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釉砖?
有釉砖
有釉砖就是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内墙装饰用薄片精陶建筑材料。就是表面用釉料一起烧制而成的,主体又分陶土和瓷土两种,陶土烧制出来的背面承红色,瓷土烧制的背面呈灰白色。有釉砖表面可以做各种图案和花纹,比抛光转色彩和图案丰富,因为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转。
中文名
有釉砖
外文名
There are glazed brick
详情
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
属性
砖的一种
目录
1 简介
2 常用规格
3 成分性质
4 制造方法
5 分类辨认
6 分辨方法
7 实际应用
8 常见问题
9 施工保养
10 产业前景
简介
顾名思义,有釉砖就是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根据原材料的不同,可以分
为陶制有釉砖和瓷制有釉砖两大类。陶制有釉砖,由陶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高,强度相对较低。其主要特征是背面颜色为红色。瓷制有釉砖,由瓷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低,强度相对较高。其主要特征是背面颜色为灰白色。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吸水率和强度的比较都是相对的,也有一些陶制有釉砖的吸水率和强度比瓷制有釉砖高的。
根据光泽的不同,有釉砖又可以分为光面有釉砖和哑光有釉砖两类。光面有釉砖,适合于制造“干净”的效果;哑光有釉砖,适合于制造“时尚”的效果。有釉砖是装修中最常见的砖种,由于色彩图案丰富,而且防污能力强,因此被广泛使用于墙面和地面装修。
常用规格
正方形有釉砖有 100x100mm、152 × 152mm 、 200 × 200mm 、长方形有釉砖
有 152 × 200mm 、 200 × 300mm、250x330、300x450 等,常用的有釉砖厚度 5mm -8mm 。
成分性质
一般为:SiO2 60%~70%,A12O3 15%~22%,CaO 1.0%~10%,MgO 1.0%~3.0%,R2O小于1.0%。吸水率不大于22%。白度不小于78%。耐急冷急热性150℃,一次不裂。耐蚀性好。
制造方法
常用半干压法成型。可分为生坯施釉一次烧成或坯体素烧后施釉入窑釉烧的二次烧成法。前者要求高,质量常不及后者。
分类辨认
按形状分类
可分为正方形、长方形、矩形、异形配件砖等品种。正方形有釉砖有 100x100 mm、152 × 152mm 、 200 × 200mm 、长方形有釉砖有 152 × 200mm 、 200 × 300mm、250x330、300x450 等,常用的有釉砖厚度 5mm -8mm 。
按组成分类
可分为:硅灰石质、叶蜡石质、瓷石质、石灰石质及长石质等。
按原材料分类
可分为两种:
(1) 陶制有釉砖,即由陶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高,强度相对较低。其主要特征是背面颜色为红色。
(2) 瓷制有釉砖,即由瓷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低,强度相对较高。其主要特征是背面颜色是灰白色。
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吸水率和强度的比较都是相对的,也有一些陶制有釉砖的吸水率和强度比瓷制有釉砖好的。
按釉面光泽分类
可以分为下面两种:
(1) 亮光有釉砖。适合于制造“干净”的效果。
(2) 哑光有釉砖。适合于制造“时尚”的效果。
分辨方法
有釉砖是由胚体和釉面两个部分来构成的,所以在鉴别的时候可以看一下瓷砖的侧边或者是断面,是不是一样的,或者就看瓷砖的表面和地胚的颜色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有釉砖。
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有一种被大家称为通体的有釉砖,其实这种砖是不能称为通体的,这种砖的底胚的颜色和表面的颜色比较接近,但还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也是有釉砖。
对于比较难于辨认的有釉砖还有一种鉴别方法:就是可以通过检查瓷砖的表面和地胚的吸水率来检查,分别倒一些水在砖体的表面和底胚,如果表面的水不能渗进砖体,而胚底可以渗入,则说明这种砖为有釉砖。
用记号笔也可以,表面能擦掉,背面不能擦掉的也是有釉砖。
实际应用
有釉砖的鉴别指标除了尺寸是否一致等外,主要看吸水率,一般好的砖压机好,密度高,烧制温度高,所以吸水率也小。吸水率高的缺点是容易渗入液体,有的甚至在贴砖的时候,能够将水泥的脏水从背面吸进来,进入釉面。同时吸水率高,釉面和胚体之间就容易开裂,不好的砖用了一段时间后边脚处的表面会脱落,就是受温湿度影响釉料和胚体变化不一致导致的。
有釉砖一般用于厨房和卫生间,色彩图案丰富,同时还防滑。有釉砖一般不是很大,但是可以很小,比如小到马赛克。
有釉砖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内装修的各种场所,以墙面最佳。厨房应尽量使用亮光砖,不宜用亚光砖。
常见问题
有釉砖是装修中最常见的砖种,由于色彩图案丰富,而且防污能力强,被广泛使用于墙面和地面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1)有釉砖龟裂
龟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坯与釉层间的应力超出了坯釉间的热膨胀系数之差。当釉面比坯的热膨胀系数大,冷却时釉的收缩大于坯体,釉会受拉伸应力,当拉伸应力大于釉层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龟裂现象。
(2)有釉砖背渗
不管那一种砖,吸水都是自然的,但当坯体密度过于疏松时,就不仅是吸水的问题了,而是渗水泥的问题。即水泥的污水会渗透到表面。
施工保养
施工前的准备
1、检查
主要检查出厂日期、等级和色号:出厂日期相同的产品一起使用,色号相同的产品一起使用,相同等级的产品一起使用。
2、搬运
瓷砖属于脆性物质,注意磕碰,运到地点,竖放为宜。
3、浸水
充分浸水3——5小时,浸水时间要均衡。浸水不足容易导致瓷砖吸走水泥浆中水分而时产品粘接不牢。浸水后瓷砖将回直一些,浸水不均衡导致瓷砖平整度差异较大,不利施工。
施工中
1、找平
首先清除表面污垢,以及凹凸不平的地方然后用水泥沙浆(比例1:3~1:4)混合找平,(找平厚度为7-12㎜)找平层完全干爽后再铺贴。当基层为混凝土墙面时,应先刷一道108胶水浆作为结合层,2天后再抹底灰,底灰层要求表面平整,竖面垂直。
2、弹线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排砖方案,在干爽的找平层上弹出瓷片位置及砖缝位置线。
3、铺贴
预排一般从阳角开始,把非整块的砖排在次要部位,或墙阴角处,用废瓷砖抹水泥混合砂浆作标志块,标志块间距1~1.6m,用托线板靠尺等挂直,控制表面平整度。找平层上喷洒足够的水,将浸水的瓷片在水中取出,抹干水渍,在砖背面均匀摸上1:3左右的水泥沙浆(水泥用合格的普通≤325号的硅酸盐水,细河沙粒经1㎜以下),混合后的标号在200号以下,砂浆厚度5——6毫米为宜,铺贴大规格瓷片适当加厚,随即将砖贴上,用木槌或胶锤轻轻拍牢平整,避免空鼓,并随时用直尺或水平尺找平。或用水泥:108胶水:水=100:5:26的纯水泥增加结合黏度。
注:混合水泥砂浆标号过高,则后期应力会使有釉砖的釉面产生破裂,造成施工事故。
4、修整:贴完一定面积后,用水泥沙浆(白水泥浆/石膏浆等)在砖缝上填补刮平,最后还应清除砖面污垢,加强养护。
施工中注意事项
(1)留缝:铺贴时,砖与砖之间留有2毫米的缝隙,以减弱瓷砖膨胀收缩所产生的应力。
(2)转角的处理:转角时,阴角磨边先用玻璃刀划出要磨掉的釉面,以免崩瓷,影响美观
(3)错位铺贴的处理:为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采用错位铺贴,错位铺贴注意在原来留缝的基础上多留1毫米的缝。
(4)组合花片的处理:表明方向的组合画片,按照花片背面所提示的方向顺序铺贴;如无提示方向,表示可以随意组合,这时,可根据整体氛围来设计铺贴。 注:花片和瓷砖之间有轻微的颜色变化,这属于正常现象。
(5)瓷砖切割的处理:经过切割的瓷砖,应铺在角落不显眼的地方,且切面朝里。尽量避免贴在墙面中央,影响美观。如不能回避,切面应保持工整,切忌烂边。
(6)水泥的选择:水泥的硬度不能高于400#,以免拉破釉面,产生崩瓷。 (7)异常情况的处理:如遇到异常情况,应马上和供应商联系。
(8)地面施工和墙面施工的不同点?
一般情况下,先铺地面,后铺墙面。墙面砖侧面和地面砖的表面接触。 (9)不用包装箱纸覆盖地面
包装箱的纸用完后,不要用其覆盖地面,以免包装箱被水浸泡,有机颜料污染地面,造成清理麻烦。应使用无色的蛇皮袋覆盖地面。
(10)水泥浆的清洗:1:10的稀盐酸或稀草酸溶液
有釉砖美观大方、显得高贵典雅,而且又易于清洁、保养,但它怕酸、怕水、怕污渍。
A.面砖的清洁:
1 用多功能清洁剂配合多功能、洗地机、吸水机进行清洁。
2 有蜡要用起蜡水配合多功能、洗地机、吸水机清洁。
B.有釉砖的保养:
1 打液体免抛蜡、液体抛光蜡或者做晶面处理。
2 平时用静电吸引剂配合牵尘器使用进行保养。
1、效果。砂锅结合陶土和砂所烧制的锅,并加上一层釉彩,外型光滑且现代、亮丽且卫生,一般用于制作汤菜,砂锅气孔较小,较不耐高温,锅口大,散热也快。直接用中、小火加热成熟方法,也有蒸,隔水炖等加热方式。
2、安全性。煲汤以选择质地细腻的砂锅为宜,劣质砂锅的瓷釉中含有少量铅,煮酸性食物时容易溶解出来,有害健康。内壁洁白的陶锅很好用。沙锅的好处在于需要小火慢功,保温性又好,做出来的汤美味之极。
3、材质。砂锅采用难熔粘土,半干压法成型再经熔烧而成。由于烧制的粘土中含有杂质或人为掺入着色剂,可呈红、绿、蓝、黄等各种颜色。无釉陶瓷在早期只有红色的一种,俗称缸砖,形状有正方形和六角形两种。
扩展资料:
砂锅采用优质天然紫砂精工陶制内胆,对人体绝对安全无害。紫砂是一种含铁的粘土质粉砂岩,由水云母和高岭土、石英、云母屑、铁质等矿物成分构成,主要化学成分有氧化铁、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等。
釉就是使陶制品表面光滑的古老技法,陶制砂锅光滑的地方被称作釉,任何陶制品基本都是这样,而摸起来向像砖或磨砂材质的部分是没有上釉的。简而言之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质感,但毕竟是餐具,使用者不会有人太在意。
国家质检部门在抽检中也发现部分陶瓷锅产品铅、镉溶出量超标。铅、镉溶出量是指产品在盛装食物时,特别是盛装酸性食物时,长期使用铅、镉溶出量超标的产品,会造成重金属中毒,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国家强制性标准对铅、镉溶出量等影响人体健康的指标有严格限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砂锅
釉的种类很多,按坯体类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可分高温釉、低温釉;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开片)、结晶釉等;按釉料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等。
施釉工艺是古陶瓷器制作工艺技术的一种,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主要有蘸釉、荡釉、浇釉、刷釉、洒釉、轮釉等七种方法,按坯体的不同形状、厚薄,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现代日用陶瓷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石釉。石灰釉是用釉果(类似瓷石的一种天然矿物原料)和二灰(主要成份氧化钙)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石英、长石、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石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渗进其它化学成份,就会成为各种各样的釉色。
上釉,就是所谓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的一种方式。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
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扩展资料: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釉的种类很多,按坯体类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可分高温釉、低温釉;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开片)、结晶釉等;按釉料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