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碗和陶瓷碗有什么区别
1、陶瓷碗和陶瓷碗的定义不同:搪瓷碗是指涂烧在金属皮表面的无机玻璃瓷釉,颜色丰富、图案亮丽。而陶瓷碗是指用粘土和非金属矿物质制成的工业产品,所以二者在定义上有很大的区别。
2、搪瓷碗和陶瓷碗的特性不同:搪瓷碗的表面会有一层抗氧化物质,所以可以抵抗各种液体的侵蚀,导热性也相对来说比较好,不容易出现破碎情况。陶瓷碗同样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隔热性比较好,缺点就是受到撞击后容易破碎。
1、蛋清石灰糊粘补搪瓷器皿 仅是磕碰掉瓷的器皿,可以用鸡蛋清与生石灰粉调拌成糊状,涂于掉瓷部位,阴干后即可使用。
2、紫草茸热补搪瓷器皿搪瓷器皿碰掉了瓷,可将紫草茸(中药店有售)点燃,把燃物汁液滴于掉瓷处即可。每补一次可维持半年左右。或者用立德粉和清漆调和成膏,补搪瓷制品,也牢固耐用。
3、塑料棒铆补搪瓷器皿对于有漏孔的搪瓷器皿,可以先将漏孔处扩成绿豆粒大小的孔洞,再从废烹瓶上剪下长约2厘米,粗与漏孔等同的塑料棒(变可用塑料布卷成棒),然后把它插入漏孔,两面各露出约1厘米,最后再用蜡烛或打火机烧化塑料棒的两端,使其收缩成为“蘑菇顶”,稍等片刻,再用光滑木棍将两边的“蘑菇顶”向中心压一压即可。等塑料完全冷却后,就会把漏孔补得滴水不漏。同时,两边的“蘑菇顶”还保护漏孔下沿不再受磨损的作用。
4、旧牙刷柄补搪瓷器皿先用细砂纸将搪瓷器皿掉瓷处的锈迹除干净,然后放在灶上加热(不要烧红),用旧塑料牙刷柄在漏洞上涂抹,冷却即牢。
5、淘宝上有卖“搪瓷修补剂”,效果还是不错的。
6、如果家里有环氧树脂胶的,也可以用它来修复搪瓷。
黑色的是金属,做碗的金属是无毒的。一般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危害。
FDA警告
搪瓷有安全隐患
FDA在警告中表示,搪瓷器皿表面的瓷是由硅酸钠与金属盐组成的,其中铅的含量很多,还含有铬、锡、铋、镉和锑等有毒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 研究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搪瓷器皿用醋酸浸泡,即可渗出一定量的铅、镉等有害元素。经过100℃高温和一定时间煮沸,也可溶出一定量的铅和镉。
FDA认为,咖啡属于酸性热饮料,如果用搪瓷器皿贮存或饮用咖啡,容易使搪瓷器皿中的铅析出。柑橘类酸性饮料与热咖啡相同,因此用搪瓷器皿贮存或饮用酸性饮料,同样会增加搪瓷器皿中铅的析出。
警告还声称,铅可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从而导致行为异常。慢性铅中毒还能干扰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搪瓷遇酸
会析出铅
生活中不少人用搪瓷杯喝咖啡、可乐、果汁等饮料,或者用搪瓷盆贮藏食用油、腌菜等食品,许多用在电磁炉上的锅也是用搪瓷做的。许多人常年用搪瓷产品,似乎也没出什么问题。美国FDA是不是在危言耸听呢?
国家眼镜玻璃搪瓷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位姓桑的工程师告诉记者,搪瓷是一种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或多层类似玻璃的瓷釉,然后在高于425℃下烧制而成的金属与无机材料牢固结合的复合材料。我国始于明代的著名工艺品“景泰蓝”实际上就是一种搪瓷制品。瓷釉材料大多来自石英砂、硼砂、沙石等天然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硼酸盐、砷酸盐和其他一些金属盐,这其中就包括铅。一般纯白色的搪瓷中不含铅,但会有铝等其他金属元素。如果要使搪瓷看起来颜色更鲜艳,就必须添加相应的金属盐,比如铅、铬、锡、铋、镉和锑,只要这些金属元素不被析出,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她说,搪瓷的煅烧温度比玻璃低许多,因此其化学特性不如玻璃稳定。比如搪瓷在酸性环境下就会溶出金属元素,国家权威检测部门判定作为食用器具的搪瓷产品是否合格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室温环境下将醋酸(弱酸性溶液)盛放于搪瓷容器中24小时,如果每升醋酸中铅含量超过1毫克,即判定为不合格。在她经手的检测案例中,铅含量超标的情况时有出现。
这些食物不能用搪瓷器装
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毛建卫教授认为,用搪瓷容器盛放酸性食品饮料的确不是健康的生活习惯,酸性物质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将搪瓷中的有害金属析出,尤其是在长时间存放、高温加热或者搪瓷本身有破损等情况下,这些有害金属的析出量会增多。
据了解,平常我们常吃的食物中,除了碳酸饮料、醋、咖啡以外,带酸性的还有柑橘类果汁、柠檬汁、番茄汁、腌菜、糖水等,一些添加了山梨酸、苯甲酸类防腐剂的带汁包装食品,如水果罐头、果冻等也含有酸性物质。虽然没有搪瓷容器标明不能盛放这些食物,但这些食物最好用玻璃或者陶瓷制品盛放比较安全。
毛建卫还提醒、用锡、铜、铝等材质制造的容器也最好不要装酸性食物,因为这些金属比较活跃,容易与酸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危害。
铅中毒危害大
浙江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冯磊博士介绍说,慢性铅中毒的主要危害是引起人体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神经衰弱、强迫症等。此外铅中毒还会引起小细胞性贫血,并干扰免疫系统功能,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由于胎儿正处在发育阶段,孕妇不应使用搪瓷器皿喝热饮料、酸性饮料或进食其他酸性食物,以防各种有毒金属元素对母体和胎儿造成危害。
冯磊认为,由于铅中毒的过程比较缓慢,人们很难察觉,因此难以查找真正的原因。不过对于搪瓷这类理论上存在安全隐患的容器,人们还是应该正确使用,尽量减少有毒害物质的来源。
在越来越讲究食品安全的今天,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用品可能暗藏着不健康因素。我们欢迎广大医疗机构、研究机构、普通读者提供类似搪瓷制品这样的案例,实验也好,病例也行,让我们一起打造更有质量的生活
我和弟妹小的时候,倘若不慎摔破了家里的陶瓷碗,是要受到母亲责罚的,轻者挨顿骂,重者还得挨打;尤其是在年节里,最忌讳摔破碗,会被母亲认为很不吉利,甚至是影响全家一年祸福的大事件。因而,在过年期间,我们吃饭时都会格外小心,生怕失手摔破了碗,但还是难免发生,使我们受到皮肉之苦。
如今,摔破一只碗,简直就不算个事。但那时候,一只土巴碗一毛钱,一只瓷碗三毛钱,家家通用;而不容易摔破的铁皮搪瓷碗,售价是一元钱,一般人家很少使用。我母亲说,她直到与我父亲订婚之后,打破了碗才不挨我外爷外婆的打了。我用搪瓷碗吃饭时已经读高中了,上学校的大灶用,依然是怕陶瓷碗会不慎摔破,那样就得挨饿。
也有例外。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家有一户邻居,两口子不生育,每逢大年初一清晨,就端了一摞陶瓷碗摔碎在自家门口。我母亲起初不解,就询问他俩,他俩回答说,我家没有孩子摔碗,我们自个摔了听听响声。——在他们看来,有孩子摔碗,倒是一种幸福。那两口子摔碗,摔的是一种心酸,摔的是一种宣泄。个中滋味,常人很难体会。
据说,喝摔碗酒源于战国末期,秦国于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人,赵国几欲灭亡,处在赵国北边的燕国深深担忧唇亡齿寒,就找到一个名叫荆轲的壮士去刺杀秦王嬴政,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荆轲刺秦”的故事。荆轲行至易水时,燕国太子前来壮行,荆轲接过燕太子手中的酒,一饮而尽,随后将碗摔在地上,表示此行有去无回,不成功便成仁。荆轲跨过易水后,大声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种苍凉而悲壮的场面实在动人心魄,随后喝酒摔碗被广泛流传下来。在历史上,喝酒摔碗还多用于一个特殊的场景,那就是犯人被斩首前,侩子手会喝掉半碗酒后将碗摔碎,然后行刑,这碗酒就也叫断头酒,表示一路走好,一去不复返之意。
又据说,喝摔碗酒是土家族的习俗,起源于周朝,与土家族传说中的英雄先人巴蔓子有关,当年巴蔓子将军因国内有难,去楚国搬救兵,楚国要求巴国给三座城。楚兵解救巴国后,楚使请巴国割让城池,巴蔓子不忍割自己国家的城,遂割下自己的头换取城池。重了信誉,保了国家。“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而在割头之前,喝酒后摔碎碗,再拔剑自刎。这种大义人,天下少见,想想也够悲壮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也学他的豪气,学他的作派,学他的舍身取义,学他的决绝笃诚,饮一碗酒,饮过之后,将碗摔碎。
在西安永兴坊特色美食街区,有这样一家可以喝完酒又摔碗的店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俗称“摔碗酒”,意味着吉利、平安的意思。现在是和平年代,当然没有什么壮士出征壮行的说法了,更多的是商家的一种噱头而已,客人喝完碗里的米酒后,将陶瓷碗摔碎,“求吉利、保平安”。虽然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法,却十分管用,带来了不小的商机,但也有游客认为此举浪费较大,还不环保。
在当下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饮酒摔碗的场面。综合起来,不外乎这么几种:一是军人出征,为了显示马革裹尸、战死沙场的决心;二是结义兄弟,为了显示情投意合、永不背叛的义气;三是土匪盟誓,为了显示报仇雪恨、同生共死的气概。实际上,这些举动都属于酒文化的范畴,国人喝酒,追求的不仅仅是酒所带来的生理上的 *** ,更注重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东西。喝摔碗酒之所以在过去的年代里屡屡出现,成为司空见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英雄是大家崇拜的偶像,喝摔碗酒迎合了大家的好汉心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回,武松一路喝酒,喝完痛快地摔碗梁山好汉大战高俅,也是喝完酒把碗一摔。英雄结义喝酒摔碗是以命相托,肝胆相照。历史典故中,项羽破釜沉舟,那是不留后路勇往直、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魄;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前易水摔碗壮行,这些表现视死如归的故事深入老百姓心中,也是老百姓学习的榜样。
传统酒文化劝酒的习俗在作怪。“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劝酒的习俗,让人们觉得只要是能喝酒,那就一定是英雄豪杰,是好汉子,是真男人。喝酒就要大口喝,就要不醉不归。摔碗酒不在于碗中的酒,也不在于所摔的碗,而是刻意想展示一种喝酒的豪气。伴随着猛烈的摔碗声,尖锐的瓷片在摔碗池乱飞,满腔豪情随之得到充分的展露。
喝摔碗酒可以让大家精神得到发泄,使大家减少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导致大家的生活压力日益严重。每个人都拥有了很多的烦恼,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这些烦恼一直存在,让你的身心变得麻木。摔碗酒摔走烦恼、摔出运气等口号,大打情感牌,宣扬摔碗可以舒缓紧张、排解压力,以期达到情绪宣泄、减压的作用。
但是,许多影视剧中饮酒摔碗的场面出现的频率太高,会使人有味同嚼蜡之感。战争年代,物资匮乏,军人出征,人手一碗,要摔碎多少只碗?土匪靠打劫,不心痛民脂民膏,也就罢了;军队靠老百姓养活,军人都是老百姓的子弟,岂能随意糟蹋饭碗!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何况饭碗!展现英雄气概的方法很多,不见得都要喝摔碗酒。一种表现手法被不厌其烦地反复使用,只能证明编导已经江郎才尽,难出新意了。
现如今,许多小吃摊点,超市,外卖,飞机火车轮船旅行等,传统的饭碗,包括饮酒的器皿,已经被一次性纸制、塑料、泡沫餐具所代替;尤其是随着精神文明程度的大幅度提升,加之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国人已不再“壮怀激烈”,没有了“怒发冲冠”的理由,待人接物趋于平和。就饮酒而言,也由高度数的烈酒,逐渐改饮红酒、黄酒、啤酒,强行劝酒日渐减少,自饮也是量力而行,因而,在公众场合饮酒摔碗的现象几乎绝迹了。这是时代的进步,值得我们珍惜。
搪瓷碗被淘汰原因:
1.因为搪瓷碗制作麻烦,成本高。
2.搪瓷碗缺少抗击性,一旦掉瓷,就会生锈,严重影响美观。
3.存在安全性隐患:研究发现,搪瓷碗表面的瓷是由硅酸钠与金属盐组成的,其中铅含量很多,还含有铋、镉和锑等有毒金属元素。
使用搪瓷碗注意事项:
1.搪瓷碗可以直接放在炉灶上加热,但不能空烧,加热前请先加水、油等液体,避免损坏搪瓷层。
2.高温烧后不能立刻用冷水浇冷却搪瓷碗,这样做会导致搪瓷裂开。
3.使用完后要将水份搽干,避免锅口没有涂搪的部分生锈。
4.使用时要轻拿轻放,重摔会造成掉瓷。
5.搪瓷碗不能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微波炉温度攀升太快,会破坏搪瓷层,造成脱落或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