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山西特产三大宝

自觉的可乐
玩命的花卷
2023-03-23 15:04:19

山西特产三大宝

最佳答案
有魅力的微笑
舒服的香烟
2025-10-04 23:23:11

山西特产三宝

法华瓷,又称法华瓷或法华瓷,是山西省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以蓝、绿、黄、紫、白等釉色为基调的低温釉陶瓷。它是在玻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陶瓷界有人认为它是玻璃和搪瓷的结合体。

推漆工是一种具有技术属性的高级漆器。是山西平遥传统手工艺技艺之一,因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山西省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典雅,彩绘晶莹剔透,手感细腻光滑,环保无毒,防虫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这是最好的漆器。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州程妮砚,与端砚、佘艳、闫涛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是山西具有新疆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艺术瑰宝。中华民族五千年黄河文明的艺术结晶。其制作工艺可追溯到汉代,盛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代臻于完善。从唐朝开始,历代都是贡品。但由于历史原因,其制作工艺在明末清初失传,中断了300多年。

最新回答
虚拟的花卷
优秀的银耳汤
2025-10-04 23:23:11

好。

应州瓷是应县独具特色的传统产业,也是当地重点打造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泥与火的艺术练就了应县瓷的极致之美。

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山西省朔州市辖县。

活力的豌豆
虚心的战斗机
2025-10-04 23:23:11
山西洪山瓷器有价值。洪山陶瓷是山西省著名商标,品牌价值高。陶瓷业是介休洪山村的传统产品行业。洪山古有陶村之称。据史载,洪山瓷窑始建于唐贞元年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源神泉水和洪山陶土为洪山陶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资条件。据专家考证,当时产的陶瓷制品,可与古代北方名窑产品相媲美。特别是到了宋代,陶瓷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得到国内外的赞誉。如黑釉瓷,不但见火不炸,而且有黑如墨、亮如镜、质如玉、声如馨的美誉。

从容的柜子
苗条的毛巾
2025-10-04 23:23:11
Q: 明代山西地窑的作用 : 明代山西地窑是指位于山西省地区的一种窑炉,主要用于制作陶瓷器皿。它具有以下作用:

1. 制作陶瓷器皿:山西地窑是明代陶瓷生产的重要窑炉之一,主要生产茶具、餐具、花盆、香炉等陶瓷器皿。

2. 保护环境:山西地窑采用地下烧制,烟气不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避免了污染环境。

3. 促进经济发展:山西地窑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 传承文化:山西地窑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碧蓝的信封
悦耳的大侠
2025-10-04 23:23:11

1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流行无限》栏目,播出专题节目《中国砂器技艺大师:张宏亮》。5月6日,张宏亮作为新晋商的代表,又携家人及员工登上《人说山西好风光》大舞台,以情景剧形式,生动讲述平定砂器的前世今生,央视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对其赞誉有加。沉寂了20多年的平定砂器又慢慢“亮”起来,成为“文献名邦”平定的一张靓丽名片……

可不止有景德镇瓷器,山西还有名闻天下的砂器。

平定素有“砂器之乡”的美誉,早在战国时期已有生产。盛唐时期,平定砂器与江苏宜兴紫砂、广东砂煲齐名,史称“三鼎甲”。平定砂锅,“煮饭不变色、炖肉不变味、煎药不变性、烹茶不变香、栽花不烂根”。据传,清康熙皇帝患病时,曾派人来到平定选购煎药砂壶。因身体很快康复,龙颜大悦的康熙皇帝便在砂壶上题了一个“龙”字,一时盛传为煎药神器“龙字壶”。

随着平定砂器的广泛使用,逐渐形成了“南宜兴,北平定”的格局。20世纪60年代,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山西民歌《夸土产》“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阳泉煤炭有名声呀儿呦,平定的砂锅亮晶晶……”唱响大江南北,使得平定砂器名扬全中国。70年代,久负盛名的平定砂锅走上了发展的顶峰。当时,仅冠山镇常家沟村就有七八个砂货厂,砂锅生产热火朝天,成为村里的主要产业,几乎可以代表平定砂器。

曾经让平定人引以为豪的砂锅,却在20世纪80年后开始走向低谷。许多方便实用、美观大方的现代炊具逐步占领市场,砂锅被渐渐冷落。与此同时,随着采矿业、冶炼业的快速发展,村里的年轻人不甘心在又黑又暗的作坊里烧制砂锅,而更愿意到收入较高的煤矿、铁厂打工。作为平定砂锅的生产基地,常家沟村的砂锅产业市场日渐衰微且后继乏人,各家砂货厂相继关张。平定砂器逐渐被新产品所取代,从家喻户晓到败走“麦城”,几乎消匿……

出生于1970年的张宏亮长在一个陶艺世家,父亲张聪是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的刻画瓷传承人。耳濡目染,张宏亮从懂事起,就十分了解平定砂器的历史,并与砂器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90年代,张宏亮在其父影响下,开始介入砂器制作。1996年,张氏砂器陶艺坊创立,张宏亮与父兄共同从事刻画瓷制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宏亮走上了专门研究砂器的道路。

2002年,一位荷兰商人到平定订购传统砂制的花器,要求是“不能渗漏、口径大而圆、底部小而薄、外表要光洁”。找了好几家,打样都不成功,抱着最后的希望找到了张宏亮。经验老到的父亲张聪深知现有生产技术根本不能满足外商要求,且按当时合约,违约金是很大的一笔数字,所以坚决不同意接单。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张宏亮一口应承下来,“要让平定砂器在我手中重新‘亮’起来”。

起初,张宏亮请来平定烧制砂器最好的老艺人来帮忙,但都以失败告终。无奈,只好自己建窑烧制。平定砂器可借鉴的文字记载很少,基本靠的是口传心授,分工操作,所有的工序都要张宏亮一个人试验。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他先后建了十来座窑,屡试屡败、屡败屡试,几近倾家荡产……

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冷嘲热讽,百味杂陈的张宏亮咬定青山不放松,数年如一日地研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成百上千次地试验,2005年3月,终于烧制出能满足外商要求的砂器。翌年,当6000余件漂亮的产品交给荷兰外商时,张宏亮哭了:“虽没赚到钱,但为平定砂器赢得了尊严和希望。”他独自撑起了平定砂器的一片天……

与外商的成功合作,让张宏亮在砂器领域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2008年,张宏亮与他的砂器一起被省工艺美术协会邀请,参加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领导参观时,对他的产品大加赞赏,平定砂器引起广泛关注。

之后,他又陆续参加了世博会、文博会、中博会、农博会、旅博会等大型展会,并多次获奖。部分产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山西民俗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各式各样的博览会,使平定砂器声名远播。

为了给砂器找到新的卖点,张宏亮不断尝试新的工艺和原料配方。平定砂器易掉砂、手感粗糙,这些难题都被张宏亮一一化解。他研制出了无辐射釉彩喷砂工艺,填补了平定砂器从无釉彩的空白,改善了平定砂器的品质与品相,提升了平定砂器的市场价值。

张宏亮着力设计新型平定砂器,将各种中国元素融入其中,造型古朴精致。每件产品都不是用模型批量生产,而是纯手工制作,件件均是绝品。如今,张氏砂器陶艺坊已能生产茶具、餐具、厨具、灶具等附加值高的工艺品280多种,涵盖日用品、旅游纪念品、艺术收藏品三大类,年产量达到80万件,产品遍布全国,甚至远销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平定砂器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2009年6月,平定砂器烧制工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月,张宏亮被山西省文化厅授予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月,张氏砂器陶艺坊被山西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4年11月,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砂器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作为家庭日常器物被广泛应用,虽几起几落但终未绝迹。但砂器难登大雅之堂,一摸一手黑,难看不耐用。平定砂器存在着“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尴尬处境。如何让平定砂器焕发出时代光彩,重新亮起来?

烧制砂器的传统工艺讲究“一坩二压三筛土,四踩五捏六入炉。七煽八杈九熏烤,十分质量十分苦。”一件好的砂器要经过选土、调泥、成型、上釉、晾干、窑烧、烟熏等多道工序方能完成。在严格遵循古法的同时,张宏亮对原料配方、成型方法、窑温控制、火候掌握等关键环节融入物理性能进行大胆改良,传统砂器在他手中变成了集实用和艺术于一体的高档绿色餐具、厨具、茶具,可用来炒菜、烧水、烙饼、煮饺子,甚至炒茶叶。在2010年8月举行的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上,张宏亮的砂器作品被评为专利金奖。

在创新中,张宏亮不忘传承。他成立的平定冠窑砂器陶艺公司先后引进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程师、大学生及技术人员10余名,并长期与山西大学、广东美院等知名院校建立广泛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2012年11月,在市、县两级政府支持下,由平定冠窑砂器陶艺公司出资扩建,作为阳泉市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平定砂器旅游文化产业园暨平定砂器博物馆项目工程开工。占地面积66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49平方米的产业园,可引进旅游、购物、宾馆、餐饮、物流等相关产业进驻园区,打造以平定砂器为重要生产基地的产业链。按照规划,产业园每年可生产各类工艺砂器300万件,可接待游客3万余人,解决1000多人的直接就业和更多下岗人员的就业难题。

2014年,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成立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砂器研究所,填补了国家空白;成立了全国唯一一家砂器博物馆;创建了阳泉市砂器行业协会和平定县砂货协会。

在人才和科技的支撑下,传承与创新比翼齐飞。到2016年,平定冠窑砂器陶艺公司共获得36项国家专利,并全部转化为产品,拥有全部的自主知识产权。

默默的月亮
热情的眼睛
2025-10-04 23:23:11

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发现于山西芮城西王村而得名,代表性陶器有大口、宽沿盆,小口、带流罐,小口、长颈、双耳、尖底瓶,敞口、斜壁、平底碗,小口、深腹瓮等。器表装饰以绳纹最多,并有少量篮纹、线纹、划纹、弦纹、方格纹与镂空。

西王村彩陶多红彩与白彩,绘出比较简单的条带纹、圆点纹、斜线纹与波折纹。

专一的翅膀
优秀的冬日
2025-10-04 23:23:11
山西最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汾酒、陈醋和面食这三样了吧,不过还是帮你找了下点其他的希望对你有用。 山西晋中土特产一览 长凝紫皮蒜:长凝镇地处榆次市东。长凝紫皮蒜,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皮松瓣紧,水气充足,鲜嫩可口,每头四瓣或六瓣,捣成蒜泥隔夜不变色。 榆次灌肠:“榆次三件宝,元宵、灌肠、豆腐脑”,这是流传在当地赞扬榆次传统风味食品的民谣。 灌肠是用荞面加工制作的。榆次灌肠制作讲究,和面先硬后软,再将稀面掺顺。冷食面宜稀,热食面则宜稠,最好掺点猪血。这样做出来的灌肠劲气大,晶莹透亮,精而柔软,且有弹性。冷食时佐以盐、蒜、醋、辣酱,再滴几点香油,利口、凉爽、辣香适口,有咬头。热食切块,猪油烹炒,佐以蒜醋,食之清香可口。灌肠以劲气愈大愈佳,出名的“鸡爪灌肠”就是因和面好,在灌肠中间拧着一个鸡爪印而闻名。 榆次堡子酒:榆次堡子酒系历史名酒,1900年慈禧太后曾饮此酒,故称为御酒。据《榆次县志》记:“烧酒性香烈,行销远近,以产高家堡、乔家堡者为最,人称堡子酒。”民国四年(1914年),堡子酒在巴拿马国际赛酒会上获得一等奖。 晋中砂子饼:砂子饼,亦名疤饼。这种疤饼,直径一般是26厘米到33厘米,饼既薄而且脆,饼脸用卵石烙成,凸凹不平,因而有“疤饼”之称。 烙制疤饼时,先将面粉、食油、鸡蛋、盐、五香粉等原料和起,用擀面杖擀成又圆又薄的饼坯,把平底鏊置于火上加热,再把大小不一的河中捡来的卵石洗净,放在平底缝里,等卵石烧到极热以后,把饼坯放在烧热的石子上用文火烤熟即成。这种饼的原料配比,可按食用需要而定,但食油不可多放,以免影响存放。如果喜欢甜食,可加糖去盐制成精疤饼。 太谷西瓜:太谷西瓜不仅含水量大,含糖量多,且甜而利口,清爽味美,是防暑降温,防病治病的佳品。 太谷壶瓶枣:太谷县的枣树经过多年更新嫁接,逐渐改种为“壶瓶枣”。这种枣树的优点是树冠大,产量高,寿命长,平均每株产量50公斤以上。果实平均每枚重17克,最大的可达30克。成熟后果皮暗红,果形上小下大,中间稍细,形状象壶亦象瓶,故称之为壶瓶枣。 壶瓶枣皮薄、肉厚、味甜、核小,是生食的良种,制成干枣和酒枣更佳。壶瓶枣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沿南同蒲路南侧太谷南山的北麓,尤其是里美庄的枣树最为上乘。 隆州果脯:北团柏村位于祁县东南20公里处的峪口乡。相传在宋朝时北团柏村曾叫隆州城。 北团柏果园,现有2000亩,年产各种水果75万公斤。果品加工厂年产各种果制品300吨,产值100万元。它的主要产品有桃脯、杏脯、瓜条、青杏梅、果丹皮、金丝蜜枣等。由于产品加工精细,注重质量,所以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 祁县玻璃酒具:祁县玻璃器皿厂生产的玻璃酒具,为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一律采用本色透明工艺,造型有直形和鼓形两种产品,具有晶莹洁白,造型美观,光亮度好,理化性能优良,耐急冷急热性好等特点,被列为祁县骨干出口商品。 长山药:长山药又名怀山药,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 长山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经加工后又是健脾、养胃、益气的滋补药品。外国人把长山药称为“中国人参”。不仅如此,它可以起到人参起不到的作用。人参燥热,青年人不宜服用,但长山药老年人、青年人和少年儿童都可以服用。在筵席上常见的拔丝山药、蜜饯山药等佳肴,更是独具特色。 贯馅糖:介休贯馅糖,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贯馅糖营养丰富,与浙江名产“寸绵糖”齐名。具有皮儿薄,馅儿香,气味芬芳,味道鲜美可口等特点。因主要成分为糖稀,而糖稀则是用大麦生芽后与小米经糖化熬成,故具有温肺、健肾的功能,亦有催乳的良效,且糖馅内的核桃仁性甘、平温,故又有健脑补肾、补气养血、润肺化痰等功能。 洪山陶瓷:陶瓷业是介休洪山村的传统产品行业。洪山古有“陶村”之称。据史载,洪山瓷窑始建于唐贞元年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源神泉水和洪山陶土为洪山陶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资条件。据专家考证,当时产的陶瓷制品,可与古代北方名窑产品相媲美。特别是到了宋代,陶瓷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得到国内外的赞誉。如黑釉瓷,不但见火不炸,而且有黑如墨、亮如镜、质如玉、声如馨的美誉。宋代以后,制瓷技术停滞不前,数量不多,品种单一,只能生产粗瓷,主要有盆、碗、缸三大类。解放后,品种也相应地增加到能生产碗、杯、碟、壶等20余种。该厂产的黑釉瓷,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章。 荆条蜂蜜:产于灵石县。荆条是蜂蜜的蜜源植物。荆条花呈紫色,味芳香,分布于灵石各个山沟、谷地、河流两岸等荒地上,尤以城关、夏门、交口等地最多。它耐旱,耐瘠薄,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水分充足处生长更好,流蜜较多。在荆花开放季节,每群蜂可产荆条蜜15至20公斤。 灵石荆条蜂蜜的特点是,呈琥珀色,味芳香,结晶细腻色白,浓度一般为41至42度,含糖量为0.27%。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寿阳小米:寿阳种谷子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当地农家种有“大白谷”、“铁索链”、“蛇谷”等10余个品种。近年又采用了新的科学技术,培育和引进十余个新品种。目前全县种植的谷子达30余个品种。种植面积16000公顷,总产达4万吨。 寿阳小米脂肪含量高达3.22%,可溶性糖类的含量达1.5%,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其它产地,寿阳小米由于营养价值高,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这几年除自食外,每年还出售2250万公斤,主要销往阳泉、太原、石家庄等地。 寿阳茶食:寿阳茶食,是一种烙饼和月饼合二而一的早点食品。这种食品,外酥、里脆,形状象小酥皮月饼,据传,“茶食”这一名字,还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起的。 紫金山泉牌阿胶:阿胶原名黄明胶,是我国传统的滋补佳品。山西榆社阿胶厂自1966年生产紫金山泉牌阿胶,阿胶的主要原料是驴皮、冰糖、黄酒和豆油,用紫金山泉水熬制而成。 榆社阿胶的成品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表面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捣成碎块后,对光视之,棕色透明,具有易保存、不变质等特点。阿胶的药理特征是:性味甘平,具有滋阴润燥、养血止血的功能,其疗效好、副作用小,是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心悸燥咳等症的主药。对于久虚泻痢、骨蒸热、崩带漏下疗效甚佳。也是治疗贫血和妇女先兆性流产的圣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阿胶还有增强骨髓造血机能,促进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生成,改善人体内环境及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榆社鹿茸:“鹿茸”在中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属于一种滋补药,用于补肾脉、壮元阳、生精髓、强筋骨。主治元阳不足、畏寒无力,四肢疲软、肾阳不足、梦遗尿频、阳萎早泄、头晕目眩、腰酸背痛、秉赋虚单、崩漏带下等病症。鹿茸对于男人梦遗滑精、头晕耳鸣、性欲衰退、形容憔悴、失眠健忘、咽干盗汗、食欲不振;女人身体虚弱、气血淤滞、骨蒸潮热、宫寒不孕、行经腹胀腹痛,经行先期或后期,经量太多或太少,经色不正或淡或紫黑,白带、赤带、血崩、血漏血晕、血止以及气郁不舒等症,均有显著疗效。 榆社鹿茸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原来只有县药材公司一个鹿场,现已经发展到10个鹿场,共养鹿300余头,年产“茸”250公斤,是一项很有前途的养殖业和名贵中药的重要来源渠道。 左权核桃:左权县位于太行山北麓,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适宜核桃树生长。特别是桐峪、麻田、泽城、芹泉、粟城、拐儿、下庄、羊角等8个乡有栽培核桃树的悠久历史。 左权产的核桃素以果仁饱满、皮薄、个大、味香而著称。左权核桃营养价值很高,不仅可以生吃,而且还是制作月饼、元霄、糕点馅的原料。

记得采纳啊

尊敬的眼神
能干的唇膏
2025-10-04 23:23:11

这个瓷窑遗址的发现不仅延长了山西的烧窑历史,同时其选址的特殊性也对研究古陶瓷具有独特价值。山西晋阳古城建立于春秋时期,后于979年被夷为平地。也就是说,该遗址所属年代是春秋到五代这段时期。晋阳古城遗址最初被发现于1955年,后于1960年展开考古工作。晋阳古城遗址因为埋葬厚的缘故,整体保存得比较好。再加上晋阳古城的地理特殊性,该遗址拥有非常高的考古价值。

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考古人员在晋阳古城遗址内曾陆陆续续发现过些许瓷片和窑具。不过直至数日之前,考古人员才真正在此处遗址内发现瓷窑遗址。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展开,晋阳古城遗址被划分为了1号、2号以及3号建筑基址,其中新发现的瓷窑遗址位于2号与3号之间。根据目前的考古分析结果,新发现的瓷窑遗址所在位置属于宫城区,共包含3处瓷窑炉遗迹。

就地理选址来说,这处瓷窑遗址与其余大多数瓷窑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也意味着此处瓷窑存有独特的研究意义。此外有关此次瓷窑遗址的所属时间,考古人员根据瓷窑中所发现的遗迹以及瓷片等遗物分析得出该瓷窑应是隋唐时期的。如此一来,这处瓷窑遗址便成为了目前山西省内历史最为久远的瓷窑遗址,山西的烧窑历史也因此得到延长。

话说,考古人员在新发现的这处瓷窑遗址中共出土了近万件瓷片,其类型主要是青瓷与白瓷,器形则包含碗、盆、瓶、罐、杯等多种样式。再有就是,此次瓷窑的使用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烧制技术却是比较高的。随着后续研究的展开,这座隋唐时期的瓷窑遗址应该会带来更多的信息,而这对于古陶瓷研究来说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