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超简单的化学问题

隐形的鞋垫
安静的大神
2023-03-24 05:50:58

超简单的化学问题

最佳答案
曾经的小鸽子
健壮的蛋挞
2025-10-02 06:22:26

蜡烛是有机物,有机物里都含有碳元素的

这是蜡烛的中间的还原焰中分解出来的碳微粒,在较冷的瓷片上的附着。

不完全燃烧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使用燃气做饭时,气门调节不当时,能够熏黑锅底,和瓷片上的碳黑是一样的,锅里面温度更低,熏黑就更严重。

蜡烛的成分是石蜡,里面含碳

最新回答
诚心的酒窝
鲤鱼手链
2025-10-02 06:22:26

蜡烛是由石蜡制造的。石蜡是从石油或页岩油的含蜡馏分经冷榨或溶剂脱蜡而制得,因此为非晶体,含有许多无定形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当蜡烛上方放置一个冷盘子的时候,上部火焰温度遇冷,不完全燃烧,很多无定形物质留下形成炭黑。

------------------------------------

附上:正常燃烧结果:

常的蜡烛是由石蜡制造的。石蜡是从石油或页岩油的含蜡馏分经冷榨或溶剂脱蜡而制得。石蜡是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有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约85%,含氢元素约14%。蜡烛里还常加入硬脂酸(C17H35COOH)以提高软化点。

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就是石蜡和硬脂酸在氧气里燃烧它们燃烧后的生成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22H46+67O2=44CO2+46H2O

C17H35COOH+26O2=18CO2+18H2O

勤劳的摩托
专一的黄豆
2025-10-02 06:22:26
说明蜡烛燃烧是点的火焰放出热量使固体蜡油熔化,被表面张力沿着烛芯推上来,继续被上面的火加热汽化,再着火,从而形成循环的。你把冷碟子罩在火焰上面,由于它的温度低,而且在这个区域又是氧气不足的地方,所以石蜡蒸气无法充分燃烧,部分就变成细小的碳粒子(烟)了。

纯情的秋天
甜甜的悟空
2025-10-02 06:22:26

根据:①点燃蜡烛,取一块白瓷片置于火焰的上方紧贴火焰处片刻,可观察到白瓷片上有黑色物质--炭黑生成.则该同学判断判断蜡烛的成分里一定有碳元素;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白瓷碗,片刻后,内壁有水珠产生.则判断蜡烛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氢元素;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则可写出蜡烛燃烧时的文字表达式:蜡烛+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故无法证明蜡烛中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

(1)碳; 氢.(2)因为蜡烛燃烧有氧气参加,则无法证明蜡烛中含有氧元素.

结实的百褶裙
自由的面包
2025-10-02 06:22:26
选 A

黑色说明是碳,这是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

蜡烛挥发凝结而成的是固体石蜡颗粒,是白色的,不是黑色的。例如把蜡烛吹灭时会冒出一缕“白烟”,这是由固体石蜡颗粒组成的。

失眠的时光
高兴的草丛
2025-10-02 06:22:26
1.火上烤瓷片,

应该会在瓷片上留下炭黑和水滴,可以证明蜡烛的成分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蜡烛在杯子里,倒纯碱,倒醋

醋和纯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导致蜡烛的熄灭,可以肯定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或者醋和纯碱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冷静的银耳汤
飘逸的春天
2025-10-02 06:22:26
1: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石蜡是从石油的含蜡馏分经冷榨或溶剂脱蜡而制得的,是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约85%,故在燃烧时不能完全燃烧,而会参杂大量的碳,遇冷后便会凝结,成为炭的块状物,即炭黑。

2:淬火处理就是将金属烧到高温而后急速放入低温冷却。这样做可以改变金属中碳的含量,使其硬度提高,刚性加强,但相对的,就更容易断。“过刚易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合金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所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通过熔合成均匀液体和凝固而得。合金的一大特点就是,硬度比其组分中任一金属的硬度都要大。

而钢铁就是铁和碳,硫,硅等元素的合金。其中,Fe,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和第二问中一样,由改变碳的含量来调整它的具体特性。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4:这个问题我有点看不懂……有机酸就是指属于有机物同时又是酸性物质

就像你学习化学性质的时候研究酸的性质

就是研究其化学性质一样

文静的大神
大胆的舞蹈
2025-10-02 06:22:26
(1)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因此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分烧焦,与内焰接触部分烤黄,与焰心接触部分无明显变化.

(2)点燃一根较粗的蜡烛,取一根一端为尖嘴的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处,然后在尖嘴一端导管口用火柴点燃,导管口处出现火焰,说明焰心位置的物质能燃烧,具有可燃性.

(3)因为石蜡受热会分解为碳原子数较少的液态碳氢化合物,如戊烷(或癸烷)因此点燃一根蜡烛,用一把带有手柄的小刀,将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处,一段时间后取出,冷却,观察刀尖处有油状液体和固体物质.

(4)由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内焰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

(5)由于白瓷片表面迅速变黑,说明蜡烛火焰内焰处的物质中含有碳,碳燃烧发出红光,因此内焰最亮.

故答案为:(1)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分烧焦,与内焰接触部分烤黄,与焰心接触部分无明显变化.

(2)可燃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3)戊烷(或癸烷,或其他合理答案)

石蜡受热分裂(或分解)为碳原子数较少的液态碳氢化合物

(4)探究内焰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

(5)碳    在内焰燃烧的物质中,含有碳

复杂的黄豆
舒服的鼠标
2025-10-02 06:22:26
1、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产生黄白色火焰,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温度最高,产生少量的黑烟,放出大量的热等(合理即可);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温度最高,产生少量的黑烟,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在火焰上方罩上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合理即可)。

3、蜡烛在受热时首先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