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陶瓷窑怎么做

娇气的咖啡
自觉的铃铛
2023-03-24 03:21:16

如何设计制造烧制陶瓷的土窑

最佳答案
光亮的秀发
朴素的毛衣
2025-10-02 18:15:27

我是做陶瓷的。据我所知,在国外有很多你这样的人,当然国内也有不少,都是因为爱好,自己开个小作坊,当然,这些人不仅得懂陶瓷工艺,还得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烧制陶瓷产品可以使用的窑炉种类很多,用于批量生产的窑炉我就不说了,针对你需的可能选择梭式窑,目前比较流行的窑炉种类,这种窑炉主要使用电、液化气或天然气加热。使用简单,操作便利,易上手。

你所说的土窑,我对“土”理解就是原始,原始的窑就很多了,最原始的就是用泥捏成器具,然后放柴火堆里一烧,这就成了。

对于你的想法,实际并不难实现,你去买上几个高温匣钵(莫来石质的或碳化硅质的都可以),你的陶瓷放里面就可以了。然后就是想办法把这高温匣钵加热到1200摄氏度左右(温度确定可以买测温锥)。至于窑的样子,你可以发挥你的想像力,自己设计即可。

最新回答
纯真的外套
美丽的吐司
2025-10-02 18:15:27

陶瓷窑炉烧成技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陶瓷烧成窑分类如下:

(一)隧道窑

隧道窑因其产量高,燃耗低,劳动条件好,易机械化、自动化,是目前陶瓷及耐火材料工业应用较多的现代化窑炉。

隧道窑的窑顶用耐火砖砌筑,或用耐火浇注料预制块砌筑。窑底则由多台窑车组成。窑车沿固定的导轨移动。料坯放在窑车上由窑头推入窑内,经过预热、烧成和冷却,最后从窑尾出窑而获得成品。

(二)倒焰窑

倒焰窑是陶瓷工业目前常用的一种火焰窑炉,亦是烧制耐火制品的热工设备。因为火焰在窑内是自窑顶倒向窑底的,所以叫倒焰窑。

倒焰窑为间歇操作。其容积随生产的需要和工艺条件而变化,容量小的只有几立方米,大的可达200?300立方米。其外形可以分为圆窑和方窑两种。圆窑窑内上下温差较小,约20℃左右,上下温度分布比较均匀,目前使用较多。窑的烧成制度、亦随烧成制品的材质而变动。

(三)梭式窑

梭式窑是一种窑车式的倒焰窑,其结构与传统的矩形倒焰窑基本相似。

梭式窑烧嘴安设在两侧窑墙上,窑底用耐火材料砌筑在窑车钢架结构上,即窑底吸火孔、支烟道设于窑车上,并使窑墙下部的烟道和窑车上的支烟道相连接;窑车在窑室底部轨道移动,窑车数视窑的容积而定;窑车之间及窑车与窑墙之间设有曲封和砂封。

动人的跳跳糖
追寻的饼干
2025-10-02 18:15:27
陶瓷有着厚重的历史 文化 ,那么陶瓷是怎么制作的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陶瓷制作的 方法 ,一起来看看。

陶瓷制作的方法

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印模

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有气窑、电窑(加热方法)等。

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修补

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陶瓷制作的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陶瓷的历史

夏朝以前

从 传说 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相传尧传天下于舜,舜传天下于夏禹,禹则传给其子,开始了所谓的 “家天下”。夏传至桀,暴虐无道,商汤将之放遂,自立为帝,所以以征讨得天下者,自汤开始。商得天下后统治达六百余年(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前后),一直到纣王。后被武王征伐,纣王自杀,于是天下归于周。周朝的统治时期大致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事实上的有效统治在公元前771 年就已结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崛起,大一统之中国开始,但秦王朝只持续到公前206年,就被汉朝所取代。在这千数百年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

汉朝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在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同时,通过新疆、波斯至叙利亚的通商路线,中国与罗马帝国开始交往,促使东西方文化往来交流,从此一时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来影响的端倪。佛教也至此时传入我国。

六朝时期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公元581年隋朝夺取了权力,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统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

唐朝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唐末大乱,英雄竟起,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朝代争夺局面,即五代,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960年。连年战乱中却出现了一个陶瓷新品种——柴窑瓷(萧窑),质地之优被广为传颂,但传世者极为罕见。

宋朝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由于东北的(辽)契丹族和(金)女真族的入侵,宋的统治者被迫南迁,再后则被蒙古族所灭。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枢府窑出现,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其名声远扬世界各地。景德镇集贤沐古窑生产的白瓷与釉下蓝色纹饰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瓷自此起兴文化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明朝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随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自杀身亡,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从吴三桂召满清大军入关到1911年清室覆灭,满清统治垂二百余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有出现,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到清代晚期,政府腐败,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

民国时期

冷艳的乐曲
清脆的鞋子
2025-10-02 18:15:27
这是一个不难的问题。能否告知想烧制什么品种的陶瓷?制品的尺寸有多大,是否需要用还原气氛,升温速度有何要求?温度控制的精度如何。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准备投入多少资金。

只有上述资料清楚了后,给你提实施方案才有对你有帮助。

忧心的睫毛
复杂的麦片
2025-10-02 18:15:27
1、烧成气氛的概念 陶瓷产品的烧成气氛是指在烧制的过程中,窑炉内的燃烧产物中所含的游离氧与还原成分的百分比。一般将烧成气氛分为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两种。游离氧含量在8%以上的称为强氧化气氛,游离氧含量在4%~5%的称为普通氧化气氛,游离氧含量1%~1.5%的称为中性气氛当游离氧的含量小于1%,并且co含量在3%以下时,称为弱还原气氛,co含量在5%以上的称为强还原气氛。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何种气氛制度来烧制陶瓷产品,要根据产品配方中原料的组成以及烧制过程中各阶段的物化反映情况来确定。当原料中所含有机物和碳较少,且粘性低、吸附性弱、含铁量较高时,适合与还原气氛烧成反之,则适合与氧化气氛烧成。 2、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众所周知,气氛会影响陶瓷坯体在高温下的物化反应速度、体积变化、晶粒尺寸与气孔大小等,尤其对陶瓷坯的颜色、透光度和釉面质量的影响,更显突出。 ① 影响铁和钛的化合价在实际生产中,当氧化气氛烧成时,坯料中的fe2o3在含碱量较低的玻璃相中熔解度很低,可析出胶态的fe2o3使坯显黄色当还原气氛烧成时,形成的feo熔化在玻璃相中呈淡青色。另外,当坯体中的氧化铁含量一定时,若用氧化气氛烧成,被釉层所封闭的fe2o3将有一部分与sio2反应生成铁橄榄石并放出氧,其反应如下:(2fe2o3+2 sio2→2(2feo·sio2)+o2↑)反应生成的氧会使釉面形成气泡与孔洞,而残留的fe2o3会使坯体呈黄色。对含钛较高的坯料应避免用还原气氛烧成,否则部分tio2会变成蓝至紫色ti2o3,还可能形成黑色2feo·ti2o3尖晶石和一系列铁钛混合晶体,从而呈色加深。 ② 使sio2还原和co分解在一定的温度下,还原气氛可使sio2还原为气态的sio,在较低的温度下它将按2sio→sio2+si 分解,因而在制品表面形成si的黑斑。还原气氛中的co在一定的温度下会按2co→co2+c分解。在400℃时co2是稳定的,而在1000℃时,仅有0.7%(体积)co2。co的分解在800℃以下才速度较快,而高于800℃时需要一定的催化剂。碳虽也有催化作用,但要求一定的表面积,游离态的氧化铁催化作用则与表面积无关,因此在还原气氛中很可能因co分解出碳沉积在坯、釉上形成黑斑。若再继续升高温度烧成,在碳被封闭在坯体中若再被氧化成co2就会形成气泡,对吸附性能强的坯体尤为严重。 3、烧成气氛对产品缺陷的影响陶瓷产品在烧成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如水分的蒸发,盐类的分解,有机物、碳和硫化物的氧化,晶型的转变,晶相的形成等。这些物理化学反应的速度,除了受温度影响之外,气氛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控制不当,就会使陶瓷产品产生各种缺陷,下面介绍最常见的几种缺陷。 ① 黑心陶瓷产品的黑心是指在坯体的烧成过程中,有机物、硫化物、碳化物等因氧化不足而生成碳粒和铁质的还原物,致使坯体中间呈黑色或者灰色、黄色等现象。黑心缺陷的存在会影响陶瓷产品的强度、吸水率、色泽等性能指标。陶瓷产品产生黑心缺陷的关键是有机物、碳化物、硫化物氧化不足,陶瓷产品在烧成过程的低温阶段发生有机物的分解和如下的氧化反应:(fes2+o2→fes+so2↑(350~450℃))、(4fes+7o2→2fe2o3+4so2↑(500~800℃))、(c+o2→co2↑(600℃以上))在此阶段如果氧化气氛不足,有机物的分解和上述的氧化反应就无法完全地进行,c、fes2和feo等过多地残留积聚在坯体内而使坯体呈黑色、灰色、黄色。在实际生产中要消除产品黑心,须在600~650℃让有机物开始燃烧,在300~850℃让有机物、铁化合物和碳充分氧化,也就是说,应在预热带保证足够强的氧化气氛。另外,在烧成的低温阶段,烟气中的co会被分解,反应式如下:(2co→2c↓+o2↑)这一分解在800℃以上时会比较明显,而800℃以下时,在有一定催化剂的情况下反映也很明显(游离态的feo就是很好的催化剂)。如果在低温阶段窑内的氧化气氛不足,且存在还原气氛的情况下,由于在还原气氛中存在的feo,因此co会激烈分解而析出c。在低温阶段由于坯体的气孔率较高,析出的c很容易被吸附在坯体气孔的表面而形成黑斑缺陷。 ② 气泡和针孔陶瓷产品在烧成过程的低温阶段,除了发生前面所述的氧化反应外,还伴随着碳酸盐的分解:(mgco3→mgo+co2↑(500~750℃))、(caco3→cao+co2↑(550~1000℃))这些反应的速度和完全程度都受到气氛的影响,氧化气氛足够时,反应会快且进行得更完全反之,反应速度变缓且不完全。当烧成过程进入高温阶段后,坯体出现液相,反应所产生的气体无法自由排出坯体外,于是便出现针孔、气泡等缺陷。在低温阶段将坯体内的气体成分全部氧化分解是不可能的,因为碳酸盐和fe2o3在氧化气氛中要在高于1300℃以上才进行分解,但是在这样高的温度区域,坯体已经有液相存在,粘度减小,分解出来的气泡会冲破液相逸出,造成釉面不平,或者残留在釉层内,形成气泡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高温前(1000℃左右)要将烧成气氛控制为还原气氛,让fe2o3及硫酸盐类发生如下还原分解:(fe2o3+co→2feo+co2↑)、(caso4+co→caso3+co2↑)、(caso4→cao+so2↑) ③ 色差陶瓷产品的色差是指单件产品的各部位或单件(批)产品之间的呈色深浅不一的显现。在陶瓷坯体和釉料的原料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引入一些铁、钛化合物,在烧结过程中烧成气氛的不同会影响到铁、钛存在的价数,不同价数的铁、钛会有不同的呈色,当烧成气氛不稳定时,坯体的呈色相应改变,从而形成产品的色差。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钒钛金属砖,由于其坯料含钛较高,如在还原气氛下会有部分tio2转变成蓝色至紫色的ti2o3,形成色差,也有可能形成黑色的feo·ti2o3尖晶石和铁钛混合晶体,从而加深铁的呈色,形成砖面颜色深浅不一,其反应式如下:(tio2+co→ti2o3+co2↑)、(feo+2tio2+co→feo·ti2o3+co2↑) 4、烧成气氛的控制烧成气氛的控制受到窑炉结构和设备配置的限制,比如风机风量的大小,风管直径的大小,排烟口、抽热口、抽湿口位置的设置等,都会影响到烧成气氛的控制。但是,最关键的还是稳定压力制度和合理操作燃烧器。 ① 稳定压力制度压力变化会影响到气体的流动状态,因此窑内压力制度的波动会引起气氛的波动,要控制好气氛,就必须稳定好压力制度,而稳定压力制度的关键在于控制好零压面。在窑炉预热带,因要排走水分和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故压力相对比窑外环境的低,对比之下窑内气压处于负压状态在冷却带要鼓入冷空气使制品冷却,压力相对比窑外环境的高,对比之下窑内气压处于正压状态在正负压之间有一零压面,烧成带就处在预热带和冷却带之间,因而零压面的移动就会引起烧成带气氛的变化。当零压面位于烧成带前段,处于烧成带与预热带之间时,烧成带的气压为微正压状态,气氛为还原气氛当零压面位于烧成带的后端时,烧成带处于微负压状态,气氛为氧化气氛。 ② 合理操作燃烧器烧成的燃料是否完全燃烧将会影响到窑炉气氛,特别是烧成带的气氛。因此合理地操作燃烧器,控制好燃料的燃烧程度,是控制窑内气氛的重要手段。在燃料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燃料中的全部可燃成分在空气充足时能完全氧化,燃烧产物中没有游离c及co、h2、ch4等可燃成分,保证氧化气氛的实现当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燃烧产物中存在一些游离c及co、h2、ch4等,使窑内气氛呈还原性。要使燃料完全燃烧,须注意以下三点:①确保燃料与空气充分,均匀地混合②保证充足的空气供给,并保持一定的过剩空气量③确保燃烧过程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

 5、实际生产中烧成气氛的调整对于上述稳定气氛的理论要点,许多人都很清楚,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会因为要解决某些烧成问题而不自觉地改变窑炉的气氛,这种变化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以下是常见出现的问题。 ① 为了提高烧成温度而改变空气过剩系数有些多企业为了追求单窑产量的最大化,不断地加快烧成速度,缩短烧成周期。而操作工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加大燃料供应量,但燃料供应量增加后往往没有及时调节助燃空气的供应量和助燃风机总闸的调节,造成烧成气氛由氧化气氛变为还原气氛。 ② 为解决预热带出现的缺陷而改变其气氛一些操作工为了降低预热带后段的温度而减小排烟闸的开度,影响了窑炉压力平衡和气体流速,使预热带的氧化气氛减弱,如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前炉燃烧状态不良,使气氛出现波动。 ③ 为解决冷却带出现的缺陷而改变冷风量这样操作不仅影响到全窑压力制度的变化,而且会使气氛发生变化。比如加大冷风,容易使零压面向预热带移动,反之零压面又会向冷却带方向移动,这些都会使气氛发生改变。为了稳定压力,必须相应调节抽热闸的开度,以平衡全窑的气体进出量,稳定零压面。

超帅的电话
动人的抽屉
2025-10-02 18:15:27
嗯。。。汗。。。

你是做什么?工业的还是自己玩? 感觉你似乎认为一个窑炉就什么都解决了一样,你知不知道制陶瓷的基本知识?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你说越详细越好,不知道是不是要从泥料、设备、工具、成型方法、釉料色料材料、烧制都说了。。。。具体点好不?

更汗了 自己做一个电窑。。。我的天,你真有野心,不过佩服你。

电窑的原理就是通过程序控制升温降温曲线,加热是靠两排碳化硅热棒进行加热。 靠石棉耐火砖保温。 想自己设计一个电窑比做一个柴窑都麻烦,你还得考虑很多问题,电路啊,火路啊,程序啊,流体力学都要用,很多比例的问题,而且你造假会很高的,如果你只是玩的话,建议你买一个,肯定比你自己做要省钱的多。而且电窑的型号分类多种多样,就算你设计出来了,你怎么实践?还得买好多工具辅助设计和制造。。

那个 你还是买一个或者到陶吧或者学校借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