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如何调色
因此陶瓷颜料的种类也是有限的,其发色不能跟绘画颜料和有机印刷颜料相比。在调色时,调配原则与有机印刷颜料调配原则相同,但又有不同,不能死搬硬套。陶瓷颜料按使用条
一般是根据浅色调的颜色变化去走。暖色调的两种颜色调出来后,一般是根据深的色调去走。冷跟暖色调调出来后,肯定是跟深色的走。跳出来的颜色跟自己想要的颜色有偏差的
没听说过画油画用瓷的调色板,如果你懂油画,就一定知道不适合在瓷的上面调色
那个是天然矿物原料,主要成分是钴。浓淡和含水量有关。
按烧成温度调节。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用矿物原料(如长石、石英、高岭土)和化工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并细磨成浆状液体,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
其次上釉要均匀,将装饰完毕的坯胎上釉。在不同时期所用的釉料不同,上釉的方法也不同。例如拓(涂)釉法,用笔或刷子蘸釉浆后涂于素胎之上;吹釉法,用管筒据需要,一端蒙细纱,蘸釉浆后吹于胎体之上,多次反复至均匀乃成;浸釉法,一般用于胎体外部施釉时,手持器坯浸入釉浆中轻轻上下拉动或左右转动,借坯体的吸水性让釉着附在胎坏上;荡釉法,把釉浆注入器坯内,上下左右旋荡胎体,使釉浆均匀附上器坯内壁,壶瓶、罐类容器常用此法;此外还可将坯体放在旋轮上施釉,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釉浆散甩到器坯内壁上,故称之为轮釉法。
将装饰绘画好的器坯上釉之后装入匣钵就可入窑烧制。一件完美的瓷器烧制成功与窑的形状,装瓷匣钵入窑后的摆放位置、烧成温度的高低、窑内火焰燃烧的化学变量等都有极大关系。不同时期,不同瓷质的瓷器烧成温度是有差异的,其平均烧成温度在1100℃-1300℃之间。因此,必须将瓷坯按窑内前后左右、上中下的不同温度位置码放,才能烧成各具特色的瓷器。
总之,了解瓷器的烧成工艺流程,可以有助于我们领悟“点石成金”、“化泥为宝”的精美瓷器,是怎样的一种不平凡,需成百上千的能工巧匠付出多少智慧与艰辛的劳动才能得到,从而更加珍之、爱之。
1、在用色方面,默画过程中控制对白色的使用,保持用色的饱和,明确深色陶罐从亮部到暗部明度跨越小的特点。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描绘一些不透明的深色物体。深色陶罐的暗部一般不宜加白色,如果铺色过程中在灰部和亮部加入了白色,在深入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来的颜色。
2、在调和颜色时,同类色之间的比例与种类可随意些;邻近色之间要慎重;对比色之间的混合要注意拉开它们间的比例配置,混合的种类勿多,一般不要多于四种。在具体的颜色调配过程中,深色陶罐的暗部和灰部的颜色应以调色盒的深色为主。
3、在纯色中加入适量的冷色或暖色,降低它们的纯度。
扩展资料:
1、彩绘陶罐的步骤刻画,用小笔勾形,不用加太多水分;注意罐子的造型特征,透视关系;把罐子的大小和投影的位置大致确定。用刷子概括罐子的大颜色,刷的时候注意用笔的方向;大的光影关系先确定,要注意罐子本身的固有色,同时区分颜色的冷暖关系;同时把投影的颜色带出;注意颜色的饱和度,不用太稀也不要太干;用笔要肯定、干脆、利索!
2、接下来进一步塑造,继续用刷子把受光面的明度提高,注意用笔的方向;罐口部分注意它的明暗冷暖关系,以及罐口的厚度;暗部注意边缘线的强弱关系,颜色相对偏冷;暗部和投影的颜色不要孤立的处理,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收拢形体和大的体积表现。
3、用中号扇形笔进行深入塑造。先从罐口开始,压重色提亮色;注意罐口的厚度和空间的关系,暗部不要画的过于闷;罐子的亮部的层次表现,可以同时拿出小笔把罐子的体积特征塑造的更充分;使用环境色把罐子的外形调整同时注意罐子底部与环境色之间的虚实关系。最后调整阶段,用小笔把罐子的细节和特征进行深入的刻画;尤其注重罐口的层次的变化,比较画面的各种关系;以及投影的空间表现,完整并丰富整个画面。
参考资料:彩绘陶罐-百度百科
无论是地砖还是木地板,现在的颜色和花色都有很大的挑选余地,但是对于地面的颜色选择,推荐还是要考虑到与墙面和家居的颜色的协调性。通常应该选择明度与墙面(或家具)相同或稍低的地面颜色,从而为家居环境创造出一种踏实、沉稳的感觉。
陶瓷地砖颜色选购技巧之:注重地面面积:
首先,空间相对较小的室内不适合颜色过深的地面色彩,这是因为深色的地面具有视觉收缩的特点,会令原本就不大的空间显得更加狭小。其次,较大空间的居室在地面色彩的选择上余地就会大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深色地面制造沉稳感、也可以通过浅色地面来突出活跃感,但在选择颜色时还是不能忽视上面提到的明度问题,以免造成色彩混乱、破坏装修设计的整体风格。
陶瓷地砖颜色选购技巧之:注重地砖用途:
不同空间的地砖用途不同,我们在为一个空间的地面选择颜色时也不要忘记将空间的用途考虑在内。如在厨卫空间应该尽量选择不容易藏污纳垢的浅色地面、而在卧室、起居室、衣帽间则应该尽量使用有一定灰度的、具有柔软质感的地面颜色和材料。这样不但可以使空间功能更加明确、也可以提高各个空间在使用时的舒适度哦!
1、铅釉与无铅釉
在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产品使用的铅釉配方中,铅的来源出自偏硅酸铅或硼硅酸铅熔块。在实际生产中典型的偏硅酸铅配方组成为:塞格尔式1.00氧化铅,0.10三氧化二铝,1.89二氧化硅,重量比:氧化铅64%,氧化铝3%,二氧化硅33%)。可使釉产生最低溶解度。如果增加碱性氧化物和氧化硼的含量,可导致熔块中铅溶解度的增加。在荷兰等国并无铅溶解度的限制规定,他们使用低熔融或高溶解的硅酸铅及硼酸铅熔块釉。铅釉与无铅釉的差别牵涉到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过在高于1150℃时,铅均明显挥发,而高于此温度界限时,则通常不再使用铅釉。无铅釉指氧化铅含量少于1%的重量的种类。随着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各国建陶工业已经逐步转向统统使用无铅釉料无铅熔剂与无铅色料。
锶釉在取代铅釉方面表现出不俗的效果。除了烧成范围宽,烧成温度低和可形成光泽釉表面外,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因此锶釉成为一种很好的无铅釉,当它与釉下色剂一起使用时,几乎看不到对色料的不利影响,但在与铬锡红共用时,釉内必须添加一定的氧化钙,以稳定色调质量。
2、生料釉与熔块釉
由于陶瓷生料釉组成内不使用熔块,所以它们仅限于最高烧成温度大于1150℃时使用。通常可用做生产硬质瓷器、玻化卫生瓷、炻器、电瓷及各种低膨胀坯体的施釉。生料釉内含有矿物溶剂,如长石或霞石正长岩,外加粘土、石英、碳酸钙、白云石、氧化锌和硅酸锆作为常用原料。低膨胀生料釉还使用透锂长石作为熔剂。生料釉不会有任何形式的玻璃相,在烧成时必须经过足够时间将气体从原料组分内排出,釉熔融后可获得光滑而无气泡的釉面,因此,生料釉烧成时间要比熔块釉长。在烧成温度低于1150℃时,则宜采用熔块釉料。另外在采用低温快烧工艺时,需要釉内熔块含量相应增加。
3、一次烧成釉与二次烧成釉
对于陶瓷企业来讲,施釉产品一次烧成比二次烧成节能好且更经济,大幅度降低了产品成本,并有利于环境保护。一次烧成非常有利于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大件卫生洁具,或大型绝缘子。但二次烧成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拣选并剔除某些有缺陷的半成品,也能生产出高质量与低成本的产品。在一次烧成工艺中,釉与坯体同时成熟,坯与釉的中间层的形成常常能够增加产品的强度,坯体的完全玻化亦很明显。在一次烧成工艺时,釉料内常含有粘结剂,既可控制水分自釉浆蒸发的速度,又控制了水分进入多孔坯的运动。釉料粘结剂起到增加干燥釉面硬度的作用。
4、颜色釉与无色釉
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一般采用颜色釉进行装饰,从而使其在满足使用时也带有可欣赏的美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无色釉的应用仅限于很小的产品范围(如特殊用途瓷砖产品)。欧洲的建陶卫生陶瓷产品,其颜色釉均采用金属氧化物颜料制备,过渡金属的无机化合物如钒、铬、锰、铁、钴、镍、和铜都是常用颜料。颜色釉的效果取决于基釉的化学组成、色料添加量、施釉厚度与均匀性、烧成时窑炉气氛。如氧化铁引入的形态通常是红色三价氧化铁,由坯体融入釉内可产生微妙的装饰效果。铁在氧化焰气氛时在陶瓷釉中能产生淡黄色、蜂蜜色与棕色。在还原焰气氛时可以形成淡蓝灰色、绿色、蓝色或黑色;黑色氧化钴是釉料中最强烈的着色剂,当含量低于1%时,能形成鲜艳的蓝色。钴在玻璃釉基质中容易熔融并加入瓷釉结构中;氧化铬能使某些釉呈现绿色,而在其他成分的釉中可以形成红色、黄色、粉红色或棕色;氧化镍在釉中有很宽的成色范围,可以形成棕色、绿色、深蓝色釉,当釉中含有碳酸钡时,它会形成粉红色、紫红色;二氧化锰在颜色釉中能形成黑色,但也能形成红色、粉红色与棕色;含锰的高碱釉经过高温烧成后会产生淡蓝色;氧化铜配制的色釉,在氧化焰时呈现绿色,但在还原焰时则呈现红色;五氧化二钒可产生棕色或黄色,但在釉中即使用量增加也只是呈现中强度黄色。钒与锆可以制成钒锆黄、钒锆蓝等成色稳定的色釉;此外,硫化镉与硒色料可制成黄、橙黄与红釉。
5、透明釉与乳浊釉
建筑卫生陶瓷普遍使用乳浊釉料,由于透明釉缺乏遮盖力,难以掩盖不洁的砖面,而环保工作又要求尽量采用低质原料制坯,因此透明釉使用范围变得更加窄了。陶瓷企业使用过的釉料乳浊剂经历了氧化锡、氧化锌、二氧化钛、磷酸盐、直到硅酸锆等过程。但氧化锡作为乳浊剂,由于成本过高,使用量越来越少。20世纪20年代,开始引用锆英石作为釉料乳浊剂,后来又开始使用锆英石取代氧化锡,降低了瓷砖装饰用釉料产品成本。不过如在常规釉料内加入5%的氧化锡,可产生白里泛青的釉调;氧化锌广泛应用于锆英石釉内,可以提高白度与乳浊度。在高温卫生洁具产品釉中氧化锌具有强溶剂作用,能显著降低釉的粘度,因此仍有部分使用,以后也难以完全排除;将氧化钛加入釉中时,可以制成高档的白乳浊釉,已被证实是可行的配方方式。磷化合物在釉中的作用有:一,用做乳浊剂使釉不透明;二,增加釉对光的折射率,增加釉料的光泽。磷酸钙、骨灰、磷灰石均可酌情适量配入釉料内,使釉形成良好的乳浊与光亮效果。此外锂灰石,透辉石等锂化物也是很好的乳浊釉原料。
6、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与碎纹釉
各种釉料对于光线吸收不同而区别为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及碎纹釉品种。上述釉料均呈色丰富,釉色种类很多。瓷砖釉料的发展趋势将逐渐转向半无光、无光釉系列。无光釉用成色元素不多,但釉色很丰富,已经形成高岭质无光釉、碱性无光釉、二氧化硅质无光釉种类。其中又以钡无光釉、锌无光釉、镁无光釉为其主要代表。此外还有结晶型无光釉,锂辉石析晶型无光釉,难溶性无光釉等类型。碎纹釉是釉面生成网状龟裂纹,适宜于瓷砖装饰,最早起源于我国的碎瓷产品,后来西方国家将其用于瓷砖装饰,收到格外美的效果。由于坯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发生龟裂现象,碎纹釉的配制方法有五种:如采用两种具有不同收缩率的釉,将有高收缩率的釉料施于普通釉上,烧成后上层釉龟裂可以透见下层釉;增加釉的可溶性使釉的收缩率增加,如增加长石与硼酸的量;增加釉的收缩率,减少坯的收缩率;使产品急冷工艺也可生成碎纹釉;有的釉在经年放置后也能形成碎纹釉。如法国采用在普通釉料中增加二氧化硅、矾土或碱类的方法,制成碎纹釉品种。有的采用多次烧成方法以形成不同的碎纹与颜色效果。
7、结晶釉是指釉内出现明显粗大结晶的釉。它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釉,源于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结晶釉区别于普通釉的根本特征在于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可见结晶体(即我们所能看到的釉面上或釉中的晶花)。
结晶釉的晶花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大的肉眼能见,小的需用显微镜分辨。还可通过人为的方法,来合理控制晶花的分布。形状有星形、针状或花叶形等等。作为一种高级陶瓷艺术釉,结晶釉美丽、新颖的自然晶花,及其外观的多种多样、色彩的缤纷,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效果,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
此外,建筑卫生陶瓷业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推动新型釉技术的开发,发展新的釉料釉色品种,取得许多进展。如纳米材料技术在釉料技术中的应用等,每年均推出一大批新产品。总的来说注重釉料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可以提高产品的档次与附加值。随着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与丰富,对釉料的改进也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因此将来陶瓷釉料的研制开发任务越来越大,其在国际陶瓷业的竞争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国陶瓷业应该加快吸收先进工艺技术,继续提高产品的档次与科技含量,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釉产品体系与装饰特色。
低温:800度左右,中温1100度左右,高温:1280--1400度,裂纹釉是高温{1280--1340度}下烧成的.影青釉高温{1280--1320度}可以并列在同个坯体上一起烧。裂纹釉和影青釉不能混合在一起,注意操作,混合了裂纹釉就也许不出裂纹了。
1、洗染法
主要看明暗转折的变化以及立体感。
2、打底法
主要看底色是不是均匀、浅薄。
3、平填法
主要看是不是填满或者有没有填出轮廓线,颜料是不是厚薄均匀。
4、接色法
主要看不同颜色之间的衔接是不是自然、是不是逐渐变化。
5、罩色
即使普通工人罩色,水平也不低,不必在意。
6、吹色法
技术难度极大,有些大师也不敢用此方法。
7、扒花法
非常费工,不是珍品,不愿意采用这种方法。此外一些高难度技术,因为太费工,现代人更不愿意采用。
(2)在场景中创建一盏VRayLight灯光,并将其命名为VRayLight01,其位置如图1-2所示,具体参数设置如图1-3所示。
设置步骤:
●设置Multiplier(倍增值)为5。
●在Size(尺寸)面板下设置Half-length(二分之一长度)为20,Half-wide(二分之一宽度)为15。3)按F9键测试渲染下当前场景2.制作花瓶材质
(1)按M键打开“材质编辑器”对话框,选择一个材质球,并将其命名为“瓶子1”,然后设置材质类型为VRayMtl材质,再设置Reflect(反射)颜色(H:0,S:0,V:34),(2)展开Maps卷展栏设置步骤:
单击Diffuse(漫反射)后面的None按钮,然后在弹出的面板中双击Mix选项。
使用左键将Mix贴图拖曳Bump(凹凸)后面的None按钮上,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Instance(关联拷贝)选项,最后设置凹凸强度为-20。
单击Reflect(反射)后面的None按钮,然后在弹出的面板中双击Falloff(衰减)选项。
(3)进入Mix贴图设置面板,具体参数设置如图1-7所示。
设置步骤:
设置Color#1颜色设置为灰色,Color#2颜色为白色,然后单击Color#2后面的None按钮,在弹出的面板中双击Bitmap选项,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本书配套光盘中的“第2章/贴图/画1.jpg”文件,再单击Mix Amount(混合数量)后面的None按钮,在弹出的面板中双击Cellular(细胞)选项,并设置Blur(模糊)为0.1。
展开Cellular Parameters(细胞参数)卷展栏,然后设置Division Colors(间隔颜色)为黑色,再设置Cell Characteristics(细胞特征)为Chips(碎石),并设置Size(尺寸)为0.13,Spread(散布)为0.3,最后在Thresholds(阙值)面板下设置Low(低)为0.1,Mid(中)为1,High(高)为0.8。
在Mixing curve(混合曲线)面板下勾选Use Curve(使用曲线)选项,然后设置Upper(上部分)为0.3。(4)展开Maps卷展栏,然后单击Reflect(反射)中的Falloff(衰减)贴图,打开其设置面板,再设置两个衰减颜色为黑色和灰色,如图所示。(5)选择一个材质球,并将其命名为“瓶子2”,然后设置材质类型为VRayMtl材质,具体参数设置如图1-9所示。
设置步骤:
设置Reflect(反射)颜色为深灰色。
展开Maps卷展栏,单击Diffuse(漫反射)后面的None按钮,然后在弹出的面板中双击Mix选项。
单击Reflect(反射)后面的None按钮,然后在弹出的面板中双击Falloff(衰减)选项。
使用左键将Falloff(衰减)贴图拖曳到Bump(凹凸)后面的None按钮上,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Instance(关联拷贝)选项,最后设置凹凸强度为-20。(6)进入Mix贴图设置面板,具体参数设置如图1-10所示。
设置步骤:
设置Color#1颜色为灰色,Color#2颜色为白色,然后单击Color#2后面的None,在弹出的面板中双击Bitmap选项,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本书配套光盘中的“第2章/贴图/画2.jpg”文件。
单击Mix Amount(混合曲线)后面的None按钮,然后在弹出的面板中双击Cellular(细胞)选项,并设置Blur(模糊)为0.1。
展开Cellular Parameters(细胞参数)卷展栏,然后设置Division Colors(间隔颜色)为黑色,再设置Cell Characteristics(细胞特征)为Chips(碎石),并设置Size(尺寸)为0.13,Spread(散布)为0.3,最后在Thresholds(阙值)面板下设置Low(低)为0.1,Mid(中)为1,High(高)为0.8。
在Mixing curve(混合曲线)面板下勾选Use Curve(使用曲线)选项,然后设置Upper(上部分)为0.3。7)展开Maps卷展栏,然后单击Reflect(反射)中的Falloff(衰减)贴图,打开其设置面板,再设置两个衰减颜色为深灰色和浅灰色8)选择一个材质球,并将其命名为“瓶子3”,然后设置材质类型为VRayMtl材质,具体参数设置如图1-12所示。
设置步骤:
设置Reflect(反射)颜色为深灰色。
展开Maps卷展栏,单击Diffuse(漫反射)后面的None按钮,然后在弹出的面板中双击Mix选项。
使用左键将Mix贴图拖曳到Bump(凹凸)后面的None按钮上,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Instance(关联拷贝)选项,最后设置凹凸强度为-20。
单击Reflect(反射)后面的None按钮,然后在弹出的面板中双击Falloff(衰减)选项 (9)进入Mix贴图设置面板,具体参数设置如图1-13所示。
设置步骤:
设置Color#1颜色为浅灰色,Color#2颜色为白色,然后单击Color#2后面的None按钮,在弹出的面板中双击Bitmap选项,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本书配套光盘中的“第2章/贴图/画3.jpg”文件。
单击Mix Amount(混合曲线)后面的None按钮,然后在弹出的面板中双击Cellular(细胞)选项,并设置Blur(模糊)为0.1。
展开Cellular Parameters(细胞参数)卷展栏,然后设置Division Colors(间隔颜色)为黑色,再设置Cell Characteristics(细胞特征)为Chips(碎石),并设置Size(尺寸)为0.13,Spread(散布)为0.3,最后在Thresholds(阙值)面板下设置Low(低)为0.1,Mid(中)为1,High(高)为0.8。
在Mixing curve(混合曲线)面板下勾选Use Curve(使用曲线)选项,然后设置Upper(上部分)为0.3。(10)展开Maps卷展栏,然后单击Reflect(反射)中的Falloff(衰减)贴图,打开其设置面板,再设置两个衰减颜色为深灰色和浅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