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二个双喜字的青花碗什么年代的

文艺的火
会撒娇的帽子
2023-03-24 05:20:32

二个双喜字的青花碗什么年代的?

最佳答案
伶俐的汽车
兴奋的衬衫
2025-10-02 08:21:30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作为带有喜字的青花瓷器一般来说出现于清代中期,晚期以及民国和现代时期作为清代中期嘉庆时期的。喜字是描绘的,是最为形象逼真的而且这个时期的喜字青花喜字特征是拉长型的越往后喜字的。造型越趋于变化或者方正化。祝您心想事成,开心每一天,每一生。

最新回答
重要的大白
知性的鸭子
2025-10-02 08:21:30

清末民初的喜字碗值钱。作为带有喜字的青花瓷器一般来说出现于清代中期,末期以及民国和现代时期作为清代中期嘉庆时期的,晚清民国青花碗喜字碗最值钱,但是清末民初的喜字碗也是值钱的,喜字是描绘的,是最为形象逼真的而且这个时期的喜字青花喜字特征是拉长型的越往后喜字的,造型越趋于变化或者方正化。

朴素的柜子
等待的哈密瓜
2025-10-02 08:21:30
清代青花“囍”字盖罐,始于清朝中期。俗称为“喜字罐”,亦有“双喜”罐之说。其器型是由一坛,一盖相组而成。古人对双喜罐用途多作于婚嫁之时用来装糖果花生之属,后来亦有被大户人家用作于泡菜等功能。

据相关记载,双喜字是北宋时期的王安石所创造出来的。据说它进京赶考,路上遇到马员外家征联招婿,凡是能对出“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下联者即可招为女婿。王安石记下题目便匆匆赴考,一路顺利进入殿试,没想到皇上亲自殿试的题目是为“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求上联,王安石大喜,赶忙对出“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得以高中。金榜题名时又遇洞房花烛夜,王安石自笑是双喜临门,大笔一挥,连体的双喜字就缠上了,之后婚嫁喜事张贴双喜字就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下面是我有幸见到的一件青花喜字罐,在这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罐口收敛露胎,罐身内外及底足满釉,足端内外斜削较尖,带盖。整罐釉色滋润,青花沉着,白地偏青,肩部饰一道小卷草纹,一道如意云头肩纹,主纹饰为二组对称的双喜纹和缠枝勾莲纹,罐下部为一道简笔莲瓣纹,喜字中等匀称,系双勾填色。据考证,这种青花缠枝勾莲纹双喜字罐,最早出现在清嘉庆年间,连续生产至民国初期,至今民间祖上为富豪大宅人家的家中仍可见到,这种青花喜字罐给民间婚嫁喜事增添了喜庆吉利的色彩,而且这件青花双喜盖罐还带盖,并保存完好,十分难得!

清代青花喜字罐在当时确实是非常的典型器物。虽然属于民窑的东西,但其实能完整保存至今其实也是不容易的。原因有三:一是古人只在婚嫁时期才会特意烧制定制喜字盖罐,由于是颇具意义的器物也不会像一般碗碟瓷盘那么多。其二,喜字盖罐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而且又是有盖子的实物器物,因此不可能像官窑一般被人们视之珍惜,损坏是难以避免的。

中国古代瓷器近年多有亿元拍品诞生,尤其是明清瓷,历来是古玩市场的绝对主流,无论是拍场还是收藏市场,无论是数量还是价值,明清瓷都稳居国内瓷器市场前列。近年,中高端瓷器拍品市场规模日渐扩大,增长率顺势直上,均价同样在上涨。据统计,2017年成交在500万元以上的拍品数量占瓷器总成交量的一半以上,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瓷器市场更直观的看出2017年—2018年瓷器市场整体是很受欢迎的。综上所述,以上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收藏价值以及投资价值都比较高。

粗暴的时光
专一的唇彩
2025-10-02 08:21:30
带喜字的青花瓷碗是大的好。景德镇窑青花喜字碗,撇口、收腹、圈足,内外满施亮青釉,唯足端无釉。外腹部以青花绘制花卉纹,间中套饰双喜,胎质稍粗,有气孔,青花发色淡雅,为清代中晚期物,因为带喜字的青花瓷碗容易碎裂,越大越难以保存,越大越少见,所以大的比小的更值钱。

大方的雪碧
愤怒的毛衣
2025-10-02 08:21:30
楼主,你说的是个古董吧,那就应该是“青花喜字纹碗”,属清代青花瓷器。简介:白地青花瓷器,直径21cm,高温釉下彩,纹饰布局合理,疏密有致,外壁为清代官窑常见的吉祥图案,由福寿纹和宝相纹相呼应,寿桃烘托于两边。双喜字纹居中,宝相花纹上托寿桃,下衔如意纹,强调表现福寿如意的主题。为底以青花书有“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估价: RMB  30,000-50,000 元

难过的铃铛
听话的帽子
2025-10-02 08:21:30

清朝民窑青花特征包括:胎釉、青料、造型和纹饰

胎釉

清初青花瓷器胎体厚重呈灰白或灰黄色,瓷化程度较好,胎釉结合紧密,多数釉面呈鸭蛋青,透明度较差,光泽度不强,个别釉面有缩釉,大部分有酱口。

同时许多大件琢器底部不施釉,修胎也不太规整,盘碗底部厚重,口沿逐渐扁薄,圈足稍微向内收,有的器物足沿经过工匠仔细修琢后,还出现有泥鳅背现象,较光滑,底边还带有窑红即火石红。

青料

清初青花瓷器大部是使用国产浙料绘制,大致有青翠淡雅与灰篮等种,总体呈色稳定,少数趋于灰暗,也有一些青花晕散和纹饰模糊现象。

造型

清初青花瓷器多以生活用器为主,陈设器为辅,造型侧重于实用性,基本是延续明代的传统式样,形制上还多具有明代古朴浑厚之遗风。

纹饰

清初青花瓷器的青花纹饰质朴自然,绘画一反已往单线平涂的方法,而是釆用多线平涂的技法,讲究匀称,疏密有致,相互辉映,粗犷豪放。

同时纹饰题材丰富,常见有动物纹、植物纹、山水图、博古图等,龙纹高大雄壮,矫健有力,有腾云驾雾之势,麒麟纹常和挺拨的巴蕉叶画在一起,相映成趣,而且蕉叶纹中常留白。

扩展资料:

清代早期景德镇窑的瓷器生产,也像明代推行“官搭民烧”的制度,这不仅充分释放了民窑的生产潜力,调动了工匠的积极性,提高了民窑作坊的规模及烧造精细瓷器的技术。

而且由于当时官窑民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无形中也刺激了民窑青花瓷器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清初青花瓷器生产以民窑居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闪闪的盼望
腼腆的烤鸡
2025-10-02 08:21:30
清代。喜字缠枝莲绿釉罐多出现于道光二十年以后,属于民窑器常见纹饰装饰风格,用于民间婚嫁陪嫁实用器,因此目前市场上比较多见,存世量不小,真正出于景德镇民窑的一些少见造型且纹饰精美的喜字罐价值还是很高的,属于行内常说的气死官窑。

这类瓷器存世量小,价格很高。喜字缠枝莲绿釉罐这样就应该是道光年晚期和咸丰年早期的时候。

善良的小天鹅
想人陪的鸡
2025-10-02 08:21:30
喜字罐最早起源于元代,盛行于明清时期。现在市场上多见的喜字罐一般是清代与民国时期,品相好的喜字罐还带有盖子。喜字罐就是青花瓷器的纹饰主要带有喜字,其余均要符合青花瓷器的特点。其断代的要点是:时代越晚喜字越大,喜字上头的土字头二横长短也相差越大,喜字也由双勾填色改为一笔刷成,勾莲纹也由细笔描绘填色而变为简笔乱,杂乱无章。。谢谢

务实的含羞草
俏皮的煎蛋
2025-10-02 08:21:30

器型特点

其器型是由一坛,一盖相组而成。这种器型为盖罐,在清代称为人头罐,又称为冬瓜罐。当时也流行于欧洲,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特别流行吃姜,经常用这样的器皿来盛放姜,所以在欧洲称为姜罐。

纹饰特点

双喜纹这种字体画清中期以后才有,以这样的纹饰作为装饰的瓷器也是诞生在清中期以后。

第二个特点是它缠枝花卉的画法,像这样的缠枝莲纹清三代就开始有而且它整个花卉画的柔美且细腻,而到了嘉道时期它整个缠枝莲纹,画的非常的生硬、死板,它整个莲子的叶片画成了钩子状,这样的叶片我们也叫钩子莲。

盖罐器型较大,烧制上采用了一个接胎的手法,所以在这样的罐子上可以看到,在中部有一个很明显的接胎痕,有的喜字罐可以明显看到接胎痕,而有的罐子是看不到这样的接胎痕的,但是用手触摸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中部有一个凸起,那么它也是采用的接胎工艺。

扩展资料:

清代青花“囍”字盖罐,始于清朝中期。俗称为“喜字罐”,亦有“双喜”罐之说。其器型是由一坛,一盖相组而成。古人对双喜罐用途多作于婚嫁之时用来装糖果花生之属,后来亦有被大户人家用作于泡菜等功能。

清代瓷器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彩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强健的长颈鹿
温暖的龙猫
2025-10-02 08:21:30

清代青花瓷品类众多,以康熙青花瓷器部分款识辨别为例:

康熙青花瓷器的题款特点鲜明,无论在字体的写法或款识的布局上,在清代都是最为丰富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1、纪年款 :主要是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少见篆书款和草书款,字体雄健有力,端庄工整,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仿写前朝款识有宣德款、成化款、嘉靖款、万历款,其中有官窑青花也有民窑青花。

2、堂名款:又称“家堂款”。此种款识在清代较为流行,多数是民窑青花款,有“复香轩之清制”、“松柏堂制”、“美玉堂”、“三元堂制”、“永兴堂制”、“聚星堂制”、“来雨堂博古制”、“珍玉堂制”、“彩玉堂制”、“安素草堂”、“奇玉堂制”等。

3、吉言赞颂款:此类款识主要有“杏林春宴”、“世德留芳,禄在其中”、“沧浪绿水”、“奇石宝鼎之珍”、“益友珍玩”、“清玉宝鼎之珍”、“博古雅玩”、“永庆奇珍”、“美玉”、“玩玉”等。

4、标志、图案、花押款:有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灵芝、荷花、鼎炉、方胜、册本、爵杯、花卉等。

扩展资料:

清晚期青花瓷鉴藏知识:

咸丰(1851~1861年):咸丰青料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咸丰青花发色淡雅或鲜艳,民窑青花发色灰暗或灰黑色。咸丰青花瓷造型趋向笨拙,官窑青花的时代风格与道光朝相若。其人物特点是鼻骨高直、隆起有勾,俗称“鹰钩鼻”。纹饰呆板,无生气。在工艺方面,一般胎体较前朝厚重,胎质粗松,釉质泛白,釉面稀薄,具有“波浪釉”的时代特征。

同治(1862~1874年):同治青料采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同治青花发色清雅明艳。民窑大多发色蓝灰色,或黑淡和蓝黑色,但均显漂浮。同治末期开始用进口青料洋蓝,发色鲜亮,明艳泛紫,缺乏天然矿物青料的美感。

光绪(1875~1908年):光绪青花发色漂浮在釉中,而康熙、乾隆则在釉下光绪仿永乐、宣德笔法,也用点拓法,但“铁斑”漂浮,比清早期仿品机械呆板。豆青地托粉青花少见了。光绪青花瓷的造型丰富多彩,纹饰图案丰富,笔致细而拘谨。工艺上,胎质细白坚密,但与清前期的相比明显松软民窑则更觉粗糙、笨重。釉面稀薄,欠温润,釉色白中微闪青,已趋向现代瓷的纯白色调。瓶颈部两边或饰对称铺首衔环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康熙青花瓷器部分款识辨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晚期青花瓷鉴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