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名窑它排名最末,为何在拍场上它的价格居高不下呢?
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只北宋时期的“定窑划花八棱大盌”现身拍场,当时以4000万港币起拍,经过多次叫价,最终被一名匿名买家以1.4亿港币的高价拍下。
这个价钱,在当时仅次于汝窑,其他高古瓷如官窑、哥窑、钧窑皆无法与之比肩!
下图就是这件定窑瓷器的拍卖图片,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件典型的定窑白瓷,上有定窑特有的划花工艺,线条流丽,刻划有折枝莲纹,花儿委婉,荷叶得体,简洁清雅,灵动生趣。原为英国著名收藏家艾佛瑞·克拉克夫人所有,后流入日本藏家坂本五郎手中。
北宋 定窑划花八棱大盌
LOT号:0011
估价:咨询价
成交价:HKD 146,840,000
拍卖日期:2014-04-08
专场: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定瓷
拍卖会:2014年春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香港)
除了这只定窑划花八棱大盌外,近几年拍场上其他定窑瓷器成绩也颇为亮眼,在保利、佳士得、苏富比、瀚海等大拍卖公司的官网上,每年都有定窑的高价拍卖记录。
众所周知,宋代有五大名窑,虽然定窑排名最末,但它却是宋代的六大窑系之一,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又一大白瓷体系,也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生产白瓷的窑口,它生产的白瓷有“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美誉。
定窑白釉刻“徐六师记”铭皮囊壶
定窑以白瓷闻名天下,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窑。
据文献记载,定窑创烧于唐,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定窑虽以烧制白釉瓷著称,但也烧制高质量的黑釉瓷、酱釉瓷和绿釉瓷,又称为“黑定”、“紫定”、“绿定”。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其他四窑均以颜色釉取胜,唯有定窑以精美的刻花和印花见长。在定窑瓷器精品中,部分供上层社会使用的精美器物还在口沿或圈足部位包镶金、银、铜等材质的金属边,称为“扣”,这类器物就是所谓的“金装定器”。
至于定窑在排场下的价格为什么会居高不下,原因在下面,咱们接着看。
其一:白瓷独绝,工艺精巧。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生产白瓷的窑口,定窑在宋朝白瓷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唐代邢窑白瓷的素净有别,定窑白瓷以独特的刻花、印花的装饰手法来美化器物,所装饰的纹样在暖白色较薄的釉层掩映下相得益彰,其精致的水平可谓独步一时、冠绝当世。
其二:精品难得。定窑本是民窑,中晚期成为官窑之一,采用的是大批量生产的模式,一款瓷器常常制作几百几千件,因此不少瓷器制作粗糙、刻花随意,鲜有精美者。因此,在拍场上如遇精美的定窑瓷器常常能拍得高价。
其三:来历清晰。五大名窑中,前四窑都存在各种问题,如窑址争议、烧造年代争议等,而意见最统一的就是定窑,因为定窑的窑址和烧造年代这两项都不存在争议。定窑的来历出身都一清二楚,在拍场上自然价高了。
其四:审美趋势。几十年前国际上对于艺术的审美都是高规格、高品位的审美,这些年国人富起来了,土豪越来越多,这部分有钱人买古董都是凭感觉买,看着东西简单偏亮就喜欢,所以这些年国际市场上看着漂亮简单的东西都会卖的很贵。
既然说了这么多定窑价高的原因,那么除了上面那件1.4亿的定窑外,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定瓷的拍卖记录,对比一下吧。
这里暂时先列出五件定窑瓷器,大家可以对照拍卖信息简单的看一下近年来的定窑瓷器拍卖价格和行情。
1、汝窑特点: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区别:钧瓷与以上四大名窑最大的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创造性的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铜红釉之先河。
2、官窑特点: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
区别:汝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物底部会留有支钉痕,多为3~5个,也有6个的,器物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等。
3、哥窑特点: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开(小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
区别:哥窑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盘等,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4、钧窑特点: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
区别: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5、定窑特点: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造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
区别:定瓷光泽柔润,釉面可可见“泪痕”和“竹刷丝纹”,定窑常以雕刻来体现它的纹饰之美,雕刻图案以花果、禽鸟比较多见。
扩展资料: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
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现今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北宋窑址的就有130个县,约占总数的75%。
当时的窑厂各有特色,定窑、景德窑清秀,汝窑、耀州窑浑厚,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淳朴,磁州窑、吉州窑具有民间风采,都是我国的艺术精品。
而“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从北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传世瓷器极为稀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代五大名窑
南定北定之区别笔者通过对不少宋代定窑及景德镇仿定窑瓷片标本细心揣摩后,基本上能将南定北定区别出来,这就是捡瓷片的乐趣。笔者从定窑瓷片感悟出,北定胎质比较坚硬,釉与胎贴骨,其中也有精细之分,且底足处理比较工整。纹饰颇多,海水纹、龙纹、狮子绣球纹等。一般釉面不怎么开片。而南定胎质比较松,釉面常开片,这主要是温度、胎质、釉水所致。其实,南定的开片,也并不是原有的,而是在地下受压力所致。至于刷丝纹,笔者观察了一下,主要在底部,而南定尤为明显。做工精致的宋北定,有的则不见刷丝纹,即便书谱上说的是刷丝纹,也不能死搬硬套。
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瓷大宗的北宋定窑白瓷,具有以下的特征:
1、泪痕
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现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洁白,胎釉结合十分紧密,无流釉现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形成泪痕。
北宋早期,定窑采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笔者曾见过一些定窑白瓷,泪痕方向为横向,十分奇怪,形成原因尚待研究。
2、竹丝刷痕
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经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集,此为鉴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扩展资料:
定窑瓷器除黑釉器外多数都有花纹装饰。装饰手法从北宋早期到晚期先后有划花、刻花和印花等多种。早期划花系用竹签类工具在瓷胎上划成。所划线条比较细,坡度很小,图像自然豪放。刻花法比划花法出现稍晚。
刻花是用刀子在胎骨上刻成的,用的还是“一面坡”的刀法,刻线较宽,坡度大,图像刚劲有力。有时候划花和刻花也常出现在同一器物上。刻划的花纹早期有莲瓣纹、缠枝菊纹和蕉叶纹、回纹等,稍后又出现花果、莲鸭、鱼水、云龙等纹饰,而且在图案一侧常划一细线,以凸出图像的立体感。
印花装饰是用模子在胎上模印而成,始见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定窑所印的图案都是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繁而不乱的。
主要题材以花卉为主,以牡丹、莲花为多,次之为菊花。有缠枝也有折枝的。图案讲究对称。此外,鱼水纹、龙凤纹和各种禽鸟纹也不少。花卉纹常见与动物纹相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