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汝官窑瓷器拍卖成交价格,怎么鉴定真伪
汝窑,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现存于世的仅有68件。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共30件,基本上占了一半,另外大威德博物馆也收藏的有。
汝窑这么稀有,靠的不是什么炒作,其用料也是颇为讲究,据说是用玛瑙添加到釉里面做调色用。我们都知道玛瑙价值也是不菲,这样做出来的瓷器价值自不必说,基本上是有价无市。下面是景德镇王掌柜记录的部分宋汝窑瓷器拍卖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354宋 汝窑B型盏托4,500.00-4,500.00万 5,175.00万2012-12-28
0620北宋 天青釉汝窑水仙盆3,800.00-3,800.00万 4,370.00万2014-06-08
0284宋 汝窑水仙盆3,800.00-3,800.00万 4,370.00万2013-06-23
0055宋代 汝窑影青釉三足洗800.00-1,588.00万 4,368.00万2013-09-01
0174北宋 汝窑天青釉镂空莲花2,500.00-3,500.00万 3,800.00万2011-05-28
2459 北宋 汝窑粉青釉盖盒3,100.00-3,100.00万 3,520.00万2008-10-26
0420宋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2,500.00-3,500.00万 3,200.00万2010-12-25
0302北宋 汝窑瓷片 (一箱21,500.00-1,500.00万 2,875.00万2012-12-28
0582北宋 汝窑八莲花瓣三足香2,300.00-2,300.00万 2,645.00万2014-06-08
019 宋 汝窑天青釉琮式瓶2,300.00-2,800.00万 2,600.00万2011-05-28
0284北宋 汝窑天青釉莲花尊1,500.00-1,800.00万 2,600.00万2010-12-25
0138汝窑三足洗2,350.00-4,700.00万 2,400.00万2014-07-26
0461宋代 汝窑莲瓣龙纹碗2,300.00-2,300.00万 2,300.00万2009-12-06
0189北宋 汝窑笔洗 2,000.00-2,000.00万 2,300.00万2014-11-30
0180汝窑天青釉双耳绶带瓶1,500.00-1,800.00万 2,200.00万2010-12-25
0465宋 汝窑天青釉碗1,200.00-1,600.00万 2,200.00万2010-12-25
0120宋代 汝窑洗480.00-680.00万 2,185.00万2012-06-03
0516北宋 天青釉汝窑洗1,800.00-1,800.00万 2,070.00万2014-06-08
0369北宋 汝窑天青釉六方六足680.00-780.00万 1,900.00万2010-12-25
0107宋 汝窑月白釉八方竹节弦1,680.00-1,880.00万 1,900.00万2010-12-25
0470北宋 汝窑天青釉倭角深腹1,800.00-2,200.00万 1,900.00万2011-05-28
0116宋 汝窑三足洗1,400.00-1,800.00万 1,840.00万2010-04-25
0161北宋 汝窑月白釉菊瓣纹碟1,500.00-1,500.00万 1,725.00万2013-06-23
0418宋 汝窑多棱方口洗1,200.00-1,500.00万 1,500.00万2010-10-30
0515北宋 天青釉汝窑三足洗1,300.00-1,300.00万 1,495.00万2014-06-08
下面来看下鉴定汝窑的几个方法。
一、看造型,汝窑瓷器造型分别有盘、碗、瓶、洗、尊、盏托、盆等。其中瓶的造型最多,比如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许多种。
二、胎釉,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有深有浅,所以又称“香灰胎”。他的基本色调基本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诉称“鸭蛋壳青色”。釉层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及细纹片,又叫“蟹爪纹”。
三、仿品
宣德时期官窑曾经仿造过汝窑,但是署有宣德官窑款,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十分精细,但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窟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当代仿汝窑较为成功者为河南地区的窑厂,他们的仿品是迄今为止仿的最成功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仿出了汝窑特有的那种“鸭蛋壳青”釉色。他们的许多产品被文物贩子买去,作旧后,流散到市面上,常冒充真品,如果不仔细辨认,还真会上当。其仿品与真品的差距主要在造型和支烧工艺上,仿品造型多系现代工艺制成,与传统手工工艺有很大差别,尤其罐的内底角处,曲线变化二者决然不同,支烧痕迹,真品均为细小的芝麻酱色支钉痕,新仿者支钉痕过大。
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均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窑瓷器,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
望采纳,谢谢
1.汝窑: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2.官窑:
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3.哥窑: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
4.钧窑:
钧窑釉色大体上分蓝、红两类,蓝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都具有荧光一般优雅的蓝色光泽。
5.定窑: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
扩展资料
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分到了景德镇,一部分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钧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窑
瓷器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其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要想鉴定,必须得了解各窑的特点,王掌柜简单总结了几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汝窑
汝窑 宋汝窑天青釉盘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汝窑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莹润如堆脂的质感。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
哥窑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黄颜色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
望采纳,谢谢
“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宋朝时期的汝瓷生产数量有65件。
汝瓷文化产业园由汝州市与香港凯德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以政府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以文化为平台。日常运营由汝州凯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汝州文化产业园占地300多亩,是汝瓷最大的产业基地和汝瓷的产品交易中心。它还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宋朝统治者的影响和倡导下,进一步推动了汝瓷的发展,产生了后来的北宋五大名窑。汝窑生产的汝瓷,以其造型古朴典雅、外观典雅、线条流畅、造型优美、釉色如玉,位列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到了宋代,汝窑瓷器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而且是数一数二。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瓷器的制造达到了顶峰。汝窑与同时期的官窑(河南开封)、哥窑(浙江龙泉)、钧窑(河南蔚县)、定窑(河北曲阳)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上,汝瓷已经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北宋时期,作为官窑,汝窑烧制的汝瓷非常珍贵,可想而知,普通人连见汝瓷的机会都没有。毕竟,汝瓷本身就是被皇室所利用的。因此,汝瓷具有观赏、游玩和收藏的功能。汝窑是接受朝廷的任务,烧你的官窑,让北方青瓷的技术达到全国最高。在制瓷过程中创造了香灰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制过程中,采用全釉和支持烧制方法烧制的支钉印记,其小巧规整的程度是独一无二的。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的少量铁在还原气氛中烧制出纯净的天蓝色,使得汝窑釉面上的裂片成为一种装饰,导致烧制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与釉的膨胀系数不一致。以上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地处汝州而得名,所烧陶瓷精美绝伦,在中国陶瓷史上享有盛誉。北宋后期,汝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汝瓷烧制于宋哲宗元佑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
钧窑
在今河南禹州八卦洞与钧台一带,因古钧台而名。始烧于唐,盛于北宋,金元时继续烧造,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北宋徽宗定为御用珍品,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各主一窑,史所烧者曰“哥窑”,
弟者曰“弟窑”。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现主要藏于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博物馆。
定窑
在今河北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和绿釉瓷等品种,宋代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南宋官窑
北宋灭亡,中原地区诸名窑被毁。宋高宗避逃东南,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庭。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内窑和新官窑集中南北的精工巧匠,烧造官庭和达官贵人需要的青瓷。这是北宋汴京官窑的继续,历史上称为南宋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