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陶瓷为什么要烧制

热心的大象
迅速的曲奇
2023-03-24 09:09:14

陶瓷为什么要烧制

最佳答案
等待的萝莉
追寻的绿茶
2025-10-01 17:46:10

一般温度越高陶瓷瓷化得越充分,有人便以为烧制陶瓷的温度越高越好,这是非常错误的。窑温要根据泥坯和釉的需要进行设定。比如瓷土必须达到 11 00度以上才可能完全瓷化;但是一般陶土的熔解度较低,比如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和灰陶的烧成温度只有几百度,如果烧成温度太高可能会烧熔,而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的烧成温度可能达到1000度;现代陶艺通过增加粘土中的硅石含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陶土的耐火度,烧成温度可以达到1300度。相反,如果没有达到应有的温度,我们称之为“烧生”,也是败笔。

釉和彩烧制的情况和坯土一样,不同的釉和彩所需要的烧制温度也不相同,比如唐三彩属于低温铅釉,它的烧成温度只需要800度左右,而著名的祭红釉却是高温釉;釉下彩的青花、釉里红需要1100度以上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釉上彩的粉彩、五彩、新彩几百度的烘烧就够了!

最新回答
魁梧的手机
隐形的小丸子
2025-10-01 17:46:10

陶瓷必须烧制才能装水

陶艺作品不上釉不烧制的话,会很难保存,很易碎。陶艺就是陶泥或者瓷泥或者各种泥做出来的如果不烧制的话,它还是一坨泥,遇水会化,磕碰会碎,而且很容易超容易碎,就很难保存上釉是为了给作品一个色彩,如果更喜欢陶泥天然的颜色,本来都韵味,是可以不上釉的。釉分了釉下彩、釉上彩、高温釉、透明釉(目前我知道的只有这些)透明釉是让陶器变得光滑的,就像家里的碗一样,如果不上透明釉的话就是像磨砂的质感内样。只有是用釉下彩上色才需要上透明釉。各种釉上色的时候最好不要混着用烧制就真的是很重要了,烧制会在窑里在10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一天一夜,烧制完了才能像家里的瓷器那样使用,可以盛水。不然就是一坨泥,是否烧制,就意味着它到底是一坨泥还是一个瓷器。

精明的奇异果
眼睛大的招牌
2025-10-01 17:46:10

武菜发源于明朝,成熟于清朝。它是一种传统瓷器,最早出现在景德镇的釉上。康熙彩陶装饰已成为盛行的主流形式。但到了雍正年间,由于粉彩瓷更符合国画的表现,武彩便退出江湖。出于前朝尊称“古色古香”的传统观点,五彩又被称为“古色古香”。五色是黄、蓝、白、红、黑,一般是指各种颜色。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和土。同时,它们象征着东、西、南、北、中,包含着五种神奇的力量。

烧制是瓷器制作过程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景德镇陶艺录》记载:“白瓷上色后,必须再次烧制,使颜色凝固。元朝由明暗炉组成。小炉用开式,口向外,绕炭火,放在铁轮下,用铁叉,要钩拨轮转动,以使火均匀。对于大的零件,要使用一个三英尺多高的暗炉,中间层周围有炭火,下面有通气孔。瓷器存放在炉中,人们手持圆板,以避免火气。炉顶是用泥封住的,烧了一天一夜。”烧色时,火度是最重要的,火度高,有些颜料出现流动火不足,色不明,釉灰。因此,烧制工艺是决定武菜成败的关键。做一个美丽多彩的人,是很难的。

因其线条清晰,烧制温度略高于粉彩,又不如粉彩柔和,故又称“硬色”。五彩是明清景德镇窑的新品种,在宋元釉上加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明朝的色彩材料中没有蓝色,需要表达蓝色的地方,就用青花代替,称为“青花七彩”,成为时代独有的特色,以嘉靖万历七彩为代表。嘉靖、万历两朝的特点是使用釉上明矾和釉下青花两种颜色。釉下的青花与釉上的各种色彩相结合。用黑色或赤褐色线条描画图案轮廓,画面厚实华丽。

清代七彩是康熙朝最著名的。除了常用的红、绿、黄、棕、紫等色外,釉上还有新配制的蓝色,以取代釉下的青花。金色和黑色也被广泛使用,使色彩更加瑰丽夺目。康熙五彩除了在白瓷地板上作画外,还在各种颜色的釉面和各种瓷地板上上色,使五彩缤纷的瓷器别具一格。雍正年间,粉彩盛行,色彩趋于衰落。大多是小件,画得很好,不像康熙五颜六色的粗犷。乾隆以后,几乎没有单独的彩瓷,多与粉彩、珐琅配色。

柔弱的冰棍
迷人的红牛
2025-10-01 17:46:10

中国瓷器闻名于全世界,甚至连中国的英文名字都与瓷器相同,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之深,也是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创作,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技术,成为了中国的特产之一。

在古代世界内,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可以烧制瓷器,而其他国家没有这种技艺

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说大概就是符合天时地利人和吧。瓷器起源于陶器,而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炼制陶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技术不断精进,愈发成熟,为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瓷器有一种不可或缺的原料,黏土,成分是高岭土和瓷石,以此为原料才能烧制出洁白细腻的瓷器,高岭土这种原料非常特殊,以至于欧洲要晚了非常久才发现这个原理。另外,瓷器烧制的温度非常高,需要的文明程度也就非常高。中国瓷器在宋朝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元代,就已经能烧制出著名的青花瓷了,举世闻名。唐朝时的丝绸之路,将瓷器推广到了海外,欧洲烧制的瓷器不足以与中国瓷器相媲美。明朝时关闭了海外贸易,经常下西洋宣扬国威,对瓷器的需求量也增大,使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价值和影响力日益增大,瓷器传播的文化也日益加深。

由此看来,瓷器诞生于中国,古代只有中国可以烧制瓷器也是有理可寻了。

执着的黑猫
阳光的自行车
2025-10-01 17:46:10
瓷器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的,黏土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_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干净的枕头
傻傻的芹菜
2025-10-01 17:46:10

因为古代人的烧制瓷器的方法并不是特别的完善,他们在制造瓷器的时候,烧制的温度达不到金属融合所需要的热量,当人跳进去的时候,人本身的脂肪会起到助燃的作用,从而达到提升瓷器的烧制温度的效果。

这个活人祭祀的方式来自于一个悲伤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面的小姐姐通过舍身取义的方式救下了自己的一家人。某一天,皇宫里面的君王突然觉得祭祀用的瓷器的颜色过于的单一和深沉,他想要一种红色的瓷器。但是,这个年代的红色瓷器的技术相当的不成熟,窑工们根本制造不出颜色单一的红色瓷器。可惜,君王的话是一个死命令,造不出他们也得接下这个活,不然他们死得更快(抗旨不尊,当场处死)!

窑工们想了很多办法也没能消除红色瓷器里面的杂质及杂色,他们一筹莫展的等待着皇帝处死他们。他们在烧制的时候,为了能够制造出纯净的红色,窑工们不惜将家里的祖传金饰、银饰、宝玉扔到窑里进行炼制,但是,这些东西下去以后,瓷器的颜色丝毫没有得到改善。这时候,故事里面的悲情小姐姐出现了,她依稀记得小时候有老人和她讲过活人祭祀的故事,她想着自己家怎么都逃不过一死,不如用自己试试。

在这个小姐姐跳下窑里的那瞬间,窑里火光四射,窑工们发现的时候,他们已经来不及救下她。当时的古人并不知道“脂肪能够助燃”的这个道理,他们迷信地以为真的需要人祭祀,所以,就沿用了这个活人祭祀的方法来烧制瓷器。

仁爱的手链
欣慰的诺言
2025-10-01 17:46:10
说烧成重要是因为1,其它工序如果发现了问题,是可以回收和再利用的,而烧成后如果出了废品,一般就会报废。2,在烧成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是人为不可控的,如燃料清洁度,燃料热值的不稳定,原料如果混合不均匀的话,同样温度烧出制品收缩也不同,这在烧前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