我国陶瓷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时期。陶器与瓷器统称为陶瓷,在新石器时期,首先出现了陶器。此时的陶器做工粗糙,风格古朴,主要为满足日常生活与生产。而到了夏朝以后,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制陶工艺的飞跃,陶器应用于建筑、装饰、陪葬品等方面,并且有了陶器到瓷器的转变。尤其是两晋时期到南北朝时期的越窑,是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度。

在汉朝出现了瓷器,而真正的瓷器时代从唐朝开始。瓷器要求更高的烧制温度与更复杂的工序。瓷器的莹润光泽使其备受人们喜爱,在唐宋时期盛极一时。宋朝时瓷器最为繁盛,此时出现了五大名窑,继承并创造了许多种类的瓷器,各具特色。

第二,陶瓷的烧制手法令其具备了坚硬的特性与剔透的光泽。细腻陶器搭以或朴素或精巧的造型,精致瓷器配以或淡雅或华丽的纹样图画,不只是碗碟器具,更可以是把玩珍品。

第三,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流促进了瓷器的传播。自丝绸之路开辟以来,陶瓷就开始了在各国的传播,竞争使陶瓷工艺不断发展融合,同时促进了我国的陶瓷业,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陶瓷占有很大国际市场。唐宋时期,陶瓷主要通过海上运输。新航路开辟后陶瓷更是迎来了出口高峰,出口范围扩大到了欧洲,深受追捧,甚至作为皇室贵族的装饰品。且各国一直尝试模仿中国陶器,陶瓷工艺不断交融,而中国长期占据领导地位,直到近代受到工业冲击才发生改变。

总而言之,中国陶瓷是世界陶瓷的一抹亮色。

单纯的芹菜
孤独的乌冬面
2025-09-27 08:54:18

中国瓷器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瑰宝的级的存在,不仅深受我们国人的喜爱,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也非常喜欢瓷器。主要是因为以前丝绸之路的开通,把瓷器的美丽发展到了各个国家,而且瓷器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物以稀为贵,其他国家自然是感到非常的好奇和喜爱。丝绸之路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道路,他在当时可以说是连通了中国和世界上各国的文化交流。而这时候瓷器也是一个非常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产物,所以瓷器当时是流通了世界上各个国家,尤其是欧洲人特别喜欢瓷器,他们认为瓷器具有别具一格的美丽,非常让人喜爱。所以说瓷器的微名就是通过丝绸之路的建设开始传播出去的。如果说没有丝绸之路的的话,瓷器肯定要晚很多年才能够被世界上的人知晓,毕竟没有这种连通各国交流的渠道,各个国家的文化都是故步自封,都是闭塞的。其他国家也看不到中国瓷器的魅力。而且再加上锻造瓷器的工艺,其实一直以来只有中国具备这样的技术,所以说物以稀为贵,我们国家的人也不是整天有专门的工厂去制造瓷器。做瓷器是一个需要精心考究的过程,而外国人根本就不具备这种技术,他们喜欢此器的话,只能在中国的市场上购买,所以也就造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市场现状。因为很少见,而且很难买到很好的瓷器,所以才成为了现在万众追捧的状态。不过瓷器本身就代表了我们中国古代的各种文化凝练,而且不同朝代的瓷器也是具有各个时期的文化底蕴,是非常优秀的文物藏品。而且也展现出了收藏家个人的内涵和修养。也难怪那么多人喜欢瓷器,瓷器真的非常美丽。

甜蜜的吐司
贪玩的书包
2025-09-27 08:54:18

有很多中国文化外国人都很喜欢,但是因为文化的问题和自己的慧根的问题,很多外国人都难以掌握到这些精妙的中国文化。比如说中国武术和中国的陶瓷艺术,茶艺,都是很多外国人心中的白月光,但是他们都很难掌握那些精髓。

随着中国的影片不断向外国延伸和传播,许许多多的外国人就感受到了中国武术的魅力。感受到了一个个武打明星通过勤学苦练之后练就的壮实的肌肉和行云流水的动作。这和其他的什么散打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招式千奇百怪,各种各样,让很多外国人觉得大开眼界。尤其是那时候李小龙享誉海外,很多人都了解到他的实力和能力,觉得他非常厉害,因此就更加喜欢中国文化。

而陶瓷艺术也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中国文化,各种各样花纹的青花瓷和陶瓷都是非常漂亮的,这些瓷器产品都要通过火烤或者烧纸,工艺非常复杂,远远不是外国人能够掌握的。而且这些青花瓷和陶瓷的历史非常悠久,包含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底蕴,所以看着更加显出历史的厚重感。而且设计非常精美,不论是送礼还是装饰,都显出华贵感觉,因此很多外国人都沉醉于这种艺术之中。

而茶艺也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文化,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茶艺非常少见。因为外国人并不喝茶,所以说他们接触到这种用茶具品茶的文化的时候,可能就会觉得很好奇。而且茶艺可以说就是要慢下来,对于一些喝惯了汽水的外国人来说,喝茶就是比较慢热的行为,而且因为平时他们的生活里吃的东西都是油炸的,也不适合配茶,所以一直都不能够跟随到茶艺的魅力之中。

怕黑的蛋挞
整齐的苗条
2025-09-27 08:54:18

中国瓷器个个举世无双,之所以独有青花瓷能得到国民恩宠是因为青花瓷有不易磨损和褪色、花纹稳定的特点。

1.在瓷器中,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于釉下彩瓷。又称白色地面青花瓷,通常称为青花瓷。青花瓷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绘制图案,然后覆盖一层透明釉料,通过高温还原火焰燃烧一次。钴材料被烧成蓝色,具有色彩力强、头发颜色明亮、燃烧率高、颜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产于唐代,在元朝蓬勃发展。这种安静、优雅、有意义的风格深深触动了每一个接触过它的人类的灵魂,成为自元朝以来最畅销的瓷器。

2.青花瓷是一种具有白色背景和蓝色花朵的彩色瓷器。它属于釉下彩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它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用钴材料在生坯上画图案,覆盖透明釉后,在高温下烧制。青花瓷的流行改变了青瓷的长期局面。瓷器已成为中国骄傲的历史,始于青花瓷的出现。

3.青花瓷通常用白色衬底和蓝色图案装饰。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风格,包括花卉、鸟类、风景、人物和场景。因为青花不易磨损和褪色釉下颜色,稳定的图案会给人一种清新优雅的感觉,这也是古代非常流行的原因。几年前,一家外国拍卖公司以超过2亿元的价格拍卖了一件青花瓷,青花瓷在中国的收藏地位达到了顶峰,成为收藏家眼中的宝藏。

4.青花瓷的发展与中国密切相关。在陶瓷装饰发展的悠久历史中,没有一种装饰类型能产生青花瓷的巨大影响。明朝时期,青花瓷已进入全盛时期,其制造技术已经传播到近东、日本、朝鲜等国家,最终传播到欧洲。虽然丰富多彩的瓷器从18世纪初就已经普遍存在,但青花瓷仍然保持着其旺盛的活力。

发嗲的酒窝
沉静的红牛
2025-09-27 08:54:18
想知道哪些东西对于外国人比较有吸引力,也就是外国朋友比较喜欢的中国特色的小工艺品或者是礼品,上海哪里可以买到这样的礼品呢?上海特色礼品帮您解决一直困扰着大家的问题。 1.例如中国结,对联,香木扇,木雕等小挂件装饰品 2.比较贵重一点的,如中国陶瓷,屏风,木桌木椅等大型 3.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如中国水墨画,字画的仿真品,诗集等。 4.如茶,绍兴老酒等富有特色的食文化 下面是我摘录的资料 送礼的诀窍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经常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和棕,以增进友谊。5.给外国友人馈赠礼品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赠送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6.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脸谱、书画、茶叶,一旦到了外国友人的手里,往往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 以下是一些送礼给外国人的注意点在国际交往中,人们经常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和棕,以增进友谊。给外国友人馈赠礼品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赠送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脸谱、书画、茶叶,一旦到了外国友人的手里,往往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 赠礼的方式一般以面交为好。西方人在送礼时十分看重礼品的包装,多数国家的人们习惯用彩色包装纸和丝带包扎,西欧国家喜欢用淡色包装纸。向外国友人赠送礼品时,既要说明其寓意、特点与用途,又要说明它是为对方精心选择的。不要画蛇添足地说什么小意思,实在拿不出手”等等,这种过谦的说法,会大大减低礼品的分量。与中国人的习俗不同,在西方国家接受礼物后应即刻表示感谢,并当面拆看,不论其价值大小,都应对礼物表示赞赏。 赠礼要适时。在有些国家,在对方送礼时才能还礼;在有的国家(如日本),要选择人不多的场合送礼;而在阿拉伯国家,必须有其他人在场,送礼才不会有贿赂的嫌疑。在英国,合适的送礼时机是请别人用完晚餐或在剧院看完演出之后。在法国,不能向初次结识的朋友送礼,应等下次相逢的适当时机再送。 由于各国习俗不同,赠礼的种类和方式也有差异。 日本日本人将送礼看作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礼品要选择适当,中国的文房四宝、名人字画、工艺品等最受欢迎,但字画的尺寸不宜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