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陶瓷产品在窑炉里烧出来会裂口是怎么回事

炙热的招牌
伶俐的大雁
2023-03-25 04:09:33

陶瓷产品在窑炉里烧出来会裂口是怎么回事?

最佳答案
落寞的唇彩
贪玩的书本
2025-09-28 17:38:21

裂纹缺陷的形成多种多样,有侧裂、面裂和层裂(即夹层)。一般出现裂纹时,应检查每个环节。成形后,可用擦天然油方法来检查,从压机和干燥器出口处小心取砖坯,擦上天然油,即可查出是否有裂纹。对于烧成出来的裂纹,可以依据裂纹形状判断裂纹产生的区域。急冷区造成的开裂,一般断面光滑,裂口锋利,预热带产生的裂纹,断面粗糙,裂口呈锯齿状,裂口边缘圆滑,裂缝中常有流釉。\x0d\x0a1.干燥开裂\x0d\x0a它是指从干燥器出来的坯体出现裂纹,裂纹一般出现在砖坯的侧面。产生干燥开裂的主要原因有:\x0d\x0a1)粉料流动性差或填料不匀;\x0d\x0a2)粉料水分过高;\x0d\x0a3)干燥温度过高或干燥速度过快,即干燥制度不合理,各风门的开度匹配不合理。\x0d\x0a4)干燥敏感指数高的原料(如膨润土)用量过多。\x0d\x0a——解决办法\x0d\x0a1)控制干燥敏感指数高的原料用量,稳定粉料水分,提高粉料流动性和填料均匀性。\x0d\x0a2)严格制定干燥制度,各风门的开度尤为重要。\x0d\x0a2.烧成导致的开裂\x0d\x0a在窑炉烧成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热炸,在预热带形成的开裂,另一种是冷炸,在急冷带形成的开裂。\x0d\x0a预热带产生的裂纹(热炸)\x0d\x0a其特征是裂纹由边缘向中心不规则发展,这种裂纹易误认为运输碰撞开裂。其裂纹一般比机械破裂的要小,并以边裂为主,多发生在外侧,它一般出现在预热带前段。产生该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坯体入窑水分和窑头温度过高,窑头升温速度过急,或者是坯体游离石英和干燥敏感指数高的原料含量过高,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为了避免产生黑心而调节窑炉时,往往导致开裂。\x0d\x0a预热带裂纹可通过降低坯体入窑水分,窑头温度以及预热带升温速度解决。一般要求入窑水分小于0.5%,窑头温度低于200℃。在窑炉操作中,可以调节排烟支阀的开度,调小第一、二组烧嘴来解决。有的地区昼夜温差变化大,气温骤降,也会产生裂纹,因为冷坯入窑,内部和表面温度达到一致,要一定时间,如果窑头温度过高,使坯体内部和表面温度相差过大,导致坯体表面的水排除太急,表面收缩过快,使坯体内部水分不易扩散渗出,由此产生较大的内应力,使坯体炸裂,所以要及时调整窑头抽力,或者在釉线加加热装置。

最新回答
阳光的金毛
繁荣的柚子
2025-09-28 17:38:21

原因:

陶瓷制品具有后期吸湿膨胀现象,因内墙砖的吸水率大,坯体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产生膨胀,而釉层基本不膨胀,这样就使坯体与釉层之间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一定极限后釉面就会龟裂。另一方面如果施工选择的粘接层不当,水泥、沙、水的配比不当时,固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所产生的应力超过釉面砖承受能力使釉面砖龟裂或严重的会开裂。

疯狂的毛豆
独特的咖啡豆
2025-09-28 17:38:21
如果是釉面出现裂痕就是釉子和坯体收缩率差别太大导致的,如果整个坯体裂了,那就有很多因素了,比如坯体没干透;烧制时升温太快,或烧制结束时降温太快,或者坯体在瓷化时变形等等都会导致开裂的。

年轻的菠萝
含糊的奇异果
2025-09-28 17:38:21
卫生陶瓷烧成开裂缺陷有:装窑磕裂、烧裂、粘炸裂、崩裂、炸釉裂、烧炸裂、磕裂等。其烧成开裂缺陷各自的特征及克服办法如下:1)装窑磕裂原因:在装窑工序中,釉坯与其他硬物磕碰后,在磕碰部位开裂;装窑操作不慎,釉坯与垫物不吻合,或产品支垫与坯体接触不良,在烧成过程中收缩不一致或不均匀,而使受力部位开裂。

酷酷的鱼
彪壮的鞋垫
2025-09-28 17:38:21
烧制成,破损那种程度的彻底开裂、断裂、炸裂等,是技术上或操作上的问题,如冷却过快、粘接不牢、烧成前未干燥等等;

表面釉层那种细小细小的碎纹、裂纹,一般是釉料本身的问题,或者本来就是能裂纹的釉料,不影响。一般就这两种,看你说的是怎样的开裂了

自觉的可乐
可靠的夕阳
2025-09-28 17:38:21
针对楼主烧出来的陶瓷出现的问题,我做了以下的整理和收集,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一) 变形:产品烧成变形是陶瓷行业最常见、最严重的缺陷,如口径歪扭不圆,几何形状有不规则的改变等。主要原因是装窑方法不当。如匣钵柱行不正,匣钵底或垫片不平,使窑车运行发生震动,影响到产品的变形。另外,产品在烧成中坯体预热与升温快时,温差大易发生变形。烧成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太长也会造成大量的变形缺陷。使用的匣钵高温强度差、或涂料抹不平时也会造成烧成品的变形。

(二) 开裂:开裂指制品上有大小不同的裂纹。其原因是坯体入窑水分太高(大于2%以上),预热升温和冷却太快,导致制品内外收缩不匀。有的是坯体在装钵前已受到碰撞有内伤。坯体厚薄不匀,配件(如壶把、咀等)重量过大或粘结不良也会造成制品开裂。防止的办法是:(1)入窑坯体水分小于2%,车速适当减少冷却量。(2)装窑时套装操作谨慎,垫片与坯体配方一致。配件大小、重量与粘接位置恰当。有的在粘接泥浆中加入10-15%的釉料,可以使咀、把与主体牢固熔接一体,如此可克服开裂缺陷。

(三) 起泡:烧制品起泡有坯泡与釉泡两种。坯泡分为氧化泡与还原泡两种。氧化泡指坯泡外面覆盖釉层,断面呈灰黑色,多形成于窑内低温部位。主要是瓷胎与釉料中的分解物未能充分氧化,烧失物未完全排除所致。予热升温快,氧化分解阶段时间短、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度过低,上下温度差过大。在坯釉料中,碳酸盐。硫酸盐及有机杂质含量较多等都是造成产品起泡的主因。此外时装车密度不当、入窑水份高等原因亦须注意。

还原泡又称过火泡,断而发黄,多发生于高温近喷火口处的制品。主要由于坯体内硫酸盐与高价铁还原不足,强还原气氛不足及烧成温度过高造成。釉泡系沉积炭及分解物在釉熔前未能烧尽挥发,气体被阻于釉面层中形成。若延长釉熔时间或适当平烧即可解决。

(四) 阴黄:制品表面发黄或斑状发黄,有的断面也有发黄现象,多出现在高火位处。主要原因是升温太快,釉熔融过早,还原气氛不足、而使瓷胎中的fe2o3未能还原成feo。此外,装钵柱太低,窑顶局部产品温度偏高而还原不足也会形成阴黄缺陷。在产品原料中tio2含量太高,也会导致产品发黄,如若在坯料中加入微量coo,可遮盖产品的黄色。

(五) 烟熏:不论采用何种燃料都会发生烟熏现象。烟熏指产品表面呈灰色或不纯正的白色。主要由于坯体氧化不完全或还原过早使坯内炭素、有机物或低温碳未能烧尽在釉层封闭之前。有时烟气倒流也会熏蚀釉面。若釉料中钙含量偏高也易形成烟熏缺陷。

(六) 针孔:指产品釉面出现微小凹痕或小孔。形成此类缺陷一是坯料中有机物。碳素、氧化铁含量较高,当升温快时烧失物未能完全烧尽挥发而到后期高温阶段才逸出釉面,形成宛如微观火山状的针孔。此外,高温炉还原气氛太弱,喷火口部位产品再次被氧化也会造成针孔。再者,当釉料流动性差或施釉过薄时也会发生针孔缺陷。

(七) 桔釉:制品釉面不平、呈桔皮状。一般发生于盘、碟类或瓷板砖类制品。主要原因是釉面波化时升温过快,烧成温度过高使釉面产生沸腾现象所致。另外釉浆厚薄不均、高温流动性差及釉料研磨不细等都是形成桔釉缺陷的症结所在。

(八) 惊釉:产品釉面有发丝粗的裂纹。主要原因是坯、釉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形成。这就需要重新调整坯。釉配料配方。此外烧成温度过高、冷却制度不合理或釉层过厚也会形成惊釉缺陷。

(九) 生烧与过烧:生烧的制品外观发黄、吸水率偏高、釉面光泽差而粗糙、强度低、敲打时声音浑浊。过烧时产品发生变形,釉面起泡或流釉。主要原因在烧成温度偏高或偏低,高温保温时间控制不当,装车密度不合理或烧成温差大等产生局部过烧或生烧。

(十) 无光:亦称消艳。产生釉面无光的原因是釉面形成微细体和釉层熔融不良,因此形成釉面无光缺陷。可在冷却初期采取快速冷却,防止釉面层析晶。提高釉面光泽度。

缥缈的柚子
粗犷的电话
2025-09-28 17:38:21
釉层和坯体之间的平衡力是保证釉坯良好结合并且具有较高强度的关键条件。烧成期间,釉逐渐地熔融并且渗透入坯体表面,在坯体和釉之间形成中间层。依照釉的组成,中间层与坯体以及釉层都不太相同,但又具有釉和坯的某些共同特性。一件合格的成品,其坯釉间的膨胀差不多是相等的。如果釉中象钠、钾这样一类易于引起高膨胀性的助熔剂的含量较大,那么,熔融时釉料就会出现大的膨胀现象,而当冷却时这些助熔剂使得釉层比坯体收缩得更为激烈。这种过大的张应力就可能使釉面出现细头发丝那样的裂纹,而且这种裂纹会迅速地在陶器面上伸延扩展。这对于玻化程度不是很好的陶器来说,是一极为严重的缺陷。因为水分会沿着裂纹吸入到坯体,家庭用这样的陶器是不卫生的。克服的办法是提高素烧温度,进而减少产品的气孔率。炻器釉面的裂纹从卫生的角度来说,虽不显得那么重要,但是,要注意到这些裂纹会严重地影响炻器的强度。拿胶合板来作比较,两层合在一块的强度明显地大于一层的情况。如果有一层龟裂了或者破裂了,另一层的强度就会严重地降低。经常使用的陶器,操作比较频繁、龟裂更显得是一个缺陷。

但在一些用来装饰的花瓶上,人们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缺陷。著名的纹片釉就是中国陶工利用龟裂缺陷的一个创举。根据釉料的不同和坯件在窑炉中的不同位置,能获得不同的裂纹效果。如果在釉面上涂一层着色氧化物,釉面的裂纹效果显得更鲜明。对于鉴赏家来说,裂纹是瓷瓶的重要外观。当把裂纹看作是一种缺陷,就必须增加釉的稠度以阻止釉熔融时流动。可适当增加低膨胀系数的物质,用以相应地代替具有高膨胀系数因子的碱性助熔剂。低膨胀系数的物质有氧化镁、氧化锂、石英等。特别有实际意义的是在釉料中加入少量的滑石。

此外,可在不同温度下试烧,稍许低一点或高一点。也可在釉料中添人适量的硼,如硼酸钙等,均有助于克服龟裂缺陷。

优秀的蓝天
开放的大白
2025-09-28 17:38:21
从产品本身而言,如今的瓷片表面的釉层基本都是不透水的,因此瓷片铺贴上墙之后釉面开裂绝大部分是因为砖坯吸水膨胀所导致的,尤其是对于砖坯里面钾钠含量偏高的高吸产品而言,吸水膨胀的情况就会更加严重。此时,坯体吸水之后大幅度膨胀,但瓷片表面釉层的膨胀系数小,就会出现釉面开裂的情况。

砖的平整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由于瓷片铺贴前一般需要吸水,如果砖的平整度不好,且吸水率过大,吸水过多就会让原本凹陷的地方变平,也会产生釉裂的情况。

可以说,由于砖坯与表面釉层之间膨胀系数的差异,瓷片铺贴之后釉面开裂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尤以吸水率和平整度是两项重要的质量指标,如果瓷片的平整度差、吸水率过高,就会很容易出现釉面开裂的问题,而由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釉裂,一般裂纹都会呈现出从里向外列的姿态,而且裂纹特别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产品质量同样过硬的基础上,受铺贴方式、应用场所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瓷片釉面开裂问题出现的时间和具体表现也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一是注意要留缝铺贴。瓷片釉面开裂的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铺贴时没有留缝,后期受温度变化热胀冷缩,釉面会因为受到挤压而开裂。由这种原因导致的釉面开裂,大致会呈现出周边裂纹较多、中间裂纹较少的特点。

二是瓷片的勾缝处理。上面已经说到过,瓷片表面的釉层是不透水的,但是水会从瓷片铺贴时留下的缝隙渗入进坯体,因此如果用传统的勾缝剂、白水泥进行勾缝处理,甚至是不处理,瓷片的吸水速度就会特别快。但如果在瓷片的勾缝处理时采用密封性比较好的美缝剂,渗水的速度就会慢很多,甚至不会渗入,瓷片若仅靠与墙体接触的坯底自然吸水,釉面开裂的时间就会大大延缓,使用寿命就会变长。

除此之外,水泥配比不合适也会导致出现釉面开裂的情况,如果水泥、沙、水的配比不恰当,固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所产生的应力会超过釉面砖的承受能力,致使釉面出现龟裂,严重的会开裂。此时,可以在铺贴时采用水泥加细沙,适当多用一些教粗的沙子,可以提高水分挥发的速度,减轻固化时的收缩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