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面的矾红彩怎么去掉?
矾红是红釉发色中的一种,科学的说是以三氧化二铁悬浊体着色的低温红釉或红彩。以青矾为原料,经煅烧,漂洗制得生矾,故称矾红。应为他是经过烧制而产生的化学效果,目前没有听说能去掉矾红的东西,还是留着吧,去掉就可惜了。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作为瓷器上的红点的描绘是干什么的呢?一般来说,如果出现红点的描绘,我们要区分对待。有的是古代的矾红彩工艺特征,通常出现在器物的表面,用于绘画,这种工艺在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上较为多见,甚至是底款也采用矾红彩书写。还有一种类型是清代、民国时期对于破损的瓷器进行锔瓷首先要在底部进行定位,这种红点的描绘是帮助固定的定位痕迹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看实物或者图片则更加的准确和便于区分。祝您心想事成开心每一天每一生!
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都是指对瓷器表面进行装饰的一种手段。区分的方法主要是凭眼看和手感 :
一、彩的位置不同
釉上彩瓷器,彩在釉上,摸上去有凸起之感。
釉中彩,彩夹在两层釉中,是名副其实的釉中彩瓷器。
釉下彩瓷器,彩在釉下,永不褪脱,光滑平整。
二、工艺不同
釉上彩瓷器,在已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彩料绘画进行装饰的品种。
釉中彩瓷器,有两种生产方法:一是将色料加点或彩绘于釉面上,然后经高温一次烧成。二是将施过釉的坯胎先经800℃低温素烧,然后彩绘,接着又在表面喷一层薄釉,再经高温烧成。
釉下彩,是在成型的胎体上用色料绘画,上釉后以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品种。
扩展资料
釉下彩瓷和釉中彩瓷器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釉下彩瓷器的施彩纹饰部分不凸出釉面,有的甚至下凹。这是因为彩料绘于胎面被吸附,并且罩釉时釉水消耗气压下自然匀平所致。而釉中彩绘器是在平匀的釉面加绘一层彩料,增加了纹饰部分的总厚度。
这样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烧成效果:
1、若在高温粘度较低、流动性较大的釉面施彩,则在高温熔融作用和大气压力作用下,彩料沉入釉中后彩器釉面均匀平整,无凸起现象。
2、若在浓度相对较高、瓷釉釉汁高温粘试较大,从而熔融后流动性小的乳浊釉面施彩,则烧成时窑温虽能达到胎体瓷化和釉层玻化要求,但釉面不易流动匀平,因而彩料及其周围的釉面多多少少都有凸起现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釉中彩
明代的纯粹釉上五彩瓷,一般包括红、绿、黄、褐、紫诸色,大多以红色为主。实际上,凡有红彩等三色以上的彩瓷,虽不够五色,也叫做“五彩”;无红彩的,则叫“素三彩”。
素三彩瓷器的发展,对于彩瓷工艺也是新的尝试。及至清代,特别是在康熙年间,五彩瓷器的工艺有了明显的发展。康熙五彩除红、绿、赭、紫等色外,更发展出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同时在五彩中加用了金彩。金彩的运用也突破了明代嘉靖年间在矾红或霁蓝等上描金的单一手法。因此康熙五彩比明代的五彩更娇艳动人,从而把传统的釉上彩瓷工艺推向了高峰。
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