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电容的制作原理
用高介电常数的电容器陶瓷〈钛酸钡一氧化钛〉挤压成圆管、圆片或圆盘作为介质,并用烧渗法将银镀在陶瓷上作为电极制成。它又分高频瓷介和低频瓷介两种。具有小的正电容温度系数的电容器,用于高稳定振荡回路中,作为回路电容器及垫整电容器。低频瓷介电容器限于在工作频率较低的回路中作旁路或隔直流用,或对稳定性和损耗要求不高的场合〈包括高频在内〉。这种电容器不宜使用在脉冲电路中,因为它们易于被脉冲电压击穿。
用整流桥 ,电容设计输出正负电压的电路,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变压器副级线圈带中间抽头,并做为地线。
另一种方法是整流后用两个大容量电解电容分压,这种电路变压器副线圈不用中间抽头。
2、流延:将配料后获得的浆料通过流延机形成薄薄的一层膜,以备印刷之用。
3、印刷:在流延后的瓷膜上印刷上一层电极,也就是MLCC的内电极。
4、叠层:将印刷后的瓷膜按照预先的设计叠成不同层数的生坯。
5、层压:叠层后的生坯层与层之间结合还不够致密,所以通过层压将其压紧,不分层,形成一体。
6、切割:把层压后的大块生坯,按照不同的规格切割成小的生坯。
7、排胶:将切割后的生坯装成专用的钵内,然后放入烘箱内,用300度左右的温度来进行排胶,去除生坯内的有机物,以便下下步的烧结。
8、烧结:将排胶后的产品放入高温烧结炉内,设定曲线进行更高温度的烧结,使生坯烧结成瓷,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及硬度的瓷体。
9、倒角:将烧结后的产品放入罐内,加一定比例的磨介、水等,进行研磨,倒去产品的棱角,以便产品的下一步封端。
10、封端:将烧结后的产品利用封端机在其两个端头形成一层外电极,并用低温烘干。
11、烧端:将封端后的产品放入烧端炉内高温烧渗外电极,形成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外电极。
12、端处:烧端后的产品具有导电性,但还未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可焊的除外),所以在其端头再电镀上一层NI和一层SN。
13、测试:将端处后的产品进行100%的测试分选,剔除不良。
14、外观:将测试后的产品进行外观分选,剔除测试合格,但外观不良的产品。
15、编带:将产品按照客户要求编成盘。
以上工序中,叠层印刷和烧结是特殊工序,流延、端处是关键工序。
瓷片电容的识别方法与电阻的识别方法基本相同,分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3种。
电容的基本单位用法拉(F)表示,其它单位还有:毫法(mF)、微法(μF)/mju:/、纳法(nF)、皮法(pF)。其中:1法拉=1000毫法(mF),1毫法=1000微法(μF),1微法=1000纳法(nF),1纳法=1000皮法(pF)
1、容量大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直接标明,如10μF/16V;
2、容量小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用字母表示或数字表示;
字母表示法:
1m=1000μF
1P=1pF(如470P=470pF)
1P2=1.2PF
1n=1000PF;
数字表示法:三位数字的表示法也称电容量的数码表示法。三位数字的前两位数字为标称容量的有效数字,第三位数字表示有效数字后面零的个数,它们的单位都是pF。
如:
102表示标称容量为10×10²pF=1000pF;
104表示标称容量为10×(10^4)pF=100000pF;
470表示标称容量为47pF;
223表示标称容量为(22×(10^3))pF(即22000pF)。
在这种表示法中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第三位数字用"9"表示时,是用有效数字乘上10的-1次方来表示容量大小。
如:229表示标称容量为22x10^(-1)pF=2.2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