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地板砖的发展历史

孝顺的蜻蜓
多情的火
2023-03-25 07:04:56

地板砖的发展历史

最佳答案
听话的小蝴蝶
迷人的电源
2025-09-28 04:59:45

瓷砖的发展史 历史背景 瓷砖的历史应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当时,埃及人已开始用瓷砖来装饰各种类型的房屋。

人们将粘土砖在阳光下晒干或者通过烘焙的方法将其烘干,然后用从铜中提取出的蓝釉进行上色。

公元前4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发现了瓷砖,这种瓷砖以蓝色和白色的条纹达到装饰的目的,后来出现了更多种的式样和颜色。

古代砖窑遗址 中国是陶瓷艺术的中心,早在商殷时期(公元前1523-1028 年),中国就生产出一种精美的白炻器,它使用了中国早期的釉料进行粉饰。

数个世纪以来,瓷砖的装饰效果随着瓷砖生产方法的改进而提高。

例如,在 *** 时期,所有瓷砖的装饰方法在波斯达到 了顶峰。

随后,瓷砖的运用逐渐盛行全世界,在许多国家和城市,瓷砖的生产和装饰达到了顶点。

在瓷砖的历史进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马赛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地砖、安特卫普的釉面砖、荷兰瓷砖插图的发展以及德国的瓷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古代,瓷砖都是手工制作,也就是说,每一块瓷砖都是手工成型,手工着色,因此每一块瓷砖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瓷砖几乎被用到建筑的方方面面,譬如:墙壁、地面、天花板、壁炉、壁画以及建筑的外墙等。

如今,全世界范围内,瓷砖不再是手工制作,手工着色,而是运用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人的手只是用来把瓷砖安装好。

与过去一样,室内室外都使用瓷砖进行装饰,譬如:地面、墙面、台面、壁炉、喷泉以及外墙等等。

一.中国瓷砖发展史简述 虽然早在六千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中国大地上就有半坡人在制作陶器,可是几千年来中国陶瓷一直主要局限于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领域,少量的建陶产品也是指用手工或半手工的形式生产的陶砖陶瓦。

瓷砖做为现代建筑陶瓷的一种,欧洲才是其发源地。

1914年吴佑卿在温州创办青山瓷窑,开创了中国近代的建陶生产。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泰山砖瓦、德胜窑业、西山窑业等企业相继成立。

其中温州民族资本家吴百亨聘请技师于1939年在温州市郊西山建成了西山瓷器厂,于1943年成功地生产出我国第一块釉面砖,从而揭开了我国建筑陶瓷工业的序幕。

由于当时设备及技术工艺上的落后,所以发展至1949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仅为2310平方米。

此后西山面砖厂、景德镇陶瓷厂、沈阳陶瓷厂、唐山建陶厂等大企业建立, 1960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达到了211万平方米,至1980年全国年产量达到了1261万平方米。

1983年,佛山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中国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掀起了中国建陶业第一轮发展 *** ,从此中国建筑陶瓷行业驶进了飞速发展的轨道。

1989年至1990年,中国瓷砖的产品线由白瓷片、彩釉砖扩大到耐磨砖、抛光砖及彩釉马赛克等品类,从而使瓷砖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1992年至1993年,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迅速提高了中国建陶的生产能力。

1993年中国的建筑陶瓷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从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大国。

1998年至1999年,许多原乡镇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使企业活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从此中国瓷砖的生产更加突飞猛进。

预计2006年,中国建筑陶瓷年产量将达到50亿平方米,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

二.中国瓷砖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中国的瓷砖文化是伴随着中国瓷砖生产技术与产品的更新换代而诞生与发展的。

中国瓷砖起步很晚,瓷砖文化也产生得晚。

1996年之前,瓷砖的生产是没有多少文化概念的。

早期的瓷砖产品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很少有人去注重文化方面的东西,更没有品牌文化与产品文化的区分。

有些瓷砖虽然在表面印上一些朴素的花纹,也只是为了增强产品的美感,避免产品的过于单调。

1996年,斯托肯公司开发出三维克隆石,模仿花岗岩的纹路与肌理,是比较早的一款有意仿石的产品;不久鹰牌陶瓷也推出仿花岗岩的大颗粒抛光砖产品;1998年,东鹏金花米黄问世,是第一款仿制大理石的瓷砖产品; 在仿古砖生产方面, 1996年马可波罗对彩釉砖中一些具有古典味道的产品进行深入挖掘,推出哑光复古砖,成为国内最早生产仿古砖的企业。

并且马可波罗借助文化营销手段的大力推广,揭开了仿古砖大批量生产及普及应用的序幕。

仿古砖从此成为与抛光砖、釉面内墙砖(瓷片)并列的建筑陶瓷三大类别之一。

伴随着瓷砖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品类的不断增加和产品花色的不断更新,瓷砖文化也应运而生,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应该说最注重品牌文化建设的企业是东鹏陶瓷和马可波罗,两者的作为都在中国瓷砖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前者着力推进品牌文化的规范化,在陶瓷行业内率先导入CI,成就企业和品牌整体形象的提升;后者引领了仿古砖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并且最近积极推动建设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使中国的建筑陶瓷产业有了历史上的鲜明印记。

三.中国瓷砖文化的具体状况 (1)瓷砖的品牌文化 瓷砖的品牌文化分类有多种。

如从是否具有原创性上可分为原创性的品牌文化和非原创性的品牌文化;从品牌的价值取向上可分为强调品质的品牌文化、强调生活情调的品牌文化、强调自然性生态性的品牌文化等等;从文化体系上的分类是最简便的一种分类方式。

瓷砖的品牌文化从文化体系上分一般分为三类。

一类是西方文化类,这类比较多。

如马可波罗、蒙地卡罗、萨米特、格莱斯、路易摩登、罗马利奥等;二类是东方文化,比较少,如冠珠、圣陶坊、大唐合盛等;第三类是其它类,不严格界定瓷砖文化的风格。

如鹰牌、金朝阳、惠万家等。

(2)造成目前品牌文化欧化定位盛行的原因主要有: 1.是对品牌国际化的要求。

就如同联想集团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促进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把联想在国际上的商标由“legend”改为 “lenovo”。

2.是中国瓷砖设计开发水平还比较落后。

中国瓷砖生产是从引进国外生产设备、生产线肇始,十几年来虽然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对产品开发设计方面不够重视,全国几千家瓷砖生产企业中,大多数企业以模仿跟风为主,真正具有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廖廖无几,有完备的产品研发中心的企业就更少之又少。

尤其是相对于意大利、西班牙等世界陶瓷生产强国更是落后不止一个档次。

3.是欧洲设计理念与产品文化的成熟。

欧洲作为现代建陶的发源地,不仅生产设备、技术工艺等方面领先中国,在产品设计与品牌运作等方面也是非常成熟。

欧洲的建陶产品设计注重个性化,主张以具深刻洞察力的消费者分析与调研作为产品生产与研发设计的出发点,以个性化的产品引导消费者的需求。

从而使产品的设计一直走在消费者需求的前端。

总之欧洲建陶发展是整体上领先中国的。

4.是受部分消费者崇洋 *** 思想的影响。

有些企业为了迎合一部分消费者崇洋 *** 思想的要求,将品牌文化风格定位为欧洲风格。

四.什么是瓷砖文化 瓷砖文化就是在注重瓷砖作为装饰装修材料这一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赋予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功能,从而强化其视觉上的美感效果和审美价值,达到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的目的。

简略来讲,瓷砖文化就是把瓷砖从物质产品提升为文化产品,在瓷砖实用的价值上再附加上文化的价值,从而提高瓷砖产品的含发 五.瓷砖文化的作用 1、有利于品牌的发展。

瓷砖文化是瓷砖品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瓷砖文化的思考与挖掘,可以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

户 2、有利于区分产品。

如果没有瓷砖文化,区分产品的方法只能从产品外观上来区分,如产品纹理,色彩以及是否哑光等。

这种基于产品本质的区分方式不容易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记忆点。

而瓷砖文化可以给消费者以想象的空间,更容易增强对产品外观的理解与记忆,并在对产品的审美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因素。

3、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在同质化较严重的瓷砖行业,同样一个产品,其所附着的文化的不同会带给受众不同的心理感受。

同样一款渗花砖,叫巴洛克和叫渗花砖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其附加值也是不同的。

所以有人说,卖瓷砖其实就是卖文化。

4、瓷砖文化可以丰富产品的外观表现,给产品以研发上的思路。

瓷砖文化可以引产品设计理念的创新,从而设计出更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

六、瓷砖的产品文化 产品文化作为瓷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承载着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在产品层面上的延伸,另一面又承载着消费群体对产品特色、品牌文化及企业文化的认知。

因此对产品文化的重视过程也是企业及品牌对消费理念进行认识和完善的过程。

中国瓷砖的产品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模仿到个性化、艺术化的发展过程。

(一)模仿阶段的产品文化 1、仿石的产品文化 中国现代建筑陶瓷生产是从釉面砖开始的,后来抛光砖崛起,逐渐成为建陶产品门类中最重要的一类。

在中国建陶生产起步阶段,产品是供不应求的,那时并没人注重产品文化,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中国建陶企业大上生产线,建陶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建陶产品逐渐供大于求,供求矛盾开始显现,企业才开始注重营销,通过对产品卖点的挖掘确立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

最初的产品卖点是仿石。

因为瓷砖的应用范围,多是在夺取原来石材制品的消费市场,因此选取比石材材质更好,又具有石材应用效果作为瓷砖产品的卖点以打开市场占领市场。

一时间,以石命名的瓷砖产品多如牛毛。

如金花米黄、天山石、金殿石、雪玉石等。

虽然最初仿石理念的提出是为了争夺石材的市场,可是后来仿石理念得到了有效延伸与衍化,因为瓷砖逼真的仿石材效果让家居中有了接近自然的装饰效果,从而从基于产品本质的“对石材的替代品”过渡到了文化的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满足”。

因为仿石理念的出现,在抛光砖和瓷片方面都以更接近石材纹理为荣。

也因此从产品设计还是产品命名都脱不开仿石的思路。

仿石的提法延续了近十年之久,并一直成为瓷砖产品文化的主流。

直到最近几年,仿石文化才渐被其它文化代替。

2、仿古的产品文化 仿古的瓷砖产品以仿古砖为主,仿古砖注重图案与装饰设计,注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其装饰风格的不同。

因此仿古砖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及个人风格的产品。

近来又兴起了仿古瓷片,把仿古的产品理念又拓宽了。

3、仿其它物质的产品文化 二十世纪末期,有些观念比较领先的瓷砖生产企业开始突破仿石的概念,于是仿毛仿皮仿木仿丝绸仿金属等等的一系列瓷砖产品开始出现。

最初是瓷片通过丝网印花的形式达到非石纹效果,紧跟其后的是仿古砖。

由于仿古砖哑光的特点,更容易达到毛、皮、木及丝绸等物质沉静自然的肌理效果,所以仿古砖真正把这种仿制形式发挥到了极致。

(二)、艺术化的产品文化 由于釉面砖主要应用在个人化比较强的厨卫空间,受个人化风格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相比抛光砖等其它建陶产品而言,釉面砖最早注重产品的艺术性体现,以满足空间设计的个性化需求。

釉面砖通过各种工艺实现花色的变化,釉面砖花片与腰线成为展现釉面砖艺术性的最主要载体。

艺术拼花的出现使瓷砖又多了很多欣赏价值。

只是最初艺术拼花要通过机械切割,比较费时费力,加工效果也比较粗糙。

后来水刀切割的运用,使艺术拼花的切割达到了自然流畅的效果,艺术拼花呈现出斑斓多姿的风格。

由唯美陶瓷发起创建的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展出一批在抛光砖上进行艺术加工的产品。

通过雕刻、切割等方法在抛光砖上加工出书法、绘画等作品,真正的把瓷砖变成了艺术品。

七.中国瓷砖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 品牌文化方面 1、以中国文化作为品牌文化的品牌会更多,对文化层次的挖掘也会更深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文化也会渐渐成为受国外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喜欢沉郁内敛的中国文化以及具有浓厚装饰性与艺术性的中国艺术品。

因此如何有效挖掘中国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并加以创新利用,成为为现代时尚人士所接受的东西,是最迫切和最现实的问题。

2、对中西方文化兼容的品牌也会更多,更容易适应国际化的趋势要求。

未来将会有很多企业淡化自己的品牌文化风格趋向,而是以一种包容的心态使自己的产品及品牌更具有宽泛性,从而根据全球化趋势的要求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产品文化的风格调性。

3、品牌文化会与企业文化、产品文化结合得更为紧密,三者的统一性将会加强。

未来的品牌文化建设将会突破目前过于概念化的局限,真正与企业文化、产品文化相结合,从而使企业、品牌、产品三要素相互支持相互扶助,更加协调地发展。

4、品牌文化将跨越目前这种仅仅围绕企业、产品等要素的局限,会更加紧密地与社会文化链接、交融,从而更加开拓品牌的发展视野。

(二)、产品文化方面 1、模仿的介质方面会更宽泛。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介质出现在瓷砖模仿的视野中,从而给人们以新的视觉冲击。

2、技术工艺上会更精湛,视觉效果会更佳。

技术工艺上的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将会支持产品设计方面的不断提升,从而使产品设计花色上更丰富,创意上更独特、个性,整体效果更完美。

3、对其它艺术门类的模仿、借鉴与融合会更丰富,瓷砖的装饰性、艺术性会更加突出。

随着消费者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瓷砖的应用功能将会逐步弱化,瓷砖的装饰性、艺术性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因着这种需求,瓷砖生产企业也会越来越重视瓷砖新品设计上的研发,瓷砖的产品设计必定会借鉴更多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从而使瓷砖产品以更具表现力和个性化的风格成为空间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分类标准 国家分类标准: 瓷质砖 吸水率 小于等于0.5% 炻瓷质 吸水率 大于0.5%小于等于3% 楼兰仿古砖--楼兰古韵 细炻质 吸水率 大于3%小于等于6% 炻质砖 吸水率 大于6%小于等于10% 陶质砖 吸水率 大于10% 吸水率表达: 陶质砖>10%≥炻质砖>6%≥细炻质>3%≥炻瓷质>0.5≥瓷质砖 依用途分: 外墙砖、内墙砖、地砖、工业砖等 依成型分: 与压成型砖、挤压成型砖、可塑成型砖 依烧成分: 氧化性瓷砖、还原性瓷砖 依施釉分: 有釉砖、无釉砖 依吸水率分: 瓷质砖、炻瓷砖、细炻砖、炻质砖、陶质砖 依品种分: 釉面砖 、通体砖(同质砖)、抛光砖、玻化砖、瓷质釉面砖(仿古砖) 依生产工艺分: 印花砖、抛光砖、斑点砖、水晶砖、无釉砖。

随着现代瓷砖工艺技术不断壮大发展,还衍生出多种创意瓷砖来迎合人们不断更新的家居装修理念。

如:喷墨印花砖、木纹砖等。

九.瓷砖特性 尺 寸:产品大小片尺寸齐一,可节省施工时间,而且整齐美观。

吸水率:吸水率越低,玻化程度越好,产品理化性能越好,越不易因气候变化热胀冷缩而产生龟裂或剥落。

平整性:平整性佳的瓷砖,表面不弯曲、不翘角、容易施工、施工後地面平坦。

楼兰全抛釉瓷砖-黄金甲 [2] 强 度:抗折强度高,耐磨性佳且抗重压,不易磨损,历久弥新,适合公共场所使用。

色 差:将瓷砖平 於地板上,拼排成一平方公尺,离叁公尺观看是否有颜色深浅不同或无法衔接,造成美观上的障碍。

最新回答
虚幻的水壶
标致的帽子
2025-09-28 04:59:45

唐朝时期茶 文化 发展到达鼎盛,那么唐朝人是怎样喝茶的呢?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唐朝人 饮茶 情况,希望你喜欢。

唐朝人饮茶情况

大唐是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随着唐帝国强大的 国际 影响和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国的茶香、茶艺,远播海外。唐代已是我国种茶、饮茶以及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茶叶逐渐从皇宫内院走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庭,因此无论是宫廷茶艺、宗教茶艺、文士茶艺和民间茶艺,不论在茶艺内涵的理解上还是在操作程序上都已趋于成熟,形成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饮茶之道。

大唐君臣清平茶程序繁多,分为备器、鉴赏茶饼、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置茶兑汤、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十六个步骤,是盛唐时期的宫廷茶艺。长安汇萃了大唐的茶界名流文人雅士,他们办茶会、写茶诗、著茶文、品茶论道、以茶会友。高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世使君》一诗中就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唐代饮茶诗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所论述的七碗茶了:“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文士茶道分为备器、净手、焚香、礼拜、赏茶鉴茶、鉴水、烹茶、闻茶、观色、谢茶等。受邀参加茶会的文士用弹琴、吹笛、舞剑烘托茶会气氛和答谢主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唐宫廷茶具,证明唐代佛门禅茶已经非常兴旺。法门禅茶是佛教中的一种茶道,是禅师茶艺、佛门品茗的高雅艺术。茶道程序繁多,分为礼佛、净手、焚香、备器、放盐、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闻茶、吃茶、谢茶等。所谓“吃茶”是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在唐代已经非常流行。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了这种吃法。大唐时期“茶道”的出现表明,饮茶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境界,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唐朝人喝茶要放葱姜盐

品茶是我国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传统饮食文化,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喝茶的呢?日前,“古韵茶香——镇江博物馆藏历代茶具精品展”在武汉博物馆展出,80余件历代茶具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茶文化。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种茶、制茶和饮茶的 历史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至5000年。唐以后,“茶道”大行,饮茶之习风靡全国。到了元明清三代,饮茶习俗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老帝国的茶叶出口贸易也逐渐达到了鼎盛。

此次展出的茶具,既有新石器时代的茶史遗存,也有明清御窑茶具遗珍既有盛行于唐、五代的银质茶具,也有风靡于两宋的青瓷茶具,更有名满 天下 的明代宜兴紫砂……以江苏镇江地区出土的历代茶具为主线,以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嬗变为支线,力求为观众充分展示中国古代茶具制作工艺的巧夺天工,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内涵。

有趣的是,通过这些不同时期茶具的演变,也可以了解历代的饮茶方式。比如唐代的大都是银质茶具,据镇江博物馆副研究员刘丽文介绍,与现代不同的是,唐代流行煎茶或煮茶,把茶饼碾成粉末,放适量的盐、姜、葱等作料,在茶锅中煮。

这次展出的就有两件唐代银质的国家一级文物,分别是唐代鎏金双凤纹带盖大银盒和鎏金双鹦鹉纹银盖盒,刘丽文介绍,这两件文物可能是用来放置茶饼和茶末的。此外,同批出土的还有煮茶用的提梁银锅、银风炉以及银匙、银箸等。

明清时期,以泡茶为主,茶具的制作、材料都有一定的规范,品种包括陶瓷、漆器、玉器等,以盖碗为多,一般茶具的外壁题有皇帝御制诗。记者也看到了一些珍贵的器物,如清康熙黄釉海水龙纹瓷方托盘、清乾隆款御制三清茶诗瓷碗、清乾隆斗彩团花纹盖罐等。还有用玉、翡翠、玛瑙等制作的茶杯。

唐宋明清四朝代不同的饮茶方式

唐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是或药饮、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到了唐宋以后,则为细煎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了绵延千年的饮茶艺术。

至宋代时,以品为主的唐代煎茶发展成了“斗茶”,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性品茶的阶段。

宋代斗茶时,先把饼茶击碎成小块,并碾成细末,放入烫好的茶盏,再注入沸水调制成茶膏,然后用特制的茶筅(形似小扫把的工具),边转动茶盏,边搅动茶汤,使盏中泛起汤花,以比较茶汤的色、香、味。最后再品尝汤花,俱佳者获胜。是以“斗茶”来比赛茶叶的质量,比赛茶汤的色、香、味,比赛斗茶者的茶技、茶艺。

宋代的福建北苑为古代重要的产茶区。北苑茶叶质量优良,自南唐始即列为贡茶。至北宋太平天国初,为有别于民间产茶,特置“龙凤模”,以龙凤为型,制成团茶,即历史上有名的“龙团凤饼”,色、香、味均为上品,名冠天下。

当时的“大小龙团”为宋代着名贡茶。“大龙团”每八饼为一斤,创制人为丁谓,江苏苏州人小龙团二十饼为一斤,创制人为蔡襄,福建仙游人。两人均在福建督造贡茶任上时创制。

始创于福建建安一带的斗茶,因其技巧性强,趣味性浓,不仅能给人以物质上的享受,更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南宋浙江绍兴茶区,在制茶方法上还开始出现了炒青法的雏形,改蒸为炒,改碾为揉,改研膏团茶为条形散茶,使茶叶的外形和内质都为之一变,为我国的绿茶产制打下了基础。

元代时,开始用鲜叶放在锅里蒸煮,以制成整片叶子的散茶,名日“蒸青散茶”。

至明代时终于出现了和今天一样的绿茶制法——炒青制法。茶叶的品饮法,也改煎饮为开水冲饮,成为喝茶史上的一大转折,遂开千古茗饮之宗。“取初萌之精,吸泉至鼎,一瀹便啜”,世代流传至今。当时以炒法加工的绿茶,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品饮对象,花茶也渐渐在民间普及。明代有关饮茶的着作,约有上百篇之多。

至清代,乡村市肆茶馆林立,饮茶之风盛于明代,茶叶成为珍品,流行于官场士大夫和文人间,大量名茶应时而生。清道光年间,还先后发明了半发酵的乌龙茶和经过发酵的红茶,并出现了白茶,传统的紧压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在制茶方法上,形成了我国茶叶结构的六个大类——绿、红、花、白、乌龙、紧压茶。

会撒娇的冰棍
清脆的机器猫
2025-09-28 04:59:45

我们中华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沉淀的国家,深深的文化根基无法撼动。这五千年来,每一次文化的传承和消长,都伴随着王朝的更迭变换。比亚迪的王朝系列中,“唐”是最大气豪华的,无论是身型还是内饰动力,都彰显了大唐的贵族气质和非凡奢华。 在我们长沙,就有一个以唐文化为基调的古镇——铜官窑古镇。这可是一个耗资超百亿的大项目啊,依托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长沙铜官窑遗址而建。长沙现在值得去玩的地方越来越多,以前没车去哪儿都不方便,现在有了大红唐DM之后,休息天就想出去浪一浪,工作日就想早点到休息天,好让我可以尽情的开着车四处耍一耍。最近这天气如此美妙,铜官窑古镇走起咯。

铜官窑古镇里随处都是唐风古韵的建筑,和唐DM的Dragon Face设计语言很是搭配,比如前脸上大大的篆体“唐”字,贯穿“唐”字的镀铬条“龙须”就如同车后边的屋檐一样,确实是把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前沿设计结合得很棒,怪不得我会这么喜欢这龙颜,没来到铜官窑古镇也就没往这方面去想太多,亲眼看到唐风建筑后再看我的唐DM,感觉更爱了。

悬浮式车顶是这几年的设计潮流,很有视觉亮点。

铜官窑古镇的名字已经说明了这里最有名的是什么,身为一名文艺女青年,我除了喜欢弹弹吉他拍拍照,对各种小玩意儿也是很感兴趣,特别是陶艺作品,不仅仅是觉得好看,而是因为陶艺是种很神奇的东西,古代的匠人师傅用手捏处来后再用火烧,还能烧出各种颜色和图案,这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啊。

出来玩必须得买点纪念品带回家,挑一些送给家人朋友。

锅碗瓢盆罐,咱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陶制品。

吉他是我的武器,玩吉他几年了,感觉技术还是可以的,找机会来古镇上卖个艺,看看会不会有大爷打赏几个铜钱。

唐DM这次可以自己切换纯电动或混动模式,单单从踩油门的响应速度上看,两个模式是没什么差别的,都是非常的迅速,刚提车那会儿由于还不适应,好几次碰到前边的车,从那之后我塞车路段或等红绿灯时跟车都不敢跟太近,要知道我这唐可是拥有4.5秒的百米加速,虽然我自己没敢开我这车去试,但买车前试驾时销售员就载着我试过,是不是4.5秒就不晓得,但那个加速的被推感我是记忆犹新的。 平日里我都上下班都是用纯电模式比较多,一是因为纯电模式时会更加的安静一点,二是因为电费便宜啊,三是满电的里程完全够我上下班几天了而且家里和公司停车场都可以充电的。不过要是像今天这样出来外边玩,由于来回距离比较远,我就不得不用混动模式了。 短途用电,长途我一般会选择用油,没有里程忧虑。相对于传统燃油车而言,唐DM油电混动模式拥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没有中断性,传动效率高达90%以上,一箱油可多行驶300多公里。不仅是燃油经济性出众,动力输出更加平顺,适合日常出行。

唐DM这车很大,座椅也很大很厚,舒服是肯定舒服的,尤其是对男司机来说,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女司机,就不得不加个头枕,男司机的头枕是枕脖子,我是用来枕头的,然后座位也需要调高一些些,这样视野就更加的大了,开着车感觉就像开船一样,很大很舒服。 另一点让我感觉很满意的,是他的方向盘,电动助力给到我的手感是很轻柔的,而当车子速度起来后又很稳,让我不会在快速点的时候心里发虚,给到我的驾驶感很是不错。

我个人认为唐DM的内饰其实是很出彩的地方,座椅呈环抱式设计,坐下去之后很有包裹感,而且是真皮的材质,软硬适中,尤其是躺着超级舒服。车内14.6英寸的中控屏也是非常的抢眼,可以旋转90度,不论横屏竖屏都能轻松驾驭,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超级方便,里面有必备的地图导航、音乐、行车记录仪、蓝牙电话、车联网等,空闲时间我在车里看电影打游戏都能轻松实现,体验一级棒。

电子档杆小巧精致,中文按键对我来说使用更直观。

除了乘坐舒适和智能,安全性能也是我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前段时间在媒体看到了最近的中保研碰撞测试中,比亚迪唐DM测试结果表现出色。正面偏置、车顶强度、座椅头枕、辅助安全及行人安全方面都表现很优秀,安全力满满。让我开车出行更安全安心了。

有水的地方必定有船,千把年前的铜官窑,就是靠着船,把精美的陶瓷经过湘江一路通向全世界的。

难得的一次铜官窑古镇之旅就这样结束了,可惜由于时间太赶并没有把整个古镇都逛个遍,还有好多有意思的地方没去,只能等下次再过来了。 按下一键启动,车子轻声点着,这次驾车回程,等我找段没车没人的路段试试4.5秒加速去。

光亮的大碗
自信的灯泡
2025-09-28 04:59:45
青州不夜城是由华宇泰富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做的,目前没有见到负面报道,应该比较靠谱。

前一段时间青州不夜城在内测的时候,网络上就盛传青州不夜城已经开业,引得青州不夜城官方微信出来辟谣,而如今,青州不夜城是真的、真的、真的试营业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为什么青州不夜城一直以来受到这么广泛的关注?因为青州不夜城项目是山东省青州市招商引进的重点文旅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为保障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青州市还成立服务专班,安排专人全程包靠,跟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青州不夜城受业界广泛关注除了政府的大力推进,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业界对该项目操盘企业华宇泰富的期待,据悉,华宇泰富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是由国内专业夜游设计运营集团国艺中联投资成立的,该集团成功打造了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的《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等业界著名项目。如今国艺中联科技集团,在山东青州重磅推出青州不夜城,通过文化沉浸式夜游,将青州的夜生活转化为夜经济,大大提升了青州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不仅青州及青州周边城市的百姓受益,也为青州转型文化旅游城市提供了有利的配套,大大提升青州城市形象。

按着项目规划如期推进,今年8月初,来自全国各地上百位商家代表齐聚云门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参与青州不夜城的选商签约大会,本次签约商家汇聚本土美食、全国特色美食、非遗小吃、传统美食、网红美食等共计百余种特色美食业态,为青州不夜城美食业态全面激活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政府、企业、商家等多方的共同努力,近日,这条以精致国潮文化为核心主题,汇集古风古韵、齐鲁民俗、现代文化等元素,通过艺术灯光、创意演绎、非遗展演、互动娱乐等方式展现青州神韵、山东文化的青州不夜城正是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