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中国陶瓷的前途是什么

美满的枫叶
兴奋的音响
2023-03-23 14:09:23

中国陶瓷的前途是什么

最佳答案
诚心的蓝天
怕孤单的板凳
2025-10-05 03:19:30

前途光明的中国陶瓷

俱往矣,逝去的2002年带给陶瓷界的惨痛教训可谓深刻,比如说仍旧持续的陶瓷反倾销,比如说杂七杂八众多品牌的轮番更迭,比如说诸多名企加入到降价的洪流中……等等, 这些足够令一些人士反思一生,忏悔一百年。

面对如此景况,便不等于中国陶瓷陷入死亡的困境,仍是有希望的,而且是前途光明--

负伤的勇士并没停止前进的脚步

他们重整衣装 披挂上阵

目光如电变得更加坚定

风雨中高昂起他们不屈的头颅

可以用这四行诗来形容那些日以继夜不断劳碌奔波在陶瓷战线上的勇士们,他们为陶瓷鞠躬尽瘁,为陶瓷苦与乐、鼓与呼。

前几日,与业内一技术老总攀谈,当谈及佛山不少往日名企,正一步步走向衰退、倒闭、灭亡之路时,他不免有些痛心:“人才、管理、技术,或者说窑炉、压机、化工以及原辅料佛山应有尽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种环境中如做不好,便是老板们的失误”。

一番话,颇让人深思。企业一旦技术上、管理上成熟以后,便要看经营者的品位与观念了。做得优秀者,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企业管理井井有条,市场开拓势如破竹。做得差者,目光短浅,因小失大,只看当日收入,不思明日存亡。

中国陶瓷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坎坎坷坷,极为辛苦。毋庸置疑,当今世界第一产陶大国的地位无可替代,而且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谈及它的历史,更是闻名遐迩,其中所蕴藏的陶瓷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过去、现在,虽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有渊源可寻。现在是陶瓷大国而非强国,那么,10年、20年、50年之后呢?谁也不能断定中国陶瓷永也摆脱不了弱国的位置。

不妨静下来分析一下,在原有的陶瓷板块的基础上,佛山陶瓷的西征东讨北上的奋力外拓,河源、清远陶瓷新锐区域的兴起,西部陶瓷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山东陶瓷的迅猛发展,业内集团企业的增多,出口形势的扭转,市场新元素的出现,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等等,都让我们看见面前的万缕曙光与强大希望。

中国人向来喜欢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或者“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之类的话,如今,这些话似乎都发生了本质的转变。英雄,还是要论,这就要看“英雄”是“短命三郎”还是“常胜将军”,这之间仿佛有一种叫“坚持”或“进步”的东西给区别着、隔舍着。而耕耘之说,也是要盘算收成之事的,如若只管埋头苦干,不计前面危险,那准是莽汉似的傻子做法,这年头,谁都指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此说,对于有着光明前景的中国陶瓷,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未来的远大目标作着必要的准备与操练,随时都可以奋身而起,随时都可以长练当空舞,万里奏凯歌,随时都可以获取胜利。因此说,2003年,奔赴胜利过程关键性的一环,幸福的小肥羊已向她睁开春光明媚的眼。

最新回答
飘逸的哈密瓜,数据线
甜蜜的星月
2025-10-05 03:19:30

在我国古代,制陶业已经有辉煌、独特的成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有许多已不仅仅是生活日用品,而且具有明显的艺术倾向成为陶制艺术品,如代表制陶业突出成就的彩陶和陶塑。

随着制陶业的发展,自殷商时代早期,即已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至东汉时期,浙江的越窑出产了成熟的青瓷,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瓷器业的成熟。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瓷器史上属于起步发展阶段,青瓷一统天下,烧造的地域进一步扩大,但也有少量的黑釉瓷和白瓷被发现。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民族的融合及佛教的传入,促使陶瓷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到了北朝晚期,白瓷首先在北方出现,这说明制瓷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胎釉中的含铁量受到控制,克服了铁的呈色干扰,为后来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白瓷的成功烧造,是中国瓷器史上新的里程碑。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商业贸易空前繁荣,推动了制瓷业的进步和瓷器市场的扩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越窑为最典型的代表,瓷胎轻薄致密,釉层晶莹细润,取得了极高的瓷艺成就。唐代邢窑白瓷为所谓“北白”的代表,瓷胎、瓷釉白度都很高,瓷胎坚实、致密,叩之发出金石之声。中晚唐时期,青、白瓷烧造进一步成熟,黑、黄、花瓷及绞胎瓷器成功烧造,以唐长沙窑为代表的彩瓷、唐代青花器的出现,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比较简单的抗衡,从唐末五代开始,中国瓷器史上开始出现了名窑林立的局面。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唐之后的第三个繁荣时期,科技、文学、艺术和手工业高度发达,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可以概括为“六大窑系”和“五大名窑”。

瓷都景德镇在元朝时崛起,并以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枢府瓷驰名天下。

中国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呈现出灿烂辉煌的景象,各类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兴盛起来:五彩、斗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珐琅彩、粉彩等等,明清彩瓷集陶瓷艺术之大成,极富艺术魅力。颜色釉瓷的烧造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单色釉品种不断创新:霁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等等。制瓷技术也有新的突破,陶车旋刀取代了竹刀旋坯,并开始运用吹釉技术,瓷器的质量与数量由此迅猛提高。明清时期的制瓷业,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顶峰,对今天的中国瓷业有着重大影响。

当今时代,中国是全世界的制陶中心,日用陶瓷已出口至世界166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总量与出口金额均居世界首位。2001年我国日用陶瓷产量达120亿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近年来全国各地也不断的在涌现出优秀的制陶厂家,陶瓷作为日用品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聪慧的奇迹
清爽的老师
2025-10-05 03:19:30
——原标题:2019年中国陶瓷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提升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水平大势所趋

1、2018年中国陶瓷行业寒冬初显

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大幅回落至2012年的水平,创下了行业有史以来产量的最大跌幅。2018年我国陶瓷砖产量90.1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2%。

重要建陶产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其中福建为-5.4%,广东、江西和山东增长均在-15%以上

新兴建陶产区唯有四川产量实现13.3%的增长,其他河北、河南、广西等产量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2018年我国陶瓷砖出口下滑态势继续延续,全年陶瓷砖出口39.86亿美元,同比下降9.94%。

2007-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陶瓷行业的萧条并非没有征兆。陶瓷行业与建材行业相关。本游有严厉的环保政策限制,下游受房地产行业去杠杆、贸易战等因素影响,消费力度骤降,双重因素推动下,陶瓷行业寒冬降临。

2、2019年中国陶瓷行业乍暖还寒

进入2019年,因建材行业回暖,主要建材产品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其中,陶质砖、瓷质砖、卫生陶瓷制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8%、8.6%、10.3%。

2019年H1中国陶质砖、瓷质砖、卫生陶瓷制品产量增速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产量增长的同时,建筑陶瓷制品、卫生陶瓷制品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6.3%、34.5%。生产数据与盈利数据双飘红,陶瓷行业似乎重现生机。

2019年H1中国建筑陶瓷制品、卫生陶瓷制品利润总额增速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2019年中国陶瓷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进一步分析陶瓷行业消费市场后,发现国内陶瓷行业仍不容乐观。据中国建材流通协会陶瓷卫浴经销商委员会、中陶家居网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6月,全国瓷砖总需求量为31.6亿㎡,同比下滑10%。

陶瓷需求虽有所下降,但地区消费仍然呈现出一定亮点:

——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10.7亿㎡,约占全国瓷砖总需求量的34%。

——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瓷砖需求量为8.8亿㎡,约占全国瓷砖总需求量的28%。中部地区正逐步成为瓷砖需求的主要市场。

——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瓷砖需求量为10.1亿㎡,约占全国瓷砖总需求量的32%。云贵川是主要市场需求点,精耕细作市县市场将会有较大的空间。

2019年H1中国瓷砖地区消费需求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另外,2019年7月,国家海关总署发布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1-6月中国陶瓷产品累计出口额762.5亿元,同比下降3.9%。陶瓷出口市场也不容乐观。瓷砖在国外的受挫,并非因市场需求收缩,更有其深刻的原因——中国瓷砖在世界各地正在遭遇着各种形式的反倾销与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让中国瓷砖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

4、中国陶瓷行业尚未走出行业寒冬

产量数据,利润数据飘红的同时,市场需求却呈现出艰难的局面,经济数据的背离,背后是否有原因?

首先,要明确,2018年行业数据显示是过去20年中最差的,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寒冬,2019年对于2018年的增长是没有代表性,不能说明问题。

所以,2019年的需求数据,才更能说明行业的发展境况。2019年的需求数据,下降较上年更甚,说明陶瓷行业尚未走出行业寒冬。

5、中国瓷砖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其一,未来房地产行业将发生巨大变革,瓷砖行业必将受此波及。这里引用重庆市原市长在黄奇帆在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暨房地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的一段话:

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因此,今后十几年,整个房地产行业将会迎来大洗牌,行业集中度会持续上升,这也决定了陶瓷行业的集中度在提升。

其二,环保之路势不可挡。2015年-2018年是环保倒逼产业转型,但在当下,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企业首先要环保达标才能够实现获得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故接下来在面临劳动力短缺的挑战下,需要不断地提高智能制造的水平。

其三,从行业机会看,装配式建筑、集装箱式建筑成为建陶行业新的拐点。同时新型材料、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军与探索吹响了陶瓷行业跨界的冲锋号,特别是发泡陶瓷、功能性瓷砖。

一场深刻且持久的变革,正在陶瓷行业悄然发生。一等企业具有强烈的嗅觉,引领行业变革,二等企业及时掉头,跟随行业变革,三等企业会等在原地,后知后觉,最后感叹时不与我。考验功力的时刻到了,准备好了么?

——更多数据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日用陶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生动的棒棒糖
醉熏的冷风
2025-10-05 03:19:30

岩板是由天然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借助万吨(超过15000吨)以上压机压制,结合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1200 以上高温烧制而成的新型瓷质材料。目前,岩板主要用于家居、厨房板材领域。作为家居领域的新物种,岩板家居相比其他家居产品,具有规格大、可塑造性强、花色多样、耐高温、耐磨刮、防渗透、耐酸碱、零甲醛、环保 健康 等特性。

中国陶瓷卫浴行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精彩纷呈。但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全球经济环境,全球的制造业、服务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陶瓷卫浴行业也受一定程度影响。

后疫情时代,中国陶瓷卫浴行业出路何在?岩板产业如何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如何与大家居产业深度融合,如何引领大家居消费潮流,如何再现陶瓷卫浴行业业绩新篇章,赋能地方经济?

岩板爆发为大家居行业重续生机

10月15日,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陶瓷资讯、厨卫资讯、陶卫网共同主办的“珍惜机遇 顺势而发”为主题的“2020中国岩板产业发展论坛”在佛山顺德举办,业界大佬们围绕上述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田玉萍女士表示,疫情发生后,全球企业倒闭、工厂停产、失业率增加。但在我国,疫情逐步稳定控制,中国行业以及经济运行令世界瞩目,国内工厂企业基本上从3月份开始逐步复工复产,经济开始复苏。虽受国际因素影响,但由于我国实行内循环经济策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损失。

“今年岩板特别火,瓷砖、卫浴、橱柜、家具等都在讨论、推助岩板的发展。现在国内岩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都在抢占市场,各大企业要珍惜机遇顺势发展,避免重陷价格战。”广东省家居建材商会会长、尚高卫浴董事长曹宇勇在致辞中阐述了目前岩板产业的发展现状。“岩板在花色款式发展非常快,在岩板运用设计有待于我们行业上下游一起努力。从去年开始佛山各企业开始用岩板做造型,今年岩板在整个卫生间从背景到台面的一体化设计已经开始完整加入,甚至已经渗透到了四线城市,部分城市卫浴浴室柜的使用已经岩板化了。各大企业都在应用,家具企业也在应用”。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田玉萍强调,中国传统制造业在疫情影响之下表现出坚韧不拔的韧性,令人深受鼓舞。“尤其对于陶瓷行业石材行业来说,今年的岩板爆发为陶瓷行业、石材行业乃至家居行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开启了一轮新周期的陶瓷行业革命、石材行业革命、家居行业革命。岩板在这场危机之下为中国大家居行业带来转机,为中国大家居行业重续生机,实属不易。”

从行业发展来看,原来十年前欧洲使用岩板,三年前诺贝尔、金牌亚洲和新明珠开始投产岩板,在这之前有印度大板大量的涌入中国。印度大板基本上是作为陶瓷使用,但性能不太好。去年下半年岩板兴起,到2020年底建成或在建的估计有70多条生产线。何乾表示,2018年前到印度考察时,印度有20多条大板的生产线。仅两年的时间,印度已被中国远远地甩到了后面。2021年底估计全国将有100条岩板的生产线。这是一个风口,还有从互联网的发展和行业投资来看,同样见证了岩板市场确确实实是一个风口。

“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们把岩板分两类,一类叫做小岩板,一类叫做大岩板,目前国内正生产大岩板的线都在兴建的过程中,投产10来条。但是小岩板非常容易,我们把生产线改一改增加一些设备就可以生产。我们小岩板的价格由刚开始的100多元,甚至近200元,到现在的60-70元,下降的水平和速度特别快。中国人把“蓝海”迅速地变成“红海”,小岩板市场基本上印证了这一点。”在谈及如何正确认识岩板的时候,何乾如是说。

“岩板最大的差异就是它的实用性,陶瓷实用有限制,但是岩板应用非常广,家具也好、定制也好,包括建筑等,岩板遍布所有的空间。岩板和陶瓷最大的区别是它比陶瓷在家具装饰上的体验感更好。岩板的釉面、花色、设计要求很高,岩板的诞生,是陶瓷行业的发展进步,这个发展进步是全方位的。在压机设备上,原来陶瓷行业用的是八千吨、一万吨的压机,岩板大的用的压机是一万六,目前国内某个企业已经用了。原来我们的压机大概是一万吨左右,现在则制造除了三万多四万多吨的压机,岩板在整个设备水平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有很多手段和手法来使岩板的表面花色变得更丰富。3毫米很薄,加工性能有非常高的要求,把如此薄的产品经过越来越丰富的工艺,把它变成更加优秀的一个饰面材料,这需要技术含量。岩板风口的爆发,是陶瓷卫浴行业在设计、工艺、材料上的一种很大的进步。”

在谈及岩板产业如何由“蓝海”变成“红海”时,何乾表示,这需要行业进一步形成共识,一些企业控制成本,实际上不是做岩板,而是在做陶瓷板。如果真正应用到家具和家饰,以及应用到定制行业和一些高端场所,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岩板产业要和其他行业紧密结合,不能像小岩板一样,半年时间把价格下降那么快,如果大岩板再这样的话,没有钱赚,一定没有人干。

陶瓷卫浴行业、家具行业、定制行业外表上看起来都很平静,但内部蕴藏着很多风云变幻的东西。岩板卖给谁,怎么卖?何乾表示,任何没有品牌的东西生命力都是不强的。哪怕是大宗的钢材,国内重大的供应商是稳定的,好一点的建筑钢材用的是宝钢的钢材,水泥应用都有品牌。有人认为现在涉及到大宗建筑材料,可以不需要品牌,这是错的。因为岩板交给加工厂,由加工厂卖给家具厂,家具厂做台面它是不需要品牌的,但是家具依然要品牌。岩板的出现,会加大整个泛家居行业的融合程度和市场变革。比如说企业现在销售岩板有几个渠道,一是家具企业,二是与定制家居合作,三是做瓷砖,四是企业自己开发岩板家具,岩板家具都有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在后面支撑是不行的。国家提倡高质量发展,国人享受高水平的生活,这种愿望和理念正在逐步的形成。

岩板的应用,加快了泛家居行业的融合,陶瓷企业如何应用岩板,家具企业如何应用岩板?何乾举例说明,一个秦皇岛的朋友原来做石英石做得不好,出口受限制,后来在秦皇岛投了两条大线做岩板,整体销售不错。连做石英石的都做岩板,做家具的会不会做岩板?做石材的会不会做岩板?做定制家居的欧派、索菲娅,会不会也做岩板?

活动现场宣布了中国陶瓷总部正式挂牌“中国岩板·新材展示采购基地”,并进行授牌。中国岩板·新材展示采购基地落户中国陶瓷总部,既肯定了中国陶瓷总部在岩板领域的成绩,也认可了中国陶瓷总部在行业资源整合、渠道拓展中发挥的作用。未来,中国陶瓷总部必将在现有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岩板产业集聚、资源共享、跨界融合的全面发展,为岩板展示、采购发挥积极作用,助推岩板事业的稳定发展。

岩板产业机遇与风险共存

在“2020中国岩板峰会”深度对话环节,尹虹博士与新明珠岩板事业部总经理梁风华、LA'BOBO岩板家居董事长唐硕度、大角鹿瓷砖董事长南顺芝 、峨眉山金陶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晓刚四位嘉宾就岩板会不会成为一个坑,岩板价格战、岩板跨界、岩板品牌化展开了深度探讨。

梁风华表示,“我们坚定地走品牌化道路。品牌有三种,行业品牌、社交品牌、消费者品牌。卖产品,产品的背后就是品牌。首先是做行业品牌,然后做消费者品牌,成为社交品牌也是我们的方向,还有一段路要走。”

唐硕度表示,大家居行业虽然有1.2万亿的市场,但是连整屋定制大部分的企业都不一定能够做好。岩板,除了产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终端服务的链条,这个环节90%的终端经销商不具备。

“岩板是不是一个坑?如果你没有准备好了就进去,永远都是坑,对于准备好的人来说,他就能跨过去。我们行业诞生了一个很好的品类,肯定是一个未来。但是,想象的空间很大,也可能是冬天或者秋天。”大角鹿瓷砖董事长南顺芝如是说。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金意陶陶瓷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何乾表示,不同的行业,未来是要做融合的,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他希望所有的岩板行业的制造者能够珍惜这个风口、珍惜这个市场,把岩板产业发展得比欧美等国家更好,给国人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中国周刊》2020年10期

中国周刊

《中国周刊》全国发行,每月5号出版。

邮发代号2-11 。