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陶瓷片能检测次声波吗
压电陶瓷片是一种结构简单、轻巧的电声器件,因具有灵敏度高、无磁场散播外溢、不用铜线和磁铁、成本低,耗电少、修理方便、便于大量生产等优点而获得了广泛应用。适合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比较大面积的压电陶瓷片还可以运用检测压力和振动,工作原理是利用压电效应的可逆性,在其上施加音频电压,就可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发出声音。如果不断对压电陶瓷片施加压力它还会产生电压和电流。
其质量的测试方法如下:
第一种方法:将万用表的量程开关拨到直流电压2.5V挡,左手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压电陶瓷片的两面,右手持万用表的表笔,红表笔接金属片,黑表笔横放陶瓷表面上,然后左手稍用力压一下,随后又松一下,这样在压电陶瓷片上产生两个极性相反的电压信号,使万用表的指针先向右摆,接着回零,随后向左摆一下,摆幅约为0.1一0.15V,摆幅越大,说明灵敏度越高。若万用表指针静止不动,说明内部漏电或破损。
切记不可用湿手捏压电片,测试时万用表不可用交流电压挡,否则观察不到指针摆动,且测试之前最好用R×l0k挡,测其绝缘电阻应为无穷大。
第二种方法:用R×10k挡测两极电阻,正常时应为∞,然后轻轻敲击陶瓷片,指针应略微摆动。
采纳吧,,
1、蜂鸣片
压电式蜂鸣片是一种由金属基片(如铜片、不锈钢片)和压电陶瓷片贴合而成的发声元件,具有厚度薄、质量轻、发音清晰、抗电磁干扰、功耗低、可靠性高的特点,被广泛用作指针式石英手表、液晶式石英手表的发声部件,其均被贴合于手表的后盖上。这种发声元件的声源主要来自压电陶瓷片的受迫振动。当在蜂鸣片的两端施加极性不同的电压时,由于压电陶瓷片的逆压电效应,就会产生伸展和收缩的来回横向变形,从而带动金属基片上下弯曲振动。电压大小不同,压电陶瓷片的形变也不同,进而导致金属基片的弯曲幅度也不同。当施加不断变化的交流电压时,金属基片就会周期性地上下弯曲,带动周围的气流振动产生声波。
2、蜂鸣器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由于发音较洪亮,被广泛应用于石英钟(包括指针式和液晶式)内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
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式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共鸣箱和外壳组成。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它就会起振输出1.5~4.0kHz的音频信号,通过阻抗匹配器升压推动压电式蜂鸣片发声,共鸣箱将声波增强。
电磁式蜂鸣器由多谐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和外壳组成。接通电源后,多谐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得其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共同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3、机械闹铃
机械手表的闹时系统包括:闹时原动机构、传动轮系、振动调速器、闹时控制杠杆、闹锤和对闹机构等。闹时系统通过对闹机构能在预先设定的时刻到来时控制振动调速机构打闹。
带闹铃功能的机械手表一般都有两个手表把的,一个用于控制走时,另一个用于控制闹时。这种机械表内部存在两个上条盒,一个为控制走时的发条盒,另一个为控制闹铃的闹条盒。同时,在手表的表盘上还有一根指示闹时时刻的闹针。当上紧闹条后,一旦手表走时到了预先设置的闹时时刻,手表就会起闹。
压电陶瓷片之所以能够发出蜂鸣的声音,是利用了压电效应的原理。
压电效应有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二种。
压电效应:当给压电陶瓷片施加一个外力时,压电片会产生电荷,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压力——电压。
反之,当给压电片施加电场时,压电陶瓷片会产生机械变形,而且其应变与电场强度成正比,这称为逆压电效应,施加的电场强度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大。
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电压——压力,各种压电陶瓷的器件均是利用这一特性而工作的。
所以蜂鸣片(器)是一个电压元件,也就是说在器件上施加的电压越大,器件的响度也会越高。
工作原理:
当电压作用于压电陶瓷时,就会随电压和频率的变化产生机械变形。另一方面,当振动压电陶瓷时,则会产生一个电荷。利用这一原理,当给由两片压电陶瓷或一片压电陶瓷和一个金属片构成的振动器,所谓叫双压电晶片元件,施加一个电信号时,就会因弯曲振动发射出超声波。相反,当向双压电晶片元件施加超声振动时,就会产生一个电信号。基于以上作用,便可以将压电陶瓷用作超声波传感器。
力必须做工才有能量 才能发电 意思就是说 在有力的前提下 必须要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 才能做功 如果是磁铁 只有他们靠近了之后才有能量释放出来 才能做功 如果不互相靠近 是不能发电的
的确可以发电 但是不可以永久发电 因为只有他们靠近了之后才有能量释放出来 才能做功 而这时候 两个磁铁最多只能靠的最近 所以释放的能量是有限的 如果还要再让其发电 就要将两个磁铁分开 那么这是需要能量的 如果你是用手把他分开的话 你身体内的化学能 转化成了磁铁的能量 这部分能量 又是可以用来发电的 但是这显然没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