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什么情况下要往杯中加入碎石片和瓷片?
化学实验中蒸馏的时候,要往杯中加入碎石片和瓷片。
化学实验在蒸馏过程中,如果不能形成气泡核,很容易形成过热液体,从而导致爆沸,物料冲出,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想蒸馏装置中加入一些碎石片和瓷片,因为碎石片和瓷片中多孔,在受热的情况下,可以一直产生小气泡,成为气泡核,从而避免爆沸发生。碎石片和瓷片起沸石的作用。
不一定,要看你所做的实验,如果你做的实验需要持续加热,并且在加热过程中也体会剧烈的沸腾的实验,需要加瓷片,来防止爆沸。如果你所做的实验没有猛烈的沸腾的现象的话就不需要加瓷片。不同的实验所加的东西是不同的,如果是有强腐蚀性的碱液,就不能加瓷片,因为瓷片会与强碱反应。
其实,液体沸腾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在光滑的圆底烧瓶中,缺少液体气化中心,会在液面下产生较大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以大气泡的形式冒出来,这与我们生活经验一致.所以需要加入粗糙并且内部存有空气的碎瓷片充当气化中心,让液体沸腾时产生小气泡,沸腾变得温和,否则大气泡可能冲出密闭仪器,造成事故.
需要注意的是,用过的碎瓷片是不能再用的,因为其内部的空气在加热时放出,冷却时又吸入液体,这样的此片是不能作为气化中心的.
对过热液体继续加热,会骤然而剧烈地发生沸腾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暴沸”,或叫作“崩沸”。过热是亚稳状态。
由于过热液体内部的涨落现象,某些地方具有足够高的能量的分子,可以彼此推开而形成极小的气泡。当过热的液体温度远高于沸点时,小气泡内的饱和蒸气压就比外界的压强高,于是气泡迅速增长而膨胀,以至由于破裂引起工业容器的爆炸。
液体之所以发生过热的原因是液体里缺乏形成气泡的核心。为了清除在蒸馏过程中的过热现象和保证沸腾的平稳状态,常加沸石(瓷碎片),或一端封口的毛细管,因为它们都能防止加热时的暴沸现象,把它们称做止暴剂又叫助沸剂;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液体沸腾时,加入止暴剂,不能用已使用过的止暴剂。简单说就是因为加热时烧杯中的液体会向上冲,从而造成了一个个冒出来的“喷泉”,剧烈时甚至会溅出伤人,而沸石(瓷碎片)能够有效的阻止液体的向上冲,使加热时液体能够保持平稳。
加入小瓷片后,溶液可以一直处于沸腾状态,没有气溶胶溶解在溶液中,就不会出现爆沸的情况,而且小瓷片基本不参与化学反应,很好用~
只是水浴加热
下面是一些话 可以加深了解:
1、 硝酸硫酸冷滴苯 :意思是说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后,必须立即在50 -60℃的水浴中冷却后再滴入苯(否则,一方面两酸混合产生大量的热,使混合酸的温度升高,那么一部分浓硝酸将分解了;另一方面,苯的沸点比较低,大量的苯将蒸发掉,影响硝基苯的产率)。
2、 黄色油物杏仁味 :意思是说反应完毕把试管里的混合物倒入盛着水的烧杯中去,则过量的硝酸和硫酸就溶解在水里,而聚集在烧杯底的具有浓烈的苦杏仁气味的黄色油状液体就是硝基苯,硝基苯是无色的液体,由于溶解了一些杂质,所以常显黄色。
3、 温计悬浴加冷管 :温计悬浴的意思是说温度计必须悬吊在水浴中,切不可与烧杯底接触;加冷管的意思是说为了防止苯的蒸发,需在试管口塞上一个起冷凝管作用的长玻璃导管。
4、 硫酸催化又脱水 :意思是说硫酸在这里既做催化剂又做脱水剂。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水浴加热;生成光亮的银镜;-CHO.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碎瓷片的反应方程式为:
2h2o2+caco3=ca(0h)2+co2+o2+h2o
产生大量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不是氧气,所以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在液体中加入碎瓷片的原理与加入杂质相同,主要是通过孔隙凝聚水蒸汽,使成为气泡浮出,防止爆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